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500000018

第18章 失落的梦(14)

大姐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怎么办?造反呗!

大姐的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又像一粒火种点燃了知青们心中的怒火。大伙儿一商议,对,反了!

胆大的朱向东和龚可,走到驻场干部面前说:大会不开了,我们“造反”了!于是几十号人簇拥着大姐游山玩水去了。

1966年12月8日,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群心灵煎熬多年的知青们,终于借“文革之威”,壮着胆说了一句“造反”。

下午,游山玩水后返回林场,大姐介绍了北京的形势,说,你们的眼界太小了,应该出去串联串联,“经风雨,见世面”。

我不敢附和,因为年底了,几十亩冬水田还没犁完。再说,人走了,猪谁喂?

大姐留下“火种”走了。“造反”后,我们有了一种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既然可以做主,我们合议,成立“上山下乡革命青年五四红色造反团”。

造反团的宗旨是:坚持五四运动指出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中锻炼成长。我亲自设计并刻制模版,印刷袖标。我把“五四”二字设计为一束火把,居于图案的正中,突出“造反团”的宗旨。

我和朱向东被推选为“头头”。

实在说,我们当初造反,没有想过返城要户口,甚至真没动过另谋出路的念头。我们心里仍然崇尚保尔、卓娅、林道静和雷锋,仍然要坚持办苏联式的集体农庄。

印旗帜,发袖标,除了几个走资派,大家都成了红色造反派啦!一大群“黑五类”子女首次感到了与“红色”沾边的巨大喜悦。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是我始料不及的,也够我烦心的-两天后,朱向东、龚可、张源忠三人不辞而别,不用说,大串联去了。这都怪大姐“煽风点火”。既然开了头,接二连三的,大伙儿在三五天内全走了,只剩下我一个光杆司令。

作为“头头”,我深感对林场负有责任。十几天里,我一人犁完了剩下的冬水田。当时水面已经结了冰,早上赶牛下田,黄牛一伸腿都打哆嗦。冰碴子把我的腿都划出了血,“革命人不怕苦”,我仍然咬牙犁田。12月29日,我和本地场员张乾利把肥猪拖出来,我亲自操刀把猪杀了,把肉腌了,把油熬了,装在陶缸里,埋入地底下。我说,明年春节后我们回来才有吃的。

1966年的最后一天,我收拾行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林场,我真没想到,林场的蓝图在两年后会成为乌托邦……1967年1月3日,我从重庆知青联络处搞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带着17个人去了北京,在国家林业厅招待所被接待吃住,与朱向东们胜利会师。

我们来京,原本是冲着“伟大领袖的接见”,来京第二天,我们就奔赴朝思暮想的北京天安门。

因为不让过金水桥,隔水相望,朝思暮想的天安门,远没有梦境中那么高大。铁红色的墙基上,“文革”标语白底黑字加红叉,格外醒目。全国各路人马齐聚天安门广场,横幅、造反旗、红袖章、红宝书,映得天安门一片红海洋。

每天清晨,在招待所食堂揣上几个大馒头,灌满军用水壶,我们一拨人去北大,走清华,赴北航,像朝觐的圣徒一样,抄大字报,抄“最高指示”,就这样待了十多天。

1月22日,首都工人体育场召开大会,我们听到了周总理代表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发出的号召:杀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

当时的“老家”,在我们心中,很明确的就是农村,就是林场。

回到重庆,与一些知青造反队伍一接触,他们“老家”的概念,让我们大吃一惊。

他们说,“杀回老家”,就是从农村杀回重庆,要把户口办回来。

我们说,这怎么可能?

他们说,所以要造反!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另外,我真切地认为,“杀回重庆”讨要户口,与党中央、毛主席的要求相悖。

回到重庆的两三天里,我亲自拟就了《告知青战友书》、《“杀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倡议书》,四处张贴,八方散发,号召返城的知青们尽快回到农村去,抓革命促生产。市中区“文革”小组应我们要求,请部队准备四辆大卡车,过几天送我们返回农村。

没多久,一条海报消息让我激动不已:由部分知青造反组织发起的“杀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誓师大会”,将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

但此时,我并不清楚这个誓师大会发起者们的真实意图,我更意料不到这将是重庆知青营垒两种观念、两种命运的一次历史性大碰撞……重庆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知青誓师大会在此召开,本身就说明知青的活动能力和对此会的重视。

实在说,这天在踏入大礼堂之前,我并不清楚组织者和参会者是一腔什么样的心愿?

