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400000002

第2章 滞胀不同于通胀,理财不能豪赌(1)

滞胀是市场盛极而衰,由通胀转为通缩的过渡。滞胀是通胀恶化的结果,是投资率下降、企业赢利下降、就业率下降、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消费率下降的持续衰退的结果。抗通胀得用紧缩手段,抗衰退又得用扩张手段。“宽财政、紧货币”的反向两手,是政府应对增长性衰退的两手。紧缩消费,择机投资,则是你迎战增长性衰退的两手。

经济回暖是假象。实质是“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与“盲目招商引资”两大病症引起的“发烧”,导致了资产泡沫化、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政府救市的药方,表面看是拉动内需,本质上却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成了大黑洞,经济二次探底已是必然。

--郎咸平

理财岂能马后炮?

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大众贪婪时你要缩手,在大众恐惧时你要出手。当人们忘记“二加二等于四”这种最基本的常识时,就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

--沃伦·巴菲特

通胀早就来了,专家、学者们的应对高招儿也都跟着来了。“让工资跑赢物价”,“少存款,多贷款”,“少持有货币,多持有资产”,“保守存钱,不如灵活投资”,“少持有固定收益品种,多持有浮动收益品种”,“投资排序是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乱世藏金,盛世藏宝”,等等。这类口吐莲花的高论,不一而足,听得你一时间不胜聒噪。

不胜聒噪,是因为你心里明白,有些高招儿,你听了白听,做不到,譬如“让工资跑赢物价”。为什么大家全都无奈地众口一词:“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因为你大体知道,通胀导致企业成本高企、盈利下降,不裁员就不错了,还想大涨工资?员工的名义工资,都难以大幅提高,实际工资怎么能跑得赢物价?

其实,如果说“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是事实,那么,通胀就已经不是通胀了。为什么?因为通胀是高增长的产物,是市价的连环上涨。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也会连环上涨。以往的通胀,都伴随着工资的上涨。可这一轮通胀来临,连名义工资都难以提高,可见通胀已经变了,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胀了。

即便名义工资有所提高,那也是被最低生活成本抬升起来的刚性提高。工资的刚性提高,仍会被生活成本的刚性给支出掉--你的边际消费并未减少。可支配收入没有提高,你的实际收入也就没有提高。原本就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被垄断、被强迫交易,才导致你的收入不敷支出。因而,除非大幅加薪,否则你的净收入难以跑赢物价。

行政事业体系涨工资好办,财税收入年年超收、超分配,不差钱。企业老板增收也好办,大不了摊高成本,缩减利润。唯独替人打工的白领、蓝领们,不给你涨工资你也不敢怎么样。罢工?怠工?想都别想。升职?跳槽?大约是个合理的努力方向。白领的工资不涨,蓝领的农民工就更难涨了--白领还得靠工资更低的蓝领给自己干活呢。总之,你看到了“民工南北荒,企业东西抢”吧?你看到劳动法里的诸多工资条款落实不到位吧?你看到决策层喊“调整收入分配”都喊了4年了,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吧?

专家的高招儿有很多,首先说说“少持有货币,多持有资产”。按理说,固定资产是抵御通胀的理想手段,不动产具有保值增值特性嘛。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不动产能保值增值,却不知道房产的保值增值只是在均衡市价下才有可能,那么,你就是“过分教条”(克鲁格曼语)。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信书本,不看市场。市场上房价虚估,一涨再涨。蜂巢式的钢筋水泥框架小隔间,卖的像是满屋贴了金箔的市价。眼下都飙过了美国别墅的国内公寓价,谁都看出它邪乎得出格,谁相信它还能保值增值?

但房价的一涨再涨,铸就了屡战不败的涨价预期。涨价预期,变成了越挫越勇的顽固信仰。争购者执迷不悟于房价的只涨不跌,“荒谬、妄为、极度违背常理”(亚当·斯密语)到了近乎疯狂。其实,作为通胀的始作俑者、先头部队,房价的飙涨本身,早已属于恶性通胀了。国内的资产泡沫举世无双,早已临界破裂了,还怎么能够对冲通胀?资产泡沫快要破裂了,你赶快抛售房产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敢“多持有资产”?

