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000000070

第70章 蔡襄:福州五戒

【作者介绍】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庆历三年(1043年)知谏院,曾知福、泉、杭三州,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善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人称当时第一,为“宋四家”之一。诗文清道粹美,皆入妙品。著有《茶录》、《荔枝谱》、《蔡忠惠集》。

【原文】观今之俗,为父母者,视己之子犹有厚薄;迨至娶妇,多令异食。贫者困于日给,其势不得不然;富者亦何为之?盖父母之心,不能均于诸子以致此。不可不戒!

人之子孝,本于养亲以顺其志,死生不违于礼,是孝诚之至也。观今之俗,贫富之家,多于父母异财,兄弟分养,乃至纤悉无有不校;及其亡也,破产卖宅,以为酒肴,设劳亲知,施于浮图,以求冥福。原其为心,不在于亲,将以夸胜于人,是不知为孝之本也。生则尽养,死不妄费,如此岂不善乎?

兄弟之爱,出于天性,少小相从,其心欢欣,岂有间哉?迨因娶妇,或至临财,憎恶一开,即成怨隙;至有兴诉讼,冒刑狱,至死而不息者,殊可哀也。盖由听妇言,贪财利,绝同胞之恩、友爱之情,遂及于此。

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怨怒。原其由,盖婚礼之夕,广糜费;已而校奁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男女之爱,辄相弃背。习俗日久,不以为怪。此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恶者也。

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农人商贾百工之家,莫不昼夜营度,以求其利。然农人兼并,商贾欺谩,大率刻剥贫民,罔昧神理;譬如百虫聚居,强者食啗,曾不暂息。求而得之,广为施与,冀灭罪恶,其愚甚矣。今欲为福,孰若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神理?为子孙之计,则亦久远;居乡党之间,则为良善,其义至明,不可不志。

——《宋文闇》卷一百八

【译文】观察今日的风俗习惯,为人父母的,看待自己的子女尚有厚薄之分;到儿子娶了媳妇,大多让他们另起炉灶。贫穷之家因为被每日的供给所困,这种状况使他们不得不这样;而富贵之家也为何要这样做呢?可能由于父母的心,不能够公正平等地对待各位儿子才到了如此地步。一定要引以为戒!

为人儿子的孝敬,根本在于侍奉双亲而顺双亲的心思做事,不论生死都不能与礼节相背,这才是孝顺忠诚的最高表现。而观察今日的风俗,贫穷和富贵之家,大多是与父母各管各的财物,兄弟数人分开赡养父母,甚至于对很细小的事物也都要计算;到父母死的时候,儿子破产出卖田宅,把他的所得用来买酒肉,设宴款待亲朋故友,把钱送给佛教僧人,以求得阴间的福佑。推敲他们的用意所在,并不在于为双亲送终,而是借以炫耀胜过他人,这是不懂得孝敬的根本啊。活着时尽力奉养,死了后不胡乱花费,难道这样是不好的吗?

兄弟之间的友爱,是出于天性的,年少时小的跟着大的,他们的心情欢乐无比,哪里有什么隔阂呢?也许因为娶了媳妇之后,或者是在于钱财的取予方面,憎恶的感情就开始产生了,随即有了嫌隙和不和;甚至于有兴起诉讼,冒着受刑坐监的危险,到死都不稍微缓和的人,这真是值得悲哀啊!大概由于听了妇人之言,贪图财物利益,就断绝了一母同胞的恩德和兄弟友爱的情分,于是就到了这种地步。

娶媳妇是为了什么呢?本想因此而传宗接代,哪里是为了钱财呢。而审视今日的风俗,娶媳妇不顾及出身什么门户,只不过是为了求得钱财,无论是贫是富,没有两亲家之间不结为怨仇的。推敲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操办婚礼之时,大大地铺张浪费;之后丈夫清点装陪嫁衣物的箱包袋子,早上索要这一件,晚上索要那一件。丈夫虐待他的妻子,索求嫁妆没有停止。倘若不能满足丈夫之意,甚至有的剪断男女之爱,就相互抛弃了。风俗一天天地流传下来,而人们也觉得不足为奇了。这是百姓中的最大弊端,人们行为中最恶劣的表现啊。