我们“五四红色造反团”由年纪最小的胡伯寿高擎团旗,整队入场,上了二楼,为的是把我们宽4米高3米巨大的团旗平展在二楼的栏杆上,引人注目。

可是,在二楼居高临下,很多团队的标语口号赫赫在目,让我惊讶:“还我户口,还我青春”;“杀回重庆来,就地闹革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知青换新天”……这些舞动的大幅标语,伴和着嘈杂的锣鼓声和喧哗声,使重庆人民大礼堂不再神圣,不再庄严,而是在浓烈的造反气氛中,抹上了沉重的悲壮色彩。

我一下子意识到此次大会的性质与我们的意愿是相悖的。

说真的,我们来参加这个大会,原本不是来唱对台戏的。

我对胡伯寿说,我一会儿要上台发言,你看我的手势,当我说到“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五四”道路”的时候,我们造反团撤离。

誓师大会开始了。似乎没有细致的大会议程,上台的人乱糟糟的,像生产队里开大会。一些人上纲上线地批判,他们过激的批判语言让我头皮发炸,但他们过人的勇气多少有点让我佩服。

大概五六个人发言之后,我往舞台的边幕走去。腹稿很简单,就是谈谈参加首都“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誓师大会”的感想,表达我们要回农村去的意愿。

意外地,在舞台边幕上,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朱大明,我俩从小在市话剧团一块儿长大,这会儿他在主持会议,或者是他在控制话筒和音响。

我说,我要说几句话,我刚从北京回来。

接着,朱大明就冲向台中喜滋滋地向全场宣告:现在请北京来的宋晓涛讲话!

我的第一句话是:知青战友们,首先,我代表“五四红色造反团”向你们致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敬礼!

一定是朱大明的介绍和我那标准的普通话(从小在话剧团文艺家庭长大语音纯正)让大伙儿误会了,一句话引得掌声雷动足足半分钟,真把我当京城红卫兵了。

有人在台下领呼:感谢首都红卫兵对我们的巨大支持!

我不能糊弄我的战友。掌声终于减弱的时候,我说,我不是北京的红卫兵,大家请往二楼看,那里有一面巨大的团旗,我们是“五四红色造反团”的。

我不紧不慢地讲述首都“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誓师大会”的情况,其间,在讲到“幸福地见到了周总理和江青同志”时,台下又响起了几次掌声。再往后,我就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首都这次誓师大会的意义。我讲得很谨慎,我没有否定现在的知青大会。

我说,知识青年与工农结合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痛苦,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与工农结合是革命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渐渐地,台下有些哗然了,显然,这声音不是与会知青们希望听到的声音。

朱大明借整理话筒之机,过来提醒我:你讲偏了!

这时,台下冲上来两个人,他们憋不住了,伸手抢我的话筒。

我觉得我该说结束语了,于是抓住话筒不放。

我最后说:知青战友们,相信自己,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的动作和语言多少有点像革命者临刑前的那一刻,既悲壮,又滑稽。

可是,话没说完,声音没了-显然朱大明关掉了音响。

大礼堂乱起来了。我看见二楼胡伯寿挥舞着大旗,我们的队伍开始退场了。

我往台下走去。掌声响起来,我知道是喝倒彩,但我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当然,是装出来的……1967年2月中旬,誓师大会后的第二天清早,我们石子区近百名知青,分别乘坐军分区提供的4辆大卡车,准备返回大竹县。我们汽车经较场口去解放碑绕行一周,一作告别,二作宣传-我们准备了不少《告知青战友书》和《“杀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倡议书》,要在那里抛撒。不巧的是,天下小雨,行人稀少。绕行解放碑时,我们依然把宣传品撒向空旷的街道。李焕琨领头唱起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老歌,此歌在两年多前我们首次下乡经过这里时也唱过,但此时重唱此歌,似乎多了几分新意,又添了几分悲壮。

当晚车到大竹县,我们被安排在县委招待所吃住。

第二天,我去县安置办公室,争取得到一些宣传用品。安置办公室是负责安置复转军人和知青的办事机构。

这是一幢独院小楼,法式建筑,带花园的,过去曾是大竹县本土军阀“范哈儿”(即如今因电视剧扬名天下的“哈儿师长”)的私人别墅。环境虽然漂亮,但小楼里已是一片狼藉-造反派的队伍入驻后,院里人进人出,屋内柜门大开,文件散落一地,没人打扫卫生。

墙角,有一摞凌乱的信函文件,我随手拿起一叠来翻看。可就是这一看,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有几个字眼非常刺目地跳荡在眼前-这是一些用公函便笺写就的往来信函,纸张的上边是一行铅印的便笺字头,字字夺目:“重庆市精简城市人口办公室”。

“精简城市人口”?我心一惊,怎么,我们知青该不是“精简的城市人口”吧?

