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的书籍全是纸张印刷装订的,自从老祖宗发明了造纸术,书籍就能大量流通了,但纸的品质也良莠不齐,珍贵的教材书籍大多是宣纸装订,根本见不到羊皮抄录的,毕竟有了造纸术和刻板印刷术的取代,已经很少用费时费力的羊皮抄录了,有的话也都是一些流传下来的古籍,那些书一经出现,都让官宦之家高价购买争相收藏了。
宣纸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纸品,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农产品。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
按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净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净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将宣纸用于创作的书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宣纸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这与生产它的纤维及工艺有关系。
二、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
三、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
四、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大齐国所有书店都是朝廷开设的,一个县里有如此规模的书店,由此可见当今朝廷对读书人的重视,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读书人!这也要感恩先祖们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如此才能把古聖先贤的思想广泛传播。
杨善在书店中如饥似渴的翻看着各类书籍,杨毅大字不识几个,只能看着儿子这里翻翻,那里看看,一时拿不定主意要购买什么书籍。杨善也沉迷在书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快过了一个时辰,“去问问掌柜的,看看掌柜有什么建议吧。”这才把杨善从书海中拉回来,“嗯,果真是好主意。”
经过掌柜的介绍,花了一个中号金币,购买了一套四书五经,都是宣纸装订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杨善以前也只是读和背诵,并没有书写过。
其他倒没什么了,只是因为杨善一直习武,也没人教写字,看着大大小小的无数毛笔,杨善一头雾水。便详细的向掌柜了解如何选购毛笔以及毛笔的制造工艺,只有了解了笔性,才能在以后的练习运用自如。
毛笔种类大体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纯羊毫类(又称软毫):羊毫的性能柔而健。品质特征:毛纯颖长,如执润玉。作画则云烟骤起,作书则淳厚秀丽。一笔在握,欣然由之。心旌灵感,佳境必出。
第二类纯狼毫类(又称硬毫):狼毫的性能健而韧。品质特征:毛颖如锥,锋毫如月。抖擞则风云变幻,狂草则惊泣鬼神。执笔在手,神采飞扬。撼山动地,腕下风生。
第三类:兼毫类:软豪与硬毫相互搭配,刚柔相济。品质特征:或楂或鬃各有特色,鸡毫兔毫,更较功力。泼墨入神,渲染沧桑,高峰吟咏,披列风雨。执之挥之,有如醉写,醉不在酒而在于意,有如狂歌,狂不在音而在于韵。达到忘笔忘墨,无形无我的境界。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兔毫笔,兔毫笔历史悠久,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狼毫笔,此狼“狼”不是山中成群活动的野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鼠须笔,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规律,不宜选用。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
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