其次说说“保守存钱,不如灵活投资”,“排序是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专家所说的“灵活投资”,其实就是投机。没错,大家早已按此排序,排着队投过资也投过机了:迟到的炒房者,快炒成房东了。炒股的小股民,都炒成股东了。黄金追涨得开始跌了,收藏品泛滥得多是赝品了。你说,我再灵活,还能往哪儿投资?

再说“少存款,多贷款”。大家凭常识便知,现金本身就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也是“灵活投资”的本钱。专家主张“少存款”、“少持有货币”,可大家愣是不听。统计显示,2010年12月居民活期储蓄比11月大幅增加了约7500亿,达到了2010年的最高水平。专家主张“多贷款”,大家更不敢轻信。先不说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多贷款往哪儿投,就说贷款步步收紧,利率节节升高,想多贷款也难了。没房贷的,买房的门槛筑高了,有房贷的,纷纷提前还款了,你还想多贷款?

为什么大家宁肯保守存钱,也不肯灵活投资?因为8年来的灵活投资早已蜕变成了投机成风,因果报应--国内市场早已成了个“投资靠盖房子,消费靠买房子”的病态市场,社会几乎成了一个靠盖房子、卖房子过日子的社会。大拆大建的后果是“一花怒放百花残”,实体经济被挤压得几乎靠了边,投资难以找到好项目了。

什么叫实体经济?就是“就业、工资与生产”(克鲁格曼语)--就业难不难?工资涨没涨?供给足不足?这些才能检验出你对财富增长有分享感,还是有失落感。如果就业越来越难,实际工资也不涨,物价却越涨越高,你还敢灵活投资?你能不保守存钱?

专家建议的投资排序“一房产,二黄金,三股票,四收藏”,的确有国内市场特色。但频频经历过房价跌宕的国外专家,却把投资房产排在了股票之后。他们认为,过去被认为是安全的房产,现在更具有风险性。譬如房产的市价下跌、税收负担增加、变现的流动性减少,有时会变得不如股票容易出手。因而,国外专家建议的投资更加保守,排序一般是“一活期储蓄,二定期存单,三国债,四一般债券,五股票,六房产,七商品,八基金”(斯蒂格利茨语)。国内感觉比股票安全的基金,被排在了最难以控制风险的最后。为什么?因为基金本身具有投资风险的忌讳。什么忌讳?“运作别人的资金”(克鲁格曼语)。由此可见,国外市场迥然不同于国内市场。

至于专家建议的“少持有固定收益品种,多持有浮动收益品种”,则是鼓励你放弃低风险品种,转投高风险品种的一招险棋。当下市场消费者观望,投资者找不到投资方向,皆因经济转型期前景不明,收益难以预期。按理说,你应当规避风险,选择相对安全的固定收益品种才对。不说股市,就说大学生骆驼穿针眼似的争相报考公务员,宁当掏粪工也要挤进事业编制,是不是在逃避“浮动收益品种”?是不是在争夺“固定收益品种”?

听我这样逐一分析,像是把专家的高招儿分析成了损招儿,其实不是。专家的高招儿本身没错,错的是秋后播种的不是冬小麦,就违逆了农时。“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是说形势比人强。人再能盘算,也盘算不过天时。通胀的列车,6年前就已启动,当下已开进了滞胀地带。专家卖出的旧船票,已登不上离港的客船了。铁道部也出台了过时不候的车票作废规则,何况理财最讲究“当断不断,盈亏立变”。

总之,专家的上述理财策略,拿来应对通胀全都没错,错的是拿来应对滞胀。这就像是售卖过期食品,会吃坏你的肚子。但自己理财得自己做主,不能轻信盲从。自己吃多了拉稀,也怪不得人家卖李子给你。

不同品种的播种期不同,收获期也不同。一般把资产分为股票、债券、资产、商品、现金5大类,这5类资产在不同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迥异。如股票在复苏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如债券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如资产与商品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差。如现金在衰退阶段表现最好,但在滞胀阶段表现最差,等等。作为一个农民,如果违逆了农时,选错了品种,就砸了自己的饭碗。而作为一个市场人,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选错了资产,也就砸了自己的“身家”。

