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800000017

第17章 志当存高远(3)

一天,耿弇进谏刘秀,建议他出兵镇压已呈燎原之势的各地农民起义军,铲除各地割据势力,以尽早统一全国,扩大统治的疆域。

刘秀问他:“那你觉得派谁去征讨叛军最合适呢?”

耿弇毫不犹豫地推荐自己说:“如陛下允许,那就让我前去消灭他们。”刘秀采纳了耿弇的建议,随后诏令他率兵征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于是,耿弇率领大军奔赴河北,决定先平定河北,巩固根据地后,再进一步扩大进攻。

耿弇大军一路猛冲猛打,很快就平定了河北全境,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并准备进一步往前扩展。此时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大都被镇压下去了,赤眉军也被迫往西撤退,开始向河南、陕西一带移动,只有张步还依然占据山东。

张步兵力强大,将士作战凶猛,耿弇不敢轻易进攻,便在重新整顿并配备了足够的兵力后,才开始向张步驻守的临淄发动猛烈攻击。但进攻了数日,也不能取胜,耿弇还在一次进攻中中箭受伤。

这期间,刘秀一直在关注着前方战事,当他听说临淄久攻不下,耿弇还受了伤,一时急得不得了,立即亲自率军赶去支援。耿弇一听刘秀亲自率军前来增援,倍受鼓舞,为了表示自己对刘秀的感激和忠心,他立即下令继续对张步发动进攻。

部下见耿弇要带伤上阵,竭力劝他等援军到了之后再作计议,耿弇根本听不进去。他说:“皇上驾临,我们只能宰牛备酒欢迎,怎么能把困难留给他来解决呢?”于是倾全力率军出击,最终在刘秀到达之前攻下了临淄。

刘秀到达临淄后,见耿弇已拿下临淄,便称赞他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这个故事说明:只要有高远的志向,并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毫不气馁,坚持不懈,终会有志者事竟成的。

董遇寒夜苦读书

董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一生酷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甚至忘记了时间。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寒冷,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外面连一个人影都见不到。此时此刻家家户户都已进入梦乡,只有董遇还在埋头苦读。他伏在案上全神贯注地看书,任凭西北风怎么刮,他都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忘记了这时已是夜半时分。

由于长时间盯着书看,董遇的双眼开始感到疲劳。忽听砰的一声,门被吹开了。他想去关门,可是腿已冻得麻木,不听使唤,一步也挪不动,只好伸手扶案,支撑住身子,一摇一晃地走到门前。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他使出好大的力气才把门关严。然后回到窗前坐下,继续苦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董遇感到有些困倦,于是他急忙抬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书。他把双手举过头顶,放松了一下筋骨,可是,仍然觉得疲倦,思维也不像刚才那样敏捷了。于是,他到水缸里舀了盆冷水,沾湿毛巾,贴在脸上。冰凉的毛巾敷在脸上确实使他感到清醒多了。他又挽起袖子,用毛巾在脖子上、胳膊上擦着,擦洗完,继续翻开书,又开始一字一字地读。

董遇书读得多了,知识渊博了,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人们纷纷前来向他请教。当人们让他讲书时,他却说书一定得自己读,而且要反复地读,这才能体会到其中真正的含义。有人反驳说那样太浪费时间,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哪有时间读书呢?董遇说时间总是有的,就是看愿不愿利用。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寒冷的深夜,董遇耐着严寒的折磨,奋力苦读,最后才成了一个大学问家。从古到今凡成就大事的人,无不是能吃苦、勤劳的人。今天,我们不会受破屋漏风的寒冷,没有无灯照明的无奈,更无须锥刺股头悬梁,但头脑中必须有吃苦、上进的意识,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终成大器。

闻鸡起舞练本领

西晋时期,统治阶级政治腐败,国势衰弱,边防戒备不力,北方异族统治者趁虚而入,经常进犯边境之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有两个热血青年,一个叫祖逖(tì),一个叫刘琨。他俩从小在一起长大,相处得很好。面对昏暗衰弱的社会,他们感到无比的难过和愤慨,总希望有一天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让自己的国家富裕强大,让自己的乡亲安居乐业。可是,当时他俩没有什么本事,不知道该怎么去为国家效力,因而感到非常懊丧。

一天晚上,祖逖和刘琨共同睡一床,可怎么也睡不着,望着窗外闪烁的星斗,不禁想起了边境上正在遭受外敌蹂躏的百姓,似乎听到了他们痛苦的呻吟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祖逖依然无法进入梦乡。

