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没有绝对的公平。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因为不是独生子女,父母或多或少都会偏心,特别是在农村,有些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对待儿子更要看中一些,毕竟养儿防老是古语留下来的,所以农村偏心于儿子的父母要更多些!
说起我的父母,因为我是女儿,也是老小,从小父母对我和哥哥无所谓偏心,都是一样的对待,不过父母偏心哥哥是因为我读了中专,因为父母要花钱供我读书,而哥哥因为学习不努力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父母认为我将来工作有了着落,而哥哥在农村还要娶媳妇,所以父母心里有小九九,以至于我毕业后工作第一年发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我没有怨言,因为父母生我养我,而母亲生了病,我必须为家里贡献微薄之力!
我结婚以后,父母的偏心表现的要重一些,对哥哥家补贴一些钱,给哥哥家的侄子一些零花钱,而我只是每次回父母家会给父母钱。有时我也不懂,这就是做儿子女儿的差别,女儿成家立业了,要孝敬父母,不停的孝敬,而父母的房产和土地以及积蓄,注定要留给儿子,孙子,女儿和外孙好像根本就是外人。这对待女儿来说就是一个不公正的待遇,就是父母的偏心!
如今,国家二胎政策放开了,我们70后这代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年龄的尴尬,不想要二胎。更多的是自己都不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辈因为个人喜好,会偏疼其中的一个孩子!我和老公这么多年一直享受这样的待遇,我怕我自己等到孩子大了也无法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而让孩子心寒,所以我一定不会生二胎。
我结婚时,婆婆答应给我过的彩礼钱一分没给,而老公的弟弟同年结婚,婆婆过的彩礼钱一分不少,我不争,她不给,这就是差距吧!结婚的彩礼钱直到我五年后买房子才给我,我没说一句抱怨的话!包括小叔子一家三口和婆婆住了八年,生活费全部由婆婆出,我没有怨言,小叔子家的儿子婆婆一直带到上小学,而我的儿子没人管,我没有怨言,直到小叔子搬离农村买楼婆婆再次给出钱我没有怨言!可是婆婆每次从农村来城里看孩子,居然只去小叔子家,我儿子小时候哭着和我说妈妈,奶奶只喜欢小弟不喜欢我,看着儿子幼小的心灵受伤了,从那时起我也真的伤了心,同样是儿子和孙子,为什么不同样的待遇,可是因为他们是父母,我无话可说!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不能不选择原谅!
我身边A同事,他兄弟二个,他夫妻在机关上班,他弟弟自己做买卖!前些年,老二做买卖挣到了一些钱,生活条件比较富裕些,他母亲就常年帮着照顾孩子和做家务。后来老二买卖赔了,还欠了一些外债,他母亲就把自己的楼房卖了给儿子还了外债,她母亲就执意和二儿子一起生活。继续伺候他弟一家三口。不久,老妈得了脑血栓,落下偏瘫的毛病。他兄弟和媳妇就不安心伺候,不按时给吃饭,也不给老人换洗衣服!到是他夫妻,经常的去给老人换洗,照顾,按摩。老人在他弟家和他弟弟一共生活了一年半就去世了。
还一个朋友,父母是农村的,但经济条件挺好的!也是喜欢二儿子。和二儿子一家三口一起生活,从小一直给带孩子,老大家的孩子一天也没给带过,后来,二儿子也搬到市里住,老妈因为想孙子,每个星期都偷偷去看看孙子,却没一次去大儿子家!这个朋友也特苦恼,都是亲生的,老妈为啥就有偏见!这个朋友自从工作后不论逢年过节还是平时,总给爸妈送好吃的和生活用品,大媳妇也很孝顺。老二一家除了去老妈家吃饭,很少给爸妈买东西,可是老妈就偏偏喜欢二儿子二孙子,这种现实真叫他无法理解又无奈!他也在想,在爸妈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时都不孝顺,等爸妈老了,不能自理时,老二两口子也没时间,会照顾吗?
当然,我说的都是片面的,更多的父母还是比较摆正心态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一样心疼,即使有所偏爱,也是疼爱有度。
“偏得儿女不得记”其实古语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亲爱的朋友,不论父母怎样做,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们生我养我们,我们就有义务尽孝!不论偏与不偏,我们都要孝敬照顾好父母,他们不容易!他们是咱爸咱妈!
因为伤心,写了这篇文章,不过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说起来心酸,心寒。一切都成为了过去,而现实生活中只有你最亲最近的人才会伤害到你,这是真的。我是多么期望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公正的爱,不要因为你的子女能够自食其力,你就不在乎他,不那么关心他,毕竟他是你们的孩子,只要是孩子,不论多大年龄,就是需要父母的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