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金的市价有过频繁波动。譬如1973-1980年间,黄金从98美元/盎司飙涨到了613美元/盎司,涨幅达525%;之后的5年,即1980-1985年间,又下跌了48%,跌至318美元/盎司。虽然从1973年到1985年的12年间涨多跌少,但其中5年间的跌幅达48%,真不算低。所以,尽管脱离金本位的美元可以不叫美金了,尽管“牙买加协议”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废止了黄金汇兑本位制的美元金本位,但占全球黄金储备32000吨的1/4(8133吨),黄金仍是美元的币值储备。美国外汇储备的74%是黄金,而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7%是黄金,超过65%是美元。黄金仍是全球市场无锚货币的锚链,是市价乱局的中流砥柱,是市场动荡的定海神针。也可以说,黄金是唯一市价难以远离市值的特殊商品。你炒黄金相当于在炒世界的影子货币、心理货币,你能炒得动吗?
黄金为什么炒不动?因为“尽管金块可以代表购买力,但真正构成财富价值的是这种购买力或消费力,而不是代表这种力量的金块”(亚当·斯密语)。前边说过,中国人有拜金主义传统,把穿金戴银当成富贵的象征。白银充当硬通货的年代,被贬称“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少数民族虽然满身都是沉甸甸的银饰,但仍旧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日子。为什么?因为金银的消费效用极其有限。
拜金主义思维,总是放大了人类对黄金的渴求。人们以为黄金本身等于财富,黄金越多,财富也就越多。其实不然。黄金只是财富的度量衡,用亚当·斯密的原话说,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下,黄金是货币发行的备付金和保证金。就像布雷顿协定,美元拿黄金作了保证金和备付金。保证金、备付金平时并不管用,什么时候才管用?货币币值大幅波动时才管用。
说到黄金的效用,尽管日本弄出过金箔饭,但黄金不能当饭吃;尽管古代有金缕玉衣,但黄金不能当衣服穿;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黄金不能当房子住;尽管有金饰配车,但黄金不能当车坐。就是说,作为最过硬的硬通货,黄金不同于石油、粮食等其他等价物。它的价值是保值而不是增值,更不是消费。
黄金的保险价值、心理价值,胜过其消费价值。黄金的根本属性,更多的是市场心理功效,而不是投资与消费的工具功效。因此货币格局多元化的状态出现,黄金则复活。尤其是在当下,各国货币政策竞相量化宽松时,市场对货币信心跌落时,金价就能在“乱货币”中获得心理支撑。
正因为黄金市值稳定,所以,追求市值的你,可以用它避险保值,但别指望它像其他商品那样能够大肆炒作牟利。所以,追求市价大起大落的炒家们听清楚了:你炒什么都胜过炒黄金,你藏什么又都不如藏黄金。其中的全部理由,前边反复说到了:市价可以波动,但市值相对恒定。虽然市值总是深藏在扰乱的市价背后,要靠敏感的市场嗅觉去搜寻。
美元--资源紧缺时代的龙头老大到204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其中超过一半人口在亚洲,大家想想,对粮食、能源、水以及资源的压力吧。如果我们不能共同管理好这些问题,下一场经济战争将会是对稀缺资源的争夺。
--尤多约诺
美元在金融海啸爆发一年后一反颓势,自2008年7月起兑各主要货币大幅升值。为什么会扭转此前6年的贬值趋势?因为虽有量化宽松,但美元在次贷危机后很快重整旗鼓,成了全球资金流入美国的避险首选。也就是说,一度曾以为美元将无药可医地衰败下去,需要另外创造个世界通用货币来取而代之的动议有失仓促,有失短视,低估了美元的抗风险能力。
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的币值,普遍不如老牌发达国家的币值稳定。在英国,如果百年前拥有百万英镑,那就是百万富翁。如今你有百万英镑,仍然是百万富翁--平均月薪才2000嘛。而如今国内呢?谁还好意思提起,自己20年前是个万元户?如今房价飚涨的国内大城市,但凡有套房子的普通居民,哪个不是百万富翁?但哪个又敢真以为,自己是个真富翁?为什么?因为人民币30年间兑世界主要货币,已累积贬值了450%。
1986年,美国耶鲁大学的食堂自助餐是5美元左右一份,25年后的今天,那里的自助餐仍然是五六美元。30年间,肯德基、麦当劳的套餐价格上涨幅度也不大,而国内的餐饮价格30年里涨价10倍都不止。美元作为储藏货币,它的保值能力的确比其他币种更高。由此,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别无选择。美元虽然也贬值,但还是比任何其他币种都更保值。换言之,美元虽不好,但它最不坏。为什么?因为相对于欧元、日元,它最能跑赢通胀,更不要说相对人民币了。总之,在各国货币里找对象,人民币再也找不到比美元更可靠的、能以身相许的对象了。人民币不得不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就是出于上述的无奈。
50年前的10美元、10英镑是良币,50年后的今天,虽然还是良币,但币值缩水很少。30年前10元人民币的币值,到30年后的今天,已缩水大半了,良币开始劣化了。怎么办?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地赛跑,还是保卫币值,有效地遏制通胀?
