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200000025

第25章 微电影日记(2)

后来我读了旅游专业,大学的时候就把中国走遍了。那时候我在爸爸面前特别抖擞,说我去这里,这你就没去过。我爸爸特别不服气,说我开车去的那些地方你也没去过。不过,他还是承认我去的地方比他多。

虽然很多亲戚朋友都夸我懂事,但是在我爸爸眼里我从来就很不懂事。我最怕也最讨厌他说我幼稚,每次听他这样说我就无比反感,我们的谈话就成了争论,最后不欢而散。

大一的时候,我开始去旅行社带团,慢慢赚些生活费。那时候爸爸特别反对,说我还小,会被人骗。我跑遍中国后不满足,决定去阳朔学英语,为将来看世界做准备。爸爸更加反对,说大过年的(平时上课,暑假是旅游旺季要带团,只有寒假的时候是淡季有时间)去英语学校,学费被人骗了都不知道,弄不好把人骗走了。他很不相信我有在外闯荡的能力。

后来我和托马斯结婚,他也反对。并指责我不懂生活的现实,没房没车就结婚,还是个老外,将来被骗了还什么都不知道。在他的眼中,我一直是个未谙世事的孩子。这符合大多数父母的心理,即便六十岁了在父母的眼里也还是孩子。我和父亲的脾气如出一辙,都特别要强,特别执拗。所以我们的沟通大多数以吵架不欢而散收场。

我大学时候打工他一直反对,但是我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还是满中国跑。后来他见我做得不错还能养活自己,才默认了。去阳朔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大吵一架,我拎着箱子就出门了。直到后来我考过了英语导游证,他才认可了我。有次他边玩电脑边在草稿纸上练笔,写了句:“汤佳学习认真刻苦”,算是对我的表扬。如今他也认同了托马斯,饭桌上总要找他喝一口。

我不懂如何跟爸爸沟通,女儿这个角色我没做好。从传统观念上来说我觉得我不够孝顺,不够听话。虽然父母恩大,我也要过自己的人生。因为父母将我生下来,最终还是希望我过好自己的一生。即使他们一直不同意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使我一直没有按照我父母希望的路线走,但是我用心珍惜他们给我的人生,并且尽力将它过得精彩。

如今我也做了母亲,生下了我的天使。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将来有一天她是要飞走的,我要做的只是让她将来如何飞得更好,而不是将她一直藏在我的翼下。

这次去拍片,我得到的最意外的收获便是爸爸的改变,他突然变得不再教训我。在去阿尼玛卿雪山的路上,我给车上的人讲旅行时走过的那些路是如何艰难,说我们在藏北迷路,大河挡道,我们如何艰难地蹚过冰冷刺骨的河水。爸爸一直默默不作声,最后突然说:“人如果见过那么多世面,经历了特别困难的事情,以后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不怕了。”他的话犹如春风温暖了我的心。

有时候,我看着爸爸,心里有很多感恩。我遗传了他的好身体,延伸了他喜欢探索学习的精神。一路上条件虽然比我们旅行的时候好很多倍,但是相对来说还比较艰苦,他的精神比我们都好,还跑牦牛群里玩。我们拍骑马赛车的时候他还花钱找来一匹马骑上遛了一圈,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

第一次拍电影

回来前,我开始与电视台以及报纸杂志的媒体人接触,并了解到媒体人的辛苦。他们几乎每一个夜里都在加班。潇湘晨报的记者都是半夜给我做采访。领导半夜给了个电话,她就得爬起来找人,电视台的人都是加班到午夜。这样一份工作虽然光鲜,却是用青春和健康换来的。如果不是本身爱好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几乎是在折寿。以前觉得演员很风光,我参与了一次拍电影之后才觉得做演员真不容易。

我们拍的第一场戏在青海的贵德。在去贵德的路上,我们拍一段路上的骑行。生下伊娃以后,我再未想过摩托旅行。很久没有碰过摩托车,骑摩托旅行似乎成了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等到她长大成人,我们或许会再有这样的旅行。再次坐上摩托车的那一刹那,我心里有很深的触动,坐在后座抱着他的感觉还是那么熟悉。这是生下孩子后第一次坐在摩托车上,也是第一次很想念那些摩旅的时光,想念过去的两人世界。如果没有伊娃,我们俩现在骑着摩托车不知道是在北美洲还是在大洋洲生活。