一下子有好些问题在脑子里翻飞,需要答案。我急切地翻看这些来往函件的日期,我真希望它们是最近的。

翻看的结果让我非常失望,来往函件的日期可以上溯到1964年、1963年……也就是说,我们1964年上山下乡,其实就是重庆市精简城市人口办公室在操作。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1964年光荣的上山下乡,其实是作为被精简的城市人口而安置的。

我手拿函件愣在那里了,以至于同行的知青叫我,我都反应不过来。

我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乱七八糟的说不出什么滋味,所有的原始意念在翻腾,在打架。

当年动员我们上山下乡,舆论机器众口一词-占领山头、反帝反修、革命接班、实践理想、缩小差别、知识下乡……其实,真实的情况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

的失败和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生产力发展停滞,财政吃紧,加之人口增长过快,教学机构不足,众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无法升学,产业结构又不合理,城市人口就业途径越来越狭窄,过多的失业人口将招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让城镇人口和吃商品粮人口消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动员群体下乡。国家早已明确把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引导到农村从事生产的思路,并试图把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问题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开发边疆和偏远山区结合起来。将此作为一个兴国兴邦的事业无可厚非,艰苦的地方也确实需要建设者,但问题是,这支发往艰苦之地的主体建设者是以什么标准和方法来挑选的?城市人口精简的原则是什么?国家的当权者使用了一个主要的尺度-唯成分论!正是这一标准,把我们这一拨视为异己从城市户口中扒拉掉了。

过去我们曾经闪过这样的“臆想”,但不愿去印证它。

可是,现在一切明白了,心灵的崇高在一瞬间嬗变,原有的价值观于隐痛中发生动摇。

我头脑乱糟糟的,情绪激愤,我哇啦啦地述说“意外的发现”,阐述联想,喋喋不休,过去常常自我批判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幼稚病”、“动摇性”这会儿又犯了。

造反团的知青们听到我的“发现”,先是惊讶,继而和我一样情绪激愤,心潮难平。

于是,我主动找到一个本地知青造反组织的头头,与他们沟通。我认真地听他述说他们现在“造反”的内容。这位知青头头说,社办林场是修正主义的温床,它的建立损害了群众利益。首先林场住房完全是“一平二调”,把农民的住房、猪圈以建林场的名义据为己有;其次耕种的田土,大部分是农民的自留地,生拉活扯地掠夺过来,完全违反了土改时“农民耕种,不得平调”的承诺;第三,知青在农村“修补地球”,浪费青春,是知识的退化,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他们现在的做法,就是把土地、房屋还给农民。

“那……把土地、房屋还给了农民,我们开荒、建房来得及吗?”我问。

“建什么房啊?知识青年应该回到城里重新创业!”这位知青头头肯定地说。

“回城?谁给你办户口呢?”

知青头头沉吟片刻,说,“所以正在造反呢!”

我知道,中国是一个户籍管理极其严格的国家,城乡的二元化就是靠一纸户口簿来严格分划的。户口迁出城市易,迁回城市难。

但是,有一个念头渐渐坚定,就是知青要敢于造自己的反。林场真是一个畸形的怪胎,寄托的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知青只有先把自己的窝给端了,才可能闯出生路。

三天后,我们重新回到林场,开始酝酿“砸烂林场”的实施步骤。

这是一个包藏着“私心”(回城)的阴谋,我们不敢“阳谋”,我们不敢公开喊出“要户口回城”的口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背负着“黑五类”子女的罪孽名分,它像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时时让人颈项发凉,不得不小心从事。

