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做过普通员工,我深知他们心里作何感想。但我现在是老板,如果不做眼前的这些下刀子的工作,公司的经营状况可能就会受影响,可能会给更多员工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如果连公司都没了,工资从哪儿发?这些就是人力资源部门每天在面对的事务:一方面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来把控人力资源成本;一方面又要鼓励员工斗志激昂地向前冲;一方面要为公司储备更多的备用人才,包括招聘;一方面又要干每个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下刀子把终归不合适的员工从队伍中请走。总而言之,干人力资源这行,要想做个老好人,不如回家种地。行政部门也轻松不到哪儿去。这是一个事无巨细的部门,恨不得连公司厕所坏了都得管,恨不得连打印纸怎么用公司才能节约运营成本都要关注,还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不遗余力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简言之,花钱让员工舒服,还得为公司着想,这钱能怎么既少花又达到既定效果。总之,我算明白了,多亏行政或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否则就我这性格,自己一定先把自己给逼死了。
直到2006年,我自己做了老板,我才真的意识到找到一个完全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多难,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眼中看起来特别舒服的岗位,不过是我们内心对自己岗位负面情绪的一种美好投影,说白了,不过是海市蜃楼。与其天天羡慕别人的工作岗位比自己的滋润,与其羡慕人家涨工资,与其羡慕别人光鲜亮丽地出去见客户,与其说我们部门怎样又不像别的部门如何,真不如埋头把自己手头那点儿事儿做出个结果。诚然,是人都会抱怨,特别是在经历职业上的不顺时,但换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岗位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频繁换岗位可能是一种逃避,而这种逃避给自己带来的不会是状态上的改变,只会让你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悲剧,直到迷失自我。
跳槽,也一样,我以我的亲身经历负责任地告诉你,槽不能瞎跳。不能一看到薪水高就不淡定了,如果老板再许诺发展好,你肯定就更不淡定了,那只是他画饼挽留你的一种方法。
2003年下半年,我有份当时令人羡慕的工作,供职于北京市的一个事业单位,这个单位当时主管着当年最火的软件产业,那一年,也正是中国软件产业处于高速膨胀的时期。对于我来说,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站在产业的角度去看一个行业。因为我当时负责外联工作,也有很多机会接触一线企业。总之,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但是,在某次合作的活动上,我结识了当时联众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当年的联众,就相当于现今的腾讯。想知道一个互联网企业是否牛×,最简单的就是看这个企业敢不敢靠资源置换来和别的企业合作。人家合作给钱,你合作给广告位置,你就牛×。当年的联众就是如此。和北京电视台合作一档节目,都和联众游戏大厅广告位换,不收钱。BTV用得着你联众的广告位么?但当时,联众真的以为自己是巴黎欧莱雅。
所以,当一家浑身上下都霸气外露,恨不得脑门儿上都文着“牛”的联众常务副总裁向我发出邀请,问我愿意不愿意去他们那边填补一个市场部副总监的职务时,我确实不淡定了。
但这还不足以让我动摇军心,我所在的可是政府机关啊。但是一谈到薪水,我就军心大乱了,2003年啊,张嘴开口7000多块钱起啊,还不算各种福利。总而言之,我没抗住诱惑。在众多领导的再三劝说下,我依然去意坚决,牛哄哄地就离开了原单位,去开始事业的新起点了。离开的时候,我很牛,但进去以后我就傻眼了。作为市场部负责媒体合作的人,按照领导安排给我的工作原则,我要“牛哄哄”地跟BTV说,亲,你知道互联网上谁牛么?我们,所以,用我们的广告位换你的节目时段,你赚了。腾讯现在那么牛,都不敢跟别人这么谈合作啊,联众是牛,但牛过头了吧。
并且这个企业的氛围,比我在的事业单位还一言堂。你只需要看领导脸色,执行领导的命令,不需要自己的意见和计划--哦,对,计划是要有的,要计划如何把广告换出去,总之,不花钱多占便宜是唯一宗旨。当然,每个企业一旦牛起来,都会经历一个膨胀期,运气好的拉回来了,运气不好的,就自毁发展了。后来,联众也真的挥刀自刎了。恐怕现在没人知道联众是干什么的了。我也在入职还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关于这次跳槽,后来我想了很多。跳槽要看薪水条件,正常人都不会拒绝高薪水的诱惑。除了薪水因素,在跳槽时,还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因为只有在一个更加广阔、能让员工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才会发展更好。有些行业,有些企业,因为一时的膨胀而创造出的幻景,也许能让你得到一时物质上的变化,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未必是件好事情。
比如,在2011年初,身边的不少朋友跳槽都无一例外地盯准了团购行业。因为认识当时最牛的团购网站高朋网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我亲眼目睹了当时团购膨胀的盛况:一个刚毕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高朋做销售,都能拿到5000元起的薪水。然而到了2011年末我们回头再来看团购这个行业,就完全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多不胜数的员工从这个行业打包离开,甚至还有卷钱逃跑的老板。所以,不能完全因为薪水的高低和某个行业爆炸式的发展来决定你是否跳槽,这样频繁跳槽你就不能对任何一个行业有深入的认识,更容易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品,自己的职业道路也容易遇到瓶颈。牛皮,吹起来总是很美的。微博上,今天是腾讯发了几十个月的年终奖,明天恨不得一汽大众发了几百个月的年终奖。每到年底过节时,这样的微博必定层出不穷。你的心里恐怕也各种彼此羡慕,各种伤不起,各种心灰意冷吧。
