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古人看来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都有专门的书房来看书。有句老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在读书前要洗手、焚香,穿着整齐,像是在举行一场庄严的礼仪活动。古人把礼仪融入读书之间,让读书和礼仪结合在一起。
心为人之君,养生贵在养心。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你徜徉其间,可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读书可以让人的心态更加的平和,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凡事看的远、想得开。
孔子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师,活了73岁,这在当时条件下已经算是长寿了。读书是和先贤智者对话,解除人心中的疑惑,让人的心胸更开阔。“养心要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书斋联,读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读书养心,使他寿至86岁。
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11年中跟踪记录了3600名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与阅读习惯。研究数据显示,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读书可以让人长寿有了确切的证据。
日本学者按照职业的分类进行调查,最长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艺术家、科学家等。美国科学家发现获博士学位的人,要比中等学历者寿命高三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对1600多名25岁到92岁爱读书的人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八九十岁读书人的智力和年轻人没有什么差别。
读书可以养颜。“面相”由“心”而生,读书积淀的精神自然而然地会体现在人的面容和言谈举止上,睿智、儒雅、气度、自信也因读书而生。托尔斯泰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勤于读书的人,他会脱离狭隘和肤浅,从而变得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
读书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人体的疾病可以分为生理性疾病和心理学疾病两类,许多疾病都是心理疾病或者说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三国时曹操有头风病的顽症,当他读了陈琳讨伐他的《讨逆檄文》,“悚然汗出”,顿时病愈如常。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的教授对700多名平均年龄在80岁的受试者连续5年的测试结果显示,经常读书看报、从事用脑的老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比常人要低2.6倍。欧美一些国家“读书疗法”被普遍应用,“有病请去图书馆”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西方出现了图书治疗医师,他们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开出“读书处方”,对烦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精神分裂等疾病的疗效明显。
古人认为书是一种特殊的药。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消除愚昧,可以治愚,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结果。一个人生命有限,依靠自身的经验是不够的,要靠读书来补充,书读的多,看问题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心胸会更开阔。
读书要朗读出来,在朗读的过程中人的情绪会沉浸在书中,声音随着读书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在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这样的描述,老师读到精彩处用手有节奏的击桌子,摇头晃脑,忘记周围的一切,很是传神。
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和养生气功中空的境界是一样的,朗读有和养生气功一样的效果。朗诵能起到放松紧张情绪、加深呼吸、减低血压、排除人体内的病气。古人注重读书要大声朗读,现代人读书准确的说是在看书,而不是读书,看书的养生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语文课本里面有一些课文要求学生背会,但是很少老师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如果不是从养生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读书和看书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有个成语:红袖添香,这是一个十分浪漫的场景,读书还有佳人在旁边焚香,这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生活。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西方人对读书环境很随意。
老百姓在端午节有挂香袋、戴艾蒿、斗百草的习俗,唐代还有品香、闻香、斗香的风俗。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都记载有熏香治病的方法,中医运用植物熏蒸法治疗疾病,利用植物的芳香气味治疗疾病。
焚香不仅是宗教的仪式,还是中医的一种治病养生的方式。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属于气味疗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利用燃烧发出的气味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焚香可以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焚香药物的不同,制出的香有品性各异的保健养生功能。
芳香疗法是现在很流行的养生、美容方式,利用从芬芳植物中萃取出来的精化—--精油,通过按摩、薰蒸、喷雾等方法进入人体,利用精油的芳香来达到美容养生的功效。芳香疗法是熏香疗法的升级。
现在教育追求的是效率,用更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到毕业学校都流行撕书大赛,把撕碎的书像雪花一样飘满校园,来发泄多年来压抑的心情,表达暂时解放的快感,可见学生对学习有多么的仇恨。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让人快乐的学习,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还对自己评价说是学而不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和仁德,懂得他的人没有喜好他的人学的深入,喜好他的人没有把他当做乐趣去追求的人学的深入。
学习分为三个级别,初级是因为需要而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级别,为了将来有个好未来去努力学习,虽然很艰苦也要坚持;第二级是因为爱好去学习;第三级是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快乐可以养生,孔子引导大家快乐学习,是引导大家追求养生。
学习缺乏了快乐,学习就不能让人达到养生的效果。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普遍不理想,学习越好的学生身体素质反而身体素质更差。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读书不能让人养生,读书不能让人快乐。
养生之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就是精神。读书是补神的最好方式。现在的教育把学习变成学生感觉痛苦的事情,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还是要在《论语》中寻找答案,孔子早已经给出了教育的目标,那就是:让读书成为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