我们开始草拟各种理论文章,引经据典寻找和阐述各种貌似正确的理由,为知青“砸烂林场”的观点辩解。同时,由于自己不自信,因而在程序上愈加注意“合理合法”,愈加想得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首先,我们不忘组织观念,尽管当时的公社党委、政府已经瘫痪,但我们还是发了《致张家公社党委、政府公开信》。其次,我们编印了成册的材料,把对撤销林场有利的“最高指示”、“马列主义”和“普通群众的议论”实用主义地一并拿来,附在《公开信》之后,以增强说服力。同时,我们还把这些内容抄写成大字报,在张家公社场镇的街道上广为张贴,安民告示,让全公社的干部和群众知晓。

接下来,我们划分成几个组,分头到各个大队去游说,让农民把林场“一平二调”弄来的住房、猪圈、自留地通通领回去。

我和曾康宁一组,跑前锋大队,首先去冯家湾找生产队长冯达山,处理“飞地”(邻水县插入大竹县的零星地块)。过去在山上打猎我们有几次合围撵山,处得很熟,如果他看在好朋友的分上,带头把原来属于他们邻水县的“飞地”收回,我们就开了一个好头,不愁后边的工作做不下去。

可是,我们磨破了嘴皮,他仍然“冷水烫猪不来气儿”。道理他懂,也觉得我们在理,但他不敢应允收回。

于是,我只好我行我素,把一张加盖了公章的退还田土的说明的纸签放在他家桌上,扭头走了-这就算退田了,我总不能把田土背到你家还你吧!

就这样,一段时日里,我们奔走了若干家,如法炮制,自以为万事大吉。

我们非常温和地实施着我们的阴谋,没有任何过激行为,我们以为胜利在望。

但是我们错了。在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文化大革命中,早已有人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

1967年4月底,我们像往常那样到山下的张家公社集镇赶场,一进街场我们就愣住了-二三百米长的街镇房屋墙上,齐刷刷地贴满了大字报和大标语。大字报对知青们退还田土的观点和做法予以批驳,而大标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把妄想复辟变天的知青黑头目绳之以法!”“镇压破坏知青运动的反革命分子!”“枪毙知青败类,火烧牛鬼蛇神”……

同类推荐
  •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在2006年盛夏酷暑来临之际,我突发奇想,萌生了这个念头。既不出自响应什么号召,也不源于迎合某种需要。只是想为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的十年写一点东西。准确地说是写一首长诗,三千六百五十行。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

    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本书收录了冰心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作品写人、状物、抒情、怀旧等体裁宽泛,文字隽永。
  • 十年救赎 生命如花

    十年救赎 生命如花

    14岁时,她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辍学,瘫痪在床。18岁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她选择割腕自杀,但死神没有收留她。经历了死亡之后,面对年轻又黑暗的人生,她暗暗发誓要打破重重枷锁,要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他通过网络求职就业,自食其力,帮家里还债,供妹妹上学,筹集医疗费,还帮助病友,和他们亲如一家……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本书讲述了一个重残女孩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她用十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热门推荐
  • 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此时的你或青涩或成熟,在人生的道路上或正在蜕变或已达到顶峰。但茫茫漫长的道路上,可能会被讨厌的绊脚石磕倒过,伤痕累累,意图阻止我们前行。我们都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犹豫不决,不知给如何选择去向,但想必我们都不曾放弃最后的那丝希望。人生的航海辽阔无垠,我们就像大海中小心翼翼航行的小帆船,在望不到边际的大海中平凡到微不足道,卑微到如毫不起眼的灰尘,而遇到的狂风暴雨、大风大浪却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依然努力地、竭力地、坚持不懈的驾驶着航向。即使你我被大雨冲倒了,遍体鳞伤,也要再次爬起来,与风雨挫折作斗争。因为你我始终相信,重要冲破迷雾,风雨过后,一定会重见光明,而此刻海面上的,是我们前所未见的美丽。
  • 网游之天成

    网游之天成

    这是一个虚拟和现实交织的世界,在这里没有绚丽的魔法,也没有斗气罡风,有的是一个吊丝的年轻人,如何通过不一样的人生渠道,在现实和虚拟的世界中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并创造一段网络和现实的“神话”。网络大神们,如果觉得本书还可以,请您多多支持,小编没啥要求,只想好好写本书,供大家娱乐一下,小编也自娱自乐,自得其乐。
  • 左耳银钉