专家不是农民。靠市场吃饭的人,像是“一年只有一个麦子黄”的农民,全凭春种秋收吃饭。而专家大多靠财政供养吃饭,月月发薪,“月月有个麦子黄”。因而,国内的专家、学者,大多属于超市场生存一族。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不像市场化生存一族,不像随时有衣食之忧的农民。

专家不是农民,对农时不敏感,不是春种秋收的行家里手。不靠市场吃饭的专家,却喜欢一拥而上,给靠市场吃饭的人支招儿,难免会放马后炮。譬如上述的高招儿招招落空,成了后见之明,使专家们“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背上了“事后诸葛亮”之名。

总之,“物价涨,增长跌”,“物价涨,盈利跌”,“物价涨,就业跌”,“物价涨,股市跌”,“物价涨,房价跌”,“物价涨,实际收入跌”,通胀早已经变成滞胀了。专家们没有先见之明,还在马后炮地教你如何应对通胀。滞胀之下,理财策略全然不同于通胀。而要弄懂滞胀下怎么理财,你不能只埋头播种,先得抬头看天,看清楚农时已经到了什么节气。你要看清楚原本的通胀,怎么就一步一步地变成了滞胀。

表象是通胀,真相是滞胀

一个经济体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的扩张,于是,闲置的产能和失业者越来越多。

--保罗·克鲁格曼

2011年新年伊始,国内市场重演2008年的民工返乡潮。返乡潮其实是留乡潮。你只见骑着机车长途跋涉回乡的队伍浩浩荡荡,但没见他们又成群结队地骑回来吧?你也许不知道,许多农民工原本是因为不再返回,才携带机车回乡的。

总之,你只看到“民工南北荒,企业东西抢”,没想到这是企业成本高企,盈利空间缩减,不得不减人减产吧?你只看到年初出口环比下降,进口环比增长,贸易顺差大降。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这是市场正在丧失低成本优势,增长动力在下降吧?

经济通胀时期,作为消费者的你节衣缩食,是因为你明白“吃饭穿衣要量家当”。但作为投资者的你,该怎样量入为出地理财?你知道理财全靠你能看懂市场、看透市场。你已经看出来了,通胀不是刚来,隐性通胀已经持续了6年。去年开始发力的高通胀,似乎是强弩之末,只是市场的表象。那真相是什么?其实,你知道真相可能是滞胀,只不过大家话到嘴边全都不说。为什么不说?是怕当人见人厌的乌鸦嘴,还是怕捅破了窗户纸后泄了人气?

在网上,经济学硕士黄铁鹰贴出过他与他老爸的一番对话。

“什么叫滞胀?”黄爸爸问。

黄铁鹰答曰:“经济增长率下滑、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出现,但是,是不是滞胀还得看经济数据。”黄爸爸再问:“我看不懂你那些数据,但我还能看懂市场。现在的市场是这样:猪肉两年前7块,现在15块;大米两年前1块,现在1块7。咱家保姆去年工资700块,今年你妈给涨到了900块。咱家大院外一溜儿开了几年的店面,有不少关门的、转让的吧?十字路口挂牌子打零工的人,去年20、30个,今年增加到40、50人。经济形势太严峻了。”经济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超强扩张、超高增长的市场具有巨大惯性,虽然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但经济仍有增长。

又增长、又衰退,原本是两个分道扬镳的相反走向,现在却同时并存于市场。这种又增长、又衰退的自相矛盾,与其叫做滞胀,不如叫做“增长性衰退”(克鲁格曼语)。因而,要论当前市场的难以捉摸、复杂棘手,说我们遭遇了滞胀,不如说我们遭遇了“增长型衰退”更准确、更形象。

