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400000022

第22章 机缘品第七(1)

机谓根机,缘谓胜缘;机有利钝,缘有胜劣,机缘相感,自性开发。故以“机缘”名篇。按:古本无此篇题,别本或作《参请机缘第六》。今从流行本也。机缘者,兼师及弟子言之也。大凡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恶法,无不由过去生中种植前因,至于今生或他生,始获果报。种善因者获善果,种恶因者招恶报,此一定不易之理。必也见自性佛,已断后有,不遗诸因,而后果报可灭;因果即灭.始得超出三界,不入轮回。师之传佛心印,与弟子等之得闻大乘,皆非偶然,故立此品。

师自黄梅得法[1],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2]。时有儒士刘志略[3],礼遇[4]甚厚。志略有姑为尼[5],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6],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7]。

[1]黄梅,见前注。

[2]别本云:“师去时至曹侯村,住九月余。”然师自言:“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此求道之切,岂有逗留?作去时者,非是。按《传灯》《会元》《正宗记》等,以为未得法以前之事。今本则以为得法之后,至韶州逢刘志略。兹依今本。

[3]《万姓统谱》五十八:“志略,唐刘志道之子也。”

[4]礼遇,以礼相待也。

[5]父之姊妹曰姑。尼者,出家之女子,梵语比丘尼。“比丘”之语通男女,而“尼”音则示女性也。”

[6]暂,须臾之间也。

[7]《传心法要》:“裴相公问师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1]:此是有道之士[2],宜请供养。有魏[3]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4],竞来瞻礼[5]。

[1]年高德优之人曰耆德。《周礼》:“八十曰耆。”《周雅释诂》:“耆,长也。”《周语》:“耆艾修之。”注:耆艾,师傅也。

[2]《书》:“惟有道曾孙周王发。”杜甫诗:“先生有道出羲皇。”韩愈《诤臣论》:“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谓有道之士乎哉?”

[3]“魏”一作“晋”。

[4]魏武侯,《魏志》第一云:“太祖武帝,姓曹氏,讳操,字孟德,追谥为武皇帝。”或云曹氏玄孙有仕晋封侯者,故作晋武侯玄孙。按:玄孙,乃“系孙”之误,“系”与“”字体相近,故改“系”为“”,后又改“”为“玄”。故有此误。系孙即远孙。《旧唐书》:“柳宗元,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5]仰视曰瞻。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1]。遂于故基重建梵宇[2],延师居之。俄成宝坊[3]。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4],被其纵火焚草木[5],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6]。

[1]《帝王姓系》四:“隋都长安。始文帝辛丑,篡后周,即帝位。终恭帝戊寅,三主共三十八年而灭。”

[2]梵字,谓佛寺也。江总文:“我开梵宇,面壑临丘。”

[3]俄,顷也。时之至短速者曰俄顷。《翰墨大全发集》一:“给孤长者,布黄金地为伽蓝。故寺宇号为宝坊。”按:《大集经》一:“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力,渐渐至彼七宝坊中。”又云:“诸大菩萨俱共发,来至娑婆世界大宝坊中。”盖欲界、色界中间有大宝坊,佛于此说《涅槃经》。后称寺宇谓宝坊,即据此为美称也。

[4]遁,隐避也。

[5]纵,放也。

[6]挨,强进也。

石今有师趺坐膝痕[1],及衣布之纹[2],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3],遂行隐于二邑焉[4]。

[1]趺坐,结跏趺坐也。《声论》云:“以两足趺加致两,如龙盘结。”《慧琳音义》八:“结跏趺坐略有二种: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手左在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座,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趺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故如来常安此坐转妙法轮。”《嘉祥法华义疏》二:“结跏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

[2]常人闻石有趺坐痕,则起疑,谓为怪事。以意度之,师固未尝留痕于石也,石上今有膝痕者,殆后人重其德,或镌其迹于石上,如儒者所云“爱其甘棠”之意耶。然佛家多不可思议之事,慎勿以常人之见测度之。

[3]见上文。

[4]二邑,即怀集、四会二县。详见上文注中。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1],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2],后念不灭即佛[3]。成一切相即心[4],离一切相即佛[5]。吾若具说,穷劫不尽。

[1]唐释慧海《入道要门》下:“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无对。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传灯录》:“明州大梅法常禅师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师言下契,直入大梅山住二十年。祖令一僧去问:和尚见马祖,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祖向我道,即心是佛。僧云:马祖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去,任他非佛非心,我只即佛即心。僧回举似祖。祖曰:梅子熟也。”

[2]前念已过去,不可沾恋而再使之生。以全此心之清净圆明,即离一切相也。

[3]心体湛然,应用自在。故后念不可灭也。后念若灭,已如槁木死灰之无情,不可作佛。

[4]经云:“一切惟心造。”又曰:“心生则种种法生。”故知一切皆由心造。

[5]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离一切相,即是本来清净佛。

听吾偈曰:即心名慧[1],即佛乃定[2]。定慧等持[3],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4]。用本无生[5],双修是正[6]。

