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000000017

第17章 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3)

【原文】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说天,自有数义:或浑或盖,宣宜乍安。斗极所周,管维所属,若所亲见,不容不同;若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叶吐丝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

【译文】一般人所相信的,只是耳闻目睹的事物;而对其耳闻目睹之外的事物,则加以怀疑。本来,儒家对天的看法就有几种:浑天说、盖天说和宣夜说,也有相信安天论的。除此之外,还认为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动,是依靠斗枢为转轴的。假如是他们亲眼所见,就应该不会有这么多看法了。如果是凭空推测度量的,那么哪种方法是可靠的呢?我们凭什么要相信凡人的预测而去怀疑圣人释迦牟尼的精妙教义呢?为什么认定绝不会有像印度恒河中的沙子那样多的世界,微小的尘埃也经历过数次的劫波呢?况且,邹衍也曾提出中国之外还有九州的说法。山里人不信会有像树木那么大的鱼,海上人也不信会有像鱼这么大的树木;汉武帝不相信世上会有可以黏合断裂弓弦刀剑的弦胶,魏文帝也不相信会有耐火的火烷布;胡人看见锦后,怎么也不信这是用吃桑叶的蚕所吐的丝织成的;从前我在江南的时候,不相信会有容纳千人的毡帐,等我到了黄河以北后,才发现这里的人们还不相信会有容纳二万斛的大船呢:而这些却都是得到事实验证的。

【原文】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踊出妙塔乎?

【译文】世上有巫师和通晓各种幻术的人,他们还能穿行在火焰中,在刀刃上行走,能使种下的瓜果即刻成熟,还能挪开井盖,在片刻间做到千变万化。人的力量尚且如此,更何况神通广大的佛呢,这就更是不敢想象的了,数千里高的幢旗,数千里广的莲花宝座,庄严洁净的极乐世界;还有从地上踊出的一座座宝塔,难道这些不是瞬间变幻出来的吗?

【原文】释二曰: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眼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获报耳。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项橐、颜回之短折,伯夷原宪之冻馁,盗跖、庄蹻之福寿,齐景、桓魋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傥值福征,便生怨尤,即为欺诡;则亦尧、舜之云虚,周、孔之不实也,又欲安所依信而立身乎?

【译文】对第二种责难的解释是:我相信你们所诽谤的佛教因果报应之说。这报应就如同形体与影子、声音与回响。我曾耳闻目睹了很多这样的事。也有没得到应验的,这大概是因为当事者的精诚还不够深厚,所以因缘尚未发生感应;报应的时间虽然有早有晚,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会得到报应的。一个人善与恶的行为,往往决定了他会招致福与祸。九流百家对这个观点也都认可,为什么只有佛家这样说了才被认为是虚伪的呢?项橐、颜回短命而亡,伯夷、原宪挨饿受冻,盗跖、庄跻得福获寿,齐景公、桓魋富足强大,要是将这看成是他们的前辈功德或恶业,报应在后人身上,道理就很好说明白了。如果是因为行善积德而偶然招致灾祸,做坏事又意外获得福报,因此产生怨恨之心,从此便认定因果报应之说是假的;那么这也就是在指责尧、舜的事迹是虚假的,周公、孔子也是不可信的。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又拿什么信念来立身处世呢?

【原文】释三曰:开辟已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洁乎?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便生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译文】对第三种责难的解释是:自从开天辟地有了人类以来,就是坏人多而好人少,怎么能要求每一个僧尼都是纯洁的呢?看见名僧高尚的德行,都置之不理;见到了凡庸僧尼伤风败俗,就指责非议谤毁。再说了,接受教育的人不勤奋,这难道是教育者的过错吗?何况凡庸僧尼学习佛经,这跟士人学习《诗经》、《礼记》又有什么区别呢?用《诗经》、《札记》中所规定的标准去要求朝廷中的官员,恐怕也没有几个是合格的吧;用佛经的戒律去衡量出家人,为什么唯独要求他们不能违犯戒律呢?有缺点的官员,尚且能获取高官厚禄;那么犯了戒律的僧尼,享受供养又有什么惭愧的呢?对于制定的行为规范,人们难免会偶尔违反。出家人一旦披上法衣,一年到头便吃斋念佛,这与世人的修养相比,其修养的高低程度远远超过了高山与深海的差距。

