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600000027

第27章 宋神宗给王安石的诚意(1)

宋神宗内心的人选是王安石。

当然,他对王安石的印象到目前仅仅停留在敬佩阶段,具体他是否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有待验证。早年,宋神宗在读书时经常向老师及身边侍从官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帝师们经常被弄得无言以对。身边众多人中,宋神宗与韩维的关系比较亲密,因为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从一些古怪的问题逐步上升到政治问题,每每提及政务,韩维的回答观点总是能对上他的心思。

回笑之后,韩维通常会说一句:“此乃我哥王安石之观点。”

王安石三个字在韩维的不断输送下深深地印在宋神宗的脑际。其后,宋神宗专门阅读王安石的诗文,觉得见解颇深,唯物客观。宋神宗大为折服,查一查老王的履历才发现这个人很了不起,当年的准状元,曾四次辞免中央馆阁工作,一心一意下基层,聚精会神搞建设,弄出了挺大的动静。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宋神宗通过即位初这段执政来看,相比下,王安石的形象在宰执们大部分只会喊口号的衬托下,油然高大了起来。

目前王安石居于江宁府,母丧已经结束,朝廷诏令赴阙,老王以有病在身婉拒了。鉴于老王习惯性辞免中央召赴,宋神宗心里也没谱,就问宰执:“王安石历经两朝,今以有病为由累召不起,是真有病在身,还是有所要求?”

曾公亮说:“那是一定有病在身,要不然不能不来。”

吴奎说得更直接:“王安石与韩琦有隙,所以才不肯入朝。我与王安石是同事,曾在群牧司工作,对他有所了解。刚愎自用,所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曾公亮力挺道:“王安石宰相之才,吴奎所言纯属子虚乌有。”

曾公亮,字明仲,福建路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生于宋太宗咸平元年(998年),此时已年近七十岁,名副其实的老同志。曾公亮一生没有文彦博那样政绩斐然,没有韩琦那样波澜传奇,但每在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至少不混日子,《宋史》评“方厚庄重,沈深周密”。要说政绩曾公亮也有,他曾与丁度承旨编撰了《武经总要》,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科学百科全书。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的重要资料。

曾公亮宦海浮沉了一辈子,年岁大了,看得更远更清更透彻,在他的眼里大宋帝国正处在必须进行全面改革的危急时刻。而他清楚满朝文官士大夫喊口号的多,实实在在能拿出解决方案的人应该没有几个。王安石不是单单以诗文著称天下,他在地方有过实际成功的改革例子,所以这是一位难得的官员,经过仕途近三十年历练,相信他胸中早已有了改革蓝图。宋仁宗没长进,宋英宗短命鬼,其实王安石只缺少一个机会。

听取了宰执们的意见,宋神宗决定起用王安石,这事得让朝臣讨论一下。

王安石以往的经历给朝臣们造成了一种必然辞免的惯性,所以大家一致认为王安石不会入京工作。刚刚被宰相曾公亮吃下定心丸的宋神宗,此刻药力已失。

关键时刻,好哥们儿韩维再次挺了老王一把:“安石知道守正,不为利动。如果给他一个州郡的职位他必然不能接受。我非常了解他,若领导想见贤者并有图天下之治,谁不愿意效忠陛下呢?建议不必猝召,需要循序渐进。这样我认为安石必不会辞免。”有了韩维的话,宋神宗的犹疑终于化解。韩维与宋神宗关系不一般,他又与王安石是铁哥们儿,他既然如是说,足见这事有戏。

宋神宗综合各方信息,做出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诏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另一方面重新组织领导班子,首要解决的人——韩琦。

韩琦有功于宋神宗,在他即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宋神宗执政以来,与韩琦在很多政见上多有龃龉,如仁宗丧葬、种谔收复失地等问题上意见不统一。韩琦为百官之首,朝中有一大群人团结在他的周围,那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单单就决策层中,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唐介等人穿一条裤子,无形中形成了对抗君权的力量。况且传言说韩琦与王安石不对付,如果王安石入京进行改革,韩琦这一方将会是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阻碍。

在江宁讲学的老王接到朝廷的任命书,写了《辞知江宁府状》,表示鄙人不才干不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状中老王只说自己才能如何如何不济难堪大任,并未提到自己有病。“家贫口众”之类的辞免借口更是没有。很明显,老王这是在试探,他要试一试中央的态度,宋神宗的决心。结果最终是王安石答应了做这个知府。