旦凡人之常情没有不想富贵的,至于农民、商人、各种工匠之家,没有不日夜经营考虑,以获得利益的。但是农民相互兼并,商人欺瞒买主,大都是剥削穷苦的百姓,欺骗神明天理;这就像百虫聚集在一起,强势者吃弱小者,竟然没有片刻的停止。而搜求得到财物之后,却广为散发给人,期望能减少自己的罪恶,这种做法是最愚昧的。现在想求得福分,试比较削减剥削之心而宽待穷苦百姓与摒弃欺瞒之行而畏惧神明天理哪一种好呢?为子孙后代打算,那么也能够永久长远;即便居住在乡村父老之间,那也能算是行善积德了。它中间的含义十分清晰,一定要记在心中。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咒枣记

    咒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合浦珠

    合浦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天任人

    天任人

    六百年前,前朝国师以大法力斩断成仙之路。六百年后,正邪各派为求成仙之路,不择手段度娘认证id孤独的埋葬之地
  • 那年,我遇见你

    那年,我遇见你

    那次,我看见了你那风流倜傥的背影,令我久久不能释怀......就这样,我对你一见钟情。。。但是......青春既悲伤又美好,在这其间,最绚丽的不过于你我......
  • 归来的上古

    归来的上古

    庭院的门依旧紧闭,院中的树茂盛依然。狂风骤起之时,偶尔会有几片树叶落下,哪怕它颜色如此青绿,生机如此浓厚,但它依然还是落了下来。或许,它是死了,又或许,只是重生。不知不觉间,新的时光之河已悄然流淌了两千年,然而,没有人知道,当年的神与英雄们是不是真的已经逝去。当种族大陆间的恩怨逐渐消解,冰封已久的原大陆能否迎来新的曙光?
  • 若是能拥你入怀

    若是能拥你入怀

    我不是她,她温和如玉笑如花与你两情相悦却早早香消玉焚;我也不是我师傅,她强势无双霸权天下偏偏对你情有独钟。你说你爱我,爱的是我身上有着她的影子还是想利用我陷害我师傅?
  • 宠宠欲动:BOSS大人吻上瘾

    宠宠欲动:BOSS大人吻上瘾

    被好友和妹妹算计,她从陌生男人的床上醒来,对上的是一双含笑的凤眸。“禽兽!”她怒。他邪魅一笑,倾身压住,声音低沉魅惑:“擒的就是你!”她一次次逃脱,他一次次追逐,他把她压在墙角,“我讨厌追逐!”“我们之间扯平了!”“我睡你一次,你还没睡回来,怎么会扯平?”他勾唇。然而,他要的不是一次,不是两次,而是一辈子……
  • 国家武器

    国家武器

    NationalWeapon是被誉为国家武器的特殊作战部队车祸后苏醒的艾丽被告知失去了双亲和记忆,每日过着普通的大学生活。直到来自东亚区的留学生李维的出现,以及早有预谋的袭击事件将艾丽的命运带回到十年前的战场。原来平凡的生活只是虚构,战斗与生存才是真实。在人类灭绝论的威胁下,成为了命运共同体的两人,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之下如何才能将世界带向和平呢?
  • 倾城朦胧雨

    倾城朦胧雨

    护校队?什么鬼!一群比我们大一俩岁却时时刻刻教训这我们这新生?哇哦!这就是军事化管理的校园?砰!糟糕,得罪了领头的!“学长,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有用我们这护校队就不用做了!”“200个上下蹲准备!”————————————“学长,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便当!”只要你敢吃,我就让你生不如死,里面可是放了十足十的辣椒和芥末!—————————————“你很让我欣赏,做我女朋友吧!”“高攀不起,谢谢!”“兄弟们,嫂子不同意怎么办!”“扛起抱回家!”
  • 绝品仙尊

    绝品仙尊

    一个哇哇落地的孩子竟然同时拥有两个灵魂而却平安无事,当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和一个异世仙尊的灵魂遇到一起,又会做出怎样的事情?仙尊说:我会法术我会符。高材生说:我会科技。方宝儿说:你们俩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可以融合吗?融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和符令的巧妙结合,二氧化硫符令横空出世,毒尊会用毒?靠边站,老子一张二氧化硫符令直接让你肺水肿,不服是不是?好吧,我这里还有一张写着原子弹裂变反应式的符令,送给你了......新书需要支持,求推荐,求收藏,求票票,看着开心的朋友们,给点帮助吧
  • 宅胖闯天下

    宅胖闯天下

    梁武,一个宅男,一个胖子,一段传说.....开元通宝,一枚古钱,一个神器,一段故事......一本小说,都市传奇,穿越古代,异术超能,这里都有!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