要想远离肿瘤,祛寒邪,解心结肿瘤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经络不通造成的。由于毒素排不出,毒素在某些器官或组织内日积月累大量淤积,形成结节、硬块、肿块,就出现了肿瘤。如果能有效地疏通经络,使气血正常运行,体内的各种毒素就能得到有效的排解,肿瘤也就消失了。而远离肿瘤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要去寒邪,解心结。
肿瘤的最大“元凶”是寒心
社会在发展,物质条件在改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时常觉得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活得更潇洒,更健康才是。然而,门诊时接触大量的患者,看着他们紧锁不展的眉头,我怎么也感觉不到现在的人比古代人幸福!就拿现在让人头痛的肿瘤来说,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以至于许多人谈“瘤”色变。各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的现代人,为什么还这么容易被“瘤”困扰呢?
某日,我忙里偷闲与我的一个学生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他很认真地研究了肿瘤发生的原因,我就让他细细道来。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想法:有个王先生得了大肠癌,在我的学生进行随访的时候,无意间聊起了得病前的一些事情。2004年的时候,王先生投资做生意,经历一番艰难之后,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逐渐赚到了钱,也有了一些积蓄。那时候,上天特别眷顾他,好像撒在他身上的阳光都比别人多,让他备感温暖、舒心。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他踌躇满志,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努力之时,一个不小心上当受骗,不仅将这一年赚来的辛苦钱全部赔光,还倒贴了20多万元。当时,心里的那种愁绪无处排遣,受伤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样阴雨天似的情绪时时包围着他,怎么也摆不脱。
2005年的时候,他拒绝了这个曾经让他心灰意冷的商场,也拒绝了这个让他受伤的社会,选择了什么事情也不做,在家闷闷不乐地待了整整一年。2006年的时候,他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做了趟检查。孰料,雪上加霜的事情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查出的结果是大肠癌!这下子,“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滋味儿真是深入他的骨髓。
此外,王先生平日里喜欢抽烟,每天至少一包,抽了都有25个年头了。中医里面讲肺与大肠相表里,长期抽烟使他的大肠经极度虚弱,再加上郁闷,思虑过度,导致气机不畅,全身机能下降,加上有外界的寒邪侵袭,潜伏于大肠经上,最后便形成了肿瘤。
听了他的一番话,我首先肯定的是,我的学生很认真地帮王先生找病因了。的确,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有它产生的根源。但是,我觉得最终导致王先生患上大肠癌的是他的郁闷、窝气和寒心,尤其是寒心,称得上是肿瘤的最大“元凶”。
学生眨着眼睛,表示疑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串问题:“老师说是寒心,可什么是寒心呢?为什么老师说得肿瘤患者寒心的居多呢?他抽了那么多的烟,为什么得的是大肠癌而不是肺癌呢?”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提问,我深深感受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我微笑着请他喝点茶,稍稍平抑一下急迫的心情,听我慢慢道来。
如果说出的话让人觉得很寒心的话,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也会感到有股寒气顺着脊柱升上来。但人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有时伤心总是难免的,但是切忌不要寒了心,人一旦寒了心,也就是向肿瘤招了手。
那什么是寒心呢?举个例子说吧,有一对夫妇白手起家,先生早年创业的时候,夫人大力支持,一面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孩子,一面恭恭敬敬地奉养公婆,有什么困难自己承担,有什么苦水都往肚子里面咽,非但不让在外的先生操心,而且先生在外有什么难事还尽力帮他解开思想包袱。终有一天,丈夫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却在外面包养了情人,还生有孩子。那么,夫人此时的感受就是寒心。如果不能及时解开心里的这块疙瘩,而是任其恶性发展一段时期,后果就会很严重,很可能就会因此患上肿瘤。
当然,人寒了心就很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未必就是肿瘤,但是患有肿瘤的人却往往是因为寒了心。因为心为君主之官,属火,主一身的阳气。它被寒着了,人的全身机能就下降。阳气不足,全身的气血运行速度下降,寒邪就会趁机入侵,在人体最虚弱的脏腑上潜伏下来,逐渐成形,便成了肿瘤。
这就好比温度高的时候,水分子活跃,不仅内部流动加快,甚至变成蒸汽;而当温度低于零度,水分子就没那么活跃,以至于逐渐凝结成形,最后结成冰块。
同样的道理,当心这把火被内寒包围,失去了它的温暖作用,再逢上外寒来袭,那脆弱脏腑的功能就尤其受考验,顶不住的话就会在虚弱处形成肿瘤。这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王先生抽烟那么久,没有患上肺癌却得了大肠癌。
学医过程中,我先是跟伤寒界的老前辈学经方,学的是后天治病之术,后跟胡海牙恩师学先天养“命”之道。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个最脆弱的地方,就像武打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都有一个最致命的地方--练门。“命”就是每个人最脆弱的经络或脏腑。王先生的大肠是与生俱来最虚弱的地方,他得大肠癌的直接诱因是窝气、寒心、情致不畅、抑郁,至于抽烟,并不是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治肿瘤一定要先打开心结
肿瘤的形成往往和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我认识一位姓林的太太,她在发现乳腺癌之前就曾因为买房子的事与人发生纠纷,又当原告又当被告地折腾了很久,极度郁闷。她的心情我很理解,想一想谁吃上官司都是件愁人的事,但是因此落下心结、惹来疾病就很不值了。
还有一位谢女士,口底癌术后肺转移,在发现肿瘤前,她也是因为儿子的学业感到非常的寒心和郁闷,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十几万让孩子读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不料,儿子不但学业没有搞上去,还产生了退学心理。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多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会为了这些事情感到极度的失落和不甘心!