宋神宗态度十分诚恳,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诏江宁知府王安石入京任翰林学士。赐王安石弟弟、布衣身份的王安国进士及第。这是诚意,但最大的诚意还在后面。宋神宗铁了心要改革,改革之前他必须要为王安石入京铺平道路,拿出新君足够的诚意来迎接这位帝国改革贤才。

不一日,帝师王陶率先发难,上疏弹劾宰相韩琦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有种大权独揽的意味。

韩琦一下子明白了,他消极与新领导合作,这回新领导彻底不打算跟他合作了。韩琦上疏请求辞职:既然不用我咱也别赖着不走,给新人腾出地方来。宋神宗准奏,韩琦判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轻松把老韩踢出中央决策层,放到西北战场守卫帝国西大门去了。

临行前,宋神宗表现出了领导人应有的风度:帝泣韩琦。

韩琦亦要垂泪称谢。

两个老狐狸在这里演聊斋,彼此心照不宣而已。君臣一场,没必要弄得那么僵,撕破脸皮对谁都不好看。感情戏演完后,宋神宗单刀直入:“卿离去,谁可堪宰相重任,王安石怎么样?”

就知道会问这个,韩琦脸一沉:“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当宰相辅政不行。”

宋神宗默然。

君臣摊了牌,韩琦想短时间内重回中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的政治生涯貌似提前结束了。韩琦走马上任,在西北前线经过实地勘察,改变了当初对种谔收复失地的看法。韩琦上奏中央,表示西夏已不堪,绥州不可弃。

韩琦走后,宋神宗锐意改革的意图不胫而走,满朝为之震动。

熙宁元年四月乙巳,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

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即将开始。

·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

改革一直是大宋帝国的心病,自从宋仁宗执政以来,帝国从疾在腠理渐渐地变为不治恐深。仁宗庆历年间积弊已成,典型表现是宋夏战争带来的诸多问题,像一个沉疴在身的汉子,急需一剂良药治愈,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四十余年里,大大小小的改革其实也进行了很多次,如下表:

帝国决策层并非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衰败,甚至崩溃,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提出过相关的改革意见,并且付诸实践。然而,我们发现这四十余年间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多半在保守派的反对声中偃旗息鼓。实行起来的那部分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庆历年间,宋仁宗好不容易振作一次,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为首施行庆历新政,结果只如同闷夏里的一丝凉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宋神宗上台正好赶上帝国积弊最深,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刻,他父亲宋英宗的丧事草草了结即是个例子。风光大葬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库没钱,入不敷出,真没钱了。经济,国家之命脉,它一旦枯竭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引发诸多连锁反应。手头紧的日子不好过,个人还好说,放大到一个国家,那就是头等大事。

以宋神宗的志向抱负不可能做个碌碌无为的守成之君。纵观大宋历代领导人的执政年龄: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四岁执政,宋太宗赵光义三十八岁,宋真宗赵恒三十岁,宋仁宗赵祯二十三岁,宋英宗赵曙三十二岁,第六代领导人宋神宗的执政年龄最小,只有二十岁。年轻人血气方刚,想要有所作为证明给别人看。

按照官职等级,翰林学士王安石是没有资格见皇帝奏事的。但这次例外,宋神宗主动邀请。在宋神宗眼前的王安石,年近五十,黑脸,头发斑驳,与一般的老叟毫无区别,不招人喜欢也不招人讨厌。这一切掩饰不住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无与伦比的智慧。这就是宋神宗仰慕已久的人物,神交多年,今日得见。

宋神宗迫不及待地问道:“治国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安石斩钉截铁地说:“择术为先。”

这是老王思考了一辈子的问题,他已经有了答案:要有正确的策略及方法。

两人第一回合交锋结束,宋神宗在试探王安石,都说你有改革的宏伟蓝图,该不会也像司马光似的给我一个“六要”吧!看来回答还算中肯。宋神宗进一步切入主题,犀利地问道:“唐太宗怎么样?”

重磅炸弹般的问题,年少的宋神宗志向远大,他要当唐太宗第二。

王安石沉声道:“唐太宗不怎么样。”

宋神宗愕然,难道说历史上还有比唐太宗更伟大的君主乎?