[1]不起一念即定,此名即心。是心常能照境谓之慧,同体异名也。

[2]离一切相,即佛乃定。定是慧体,其名虽异,其本来则一也。

[3]等持,别本作“等等”。《传灯》《会元》《正脉》皆作“等持”。即“定慧均等修持”之谓也。《涅槃经》:“定慧等学,明见佛性。”《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僧问:如何定慧等学?师曰:定是体,慧是用。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名定慧等学。”《小止观》上:“《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故经云:‘声闻之人,定力多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智慧力多,虽见佛性,而不明了。诸佛如来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见于佛性。’”

[4]习性,研习修成之性也。《地持经》:“习种性者,从先来修善所得,是名习种性。”

[5]定体起用名为慧。慧,寂而常照。定,照而常寂。寂,故无生无灭也。无生无灭之所起用,用亦无生无灭,故能照而常寂。是乃本来一体正法也。

[6]双修,定慧双修也。《修心诀》:“曹溪云: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若悟如是,任运寂知,遮照无二,则是为顿门个者,双修定慧也。”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1],不悟而自屈[2]。我知定慧因[3],双修离诸物[4]。

[1]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成一切相,离一切相,无二无别。

[2]不悟者,自己屈辱自佛。

[3]言我今始知定慧之正因。

[4]双修定慧,则离一切相。

僧法达,洪州人[1]。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2]。来礼祖师,头不至地[3]。祖诃[4]曰:礼不投地[5],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6]?

[1]洪州,隋置,旋废。唐复置。南唐建为南都。宋初复为洪州,旋改为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县,即旧时州治也。

[2]《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明释智旭云:“此经乃如来究竟极谈,具明施设一代时教所以然之线索,如家业之有总账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非精研智者大师《玄义文句》,不能尽此经之奥,仍须以荆溪尊者《释签妙乐》辅之。”

[3]头至地者,以我所贵之首,接彼所贱之足。五体投地,表至敬也。

[4]音“呵”。《说文》:“大言而怒也。”

[5]《法苑珠林》二十八《致敬篇·仪式部》云:“既知一心合掌之仪,即须五体投地礼之。”按:法达礼六祖,头不至地,盖是乖慢之礼,非如法行礼。故大师诃禁其无礼之慢心,实为法中之诫勖。后学宜知。

[6]蕴,蕴蓄。习,积习。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1],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2],都不知过[3]。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4],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5],亡功福无比[6]。

[1]不以为可胜人,则无慢心矣。

[2]《孟子》朱注:“负,任在背。”《前汉书·高祖纪上》“自负”注:“应劭曰:负,恃也。”

[3]都,一概也。

[4]幢,幢幡也。《笔削记》一:“破邪见幢树。”《正法宝净影双卷经疏》:“我慢高胜,幢上出。”慢心之高举,譬如幢之高耸,故曰慢幢。

[5]《止观》七:“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原人论》:“形骸之色,思虑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宝此我故,即起贪、瞋、痴等三毒;三毒击意,友动身口,造一切业。”按:我慢为有我中之一。以法达恃诵《法华经》三千部而慢人,故以生罪之说折之。

[6]“亡”与“无”通。无功与有我对待。旧刻本及藏经本皆作“亡”,俗刻本改为“忘”,非是。“无功”则成无漏因,故曰福无比。功,指一切之有为功德而言,诵经特其中之一端而已。法达以诵《法华经》三千部自以为功,故以无功之说折之。《金刚经》:“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师又曰:汝名什么[1]?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2]?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3]。空诵但循声[4],明心号菩萨[5]。汝今有缘故[6],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7],莲花从口发[8]。

[1]什么,不知而询问之词也。《传灯录》:“在此作什么?”

[2]若实达于法,行住坐卧,出息入息,皆真诵经。今徒劳于文句,故知未达真妙法也。

[3]休歇,止息也。

[4]《破相论》:“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但循声,言心实未诵也。

[5]不但循声读诵,且将经义明白在心,即号菩萨。或云:明心见性,方号菩萨也。

[6]缘,宿缘也。

[7]《血脉论》:“至理绝言,教是言语,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庄子》:“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8]《法华合论》一:“众生难见者自心,习见者莲华。指其习见之象,示其难见之妙。故以经名《妙法莲华》。”《法华句解》一:“莲华者,上根人观之,即是自性,法华三昧,更非他物。中下之机,则作引物譬喻本有觉性、清净妙理也。妙玄云:问莲华定是法华三昧之莲华,定是华草之莲华?答:定是法莲华。法莲华难解,故以华草为喻。利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但作法华之解。中下未悟,须譬乃知,以易解之华草莲华,喻难解之三昧莲华。”《戒环要解》:“一称经名,则莲华出口。一能随喜,则法香在身。”此言法达果信佛未尝有所说法,离言说相而忘诵经之功,则可以诵《妙法莲华经》矣。故曰:“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1]: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2],岂知宗趣[3]?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4]。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5]。纵说多种譬喻[6],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7]。

