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六脉神剑
今天整个一天,徐峰都陪着林瑶度过。两人中午一同在员工餐厅吃过中饭,令整个林氏集团的员工都知道,这个手段非凡的美女总裁已经嫁做人妇了,就算是这栋楼的其他公司也有耳闻。
其实这就是林瑶想要的效果,她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她林瑶已经结婚了,对于一个结过婚的女人,林瑶已经失去了对林家的利用价值,因为没有一个家族会与一个结了婚的女人联姻。
至于李建,他只是看中了林瑶的美色,要说会跟林瑶结婚,他心里自然也是万分不乐意的,这个不守妇道的臭biao子,居然敢给自己戴绿帽子。从林氏集团出来后,李建一肚子的怒火,他发誓要徐峰生不如死,还有林瑶那个贱人,总有一天我要把她给办了。
李建回京都了,带着无尽的恨意回去的,他要让徐峰不能活着走出京都。
晚上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徐峰就回到了房间,至于今天得罪李建的事情,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对于林瑶的担忧,徐峰真的挺无奈的,自己得到系统这件事情,他绝不会对第二个人提起,人心难测,怀璧其罪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将房门锁好,徐峰心念一动,就来到了天龙的世界。看着依旧在熟睡的木婉清,徐峰微微一笑,脱了衣服重新躺在床上,跟木婉清相处得越久,徐峰就越是喜欢这个女子。
第二天,徐峰叫木婉清在客栈等自己,他要去天龙寺盗取六脉神剑,对于这门奇功,徐峰已经眼红了很久。
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背负苍山,面临洱水,极占形胜。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级,塔顶有铁铸记云:“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相传天龙寺有五宝,三塔为五宝之首。
段氏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为僧,都是在这天龙寺中出家,因此天龙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庙,于全国诸寺之中最是尊荣。每位皇帝出家后,子孙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献装修。寺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宏大,构筑精丽,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华、峨嵋诸处佛门胜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处南疆,其名不显而已。
徐峰知道六脉神剑的剑谱就悬挂于天龙寺的牟尼堂中,当下进入天龙寺中,劫持一个小和尚问明牟尼堂的位置后,便脚踏凌波微步向着牟尼堂而去。如今徐峰的内里已经达到先天,这般悄无声息的来到牟尼堂外,竟无一人发现。
徐峰悄悄地跃上房顶,揭开一枚瓦片,然后向着牟尼堂内看去,只见牟尼堂内已经做了六个和尚,徐峰知道,这六个和尚就是枯荣,本因,本观、本相、本参以及大理国保定帝本尘。每个和尚身旁都悬挂一幅经脉图,每幅图都有一路行功路线,徐峰自达到先天之后,目力极好,尽管六脉神剑剑谱上所绘的线路较小,但是徐峰也是看得清清楚楚。
当即用心将每一幅图的的行功路线记好。徐峰现在内力颇深,顿时发现这部六脉神剑非达到先天不能练成,六脉神剑包含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六路剑法,是将体**力以无形剑气的方式激发,伤人与无形之中。
至于小说中的段誉,习得六脉神剑后时灵时不灵的原因,徐峰到现在也是了解。首先是,段誉对于武功很排斥,对于内力的运用不熟,再次,北冥神功他仅仅只修炼了一幅图,没有学习后面炼化内力的方法,所以体内的内力不纯,所以才会导致体内的内力冲突,差点一命呜呼,最后因为没有达到先天,不能六路剑法同时发动,所以才会被鸠摩智所俘。
将六幅图都记下来后,徐峰就运行先天真气将六脉神剑的行功路线打通,对于其他人难以修炼的六脉神剑,在徐峰手里就好比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正当徐峰收功完毕,便在此时,鼻端忽然闻到一阵柔和的檀香,跟着一声若有若无的梵唱远远飘来,徐峰知道这是鸠摩智来了。
不一会儿,就见天龙寺的主持本因将鸠摩智迎到尼牟堂中来。鸠摩智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要不是了解他的为人,徐峰还真以为他是得道高僧了。鸠摩智身后站着八九个汉子,面貌大都狰狞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轮明王从吐蕃国带来的随从了。
只见鸠摩智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什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见在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
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
鸠摩智道谢坐下后,双手合什,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根哭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易,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易先生西归极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本因方丈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
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四十日,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道:“敝寺僻处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爱,实感荣宠。但不知当年慕容先生何不亲来求借剑经一观?”
鸠摩智长叹一声,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经是贵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盗强取。”
本因谢道:“多承慕容先生夸奖。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须当体念慕容先生的遗意。”
鸠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国师,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吐蕃大理两国,亦无亲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亲取,由小僧代劳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
说着双手轻轻击了三掌。门外两名汉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然后打开金箱,从中取出三本旧册,徐峰知道这三本旧册就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中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
对于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徐峰是必得的,所以这三本旧册徐峰已经将他贴上了自己的标签。
鸠摩智欲以少林七十二绝技换天龙寺的六脉神剑,其实这个交易本来不亏,但是六脉神剑是大理段氏的绝世神功,天龙寺等人不愿外传。只是他们哪里能够想到在房顶有一位偷窥客,已经将六脉神剑给看了去,并且练成了。
徐峰还知道鸠摩智练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所以才能模拟出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否则凡人一生怎么可能精通那么多武学。
鸠摩智无法如愿,自然与天龙寺的六人争斗一番,虽然天龙寺的六人各练一脉不如一人同时练六脉那么配合无间,但到底六脉神剑是天底下顶尖的武学,自然不是鸠摩智可以比拟,鸠摩智只能带着不甘的心逃出天龙寺。
因为徐峰的到来,捣乱了剧情,所以这次鸠摩智也没有段誉这么一位活剑谱可以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