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两人驱车到嘉兴,藏书楼就在西塘古镇边,到那边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晴朗的天空出现日落晚霞的景象,云层或浓或淡,宛如群山连绵的水墨画,引得何依莲驻足不前。
时间太晚,他们只得暂时就近找了间民宿,等到明天一早再驱车赶到离这不远的书楼,这个夜晚就在何依莲满怀期待的心情下安然的度过了。
初春时节的西塘古镇,时常是被细雨绵绵的天气笼罩着的,早上开车一路看着车窗的景致,清晨的古镇在霏霏细雨的映衬下更具江南的风韵和诗意,一派地道的江南雨景。到达地方,等顾源打开铜制大锁,推开古朴的正门,迂回穿过几处厢房院落,他们两人踏着春雨走进这座藏书古楼。
这是一座典型的明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藏书楼是木质结构的两层硬山顶建筑,匾额上书着“文渊阁”,通高七米半,底层面阔,进深六间,前后有廊,楼前就是一池湖水,既可作为观赏用,又是蓄水防火之用。楼上通为一间,整个布置的结构是仿宁波天一阁的规制吧,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意。
走进书楼,何依莲闻着满是书香气息,底楼偌大的四周墙上还挂着十几幅字画,装裱的十分仔细,有秀丽风光的山水画,有惟妙惟肖、气韵十足的人物画,亦有笔酣墨饱、笔走龙蛇的书法墨宝,而且均是名家大作,虽然鉴赏能力不足,但是字画中都有印章,自然作画书写之人不难知道。对比在“沉香阁”看到的那几幅大家真迹,这里的名人收藏还要让人咋舌许多。
那些画多是描绘风景的山水画,何依莲一幅幅的看着,满眼的景致似是活了一般呈现在她眼前。云蒸霞蔚、旭日东升、山势陡峭、瀑布飞流、鸟语花香,着实使她眼花缭乱,让她看得欲罢不能。
“我的外公及其喜爱水墨丹青的中国画,之前他也看过西洋的油彩画,不过都是皱着眉头看的,直言欣赏不了那浓墨重彩,而且说一张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儿空白,与水墨画中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的特点大相径庭。中国话的最高境界是话音之间留三分,那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则是于水墨处余几分空白,这是他老人家常说的。”
何依莲惊叹着书楼里会有这么多的字画,其实这些字画不仅是他外公祖上传下来一些,更多的是建国之后,他外公范文澜从全国各处淘来的,藏匿于书楼暗格,直到去世前十年才裱挂起来。
楼下有这么多的字画,何依莲也期待着在楼上是不是会有更好的作品,不过当她兴冲冲的跑到二楼,看到的却是空荡荡的墙面。
“怎么会一张字画也没有呢?”何依莲失望的喃喃自语。
在后面慢悠悠走着的顾源也出现在她的身后了,听完她类似抱怨的语气,笑着拉起她走至书案旁的一个绘有黄山云海图形的陶瓷箭筒。那箭筒里放着十几卷的画轴。
“你打开看看,这可是我外公的私藏。”
带着疑惑的神情,何依莲轻轻抽出一幅,放置在文案上缓缓展开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