[1]悔谢,忏悔谢罪也。

[2]《破相论》:“在口曰诵,在心曰念。”

[3]《起信论法藏疏》:“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

[4]止,使之止于《方便品》,不再诵下文之《譬喻品》也。

[5]出世,佛出世也。

[6]纵说,尽凭而说之意。《法华文句》:“譬,比况也。喻,晓训也。”

[7]《法华经·方便品》:“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法华指掌疏》一下:“唯,犹独也。以,犹为也。言诸佛所为,无二无三,故曰唯以一事。此事非小,故曰唯以一大事。因此生悲,缘此感佛,故曰唯以一大事因缘。因缘凑合,佛乃出兴,故曰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1]。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2]。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3]。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1]《法华要解》:“佛知见者,彻了实相真如真见也。在法名一佛乘,在因名一大事,在果名一切种智。故曰诸佛因一大事故出兴,为一佛乘故说法,欲令众生开佛见知,而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也。此真知见,生佛等有,本来清净。唯人以妄尘所染,无明所覆,而自迷失。《中峰广镜》一曰:佛知见者,乃破生死根尘之利具也。”《法华文句》四:“佛以一切种智知,佛以佛眼见,开此智眼,乃名佛知见。”《法华玄义》九:“灵知寂照,名佛知见。”

[2]《智度论》七十:“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

[3]《法华经·方便品》:“令众生开佛知见者,即开觉知见也。欲示众生佛知见者,即示觉知见也;令众生悟佛知见者,即悟觉知见也;令众生入佛知见道者,即入觉知见也。”《法华合论》三:“佛不言以佛知见授之众生,而言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者,则知众生本自有之,不从他以得之也。虽不从他以得之,必藉善知识为之缘,以方便为开示,而使之悟入也。”《法华要解》云:“开,破无明之封蔀;示,指所迷之真体;悟,豁然洞视;入,深造自得,而证一切种智。是为佛知见道也。”又以四门配释四位、四智、四教等者,详《天台文句》、《文句记》、及《法华科注》等。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1]。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2]。

[1]按:此小乘劣慧之机,每兴“佛知见我辈无分”之叹者。如《法华·信解品》云:“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又如“穷子即受教敕,领知珍宝”是也。

[2]驱驰,驱车马而驰逐也。《诗·皇华篇》:“载驰载驱。”按:此言为尘劳所驱驰也。

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1],种种苦口[2],劝令寝息[3],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4],侵入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5],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6]以为功课者[7],何异犛牛爱尾[8]。

[1]三昧,见前注。《法华·方便品》:“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2]《法华·方便品》:“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苦口,犹云苦言。《法华经·信解品》:“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3]寝,止也。寝息者,止共贪爱也。

[4]我慢者,自恃高贵而慢他之谓也。《法华经·方便品》:“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5]《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

[6]劳,疲也,勤也。《说文》:“剧也。”劳劳,言劳之至也。

[7]功,功令。课,课程。每日限定时间作事,谓之功课。

同类推荐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热门推荐
  • 帝尊盛宠:你是我的菜

    帝尊盛宠:你是我的菜

    说好的不能活过二十岁,还不照样破列了。只是南宫言这个禽兽,她是真的受不了了。
  •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箓法箓择日历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箓法箓择日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个故事

    五个故事

    五个中篇武侠故事合集以下人群不适合阅读:1.有任何程度抑郁症、忧郁症患者;2.以各类电影和现实中的杀人狂为偶像以及以成为杀手为梦想者;3.抱着理想主义人生观者;4.有暴力倾向者。
  • 爱因有你

    爱因有你

    大闹天下第一庄,福伯要有儿媳妇。对个女子玉燕,冷淡呀策略成功。失落的心‘’如果兄与道的初吻。谷若雅事件真相打探消息面壁思过里的姐妹若风的婚讯振臂一呼复古国黑玫瑰计划树林里的白松鼠帅哥猎人走!去云啸山庄被破坏的婚礼〖结局如何,看过就知,惊艳你的双眼〗
  • 全城失恋

    全城失恋

    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这个世界上只有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除此之外,一切都是错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EXO勋鹿之错爱

    EXO勋鹿之错爱

    本文转自勋鹿王道吧原作者E不变X的心O,本人经过原作者授权本文转自勋鹿王道吧原作者E不变X的心O,本人经过原作者授权!如果你喜欢EXO,喜欢勋鹿,就过来看看吧!
  • 圣斗士星矢之神话之战

    圣斗士星矢之神话之战

    初次圣战相关的同人作品。主人公为天马座圣斗士罗德里奥。《笔者的话》部分涉及剧透,请在阅读完括号的章节后阅读。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可可世界之爱在角落

    可可世界之爱在角落

    他让我帮他介绍女朋友,我爽快地答应了,可在我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泪水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