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600000033

第33章 清朝(1)

八旗制度

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力量不断壮大。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开始创立八旗制度。八旗制是在牛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牛录为300人,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同山,每一固山旗帜的颜色都固定。当时满洲军共有4个固山,旗帜分黄、自、红、蓝4种颜色。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满洲军又一次扩大建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个固山,共有8个固山,6万人。固山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旗”,所以八固山的建立就是“八旗制度”的开始。全体女真人都编入八旗之中,实行军政合一。每旗的首领称为“旗主”,都由诸王贝勒担任,“旗下”为一般的百姓。“旗下”平日农耕渔猎。国家有事则征召效力。在八旗制度下,旗主对旗下进行统治,努尔哈赤则高居为八旗的首领。

汗位推选制

汗位推选制是指清朝入关前,以八王(诸贝勒)的贤能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在八王范围内推选汗位继承人的制度。这一制度共历时21年(1622—1643)。

努尔哈赤在统一关外诸部落的过程中,对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女真族及其他游牧部族进行整编改造,创建了四旗。后逐步扩大为八旗。这八旗旗主都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即八和硕贝勒。这八和硕贝勒与努尔哈赤的亲信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五大臣”,在努尔哈赤的绝对权威下共同议政,决定后金政权的军国大事。议政会议又以“四大贝勒”为核心。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在此期间,努尔哈赤根据女真人“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的习俗,对权力交接的问题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出于私心,努尔哈赤先将“有战功,得众心”的同母弟舒尔哈齐借故囚禁而死,择长子楮英执政,准备立他为继承人。褚英遂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四大贝勒及五大臣联名控告其不法,致使褚英被囚禁两年后处死。此后努尔哈赤又有立次子代善为继承人的意思。皇太极等人又把矛头指向了代善,状告他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有染,代善因而失去父亲的信任,丧失继承人的资格。两次选择继承人的尝试失败之后,努尔哈赤由于年事已高,于天命七年(1622)提出八王共治的制度。该制度规定:以八和硕贝勒为八王;八王权益均等;八王互相监督;八王与后金汗“同坐一列,受国人叩拜”,共同治国。尤其是八王在努尔哈赤身后有权力选择“后金汗”,各王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这一制度的出台,标志着后金汗位推选制的产生。

八王共治的过程中,四大贝勒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后金汗的推选从这四人中产生的可能性也最大。通过这种方式,在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去世后,经过激烈的较量,汗位落到了皇太极手里。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汗位推选的方式再次发生作用。孝庄皇太后代表皇权,在索尼、鳌拜等大臣的支持下排除“兄终弟及”的传统,迫使多尔衮、豪格让步,接受皇九子福临继位,改元顺治。以后,清政权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一,“立帝之子”成为共识;其二,皇帝掌管的两黄旗成为捍卫皇权的主力;其三,在幕后控制的孝庄皇太后,举重若轻,竭尽所能维护皇权。这说明皇权实际上已凌驾于八旗各王势力之上,汗位推选制的历史功能已经完成。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

明朝封爵制度引发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有鉴于此,清政府都有所改进。清朝宗室封爵,在崇德元年(1636)定为九等。顺治六年(1649),又厘定为十二等。再加上亲王、郡王的嫡福晋所生子年过20岁,经宗人府考试请旨后,亲王子可封为世子,郡王子可封为长子以待袭爵这两等,清代宗室封爵总共为十四等。

为避免皇族宗亲支派繁衍带来的麻烦,清政府规定除少数爵位可世袭罔替外。其余爵位均代降一等。直至规定封爵或闲散宗室为止。清代在皇子分封上。除不滥施封爵外,所封田庄均由内务府经管的田庄中拨给。规定诸王公“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府第一定要建在京师,“无故出京六十里罪与百官同”。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对皇亲贵胄起到了制约的作用,避免了皇族们裂土分封、鱼肉地方、藩镇割据等种种乱源的发生。

清代选后制度

清代与明代仪制有些相似。清朝入主中原后,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是当了皇帝以后举行大婚礼,同时册立皇后的。清代选后用镶玉如意。选妃用绣花荷包。清末光绪选后时,候选人有慈禧同胞弟桂祥之女、江西巡抚德馨两个女儿和礼部侍郎长叙两个女儿。光绪对德馨二女有意。结果却没有如他所愿。最后,由慈禧决定选了自己的侄女——胞弟桂祥之女,即后来的隆裕皇后:长叙二女,也就是后来的瑾妃、珍妃。清末逊帝溥仪于宣统三年(1911)退位,时年5岁。因袁世凯对清廷的优待条例的保证,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内居住。1922年12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内结婚,时年16岁。溥仪皇后的选择,已不同于以前,候选的秀女并不到场,而是由王公大臣挑选好照片再交南溥仪用铅笔做记号决定。一共有四位秀女,溥仪选了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的女儿婉容为皇后,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文绣为淑妃。溥仪这次结婚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大婚礼了。