【原文】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禳怯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译文】对第四种责难的解释是:出家仅是佛教修行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能把忠孝牢记在心,把仁爱施惠作为修身之本,那么像须达、流水两位长者那样,也就不用剃度为僧了,哪里用将所有的田地用来建寺庙佛塔,让所有的编户都去当僧尼了呢?由于掌政者对佛事没能很好地节制,使得一些不守法纪的寺院,妨碍了民众的劳作,德行不好的僧尼,坐享国家的赋税,而这并非佛教的本旨。我还可以这样说,信奉佛教,是个人的计划,珍惜费用,则是国家的谋划。个人的计划和国家的谋划是无法达到两全其美的。这就好像忠臣献身于君主而放弃赡养双亲的责任,孝子为了孝敬双亲而忽略了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各自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儒家中有不屈从于王侯自命清高的,隐士中也有不留恋相位遁世山林的,难道也要计算他们的赋税徭役,并说他们是逃避赋役的罪人吗?假使能感化百姓都信奉佛教,皈依释迦牟尼,则会像佛经中所说的妙乐、禳怯国那样,会有自然生长的稻米和用之无尽的宝藏,当然就不用去谋求种田养蚕的收益了。

【原文】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佑,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

【译文】对第五种指责的解释是:人的形体虽然死去了,但是精神却依然存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看看自己来世的后身,似乎生前与死后毫无关系,但是等到死后,才发现后身与前身的关系,就仿佛老人与小孩、早晨与晚上一样密切。世上有死者的魂灵,会出现在活人的梦中,有的托梦给仆人小妾,有的托梦给妻子儿女,向他们索求饮食,乞求福佑而得到应验的事,这类事情也不少了。如今有的人看到自己一辈子贫贱受苦,都怨恨前世没有修好功德。从这一点来讲,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为自己来世的灵魂留一片安乐之地呢?

【原文】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译文】至于人有子孙后代,他们都不过是天地间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跟我们自身又有何相干?就这样还要尽心尽力地去爱护他们,将家业留给他们。那么对于自己的灵魂,我们又怎么能轻易舍弃不顾呢?蒙昧蔽塞的凡夫俗子,无法预知来世,所以他们往往宣称来生和今生不是一体。如果人有洞察万物的天眼,就能看到生死轮回了,要是这样的话,他难道不感到惧怕吗?而且君子处世最重要的是要合乎礼仪,匡时救世,有益于人。治家的人盼望家庭幸福美满,治国的人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仆人、侍妾、臣子、民众,和我自身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还要为他们而辛苦劳作呢?这也和尧、舜、周公、孔子一样,为了别人能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欢乐罢了。一个人修身求道,可以超度几个苍生,能使几个人解脱罪恶?这样的问题,你们一定要好好思索。如果你们要顾及世俗的生计,建立门户,不能舍弃妻儿,不能出家当和尚,但要兼及修行,留心于诵读佛经,以此来为来世的幸福架好桥梁。人生是非常宝贵的,你们万万不可虚度啊!

【原文】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译文】儒家的君子,尚且能远离厨房,看到活的动物不忍心被杀死,听到动物被宰杀时的惨叫声,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高柴、折像二人并不知道佛教的教义,可是他们都能做到不杀生,这是仁慈之人天然的善心。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要远离杀生的事,必须努力做到这一点。喜欢杀生的人,临死会遭到报应,子孙要遭殃,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记录,暂且在本文的结尾举几个事例吧!

【原文】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译文】梁朝有个人,常常用鸡蛋清洗头发,说这样能使头发有光泽,每次洗发都会用去二三十个鸡蛋。临死前,他听到了头发中传来几千只小鸡的啾啾鸣叫声。

【原文】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以下,方为人耳。

【译文】江陵有个姓刘的人,靠卖鳝鱼羹为生。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头像鳝鱼,从脖子以下,才是人形。

【原文】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羹,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译文】王克任永嘉太守时,有人送了一只羊给他。他就打算开一个宴会来宴请宾客。谁知那只羊将绳子挣断,跑到一位客人跟前,跪下拜了两拜就钻入客人的衣服里了。那客人竟然没有对别人说,也没去为那只羊向王克求情。过了一会,羊便被宰杀做成了羊羹,先送到那位客人面前。他夹了一块肉,刚送进嘴里,就觉得那肉窜入皮内,周身乱窜,他疼痛得大声号叫。这时他才说出羊向他求情的事来,而后他发出几声羊叫,便死去了。