到了夜半三更时,只听外面雄鸡啼鸣,报告新的一天来临。祖逖突然心有所悟,急忙推醒刘琨说:“你听,这雄鸡的鸣叫分明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再贪睡浪费时间,要我们起来做点什么,我也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我忽然发觉,我们应该抓紧时间练就一身武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报效国家,造福人民。”

刘琨听了祖逖的话,非常赞成。两人说干就干,立刻起床来到院子里操练起来。皎洁的月光下,两人一个挥动大刀,一个舞起长剑,你来我往,龙争虎斗,练得非常认真、投入。

从此以后,只要夜半三更一听到鸡叫,他们就起床来到院子里一起练武,从来没有间断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人的武艺也越来越高强。

不久,祖逖和刘琨都带着一身好武艺应招入伍。在战斗中,他们作战勇猛,每次都杀敌无数,立了很多战功。后来,祖逖被提拔为奋威将军,统军打仗。他治军有方,勇谋双全,打了无数次胜仗,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只有奋发自励,练就一身本领,才能为国效力。为了国家早日富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努力,刻苦上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崔鸿对月苦读

崔鸿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曾编著过《十六国春秋》,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以优美的文笔流传至今。

崔鸿从小就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知识非常渊博。

崔鸿小时候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后来由于父亲受贿被追查,家境败落下来,再没钱去买书了。当家中的藏书被他读完之后,就只好向别人借书。借的书一般都催要得很紧,为了既按时还书又能把书读一遍,崔鸿决定将书抄下来读。崔鸿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纸。晚上抄书读书要耗费很多的灯油,崔鸿家境贫寒,无钱买油。一天夜里,灯油已经耗尽,崔鸿的母亲已经睡下了,崔鸿不得不放下手中没有读完的书。他躺在床上,心里还在想着没有看完的书,难以入眠。

崔鸿翻身下床,信步走到门口,突然眼前一亮。他抬头一看,原来天空晴朗,一轮明月当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他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拿来,借着月光展卷阅读,字句竟清晰可辨。崔鸿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下他又能读书了。

崔鸿急忙跑进屋里,搬出一个小凳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不知不觉,崔鸿发觉书上的字迹逐渐模糊了,他抬头一看,原来月光已经移动了。于是他也移动小凳,追随着月光读书。就这样,月光不断移动,崔鸿也随之不断移动。直到月亮渐渐西斜,光线暗淡了下来,书上的字实在看不清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回屋睡觉。

从那以后,每当皓月当空,月光明亮的时候,崔鸿就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读书、抄书。有时为了追随月光,他竟然坐到院门外面还不知道。

崔鸿通宵达旦地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史学家,那本堪称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的《十六国春秋》就是他勤奋苦学时最好的见证。他那跟着月亮读书的刻苦精神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领悟的。

持之以恒,磨杵成针

历史上的名人并非全是毫无瑕疵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十分顽劣,但最终却成为人人敬仰的“诗仙”,这一转变是有着某种契机的。

李白幼年时很贪玩,不用功读书,经常逃学外出游玩,可没有人能收敛他恶劣的习性,家人为此很是头痛。

有一天,李白依旧逃学出来,走到一条小河边玩儿。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中拿着一根很长很粗的铁杵(chǔ),在石头上十分用力地打磨着。李白心里感到奇怪,心想:这根铁杵有什么好磨的,磨出来又有什么用处呢?他虽然生性顽劣,但却有个特点,就是遇到问题一定要问到底,不解开心中的疑团不甘心。于是,他走到老婆婆身边,恭恭敬敬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铁杵要做什么呀?”

老婆婆看了看李白,又低头磨起来,边磨边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杵给我女儿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心里更觉得奇怪了,便不死心地追问:“老婆婆,这么粗的一根铁杵,怎么可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呢?”

老婆婆笑了笑,抬头对李白说:“孩子,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只要肯下功夫,有恒心,再粗的铁杵也能磨成针啊!”