封赠制度

清代凡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可得到相应封阶,叫“封赠”。其目的是为了“遂臣子显扬之愿。励移孝作忠之风”。也就是为了官员光宗耀祖制定的一种表彰制度,封赠的荣衔文武不同。

给予封赠除了显荣本身外,还可以向父母妻室推及。妻室封赠有一品夫人、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儒人、八品儒人、九品儒人九等。命妇称号不会推及妾媵,只限于嫡配正室或其继室。对父母先祖的封赠,官居一品者给诰命四轴,追赠三代。到曾祖为止。二品、三品给诰命三轴,追赠两代。四品、五品给诰命两轴,只及父母、妻子。六品、七品给敕命两轴,赠予父母、妻子。八品、九品若父母未获封赠,可请准将本身赠封加到父母身上。官做得越大,驰封辈分越高,表明祖上荫德越加隆盛。

京察

考核在京官员叫京察。京察,三年一行。以子、卯、午、酉年为京察期,具体办法分为三种,第一种叫列题,从乾隆年规定,凡三品京官以上,尚书以下;在外总督、巡抚及盛京侍郎以上官员,必须自陈三年任期内功过劳绩。吏部开缮履历清单,呈送皇帝,由皇帝亲自考查,听旨简裁。第二种是三品以下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左右春坊庶子及内务府三院卿员等官,由吏部或有关衙门开具履历清单,引见后以待定夺。第三种叫会核。凡翰、詹、科、道及各部院司员、小京官以及中书、笔贴式等,由各自衙门长官出注考语,再由吏部会同大学士、都察院、吏科、京畿道定稿,分别等次、缮册具题。京察期间,官员升转调动自动停止,等考核出结果后,再行定夺。

考核京官的标准有“守、才、政、年”四条,又叫“四格”。“守”即操守、品德,分为四等:清、谨、平、淡。“才”,即才干、能力,分为二等:长、平。“政”,即从政态度,分为二等:勤、平。“年”即年龄、身体状况,分为三等:青、壮、健。经考核凡守清、才长、政勤、年轻健壮者叫“称职”,为第一等。守谨、才长(或才平)、政平(或政勤)、年轻健壮者叫“勤职”,列为第二等。守谨或(守平)、才平(或才长)、政平(政勤)者叫“供职”,列为第三等。京察一等可加级记名,待引见后外放或重新任用。

大计

考核地方官员叫大计。大计和京察一样,也是三年一行,以寅、巳、申、亥年实施。其做法是从州县官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属官。而后汇送督抚,判定后题报吏部。考核标准与京察相同,只是优等者叫“卓异”。凡荐举卓异者,经吏部复核后,进京引见,注册,加官一级,以待升迁。

京察和大计中不合“四格”的要进行参劾。参劾有六法,分别是:“不谨”,即行止有亏,败伦伤化;“罢软”,即庸怯无能;“浮躁”,即轻佻狂妄;“才力不及”,即无法胜任。另两类是“年老”、“有疾”。其中凡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浮躁者降一级使用,才力不及降二级使用,年长、有疾者则令休致、免职退休。

一直以来,清政府都很重视京察、大计,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最为认真。康熙自二十二年(1683)至六十一年(1722)间,共举行大计14次,计举卓异官员570人,纠参罢斥贪酷官员509人、不谨官员922人、罢软官员412人、年老官员1215人、有疾官员699人、才力不及官员736人、浮躁官员537人。总共纠参罢斥、更换官员5030人。乾隆执政的60年间共举行京察大计33次,也纠弹参罢大批不合“四格”的官员。在清朝前期,京察和大计对各级官员还是起了督促警示作用的。到了清朝后期,吏治逐渐腐败,京察、大计只是徒具形式,不过敷衍塞责、走过场罢了。

顶戴·花翎

顶戴:清朝官员戴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都是蓝色的,五、六品都是白色的,七品以下则为金色。在同色之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顶戴的材质也不同:一品戴珊瑚:二品戴起花珊瑚;三品戴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四品戴青金色或蓝色涅玻璃:五品戴水晶或白色明玻璃;六品戴砗磲或白色涅玻璃;七品戴素金顶;八品戴起花金顶;九品戴镂花金顶。

花翎: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军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翎分蓝翎和花翎二种。蓝翎是鹖翎,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大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上臣。