【原文】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象,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译文】梁元帝在江州的时候,有个人在望蔡县当县令,恰巧刘敬躬叛乱,县里的官署被烧毁了,他暂时寄住在一所寺庙里。老百姓将一头牛和几缸酒作为礼物送给他,县令将牛拴在幡柱上,搬掉佛像,摆上坐具,在佛堂上接待宾客。马上就要被宰杀的牛挣脱了绳索,径直冲到台阶前向县令跪拜。县令大笑,但还是令旁边的侍从把牛杀了。酒足饭饱后,县令躺在屋檐下睡着了。醒来后感觉身体发痒,抓搔后身上起了疙瘩,他因此得了恶疮,十几年后病死了。

【原文】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译文】杨思达在西阳任郡守的时候,恰遇上侯景作乱,当时又闹旱灾,老百姓饥饿难忍,就去偷官田里的麦子。杨思达就派手下一名部曲去守麦田,偷麦子的老百姓一旦被抓到,就会被砍掉手腕,一共有十几个人遭殃。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孩子一出生就没有手。

【原文】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译文】齐国有个奉朝请,家里非常奢华,假如不是亲手宰的牛,吃起来就觉得味道不鲜美。三十多岁的时候,他得了重病,看见一大群牛冲向他,他感觉全身如刀割般疼痛,在大声呼叫中死去。

【原文】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译文】江陵的高伟,是跟我一起来齐国的。几年以来,他时常去幽州的湖泊捕鱼。后来患了重病,常看见成群的鱼来咬他,因此而死了。

【原文】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

【译文】世上有这样一类痴迷之人,不晓得仁义,也不知道富贵由天。给儿子娶媳妇时,嫌媳妇的嫁妆太少,于是就依仗自己当公婆的尊长身份,怀着毒蛇般的心性,恶意辱骂媳妇,无所忌讳,甚至谩骂侮辱女方的双亲,这反而是教会媳妇不孝自己,也不顾她的怨恨会招来祸害。只疼爱自己的子女,不爱护自己的儿媳。像这种人,阴间地府也会将他们的罪过记录下来,鬼神也会减掉他的寿命。万万不可与这种人为邻,更不能与这种人交朋友。还是避开他们吧!

同类推荐
  • 萤窗清玩

    萤窗清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该书选取四库全书中的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史记(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史记(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本书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医学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背对疾风吧

    英雄联盟之背对疾风吧

    睁开双眼,满是刺目的阳光。这儿是哪?手上这把剑是谁的?我哪里有说过它比什么都重要除了美酒?对了,还有那个一直跟着我的人又是谁?还一直问我。问我要不要养只什么宠物。我懵了,也没有思考。我的眼前全是旋转的疾风。我也就随口一说。“那就养只猫吧。”
  • 天骄战神

    天骄战神

    穿越者林战了到玄天大陆之后,马上就面临着杀身之祸,层层布局之下能否有一线生机?临危不惧勇闯天下,叱咤风云决战强敌,登天之路看我一代天骄战神任意挥洒。
  • 快穿:当男主看上男配

    快穿:当男主看上男配

    毅然因为买了一个耳坠,意外的得到了一个叫001的系统!而且还告诉毅然要完成任务才能回家,从此毅然就踏上了性(苦)福(逼)生活。ps:主受……冷漠淡然傲娇受?众小攻
  • 腹黑竹马:北城初夏

    腹黑竹马:北城初夏

    他在她睡觉时悄然离去,一离开就是4年;而她,在他离去后的两年出国上大学。回国后的第二天,她和朋友去KTV唱歌,不小心被他抓住,朋友问:“初夏,这是谁啊,不介绍一下吗?”他站在她面前对着她的朋友说“你们好,我是她老公……”……后来的某天:“夫人,是时候生个孩子出来了”她:“莫北城,你个禽兽”
  • 六十种曲双烈记

    六十种曲双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立志远大、修身养性、坚韧不拔、善于决策、求真务实、智慧超群、口齿伶俐、敢于创新、不断充电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贞观间编年纪事

    贞观间编年纪事

    内容简介:一位爱好国学武术的现代医生,因空难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的扬州一世家子弟身上.他仁心妙手医百姓,救贤后,锦绣文章会群儒,号文魁。战吐蕃,征高丽,引领江东士族雄踞朝堂,提前叩响了大唐盛世之钟。其间儿女情怀,英雄豪气,荡人心魄,万世流芳。
  • 醉梦初心

    醉梦初心

    当昔日的情感化为污水当那年的友谊绝剑破裂当亡命少女复仇归来好友的背叛爱人的分离周围人的唾弃是复仇还是找回初心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