事实面前,你不能不承认,老牌西方国家比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更高明、更有效。究其原因,在于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说到美元的量化宽松,说到底,仍比不上人民币的量化宽松。为什么?因为过去30年,国内就是靠货币超发推动经济高增长的。
纵观历史,美元每一次战胜经济危机之后,不是离黄金越来越近,反倒离黄金越来越远。其地位也不是越来越弱,反倒是越来越强。个中原因,如前所述,不在于美元本身多么坚挺,流通多么自由,而在于美国经济一直执世界经济之牛耳。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科技、文化,美国市场始终占据着全球市场链条的顶端。因此,美元就充任着世界金融的领军使命。
与英镑的稳定性比起来,美元的表现的确不稳。但毕竟,美元体系一直掌控着世界最大宗资源的定价权。美元依赖对核心资源的掌控雄踞市场,世界经济唯其马首是瞻。与黄金并列为世界货币后,美元的地位靠黄金做后盾,蹿升得超过了黄金。美元上世纪70年代与黄金脱钩后,虽然金价飙升过6年,但随后的连年大跌,显示出黄金不再是市场的核心资源了。
石油成为市场的核心资源后,石油危机也连带出美元危机。20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后,石油几乎替代了黄金,成为国际贸易的一般等价物,成了影子货币、心理货币。美元脱离了金本位,也可以理解为美元不再依靠黄金的支撑,转而依赖石油的支撑了--从金本位转换为石油本位。黄金美元成了石油美元后,油价的涨跌行情与美元的涨跌行情绑在了一起。
随着新能源革命,石油有了替代性,人类进入了低碳经济。市场的核心资源不再是石油,变成了IT网络。但正如巴菲特所说:“我不理解网络拿什么赚钱,它们大多都是免费的。”IT网络的低成本普及与免费共享,的确没有形成黄金、石油那样的资源约束与资源垄断,因而,美元也就不可能由石油美元转换为IT美元。
美元先是失去了黄金的后盾支撑,接着又失去了石油的后盾支撑。美元没有了对核心资源的控制优势,表现为刚刚跨进新世纪的IT网络泡沫破裂后,美元出现了连续6年的贬值趋势。这种颓势并不与同期美国经济的走势匹配,也不反映美国市场的不景气。那么,美元的颓势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了价值本位的虚空--反映出美元接连失去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后,变得无所归依,一时间找不到后盾,找不到价值支撑在哪里。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美国既是发源地,又是重灾区。按理说,这个堪比史上最严重危机的衰退,会雪上加霜地打击原本就一蹶不振的美元,令其加速没落,失去对各国货币的吸引力,失去对全球市场的操控力。然而,事实却相反,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美元反倒获得了各国货币的青睐,避险资金纷纷流入美国。原本为救市而量化宽松的美元,真的成了救市英雄,获得了新的支撑--这就是美元自2008年7月转弱为强的深层原因。
气候变化与全球生态恶化,已构成了今后的最大挑战。对此,人类将难以应对,难有胜算。粮食、能源、甚至水资源,将成为稀缺的核心资源。历史上,美元的崛起一向借助全球性危机。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二战”,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石油危机,再从海湾战争到金融海啸,每一次危机,都成了美元转弱为强的助推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美国的军事实力与市场实力,使美元始终能够掌控核心资源。一旦牵住了全球市场的牛鼻子,谁都不得不跟着它走。
农业是美国的立国根基。全美农民人均耕地200亩以上,20%的农场主有直升飞机和遥控拖拉机,半数以上农民通过卫星云图预测天气、产量,浏览期货行情,在网上进行交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3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占到了世界农产品贸易量的一半。其中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占34%、玉米占22%、棉花占35%。而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就是中国。2001年,中国仅吸纳了美国农产品全部出口的5.9%,排名第五。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已达到16%,位居世界第一。同期,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从31亿美元,上升到175亿美元。
谁都知道,北美一向是世界粮仓。全世界目前产粮22亿吨,其中包括中国产粮5亿吨。虽然美国产粮才近3亿吨,但美国历来是世界粮食供给的“蓄水池”和粮食安全的“平衡器”。我国国内人均资源的稀缺性,堪称世界之最。人体的70%是水,世界银行把每人每年不够1000立方米使用水定为“水贫困线”,而国内人均连500立方米都不到。国内目前已经消耗着全世界1/3的煤、1/3的钢、1/3的棉。国内许多大宗原料也依赖进口,它们依次是:石油、铜、铁矿石、铝等。国际上把30%以上资源依赖进口,称为资源安全线。而国内原油、铁矿砂、铜、铝、木材的依赖进口,早已大大超过了安全线。今后,粮食、天然气等资源的进口,越发依赖国际市场,依赖美元,也会逾越安全线。气候异常,对国内生态恶化的脆弱农业打击最大,粮食减产已成定局。14亿人口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附性,必将越来越强。
一向靠掌控核心资源走强的美元,在石油危机后成了石油美元。那么,在未来的粮食危机中,成为粮食美元还有疑问吗?以美元历来掌控国际粮价的优势来看,美元成为粮食美元,不啻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出警告称,世界粮食价格指数(由小麦、玉米、植物油、乳制品、糖、肉等一揽子农产品构成)在2010年最后一个月攀升至214.7点,超过了2008年6月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213.5点)。粮农组织经济学家阿巴斯安表示,世界面临粮食价格冲击,如果涨势“延续数月”,便有可能出现“粮食危机”。路透社的统计则显示,2010年,美国芝加哥市场小麦期货价格攀升47%,玉米价格的涨幅超过了50%,大豆价格也劲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