黄马褂

马褂是清朝官吏的一种制服,穿在袍外面,长到腰,便于骑马,袖到肘,便于射箭,所以叫马褂。皇帝的“内大臣”和“侍卫”所穿的马褂是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因此叫“黄马褂”。这是天子近侍的服装,象征着很高的荣誉,一般官吏以得到黄马褂为荣耀。把黄马褂作为赏赐品,是清统治者笼络臣下的一种方式。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实行了一百多年,是清政权所独有的一种执政形式。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女真氏族社会的早期。据《老满文档》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一月的记载:“为了审理国家的事情,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次又选出审理官四十八,不许吃酒肴。不贪金银,以事情的是非公正判断。五日一次,集合诸贝勒大臣于衙门,对天焚香叩首,使他们相议,把事情公事的审判,定为常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女真人的行政方式是非常粗糙的。但各部落共同处理各项事务的会审机构已有雏形。随着金汗国的建立和统治区域的扩大,出现了议政王大臣的职衔。努尔哈赤晚年确定了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体制,“凡军国政务皆命赞决焉”。到了皇太极执政时,真正确立了宗室封爵制度,规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同时在议政制度中吸收了一些爵位较低的贵族,要求“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员”。大大降低了旗主贝勒(亲王、郡王)的支配作用,使议政制度逐步从属于皇权。

清政府入关后,虽然基本继承明朝的制度,但在朝政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仍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商定的决议称之为“国议”。议政王大臣们“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而且“佥议即定,虽至尊无如之何”。会议的决定。皇帝也很难将其改变。这种制度对皇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严重挫伤了汉大臣的积极性。康熙中期以后,处理政务的手段日趋成熟,他不但将参与议政王大臣的范围缩小了。而且还将会议的规格降低了。议政内容上。军国大事也让他们参与讨论,但真正的权限只限于一般性事务,如袭爵、斥革、旗民生计、婚丧礼仪等。议政王大臣会议也改称为“议政大臣会议”,权威大不如前。

雍正年间成立了军机处,以办理军国大事。所谓议政大臣逐渐变成了满洲勋臣贵胄的虚衔。乾隆五十六年(1791)弘历下谕旨:“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固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议政虚衔,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只崇实政,所以议政空衔着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无论虚实就此全部结束。

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清初仿明代制度设立内阁,又增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即“议政处”,权力在内阁和六部之上。雍正七年(1729),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机密泄漏,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人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军机处将办理一切机密大政。军机大臣均为皇室亲臣、朝廷重臣,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文字狱

文字狱即“因文字而贾祸”。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文字狱接连不断出现。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始,汉、唐、宋、明各代都有重大的文字狱发生。清代前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十分惧怕人民群众尤其是汉人的反抗,特别注重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因而文字狱在清代就表现得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朝的130多年内,制造的文字狱就多达108起,其中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七年(1782)间,就有将近4|D起。清代较大的文字狱有:康熙时的庄廷鳙《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时汪景祺《西征随笔》案,陆生楠《通鉴论》案;乾隆时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等。

清代文字狱牵涉的面积广,株连者多。不仅近亲家属,是否知情,均一概“从坐”,而且凡与此有过任何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都要受到株连。往往一个案子株连数百人,牵连七八省,有的从判案到最后结案拖延达数十年。受株连者,会对其进行严酷的处罚,至少是抄家坐牢、充军为奴,大多数是杀头凌迟,甚至连死者也不放过,还要开棺戮尸。制造阴森恐怖的社会心理氛围。实行文字狱的结果是钳制了舆论,束缚了心智,窒息了社会进步观念的产生和传播,阻碍了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兴旺,社会现实问题成为无人问津的禁区,中国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历程也受到严重阻碍。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时期(1661~1795)出现的繁盛局面。

同类推荐
  • 异界小兵升职记

    异界小兵升职记

    一个现代普通人穿越到异界的奋斗史,且看王峰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成长为一个统一世界的霸主
  • 忠佞录

    忠佞录

    “卓然卓然燕云史,飞来一卦金缕衣。不断不绝不熠熠,乱否真否可着否。朋宴友席,奈何一翻路人甲。当年豪放,不确如今形陌路。”——《忠佞录》
  • 血春秋

    血春秋

    这是一个神话和历史,过去和未来可以自由穿梭的世界。天才少年林孤城,被自己的师父陷害,一夕之间失去日天剑和右臂,却意外得到九天玄女的真传,矢志复仇,更要踏上七十二重天,成为天地至尊!
  • 大唐神仙