我们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拍摄,很高兴能重温旧梦的同时,我也在担心伊娃的情况。我们随行一共有三辆车,一个拍摄的吉普,一个拉摩托车的皮卡,还有一个丰田的中巴,伊娃和我爸爸他们在中巴里。这是伊娃第一次来到这么高海拔的地方。虽然是白天,而且只是经过,我心里还是很担心。这时的伊娃十个多月,正是分离焦虑症时候。不知道是因为海拔问题还是因为过多的环境变换,一到西宁她就开始了分离焦虑,并且开始认生。当时浙江卫视的总编也在青海监制,伊娃见到他“哇”的一声哭了,这让他无比郁闷。从那时候开始,伊娃几乎总想黏着我,除了我和托马斯,几乎谁都不要。拍戏的时候,我一离开她就开始大哭。我内心十分心疼。每次开拍时我都要硬下心来把她交给爸爸,在她哇哇的哭声中离开。一结束马上飞奔到车里,将她搂在怀里,擦干她的眼泪,给她喂奶,希望她能稍微找回些安慰。第一场戏是在西宁到贵德途中的一段盘山公路上。在海拔过了4000米的地方开始拍,我一离开就听到伊娃哭得歇斯底里,心里十分难受。同时我又担心海拔太高,她哭得太用力会缺氧,从而高原反应。我爸爸很有挫败感。我第一次带伊娃回国的时候,伊娃很喜欢和他玩,这一次却完全不要他带着,只要我。伊娃平时是个特别乖的孩子,她一定是不舒服,觉得特别害怕才会哭。我们随身携带了很多药物,其中有一种冲剂能帮助身体保持水分。宝宝出生的时候医院会喂这个,在孩子拉肚子的时候也用这个防止脱水。小孩子在高原上最重要是补水,让她不断地喝水喝奶。如果尿不湿长期没尿,就会比较危险,所以我一有空就给伊娃喂奶。但是她似乎并不很想喝,水也不怎么喝。我心中极为焦虑,不知道伊娃会不会有事。

下午一场过河的戏拍得很久,拍我们与一个喇嘛一起推着摩托车蹚水过河。我们在河水里一遍又一遍地蹚过来蹚过去,一共拍了十几遍。这个地方海拔低,虽然不冷,但是河水还是有些冰。十几遍下来后,我们又在戈壁里顶着烈日推摩托车上山,晒得头昏眼花。其实我们真正的旅行比这更辛苦,或者说有比这更辛苦的时候。但是有时候人不是不能吃苦,要看为了什么吃苦,吃自己想吃的苦,是苦也甜。这毕竟不是旅行,不新鲜不刺激,一个镜头拍十几遍很枯燥,加上我心里记挂着伊娃,觉得很难熬。

时过境迁,我不再是个潇洒的女孩,而是一个奶娃娃的妈妈,那个娇小的生命时刻需要我。

托马斯这时也开始制造麻烦。因为拍摄的行程总是在改变,他很不高兴。德国人做事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但是在中国大多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我就夹在摄制组和托马斯之间,一边是摄制组使劲跟我解释,另一边托马斯不断地抱怨。

托马斯在伊娃的事情上特别坚持,我们从西宁往玉树走,每天海拔上升300米是上限。因为对孩子来说,缓慢上去会比较安全。第二天我们就住在海拔3900米的地方,第三天导演说想去玛多住,好拍一个黄河源头。

玛多有4300百多米,我第一次去那里时就有高原反应,头痛欲裂。托马斯不同意伊娃晚上住在那么高海拔的地方。我左右为难,一方面我担心伊娃,另一方面我也想像导演说的那样,快点拍完好下高原。最后大部队住玛多,导演、司机还有我们每天往回一百多公里,住在第二天我们住的地方。

因为我要给伊娃喂母乳,焦虑、操心、吃不好,晚上要照顾伊娃还睡不好。很不幸的是我在玛多高原反应了,头痛得不行,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吸氧后才好多了。伊娃头晚醒来哭,我几乎半宿没睡,总在想办法让她多喝点奶或者水。去玛多的路上伊娃一直睡着,怕海拔上升太快,我把氧气管放在她鼻子下。伊娃是特别壮实的孩子,第一个晚上哭了之后,其他时候只要我不离开她,她都很乖。几天下来,她竟然什么状况都没有,这让我很骄傲。

通往玛多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垭口,叫作鄂拉山。看到山口4499米的海拔牌,我感慨万分。这并不是特别高的海拔,我经历过的超过5000米的垭口多得记不清,但我曾经在这里高原反应过(高原反应并不是海拔越高就越反应得厉害,而且根据自己身体状态来的,我一般就只在4000多米的地方高反,5000米倒是从来没高原反应过)。我还依稀记得我们骑摩托车来这里时,在垭口我蹲下减缓头晕的经历。没想到我会有天带着十一个月大的孩子再来到这里。伊娃还开心地对着镜头挥手。她三个月大的时候去过死海,那里海拔负420米,现在上了4500米的青藏高原。有了这样的经历,也就更加坚定了我一直带着她旅行的心。