什么叫“增长性衰退”?增长性衰退的表象是高增长的惯性还在,反复出现的衰退还没有那么明显,没有出现连续的负增长。那增长性衰退的实质呢?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对增长性衰退的解读最为权威。他对增长性衰退的解读是:“一个经济体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的扩张,于是,闲置的产能和失业者越来越多。”增长性衰退的根源,克鲁格曼认为是“经济的需求面失灵”,即“私人消费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产能力”。

一听此论,你就会豁然有悟:这不就是当下的市场吗?难以为继的人为扩张与过高增长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增长性衰退”--产能过剩,是过度投资、过度出口遗留下的开工不足、产能闲置。政府投资与国企的垄断扩张替代了民间投资,挤压了民间消费。巨额赤字透支与信贷洪水之后,面临的仍是需求下降、就业下降。

需求下降,不是需求欲望下降,而是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源于持续的通胀造成了人民币币值的持续下降。就业下降,不是就业愿望下降,而是增长下降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源于政府赋敛与政府开支的双双扩张之下,民间投资与民间消费的双双下降。

我们先看滞胀不同于通胀。你可能对滞胀感到陌生,但仅看字面,你也不难看出,它不同于通胀,它比通胀复杂棘手。滞胀是增长下滑了的通胀,通胀则是高增长的副产品。也就是说,滞胀与通胀这两者的前提大不一样。不一样在于,一个是衰退与紧缩下的通胀,一个是增长与扩张时的通胀。早在6年前,国内就形成了通胀。早在4年前,政府就提出过“防过热、防通胀”。4年前的“双防”,指的是增长与扩张造成的通胀。但经过力挽狂澜于既倒的4年后,当下你遇上的早已不是先前的通胀,而是衰退与紧缩下的滞胀了。

滞胀与通胀都是通货膨胀,但性质大不相同。不同在于,通胀先于滞胀发生,是投资高增长、盈利高增长、就业高增长、收入高增长、消费高增长下扩张过度的结果。而滞胀是市场盛极而衰,由通胀转为通缩的过渡。滞胀是通胀恶化的结果,是投资率下降、企业盈利下降、就业率下降、实际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消费率下降的持续衰退的结果。

你对滞胀陌生,但对通胀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后开始了信贷扩张,2004年全国掀起了重化工投资大潮,2005年各地房地产加速升温,物价也跟着上涨。也就是说,2005年温和通胀就已经抬头了。2006年行政事业体系大幅度加薪,发钱补钱,无异于助推了通胀,隐性通胀变成了显性通胀。于是,2007年末,政府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同类推荐
  • 复活的日本财阀

    复活的日本财阀

    是什么让日本这个“落后生”摇身一变,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等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可一旦品“质”不论“量”,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却仍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在2010年的人均GDP为4.2431万美元,中国是4412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落后日本10倍,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准。”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事实,《日本经济新闻》这句底气十足的评论,值得我们深思。平心而论,日本的强大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个事实,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
  • 奶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

    奶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

    本书从全国奶业的产业化现状和发展方向、奶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等宏观方面,到乳制品质量认证、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微观层面,对奶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 趣味经济100问

    趣味经济100问

    本书从趣味性入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道出,并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
  • 投资小常识

    投资小常识

    本书包含五篇内容,分为“投资导论”、“投资习惯”、“投资技巧”、“投资应用”、“狙击全世界”。
热门推荐
  • 美男五选一

    美男五选一

    7岁,白亦雯就和他哥哥白亦熙失去了母亲。11岁,白亦熙便离开妹妹不辞而别。而20岁白亦雯将为她哥哥女扮男装来到德西,却不料和五个校草混在一起。冷漠,白亦雯就是这样,对校草的热情一点不领情,总之一句话,好狗不挡道!别拦着我白亦雯!
  • 甜蜜来袭:小猫不准逃

    甜蜜来袭:小猫不准逃

    毛小猫玩够了打打杀杀的游戏,突然想到要换一个风格的游戏来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符合心意的游戏,却因为任务所需品不足,使她不得不向别人求助。城镇的矿洞里,毛小猫只发现了一个角色名字叫于小鱼的酷酷小男孩。第一次跟他交谈,被他说没素质,第二次干脆就藏起来不理她了。毛小猫很是气恼,把从酷酷小男孩手里要来的东西又重新的弄到了一个邮还给了对方。从此之后,毛小猫感觉天都变了,谁能告诉她,这个于小鱼到底要搞什么啊……
  • 融化吧:冰山捉鬼师