    大唐神仙

    一位爱国神偷自国外偷回国宝,却被国外杀手追杀身亡,临死前将国宝交给了一位图书馆员工商清逸,哪知被杀手一枪爆头,身死穿越,其灵魂带着图书馆来到了武德九年……
  • 清穿之胤祚

    清穿之胤祚

    穿越成了康熙家的老六胤祚,看他如何联手老四搅浑大清历史
热门推荐
  • 阎王也恋爱

    阎王也恋爱

    这是一个无名的朝代,天下都是慕容家的。她是天上一株仙草,幻化人形,本是王母喜爱的奴婢,偷吃了王母娘娘的玉液来增加功力,但一个不小心被发现,被贬下凡,念及主仆一场,王母好心的为他选了一副好人家,身为当朝丞相之女,奈何只能活到18。他是地狱的阎罗王,专摄人魂,遇上他的时候只有死人,他冷酷,沉默。几千年的地狱生活那样的无趣、残酷,也就造就了他波澜不惊的沉寂的心。地狱是他的天下,却不是他的幸福,他深信他已经没有幸福,自从当上阎王那天。可是有天,一个小女娃看见了他,用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自己居然没害怕,居然还伸出了他的魔爪抢走了他随声携带的玉佩,那是他在地狱唯一的期盼啊!他定会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望着那个奇丑无比的男人,心里居然没感到害怕,真奇怪,不过那个玉佩好像很好看,那么就是我的吧!你要想要回那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他们的故事在那个伸不见五指的夜晚奇迹般的开始了。
  • 寻圣传说

    寻圣传说

    米风一个十八岁少年在与同学在郊游时看到一个盒子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到天界发生各种奇葩爆笑逗比惊险的奇遇故事
  • 逆天的宠爱:宝贝,要乖乖听话噢

    逆天的宠爱:宝贝,要乖乖听话噢

    他,英俊帅气,霸道冷漠,引得无数美女扑怀,可他的温柔,却只留给她;第一世,他原本是天上的无名神仙,她却是万人追捧的仙子,后又为何双双自剔仙骨?第二世,二人成为阴间的情侣,他因第一世怨气太重,成为鬼王,曾经无限的宠爱,又为何变成猜疑,变成不愿想见,他后悔知错,却也为时已晚,她宁投胎做人离开阴间,这一世,她不再记得他,可骨子里爱却不能减去,他在阴间独守千年,只为找到她再续前缘,他为她四肢撑地被当成大马骑,他心甘情愿,他为她洗脚穿衣,为她放弃王位,他说他喜欢他的儿子不是因为是他的后代,而是因为这是他最爱的女人为他生的,看这一世,他如何唤醒她的记忆,如何再续前两世的遗憾!
  • 花千骨之爱你无怨无悔

    花千骨之爱你无怨无悔

    花千骨,她又来到了长留,她对白子画的爱,还有对长留的记忆,永远也无法抹去……“师傅,我爱你,无怨无悔……”
  •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冷傲教主,白面书生。请君三尺间:哑巴师兄,聪明师弟。
  • 恋雪仙缘

    恋雪仙缘

    万花谷从来不下雪,然而却在这一年的初秋之际下起了漫天大雪;她出生了,得名秋雪。她从小就天真可爱,活泼聪明,还有一些儿调皮和古灵精怪。她有一个与她青梅竹马的风哥哥,只是,她的风哥哥从小就患有不治之症,命不久矣。为了救治风哥哥的病,秋雪选择了万花七艺中的医,励志长大后要成为全天下最厉害的大夫,只好风哥哥的病。然而,她的风哥哥却在她未满八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万花谷,自此生死不知,只给她留下了一支笛子。十年后,秋雪为了寻找风哥哥离开了万花谷,从此踏上了仙侠之路。
  • 夕逅流年笺笙歌

    夕逅流年笺笙歌

    岁月静好,浅笑安然,花开不为流年。那个夏天,他第一次看见她,浅浅的笑靥,是他们相遇第一次的情形,那个有着雨水味道的半夏,注定不再平凡。
  • 修道佛子

    修道佛子

    变强,不断地变强,才能让这些恶俗的灵魂永远仰望!
  • 暑假闯荡江湖

    暑假闯荡江湖

    本系列儿童小说主要围绕某市星光小学学生王豆展开。王豆眼小人胖,十分贪玩,有超强幻想力。
  • 涅法雷姆

    涅法雷姆

    灵魂其实就是存在于大脑、骨髓和神经系统中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具备六元性即第一元灵魂本元性,能量;第二元感知性,感应无形能量的存在;第三元感,感触性,将感应的能量加以吸收;第四元感压性,将吸收的能量转化;第五元感距性,将转化的能量加以利用;第六元造型,以各种形式释放出完全吸收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