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腊月,孟津渡口。昔日奔流的黄河,此时静静的河面上,已堆积了大小冰凌。一只渡船正艰难的行进在河面上,渡船上,四个汉字立在船头,双手紧握船桨,推开河面上的冰凌。在冰凌间,这艘渡船慢慢驶向对岸。
眼见渡船快接近岸边。只见对岸小山丘上,立着一顶醒目的摩盖,摩盖下一位肩披斗篷的汉子,注目黄河,阵阵刺骨的寒风凛冽而过,直吹得汉子身后的斗篷“沙沙…”作响。
待渡船靠岸,摩盖下的汉子,走下小山丘。通向码头的道路上,一排头裹黑巾,腰插短刀的卫士,肃立两旁。
这会,身披斗篷,紧握钢刀的汉子,穿道而过,缓缓来到码头。
汉子站立码头前,只见渡船上,下来八个汉子,他们肩搭碗口粗的木棍,将一口灵柩缓缓抬了过来。
待灵柩抬到跟前,“扑通…”身披斗篷的汉子单膝跪地,此时,无比悲愤的他不禁面对灵柩,吼道“丁大人…匡来迟也!…”
汉子跪地良久,从腰间抽出一条白布,束头。此刻,码头上接灵的人群也跪倒一片,“丁大人…”,哽咽声四起。
这跪地的汉子,正是河内太守王匡,丁原的老乡。
此刻,丁原的遗骸,辗转三月后,终被王匡运过黄河。
曾经的猛武都尉丁原,是泰山人的骄傲,也是王匡心中的一面旗帜。此刻,接灵跪倒的都是泰山勇士,就像他们家乡的泰山,巍峨屹立,永不倒下。
这些泰山兵,强悍而倔强,只有战死的兵,没有投降的卒,这是他们的骨子里的精神。
此刻,悲愤的王匡手扶丁原的灵柩,迈步缓缓向大营走去。
大营中,灵堂里,丁原的家人已哭倒一片…
将丁原的灵柩归位后,王匡带领手下人,祭奠一番。
正午一过,丁原的灵柩被抬上车驾,他的灵柩将被运往泰山郡,他的家乡。
日暮,待王匡回到自己帐中,一身孝服,头缠白布的他,席地座了下来。
此时,静坐一会后,悲愤中的王匡渐渐平静下来…
案台上,是一封袁绍传来的密信。
密信是袁绍通告王匡,大年过后将要起事,讨伐董卓。眼瞅袁绍的密信,王匡心里一阵冷笑。对于袁绍,曾身居何进属掾的王匡很是熟悉。
在王匡看来,何进虽瞻前顾后,在处理宫中宦官问题上,最终失手遇刺。可何进还算包容与开明,重用被禁锢的党人,而且他还提携寒门庶士。而袁绍,在王匡看来,他是个阴毒之人。
虽然,此时的袁绍也被董卓排挤出京城,可王匡心里清楚,何进遇刺后,袁家兄弟不是去营救皇帝和太后,而是去皇宫焚烧宫门和血洗皇宫。随着事情细节的渐渐传出,何进家族遭灭门时,他袁绍置若罔闻,不知跑那里去了。在王匡看来,没有何进的举荐,他袁绍能做到司隶校尉吗?王匡甚至怀疑,何进之死,也是袁绍的一个阴谋。
此时此刻,王匡也没有精力去细究袁绍。丁原身死京城,令王匡悲愤之余,深感自己身处险境。董卓无疑是他王匡目前的大敌和仇人。
“啪…”这会,帐帘被掀开,一阵冷风吹了进来。
王匡抬头一看…
只见进帐的是个汉子,身材不高,却很敦实,行走起来就像是一头水牛,有使不完的劲。
“寇奴…”王匡心里默道。
“太守大人,某家已带人送灵而回,敢问大人还有何吩咐!”这个叫寇奴的汉子,拱手道。
“回去整顿人马,明日一早,回城…”王匡道。
“尊命…”
待来人要转身,王匡道“等等…”
这时,王匡起身,来到汉子跟前,抬手拍了拍汉子结实的肩头,道“还没去过洛阳城吧…”
汉子瞪大双眼,点了点头。
“渡过河,快马两个时辰,就可到洛阳城…”王匡道。
“大人是要派某家去洛阳?”汉子问道。
王匡遥头道“想去洛阳城看看吗?”
汉子坚定的点了点头。
“本官也想回洛阳…唉”王匡感叹道。
“大人…”汉子挺胸道“只要大人一句话,某家定杀回洛阳城,为丁大人报仇!”
看着这个初生牛犊,王匡心里一阵慰藉。
这个敦实的汉子,是王匡去泰山郡招募来的,名叫臧霸(小名寇奴),二十岁出头的他,在当地以勇猛胆大而出名。
“过些日子,定要杀回洛阳!”这会,王匡愤恨道。
话说,王匡先后共计招募了三千多泰山兵,驻扎在河内郡。河内郡可以说是洛阳的粮仓,濒临黄河土地肥沃,也是洛阳北部的重要门户。当初,何进将王匡派到河内郡,也是考虑到河内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时下,王匡就理所当然的变成了讨董的先锋军了。
鲁阳,袁术大营。
此时,袁术躺卧在大帐中,此时此刻,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落难至此。
话说袁术仓促逃离洛阳后,他跑回了汝南老家。在鲁阳,袁术聚集人马,可鲁阳地界,毕竟是个小地方,要想对抗董卓,袁术将眼光放到了荆州。此时,荆州局面比较安定,黄巾军暴乱没有波及到荆州。而且,荆州物产丰富可以说是富甲一方。而要取荆州,就必须占据南阳郡,而宛城是去荆州的必经之路。而此时,南阳太守是张咨,荆州刺史是王睿。要想图谋这两地,没有朝廷的委派,落难中的袁术感觉一阵渺茫。
躺在一张胡床上,袁术忽然想起一人,这人在洛阳时,曾经和自己交往密切。袁术邹眉间,不觉抬手拍打额头,自言自语笑道“吾怎么就没想到呢,呵呵…”
这会,袁术翻身下床,来到案台前,准备修书的他,一阵沉思。
此时,袁术已得到消息,翻过年,就要起事讨伐董卓,为了取得先机,袁术也在联络洛阳南部州、郡。
长沙太守孙坚,就是袁术首先想到的。这会,烛光下,袁术握笔在手,给孙坚写下一封密信。
话说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说是春秋时期齐人孙武的后裔。他十七岁就斩杀过盗贼,后官至县丞(治安队长)。黄巾军暴乱后,他招募了一千多精兵,因作战勇敢立下军功,朝廷任命其为别部司马。后在朝中充了议郎,因长沙叛乱,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平叛。叛乱平息后,孙坚被封乌程侯。
袁绍结交党人、士大夫,其声望要高于袁术。袁术早已心怀嫉妒,袁术也有自己党羽,这其中就包括孙坚。
眼下要进攻洛阳,讨伐董卓,袁术就想到了孙坚。
话说袁术将信写好后,派亲信,火速赶去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