《太上感应篇》上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生病,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得肿瘤。从临床看,绝大部分肿瘤患者在若干年前曾有寒心、极度窝心或极度郁闷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让患者在潜意识里觉得前途渺茫、活着没意思,但患者自己可能并未察觉。所以一个好大夫一定要用语言交流,打开患者的心结,调动他最本能的求生欲望,再辅以中药的力量,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一番交谈之后,学生的疑惑也随风而逝,颇有感触地说:“中医是用心观察世界的,所以中医知道精气神对人的影响。你说精气神有几斤几两,能量化吗?肯定不能。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个人的精气神是好是坏,以及它对人体的影响。中医看不到寒邪是什么样子,但可以感知到寒邪的特性,明白寒邪喜欢什么、害怕什么,知道如何让寒邪离开人体。患者得了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执迷不悟,抱着肿瘤就是绝症的心态!”听完学生的感慨,我点头赞许道:“但愿患者也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治疗耳疾:通心肾,事半功倍很多人认为耳朵不好使是因为肾不好,其实,耳疾不仅与肾相关,还与心相关。临床上,如果从心肾两方面辨证来治疗耳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某某,你用心听,成不成?”就是这样一句极其平常的用语,却让我苦思良久,深深探索。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大多承认“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的说法,可我们为什么不说“你用肾听”呢?当然,在临床上,治疗耳疾,单纯从肾的角度出发,也多有收效不理想的时候。显然,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说不定有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的地方。于是乎,沉心,静气,再次翻开经典,我期望着从我们先人遗留下的财富中寻求帮助。
打开《黄帝内经》,我在《素问·金匮真言篇》里找到这么一段文字:“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这是《内经》有关心与耳窍关系的明确论述。心主血脉,有统领全身脉络和主持周身血液循环的作用。而耳在《灵枢·口问篇》里被认为是“宗脉之所聚”,也就是说人身的阳经之脉,及阴阳经之络大多上行于耳,尤其是手少阴心经之络会于耳中,心经之气血可通过本经之络脉直接运达耳朵。
此外,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脉从目外眦转入耳中,所以心经气血也可以借小肠之脉上注于耳,从而滋养耳窍。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周身脉络皆由心所主,而耳为宗脉之所聚,故心与耳通过宗脉相互连属。心经气血通过宗脉而上注耳窍,耳窍得心血之养方能聪灵。所以,一个人心血旺盛,就会耳部皮肤红润光泽,听觉灵敏,反之,耳部皮肤干燥不荣,甚或耳鸣耳聋等。
《邪气脏腑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走空窍,其别气入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用现代的话讲,也就是心所主之气中的别气能够进入耳,所以耳才能够听。故耳之所以能听,与心气上奉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中医里面还讲,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主宰周身。对于耳朵而言,之所以能听,全赖耳朵里面所藏的听神,可是,听神又往往要受命于心神。因此耳朵能听与心血、心气、心神等是大为相关的。
估计好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实,耳为怡神之所,这入耳的声声,是通过耳直接入到心上去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心通过耳来听世界!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说男女做爱的时候,男的要是吻女的耳朵,马上就能唤起她的性欲望,她会觉得很痒、很敏感,这种痒同时会造成她的心发痒,很快就会达到高潮。用幽默点的话来说,就是皇帝高兴了,君王高兴了,他的臣民自然欢呼雀跃。
或许有的同行要提出不同的意见了:“在临床上,我治疗耳疾的时候,时常从肾入手,而且效果不错,那又如何解释呢?”的确,从肾的角度出发,也确实能够治疗耳部疾病。《张氏医通·耳》里就说:“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然心亦寄窍于耳,在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外,其余十经脉络,皆入耳中。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合天地之道,精气无不变通,故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始聪矣。”也就是说,耳与心肾的关系具有双重性,耳窍正是在心肾两脏精、气、神、血的濡养与协调下方能发挥其耳聪听声之能,故心肾两脏有共主耳窍的关系。实际上,补肾药大都可以补心,有时候能治耳疾,心跟肾要相交,水火相济了,耳疾才会好。同时,两个耳朵外形很像肾,所以揉揉整个耳朵也可以补肾。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心开窍于舌”的观点是错误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舌有孔窍吗?当然没有!
上面的文字有的读者也许能接受,而对于没有任何中医知识的人而言,可能就会有些晦涩难懂,其实,不懂也没有关系,只要明白一点,那就是耳疾不仅与肾相关,而且与心相关就行了。从中医经典中寻求这么多的智慧医理,无非是想要我们在更深层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我将这套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比如治耳聋时,多选入心经的开窍药物,如石菖蒲、远志、麝香等;治耳鸣眩晕时,多选有安神之能的熄鸣止眩药物,如朱砂、磁石、龙骨、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珍珠等,结果以前很多治不好的耳疾,都能迎刃而解了。
因此,我更愿意这样来归结心肾与耳的关系:肾主耳,开窍于二阴;心主舌,开窍于耳。比如补耳聪耳的物药多为入肾经之药,耳聋、耳鸣等虚证多用补肾之药;开窍聪耳药多为入心经之药,耳聋多用芳香开窍之物开之,耳鸣多用安神之药等。如此一来,不仅好多疑问可以解释清楚,就是在临床上从心肾两方面来辨证治疗耳疾,也往往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