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小学

拍摄几天之后,我们需要去学校拍摄一段镜头,于是去了阿尼玛卿雪山下的一个小学。摄制组给学校买了些文具用品一起带了去。去小学的路极为偏僻,并且全是土路,一路上海拔都是4000米以上,颠簸了好几个小时,车上一半以上的人从那天开始都慢慢产生了高原反应。

那天托马斯高原反应很厉害,但是为了配合拍一段与孩子玩耍的镜头他还得奔跑踢足球。托马斯平时是一个不做运动的人,足球、羽毛球他都很少玩。他只喜欢宅在家里上网。他踢足球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在跟我抱怨,好在我那天心情很好没被他影响。我和那些小朋友穿着他们的衣服一起跳起舞来,那种疯狂和快乐,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可怜的伊娃只能跟着我爸爸,哭一会儿睡一会儿,我一到休息的时候就忍不住去看她,但是她每看到我一次,离开的时候就哭得更凶。爸爸总说我不该去惹她,但我总是忍不住心疼她,想多抱抱她。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我怀孕以前一直想着资助一两个山区孩子。我一向对金钱没太强的欲望,赚钱的时候都是为了个人成就感,赚来的钱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花出去,也从来没特别缺过钱。有一段时间我跟托马斯做生意赚了些钱,但感觉生活很空虚,也不想出去旅行,不知道自己想干些什么。和一个朋友倾诉时,她说我需要精神粮食,需要去做一些可以帮助别人,让自己灵魂快乐的事情。但我却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旅行的时候我在西部地区看到很多大胆向游人乞讨的孩子,这难道不是都市人把他们的精神垃圾扔到那里去的吗?我们以为自己做了一些好事,赠予了他们一些物质上需要的东西,然而没有良好的管理系统,这种赠予也就养成了他们被赠予的习惯,造就了很多乞讨的现象,这样的善心反而做了坏事。如果人们能去支教,教他们知识和本领,那才是成就他们一生的善举。当然这个理论不能一概而论,我希望我可以这么做,只是有了孩子以后这些就变得特别遥远。在阿尼玛卿雪山下的这个学校,我看到了好几个支教的年轻人。我很敬佩他们的这种行为。

偏远地方的人非常朴实和实诚。我们一到那里,他们大碗奶大碗肉地招待,端来了一盆盆的牦牛肉和各种食物、奶茶、酥油茶。为了拍摄,校长召集了全校学生,让我和托马斯教他们一些英语。托马斯从来没有做过老师,完全不知道怎么教,他连教我德语都是三句便不耐烦再未教过。那些孩子极聪明,因为藏语语系原因,学英语比汉人快得多,他们的发音非常好。我很想能多教他们一点,但是拍摄只是做做样子,这让我心里觉得很内疚。

看得出来那些孩子很高兴,他们把演出时穿的传统服装都搬出来穿上跳舞。藏族的孩子不似汉族的孩子那么腼腆,看起来十分大方,我被他们的快乐感染。我也找了一套来穿上,滥竽充数地混在他们中间跳舞。导演看我这么兴奋也挺高兴,拍得更加起劲。拍摄的间隙我与他们的校长聊天,他说:“这里的孩子大多不会汉语,上课主要以藏语为主,而且好多家庭宁愿让孩子在家放牧,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为什么他们一定要读书,为什么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一个人一生过得好不好,与拥有什么并没有关系,我会觉得过得快乐更重要。在山里的孩子,他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的放牧状态。他看不到流光溢彩、物欲横流的世界时,反而会过得更纯净和快乐。这是我旅行去了很多地方最深的感受。越是偏僻的穷壤,那里的人反而活得更加简单而纯粹。把物欲带给他以后,人才会变得不快乐,因为人有太多想要的却得不到。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比较片面的想法,我也并不总是认同自己的这种想法。如果这些人穷到食不饱、穿不暖、原始蒙昧的状态,我的这种想法就显得极为可笑了。

同类推荐
  • 畅游哈密

    畅游哈密

    这是一片神秘的绿洲。从远古时的翼龙翱翔,到今天的绿洲文明;从汉唐旗帜的猎猎而动,到如今繁华都市的兴起,都是一道道自然与文化的无声轮回。几千年来,每一场风的刮起,都在空气中溢满着浓郁的香甜,这特有的味道,代表了哈密这片绿洲厚重的积淀,也代表着作为一片绿洲应有的祥和与宁静。循着玄奘大师的坚实脚步从这里走过,站在丝绸古道上,心情自是无法平复。有时,穿越并非仅仅意味着用双脚去行进,而是要用心去体味双眼所触及的一切,或是一个在路边卖瓜的小摊,或是一个被甜瓜蜜瓤凝固住微笑的孩子。
  • 寻梦冰山