李白听了老婆婆一番话,深受感动,他心中思索:连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只要尽心尽力,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了。自此以后,李白不再贪玩,而是一心扑在学业上,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代著名诗人。

只有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已,才能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勃发无限的创造力,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

李相不耻下问

李相是唐代的一名武官,虽身为武官,但他对文学颇为偏爱,最喜欢读史书《左传》。无论公务怎样繁忙,他每天都坚持读一卷书。

李相少年时代因家贫无力拜师读书,常常引以为憾。他读《春秋左氏传》时,总是把鲁国大夫叔孙婼(chuò)的“婼”字读成“若”。李相身边有个小文官侍读,每当李相把“婼”读成“若”字时,那小文官的脸色就显得极不自然。

李相对小文官的举动感到很奇怪。一天,他怎么也忍不住了,就问小文官是否也常读《左传》。小文官急忙点头。李相严肃地追问为什么自己一读叔孙婼时,他的表情就很怪异。小文官看到李相的面孔十分严肃,就吓得连忙跪下解释说自己过去随老师读《左传》时,与将军的读法不一样。现在听将军把‘婼’字读作‘若’,才知道老师的读法有误,故而羞愧难当……

李相听他说是老师教错了,不由得心中暗自生疑。于是,对小文官坦言说自己小时候读书没拜过老师,是按本朝陆德明先生的《经典释文》上的注音读的……说着,李相顺手从书橱上取下《经典释文》,小文官凑过去仔细一看,才知道李相是把给“婼”字注音看错了。其实,小文官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委婉地为李相纠正错误。

李相顿时脸色通红。他觉得自己身为高官,熟读《左传》,多次误读而不自知,若不是小文官给予纠正,恐怕这辈子就一直误读下去了。想到这里,李相立即离开座位,把太师椅搬到北边,要请小文官坐上去,接受礼拜。小文官说什么也不敢坐,武将出身的李相这时真的有些急了,他严肃而又很认真地请小文官坐了上去。

小文官见此情形,知道李相是诚心诚意的,只好尴尬而又勉强地坐在太师椅上。李相面向小文官,整了整衣冠,然后躬身施礼,并说小文官为他纠正了错误,要拜他为“一字师”。

小文官见身为高官的李相能如此虚心求教,肯于不耻下问,深为感动。从此以后,他便将自己从师所学的学问都教给了李相。这样,李相的学问也就与日俱增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的力量和知识总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像李相一样常怀一颗谦虚的心,虚心地向别人求教,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白居易谦虚好学

白居易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他自幼虚心好学,一有机会就向人求教,反复修改自己的诗作。

白居易白居易20岁的时候,听说有个叫顾况的大诗人正在吏部抯任著作郎。他为了提高写诗水平,就带了自己写的几首诗作去长安拜访顾况。顾况一见这是个无名小辈,又见名字中有“居易’二字,就很幽默地打趣说长安这地方米很贵,要“居”下来,是很不“易”的。言外之意,就是没有本事的人在京城里是很难站住脚的。白居易听了老诗人的话不以为意,只是恭恭敬敬地走上前来,恳请顾况为他的诗作做一下指点。他朗诵了一首新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刚刚念毕,顾况就赞不绝口地连声称赞写得好。他赶忙让白居易坐下,一改当初对白居易傲慢不倨的态度。

白居易的诗能够受到顾况的称赞,并非偶然。他还是孩童时,就对写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白天写诗、作文,晚上挑灯苦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于念书、吟诗太勤,口舌上经常生出疮来,又因终日伏案疾写,臂肘也磨出了硬茧。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白居易的诗写得越来越好。但每做完一首诗,他仍要反复再三地修改。不仅自己修改,还请朋友们评点,提出修改意见。他有时还把自己写的诗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老太太听懂了,他就十分高兴。如果听不懂,白居易就会立即修改,一直改到让她们听懂才罢休。

就这样,白居易将众人的智慧全都凝聚在了诗中,所以他的诗作才能通俗易懂、流传至今,成了诗歌史上的杰作。他的谦虚好学也和他的诗一起流芳百世,成为众人学习的楷模。

只有谦虚,我们才能增长才干,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白居易虚心求教的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曾谆谆告诫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不辜负前辈的期望,沿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向前。

杨时游酢冒雪求学

北宋学者杨时,从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后来他不负众望,考取了进士。但杨时不愿做官,只想专心研究学问,于是辞去官职,奔赴河南颖昌,拜当时的理学奠基人程颢(hào)为师,潜心做学。

杨时40岁时,程颢死了。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一起到洛阳,拜访程颢的弟弟程颐,继续跟随同样是理学高手的程颐求学。

有一天,天气异常寒冷,眼看一场大雪即将来临。杨时与游酢在家研究问题时,遭遇到难点,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僵持不下,可总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决定去老师程颐家请教。

杨时和游酢顶着寒风,艰难地走到老师家,正欲上前敲门,却隔窗望见程颐正在椅子上打瞌睡。他们知道老师因为治学辛苦,时常不定时小睡一段,以养精蓄锐。杨时就对游酢说:“我们不要打扰老师休息了,就在这里守候吧。”于是,杨时和游酢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等候程颐醒来。这时,天上已下起大雪,寒风更加刺骨了。