    融化吧:冰山捉鬼师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比如她,不过不是奇迹,是奇葩。她一个小小的餐馆老板,出门买药时遇到混混抢劫,他出手救了她【并不】、帮她赶走鬼怪。天!这家伙不仅别扭傲娇还腹黑!赖在她家蹭吃蹭喝。从此,她又有了一条谋生之路——哪里出了灵异事件,哪里就是金钱的来源!妖魔鬼怪什么的,听话的留下打工,不听话的……哼哼,洛邪全部要搞定哟!式神是服务生、狐妖是收银的、精灵是厨师、厉鬼是保镖……没事和洛邪拌拌嘴,尝尝美食。高富帅是美男的,白富美是千金的,本姑娘才是绝世女王!【蠢萌奸商女X腹黑冰山男】【史上最蠢捉鬼搭档】
  • 冷艳王妃战双王

    冷艳王妃战双王

    当苏罗醒来时就发现原来跳井也能穿越!这个认识让苏罗表示非常震惊,虽然自己也是写小说的,但是还没听说过被抛井也能穿越的!什么?双胞胎?柔情似水的古灵程和冷得像干冰,暴躁如雷的顾陵城是双胞胎?搞笑的吧!什么嘛,原来居然是没人要的哑巴四小姐,什么嘛,还被退婚了,什么嘛,身体居然还有慢性毒药。这也太搞笑了,写别人穿越的自己居然也穿越了?好吧!来了就加油干一番大事业,成为封国的首富。哼,怎么说我也是国家的顶级特工,还会怕那些古代没脑子的计谋?!笑话,也不看看她是谁。要身材有身材,要人才有人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要打架也可以,内力和拳打脚踢也样样精通,来啊!姐可不怕!姐就是吓大的。
  • 走马

    走马

    曾记得过去,风花雪月,是否错过。回忆,无限美好,似走马观花,踏一路良辰美景,梦回过去……
  • 天谴记

    天谴记

    天地有寿命,十转一轮回!宇宙有止境,极尽化尘埃!这是一个浩大无际的仙侠世界,千奇百怪,神秘莫测。这里有热血沸腾的战斗,生死之交的情谊。也有魂牵梦萦的爱情,水乳交融的缠绵……凡者虽微不足道,却竿头日上。仙者虽自羽仁义,却笑里藏刀。魔者虽手段残忍,却勇猛果敢。妖者虽妩媚动人,却暗藏杀机。神者虽超然物外,却冷酷无情。且看少年林名,如何动天地,转轮回,演绎不一样的成神之路!
  • 前妻来袭:嚣张权少靠边站

    前妻来袭:嚣张权少靠边站

    她国外求学归来,莫名其妙地多了个儿子,蓝瘦!毕竟她还是个黄花闺女。不过儿子肤软貌萌可接受,那个毒舌洁癖加恐高的前夫是什么鬼?香菇!他还是个强迫症!颜雯华不是个傻白甜,在她精致理性的生活中,她能很快断定她并不认识这一大一小的两个雄性。而梁昭懿心觉事情没那么简单,首要之事是先铲除围绕在他老婆身边各种碍眼的草。在梁先生的世界里,他跟他老婆天生一对天造地设,对这件事情,他有一万分的坚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凌霄子

    凌霄子

    一万年前仙魔大战,四大仙门之首凌霄宗宗主——第九代凌霄子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耗尽修为启动威力巨大的九转诛仙灭魔大阵,却造反噬,一魂一魄被封印在轮回剑内,受尽轮回之苦……万年后,轮回剑遇到宿命之主……
  • 重金属

    重金属

    右手,玉佩,身体奇妙的变化,穿越,到底是因为什么?
  • 没关系那是爱情

    没关系那是爱情

    初中的创伤没有愈合,另一个总裁便进入她的世界,在哥哥和总裁的步步保护下,她该如何面对未来与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