谁也不知道其中真与假,但也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一个员工拿那么多钱,必然为公司赚到了更多的钱,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说严重点,你的每一分钱都是用你的时间和生命换来的。
纵然考试全部A,不如胸前一对C--跳一个华丽的槽
如果你没有“关系”,那你怎么才能像有“C罩杯”一样,顺利找到一个好工作呢?我的建议是让你的简历有“C罩杯”,然后你再像有“C罩杯”一样,自信地去面试。
上一节中,说过跳槽几乎是职场的常态。找工作,是众多跳槽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怎么找到好工作,是有意要跳槽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的必修课。
“纵然考试全部A,不如胸前一对C。”这是我一个好朋友从微博上看到的,她跟我说这话时,口含妒气,目有不甘。我知道这姐妹是一直痛恨胸大姑娘的,虽然她总不遗余力地买各种丰胸用品,也无法挤出胸前那条线。有人调侃说,那条线是女人的事业线,它的深度直接决定事业线的长度。
如果将“C罩杯”理解成是关系或人脉,我觉得“纵然考试全部A,不如胸前一对C”还挺有道理的。我们生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关系”有时候能让我们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起点。虽然“关系”有时候能给我们提供诸多便利,但是若通过“关系”进入了职场,最后决定你做得好坏的还是你能否为你的单位创造更多财富与价值,还是要看你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没有“关系”,那你怎么才能像有“C罩杯”一样,顺利地找到一个好工作呢?我的建议是让你的简历有“C罩杯”,然后你再像有“C罩杯”一样,精神十足地去面试。
让你的简历有“C罩杯”并不是让你单纯把简历设计得好看、花哨和高昂,很多年轻人有这个误区,有的人甚至用照片纸来打印简历,实在是浪费又毫无用处。在我看来,要想让自己的简历拥有“C罩杯”,关键要做到三点:直观醒目地呈现你的资料,诚实可信地填写你的学习经历和实习或工作经历,简单准确地自我评价。当然,用Word软件将你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大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直观醒目地呈现你的资料。直观首先是简洁明了,不要弄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花哨的信息可能会弱化你要表达的重要信息。你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联系方式这些信息,对用人单位很重要,但其他如籍贯和社会背景等项,用人单位则很少关注,只需要简单写明就好。
简历上的照片是比较规范的一寸免冠头像,这会使人力资源看到简历后对你建立一个基本的可信度。姑娘们也不用费心将艺术照放上,或者说在简历的附件中放上各种PS过的照片,那样只会让你减分。虽然容貌好会让你有一定的优势,但应聘毕竟不是选美,企业招你进去不是去做花瓶的,所以简历上的照片以真实、端庄为最佳。
越大的企业,每天要看到的简历越多。我曾经和某世界500强的人力资源聊天,我问他:“你们干吗非把眼睛盯在清华北大等那十几所有限的学校?难道其他学校就不出人才了吗?”对方的回答可爱又无奈:“亲爱的,我们一天起码收到几百或上千份的简历,要在招聘高峰期上万封都有,您觉得我们统共就这几个人看得过来么?我们也无奈,只能用这种杠杆和一刀切的方式来把求职者过滤到一个我们工作能力所能覆盖的范围。”可见简历直观性的重要,只有简历直观性强,才能让人力资源很快接收到你简历的信息,认识你。
简历内容的直观性还表现在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就像很多人在把照片发到网上之前喜欢将它处理一下一样,很多人写简历时喜欢用各种形容词,将自己极尽赞美,但是,对于筛选简历的人力资源来说,那些形容词都是废话,甚至是会给简历减分的:理性的企业会认为做出这样简历的人华而不实;感性的企业会录用你,把你调到市场部门做文案;具有文艺性质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可能会劝你改行写青春文学。
填写简历内容时,要确保内容真实可信,有据可查。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因为我在我们公司就遇到过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有一年,我们要从一个学校定向招一批人。从这个学校收到的近百份简历中,竟然有60%的同学在简历上写做过同样名字的毕业设计,40%的同学都曾担任过班长或者副班长,而这近百名同学来源不超过三个班,你说尴尬不?
很多年轻人写简历,恨不得把自己听说过的、看到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参与过的课题,都写进自己的从业经历中,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如果一个企业真心要你,越大的企业越会对你做背景调查,而再小的企业也会拿出专门的时间来弄清楚你简历上的经历。有没有做过面试经理一问便知。不属于自己的总是会露馅的。应届毕业生以及那些初入职场工作的人,本来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没什么工作经验,大家也都能理解,也没人会过分苛求他们所谓的工作经历,倒是更关心你是否诚实。
自我评价这一栏也不要瞎写,不要别人怎么写你就怎么抄。能歌善舞这种事儿,你敢写,公司年会的时候人力资源就敢找你演节目;能喝能说,你敢写,公司就敢派你出去应酬;性格活泼开朗内敛稳重,你敢用这个组合搭配,人力资源的大叔就敢把你请出去。
关于要不要写自己期望的薪水这事儿,我曾被很多年轻人问过。我的意思是想写就写。你写100万一年,有公司抽风愿意给,也不会有人拦着,你可以尝试下;而你写3000一个月,若你那个岗位这个公司的基础标准是5000,公司可能敢真给你3000。所以,写不写,你自己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