足足等了好几个小时,程颐才迷迷糊糊地从睡梦中转醒,见窗外下起了大雪,就披衣推开房门。这时,他才发现学生杨时和游酢站在门外,鹅毛大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他们俩依旧没有一丝不耐烦。他们见程颐开门,立刻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说明来意。程颐心疼地责备二人:“这么大的雪,你们怎么一直站在这里,可以把我喊醒,或者改天再来啊。”杨时说:“我们不忍心打扰您,又不甘心一无所获地回家去,所以站在门外等候。”程颐十分佩服两个孩子的毅力,更加用心教导他们。

同类推荐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装逼之王

    史上最强装逼之王

    嗯~这是一个宅男,穿越后,获得装逼系统,为了生存下来,一直不断装逼,不断想要装的更漂亮的故事。(666666666)
  • 列祖提纲录

    列祖提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樱花爱人

    TFBOYS之樱花爱人

    “王俊凯,如果没有夏樱雪,我们会不会很幸福”“不会”他狠狠的甩开了她的手,她的世界已经崩塌,空气中苦涩的味道使她流出了泪……“王源,不要走,求求你,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不好”他拒绝了,他抛弃了她,他离开了她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回忆里苦苦挣扎……“易烊千玺,请相信我,不要离开我”“我不会再相信你了”他冷冷的语气,在这冷冷的雨夜里显得多么的冷,多么的痛……“刘志宏,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别走”“那是什么样”连他也走了,谁还会陪她一起笑一起哭,呵。四个少年的爱人即将死亡,面对这一切,他们会怎么选择,但,我知道。。。
  • 爱是风中的诺言

    爱是风中的诺言

    女:面对他不知是爱是恨?【小白兔】男:再见她心依旧隐隐作痛...【大灰狼】那一年,她因为任务结识了他,他俩成为了欢喜冤家。再次相遇小白兔被他家主人boss抱走,大灰狼虎视眈眈。失忆后一无所知的小白兔就这样看着大灰狼和自家boss的争夺战。最后大灰狼成功娶走小白兔..【片段一】;大灰狼诱兔温雅晗;沈浩铭,你为什么不带我去吃饭,逛街,看电影...你都不陪陪你老婆,哼!沈铭浩;老婆,我是想让你好好在家养胎,不然你到外面让儿子伤到你我会心疼的。来我们喝鸡汤,等儿子出生了,我给你造一个饭店,买一个电影院,我陪你玩一整天。
  • 魂灵天逆

    魂灵天逆

    身负通灵,脚踏缥缈。得无之剑,观云逸天。血泪泣干,吾为魔狂。痴笑顿悟,弑破心殇。
  • 萌宝的酷爸傻妈

    萌宝的酷爸傻妈

    他,是商场上雷厉风行的霸道总裁。却把所有的爱和温柔都给了笨笨的她。可是,外表傻傻的她,竟然会在一夜缠绵之后带着他的种嫁给了商场上的死对手。恼羞成怒的他发誓再也不会爱他,好不容易走出阴影,开始自己的人生,却因为萌宝的闯入再次打碎。“爸比!我和妹妹从哪里来的?~”“小孩子别管那么多,多吃饭。”“爸比!为什么你总凶妈咪?~”“小孩子别管那么多,多吃饭。”“爸比!这个叔叔为什么总对你笑啊!”“小孩子别管那么多,多吃饭。”“沐俊逸,你给我解释清楚!哪个男的总对你笑!”他和她,注定纠缠不清,爱不起,放不开。
  • 美利坚道士

    美利坚道士

    不求吊打,只求安慰,他只想做一名悠闲的美利坚道士,种树,养鹿,不是农场主,却胜是的美好道士生活。
  • 伐戈

    伐戈

    时光变迁,岁月更迭,中原大地,战火连绵,谁能一主天下,谁又能笑傲江湖。河西一间小小书院,为何却引流天下学士?诸子百家,为何最后却分流天下?原本一介屌丝,为何却因一本破烂不堪残损的家谱而穿梭而来?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却焚书坑儒?这里究竟隐藏着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事情!
  • 客所思随笔

    客所思随笔

    客所思的随笔。客所思在论坛和龙空发表的诗词、歌赋、文章、评论、杂文等等,一并收录在此,以备各位喜欢客所思的大大们,欣赏。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