    左耳银钉

    混黑道的都听说过萧银钉,以为这是他的名字。这个中国黑道的掌舵人,冷血绝情,杀人成魔。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原名叫萧潇,他是一个集团的富少。大家都知道他身边美女如云,可有多少人知道他爱的人只有一个。后来,当他想到退出黑道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一旦你做了,涉足你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就再也收不回那只迈出去的脚!只有把另一只脚也迈进去才能站的稳当!
  • 天书伏魔传

    天书伏魔传

    发生在一个刚刚踏入大学男生身上的离奇故事,偶得奇书竟让自己陷于麻烦之中,孤傲冷峻却与野仙为友,感情波折缘于五弊三缺,色心一颗千般情劫却注定孤独一人,奇遇频频命数所致,捉妖斗鬼道术平平却有野仙相助,每到绝境又能绝处逢生。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求打赏、求点赞、各位读者大大,动动你们发财的小手,回报你们一份精彩的阅读感受。推荐小说:《淡定的爱情》适合女生宅男的小说《天书伏魔传》闲聊群:549496048
  • 幸孕婚宠:总裁爱不完

    幸孕婚宠:总裁爱不完

    她是一只单纯美好的小白兔。他是一匹很爱小白兔得腹黑大灰狼。她在他缔造的城堡里成为了集万千宠爱的公主,更成为国际巨星。某天,她被媒体追问爱上了同-性的原因。她娇羞浅笑:“前夫不行。”某boss看着这段点击量惊人的视频,掀桌!气炸!他的小白兔显然已经变成了小狐狸,不过还是一样软软哒、萌萌哒。聚然,他将幽紫的瞳仁盯向她身边缩小版的自己。这只小狐狸偷了他的种-子,害他们父子骨肉分离也就算了!最最关键的是她还偷跑三年之久,害他独守相思夜,都怪他宠她过了火!当晚,小狐狸被绑至酒店。某boss拿出一纸她单方面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宣布离婚无效,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非、常、行!!!
  • 无法挽留的青春

    无法挽留的青春

    曾经的曾经,不经意的相识触动了那颗懵懂的少女心..只是..我们都不曾拥有勇气..小心翼翼的保护那颗被层层包裹的心..我爱了,痛了,哭了,累了,就这样吧。目送着我们的曾经说再见..
  • 报帝恩:我本是仙

    报帝恩:我本是仙

    女主玉瑶是天帝之女,本该享万千宠爱,岂料不但遭受上界众神的排斥,就连母后天后都对其冷漠至极,在应劫的关键时刻投靠了天后却遭受天后的致命一击,在险些魂飞魄散之际,观音保住了她的一缕魂魄,将其寄于梅花之中,由此邂逅了男主帝俊和凡间天子朱佑樘,母后天后为何对自己痛下杀手?天界众神又为何称自己为妖孽?玉瑶的真实身份随着故事的发展一步步浮出了水面。天帝帝俊本该做潇洒自在、我行我素的逍遥狐狸,梅花苞的偶遇撬开了这只万年老狐狸的心。狐狸本就骚包,何况还是个寂寞了万年的,那生了霉发了锈的老情窦一担被撩拨开,真真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心爱女子搅和的上三界、下三界通通不得安宁,为了心爱的女子宁愿放弃神的身份与心爱之人比翼双飞,为了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宁愿逆天而行遭天谴,为了心爱女子宁可自己吃上一桶万年的老干醋也不忍爱人为难,为了心爱女子愿意放弃原本逍遥的生活做那万年无趣的天界玉帝。帝俊肉麻语录:1、玉瑶,遇见你我方晓得什么叫朝思暮想,你就从了我吧。2、凤凰又怎么样,你既然能变凤凰,我帝俊就不成?3、瑶儿,我不怕遭天谴,我只怕今生今世没有你在我身边。4、瑶儿,你怕了?我不怕,这天下任何的劫难,我只怕不能娶你,不能永生永世跟你在一起。5、玉瑶与帝俊,终于结为夫妻,永生永世,在这九重天下,九重天上,夫妻共游,度过慢慢一生。
  • 侠重生义

    侠重生义

    兄弟穿越重生,前世爱恨情仇再度厮杀,玩弄权势,诈看阴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佳人一笑,权贵加身倾命以搏,侠道柔情,江湖再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玉华记

    玉华记

    何谓“修士”?"修"者,心机算尽、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也!人苟活于世,而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任凭你道法玄通、神通广大,也莫要说你化沧海桑田、不忘初心。这里,只认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