“陛下当师法尧舜,没必要以唐太宗为榜样。”老王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没弄明白的那帮学者以为高不可及,其实不然。”

宋神宗讪讪道:“你这有些难为我了。”

同类推荐
  • 大秦重器

    大秦重器

    他是魔鬼,是敌国帝王心中的梦魇,统率秦国强大兵团狂飙战国,他的兵团使敌酋心惊胆战,闻之色变,化成他们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是战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不言败,与强者碰撞,与智者角力,横扫千军无人能敌,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把秦国推向前所未有的强大。他也是秦人心中的太阳,使兵家学派大放异彩,把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少年得意,中年薄发,暮年凄凉,毕其一生,只为告诉敌国:强秦有我,秦永不败。
  • 挹娄之鹰图腾

    挹娄之鹰图腾

    挹娄(yilou),听说过吗?就是史籍中反复提到的满族的先祖。他们立族的年代相当于汉末至南北朝,纵跨三百多年,比他们后代子孙在中原立国的清朝,存续的时间都长。他们驰骋于:东到日本海,西至呼兰河一线,南至珲春至汪清附近,北至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区域。他们笃奉七星大神,以鹰为图腾生活在原始与封建社会的“交叉口”,由肃慎族而来,在汉族和夫余、沃沮、高句丽夹缝中诞生、成长、壮大,振臂一呼,举起猎猎七星大旗。他们的开国皇帝叫挹娄,以皇名为族名。皇城在七星河上游,现今的友谊风林……他们哪,他们……我的满族兄弟!我的东北兄弟!——波澜壮阔,可歌可泣。
  •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混沌未名,族群在黑暗中蹒跚前行。中世纪末期,在东方陷入黄色的恐慌时,西方最深沉的黑暗将迎来曙光。最后两次十字军的东征,是西方封建统治者最后的挣扎,他们企图通过掠夺另一个古老帝国的国运来维持苟延残喘的统治。十字军陈兵塞浦路斯,只等时机一到,兵峰就将直抵古老国度埃及的喉咙,截断这个千年帝国的命脉。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即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漩涡旁,高加索地区偏北一点的地方,黄祸入侵欧洲的遗民,钦察汗国中的小小部族——尼鲁温,也正在为汗国的野心奋斗着。而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某种比黑暗更加古老的恐怖,正裹挟着东西方的灾祸,企图将历史引向另一个进程
  • 古城街头的红色足迹

    古城街头的红色足迹

    本书用以事说史的形式叙述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临海解放这30年中,发生在临海城区的革命斗争故事。全书分为:临海城区革命斗争史综述、红色足迹、人物传略、附录四部分。
  • 金图

    金图

    苏醒之时,净身刀俨然逼近胯下,可怜手脚被困动弹不得,该如何是好……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战神太史慈

    战神太史慈

    吴国名将太史慈生前留下无数英明,因而在六道地府获得升仙大功,但六道遭遇大劫,太史慈重生三清玄界,这里的修炼人士只修玄气,一身玄气高低对应了九个品阶:玄者、玄师、玄贤、玄皇、玄宗、玄尊、玄圣、玄神、玄帝…手持一杆“紫霄震龙戟”败尽豪杰,威震异界,‘三生镜’‘轮回盘’‘六道天龙锁’涅元天宝如何颠倒阴阳,一切道果皆有因…欢迎加群Q371058140。
  • 独步洪荒的岛主

    独步洪荒的岛主

    小小岛主,洪荒独步,万族争锋,宇内纵横,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六魂:我还是希望系统不要再坑我了,我在此提出严正抗议。系统:抗议无效。
  • 《爱情来临》

    《爱情来临》

    里面讲述的是一位女孩被爱情降临,从小心翼翼的接受爱情开始…
  • 极乐愿文

    极乐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星韵雪缘

    星韵雪缘

    主人公穿越到一个具有十二个国家分别守护十二个星座的奇幻大陆上,成为了一个双星国的羽家里的傻女,突然一个神秘的男子到来,带给了女主新的生机,接下来羽韵雪该何去何从,又会遇到什么新奇事……
  • 兽霸乾坤

    兽霸乾坤

    玄武大陆。强者为尊。一名废柴,得万兽朝拜,统领兽族,争霸玄武。天不公,我要捅破天,霸绝天地.统领乾坤!不为天生,不为地养。唯爱我至亲至敬之人,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扫尽天下不平事,领万兽霸绝乾坤。
  • 睥睨

    睥睨

    仙林中尔虞我诈,争斗拼杀,稍有不慎就会魂飞湮灭。且看少年陈子俊如何历经奇遇、磨难,最终红颜相伴,傲笑仙林!
  • 剑霸春秋

    剑霸春秋

    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剑的时代。纯钧湛卢,折冲伐敌;干将莫邪,惊天动地;巨阙鱼肠,勇士无惧;龙渊太阿,水击鹄雁。君主佩剑,以彰其威严。士子佩剑,以明其意志。将军佩剑,以展其宏愿。刺客佩剑,以成其道义。美人佩剑,以为郎君舞。宝剑争相出世,虽不是江湖,胜似江湖,名将更以万军作剑,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养一国以为势。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则九州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