    寻梦冰山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和同伴深入新疆的颠峰幽谷、冰川雪原、戈壁大漠,去阿尔金山腹地耐受缺氧的痛苦、去孔雀河三角洲追忆古老的辉煌、去库鲁克塔格追踪野骆驼的足迹、去罗布荒漠凭吊先民的遗骨、去轮台沙漠体验胡杨林的生生死死等探险经历。
  • 欧洲:荷兰(世界我知道)

    欧洲:荷兰(世界我知道)

    本书中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的风光与民俗。
  •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是作者三年以来驾车游历西藏、新疆的彩色旅行日记。书中以优美的文字、色彩斑斓的风土照片、切身体会的真情实感,以及车轮印制的翔实自驾咨讯将每个人带入那神秘的佛国净土和广阔的大漠戈壁。
  • 西藏,遥远的眼神

    西藏,遥远的眼神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以日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西藏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行者

    最后一个行者

    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因存在答案,曾经有个长辈对我说过,只有正确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答案。是一场似梦非梦的经历吗?我叫莫风,因一次阴差阳错下,受人教导下踏入了世界最神秘的层次,成为一个逆行者,我的命运注定改变,未来的星空是该如何璀璨,可后来发现这一切并不是所想的那样,我才明白这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 谋冻天下封无双

    谋冻天下封无双

    江湖皇帝,朝廷一品。盖世武功,无上权谋。居庙堂而险,行江湖而恶,何处之?盖有无双者,举手庙堂惊风,覆手江湖骇浪。俯天下,敬众生。沾衣恨,弈无双。
  • 网遊之平凡

    网遊之平凡

    属于学生时代的网游世界就是要快乐!在《漩风》里,六个青春女生,不一样的个性,一起来看她们的未来~~
  • 末路江湖

    末路江湖

    是的,人各有命,上天注定。这路上无论我是谁,也无论遇见何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什么,付出多少努力。纵使前路千军万马,路途坎坷,我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即便天意如此,我也要扭转乾坤,只为自己争一口气。那年杨剑家遭变故,正是一股信念支撑自己走下去,那就是寻求真相。
  • 夏无羽翼

    夏无羽翼

    本文讲述的是一名实习律师的事业爱情成长史。“做我女朋友吧!”林翊说。她回答好,但她提出了试用期1、2、6,同为律师的他们当然知道这组数字代表着什么,他选择了6,然后他们的合同正式生效。她并没有告诉他,这个合同她只跟他一个人签过,也没有告诉他这个机会她只给过他一人,猝不及防地分开,让太多的柔情蜜意都没来得及说出口,她便消失在他的世界里……她没有翅膀,做不了他的天使,她选择放过自己,他又会如何抉择?
  • 空间尊皇

    空间尊皇

    风家之后百年以来资质平庸,忽有一天天空惊现异象,天空中便起五彩霞光与修炼界争锋相对,后来被时间眷恋的孩子冲破苍穹穿越空间来到地球泡妹子,戏耍豪门小姐,挑逗职场女神。。。幕后黑手竟悄然现身告知家中父亲惨死,空间之子杀回修炼界欲爆杀父仇人菊花!!
  • 冬天也有绽放的回忆

    冬天也有绽放的回忆

    【冬季也有绽放的回忆】:如果说让苏晓暖在这一年的春夏秋冬中,选一个她最喜欢的季节的话。那她一定会选那冰雪纷飞,冷冰冰的冬季。请大家不要问她为什么,因为那里有,她们最美好的回忆。一个专属于她们美好的回忆。回忆一:如果说回忆能因时间的长短,慢慢地变淡的话,那么,她想,在她的青春里,将不在会在有她们的身影。回忆二:我不会忘记她们,因为那是我过去最美好的回忆。回忆三:天地为证,我苏晓暖,我顾安安,我林潇彤,我苏暖夏,从此我们成为最好的姐妹,不离不弃,不互相欺骗。天地为证,永不改变。
  • 星期一到星期五

    星期一到星期五

    学校生活进行时,发生在师生身上、身边的事,记录行进中的你我他。酸甜苦辣,你在吗?
  • 神落洪流

    神落洪流

    一个温文尔雅的牧师,一个手无寸铁的少年,踏上了一段从雪原死里逃生的旅程,每个落下的脚印,都布满杀机。在重重迷雾背后,根本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战友,或许,下一刻保护你的人,就会捅你一刀。阴谋,刺杀,潜行,背叛,在所有手段都用尽后,是谁,能活到着看到黎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书友群:582031746
  • 一颗耳钉的约定

    一颗耳钉的约定

    五年前她因为一些不得已的理由不得不离开。五年后他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说他不喜欢女人逼她回来!只是她的记忆不在,有的只是对他的爱一场由耳钉引发的恋爱,一个又一个的计谋不断展开!最后是她被他找回,还是她又离开?本文是一篇一分悬念二分小白三分虐心四分情深的文。讲述的是一个腹黑和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小腹黑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