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有二十章五百多则两万多字,却找不到一“苦”字,有四十八个“乐”字,乐字是里面使用最多的字之一。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短短的几句话
里面用到了两个乐字,一个不愠,不要生气还是快乐的意思。
孔子引导人们要快乐,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尽量不生气。经常复习学过的东西可以说很重要,但是要说很愉快,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有不同意见。
有远方的朋友到来,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情感,如感动、激动、兴奋、感谢等等,孔子引导人们要快乐,尽可能多的用快乐代替其他的情感。快乐可以养生,让生活中有更多的快乐,要让自己经常保持快乐的心情,要不断的给自己寻找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就不要生气。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了解我的人都是熟悉我的人,说批评的话是对我的帮助,闻过则喜,我不会生气;不了解我的人批评我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没必要生气,总而言之就是不要生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着也。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也可以啊,只是不如贫穷却很快乐,富有却注重礼仪。
子贡的思想和大多数人的思想一样,贫穷了也仍然不说违心的、不符合实际的话,富有的也仍然不骄横,做人要低调。孔子却说:不如贫穷的时候更加快乐,富有的时候更加注重礼仪。
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在贫穷的时候努力赚钱,努力成为有钱人。孔子为什么让人在贫穷的时候要快乐?因为快乐可以养生。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把养生放在第一位。贫穷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就像小孩子更容易快乐一样,因为他的要求比较简单。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一直保持恭敬和喜悦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子弟们代父母效劳,遇到酒食,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孝了吗?
对“色难”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要对父母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重要,另一种解释是要让父母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最重要。这两种解释都对,两种解释加在一起更贴近孔子的原意。
让父母开心才能让父母更加健康长寿,《二十四孝》图中有一个老莱子,70多岁还扮成小孩子逗父母开心,成为千百年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孔子把让父母开心提高到孝的至高境界,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深奥的道理?
科学发现微笑有七大养生功效:一:放松身体。人微笑时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得到松弛。二:放松心理。三:缓解痛苦。四:出现灵感。微笑可以松弛思维畸形的紧张和僵化,使思维进入灵活状态。五:消除疲劳。六:缓解人际关系。七:微笑能够让人进入乐观的状态。孝敬父母不仅要让父母吃好,更要让父母快乐,心情愉快,让父母高兴一会儿容易,要让父母每天都心情愉快就不容易了。孔子说最难做到的孝是:色难,也是最高等级的孝。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犹,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这个人。一箪饭,一瓢水,别人不能忍受这样的忧苦,颜回却能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这个人。
简单的饮食、简陋的居住条件,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实,没有选择。不断的寻找机会,希望能改变贫困的生活,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颜回让孔子赞赏的品质是快乐,在艰苦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快乐的心情。
孔子引导人们要不断的寻找快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快乐。《论语》很多内容是孔子在引导人们寻找快乐,怎么样做才能让人快乐起来,怎么样做才能更加快乐。
养生最重要的是快乐。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世界上的科学家讨论长寿的方法,大家一致认定为快乐使人健康长寿。人的疾病千奇百怪,只有快乐才是人类健康的基石。全社会都应当大力推进快乐健康法的传播,并能够为大众所掌握,才能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孔子早在2500年前已认识到快乐对养生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个思想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间。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和仁德,懂得他的人没有喜好他的人学的深入,喜好他的人没有把他当做乐趣去追求的人学的深入。
学习分为三个级别,初级是因为需要而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级别,为了将来有个好未来去努力学习,虽然很艰苦也要坚持;第二级是因为爱好去学习,这个已经很主动了;第三级是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会全身心的投入,效果最好。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学习当做快乐,快乐可以养生,孔子引导大家快乐的学习,也是追求养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喜欢运动,仁德的人喜欢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智者有智慧,仁者不仅要有智慧,还要修养也好。智慧的人喜欢水,水是不断运动的,智者从运动中得到快乐;仁德的人喜欢山,山是静止不动的,从静坐中获得养生。
山水是生活中天天可以看到的东西,很多人对山和水没有感觉,不存在喜欢和不喜欢。孔子说智慧的人和有仁德的人都喜欢山水,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聪明也没有仁德,喜欢山水也就成了必须的选择。在普通人看来,山水是阻隔人们出行的障碍,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治理山水带来的危害。
当一个人连山水都喜欢的时候,那么他就会有更多的快乐,这是孔子让人喜欢山水的原因。喜欢山水只是一种,也可以喜欢别的东西,比如说古代文人人喜欢植物梅兰竹菊,也可以是奇石,只要能给人带来快乐就好。中国人喜欢的东西很多,很多爱好在西方人看来不好理解,西方人也没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爱好,中国人总是能在非常平凡的地方找到快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来都忘记了肉味的鲜美,说:没有料到音乐之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孔子多次说道《韶》乐,对《韶》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孔子认为《韶》乐尽善尽美,给孔子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这是孔子在第一次听到《韶》乐以后的感受。能让孔子听一次陶醉三个月的音乐只有《韶》乐,虽然后人已经不知道《韶》乐的具体内容,人们仍然把《韶》乐当做最好音乐的代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胳膊自由自在地躺在天地之间,乐趣就在这样的情境之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对我来说就好比天空的浮云。”
孔子的快乐很简单,粗茶淡饭的生活也可以很快乐,有人认为这是孔子让人不求上进,不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其实这是对孔子的误解,后面孔子说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荣华富贵是不可接受,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才是可以安心的。孔子重视的不是财富,而是快乐,不是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会让人心神不宁,也就没有了快乐。
这就是儒家思想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孔子不追求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但是必须追求快乐。道家隐居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避开尘世的各种诱惑,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样是为了让心灵得到快乐和放松。孔子让人用仁义得到快乐,孔子的思想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孔子的儒家思想得到心灵的快乐,是一种入世修行。
孔子思想更切合实际一些,让每一个学习他的人都能有收益,没有任何前置条件,不需要像道家修炼需要脱离社会生活。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能让自己快乐就可以得到养生。
蠂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着来。
蠂公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境内的人要让他们高兴,远方的人要让他们愿意归来。
政治就是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统治更容易产生的是怨恨和恐惧,能做到让人愉快的统治者就是圣人。舜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在他工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舜去制作陶器,带动周围的人认真制作,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舜住到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一年之后舜住的地方就成了村落,二年以后成为集镇,三年以后就成为城市。舜依靠自己的仁德让周围人安居乐业,远处的人都愿意来接受他的领导,成为历史上难以超越的政治家。
政治最难的是让被统治者高兴,让老百姓愉快的接受统治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快乐是为了让养生,能让人快乐的统治才能更长久。能领悟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人不多,能做到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