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有名的绣坊都收到了绣监发出的请贴。下月十五日所有收到请贴的绣坊将云集洛阳共同筹备绣会,绣会会长由天下第一绣的坊主担当,并由绣监协理。
第一届绣会,所有会员必须捐赠三幅上好的绣品作绣展之用,也可进行绣品交易。所有盈利将作为绣会日常营运费用,绣会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大型绣展和一次切磋和商讨。
凡是收到请贴的绣坊都开始精心准备绣品,这是一个扬名的绝好机会,是一个一较高下的绝好机会,更是一个增加订单的绝好机会。
几乎所有的绣坊都精心挑选了五六幅绣品准备打个大胜仗。
听到将会成立绣会的事情沈老妇人不禁一阵感伤,或许沈记绣庄将很快就会消失了。
沈老妇人膝下无子,唯一的妹妹久寻不见,以前的勃勃雄心在这二十几年里已经完全褪去了。
她甚至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员将来继承或者接收绣庄。看着杨乾少年志气,她心里也开始默默盘算着沈记的未来。
这几天沈老夫人每天都在杨记绣坊待上一整天,亲自查看每个新绣娘学绣的天份。学绣也是需要天份的,她和秀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二十多年前,沈记绣坊简直是苏州所有绣坊的引领者,从选锦到刺绣同一幅绣样从沈记出来就格外不一样。
沈记虽然规模不大,生意却十分红火,沈梅沈秀的名字也是响遍苏州的,特别是沈秀。
“乾儿,如今我也老了,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我都不知道在有身之年能不能再见到秀儿。你年少志气,我准备把沈记家传和绣坊并到杨记绣坊,希望沈记刺绣能够一直传下去。这十多天我一直都在观察这批新绣娘,想挑出合适的继承家传。其实沈记绣坊也有不少聪慧的绣娘,但是却很难达到我和秀儿的水平。”
“乾儿,虽然我们并没有很多的交往,但是我深信杨记的实力和你义父的眼光,以后绣坊的事情你也要多学点。虽然不需要你刺绣,但是常识和品鉴却必须要好好学习。”
“沈老夫人的心意乾儿感激不尽,我一定努力研习并将沈记刺绣名扬天下。我也一定设法找到令妹,也是为义父尽一份孝心。”
“既然是两坊合并,我也想将绣坊的名字改成沈杨绣坊,把沈记家传一直流传下去,杨记只是继承。绣坊还是按照现有的运行,等到上了轨道就把沈园的沈杨绣坊作为总坊,其余的作为分坊,永远不变。老夫人,请您看下还有什么不妥?”
“看来我总算是没看错人!”沈老妇人的眼睛湿润了。
“老夫人待乾儿一片真心,乾儿又岂能不真心相待?再说,能荣幸和沈记合坊那是杨记的造化,是乾儿的福份!”
这半个月里,在沈老夫人的坚持下,两坊顺利合并。沈老夫人把沈记和杨记最好的绣娘进行了重新分配,并给沈记五年十年以上的绣娘立下了份额。
那些绣娘拥有绣坊一定的份额不仅稳定了绣坊,也使得大家同心同德无后顾之忧。
杨乾深深佩服老夫人,这段时间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子渝,我一定会和你并肩齐驱!若雪,终有一天我的绣坊中会有你!想着若雪如花的笑颜,他深深地微笑着。
沈记绣坊也接到了请贴。
沈老夫人把珍藏的沈秀以前的几幅绣品拿了出来,其中两幅最好的作为沈杨绣坊的珍藏品,另选三幅参加绣展。
这对沈杨绣坊绝对是一个扬名的绝佳时机,也是实现她自己心愿的绝佳时机。沈老夫人轻轻抚摸着绣品,“秀儿,你倒底在哪里?我还能再见到你吗?”
“老夫人,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到令妹!请你给我一幅令妹的画像,此去洛阳天下绣坊云集,说不定能打探到她的消息。”
“乾儿,这是我妹妹的画像,这幅是画的最像的。不过二十多年了,她应该也有了不少变化。只是我已经老迈了,洛阳我是不能亲往了。”
杨乾收起画像收藏好绣品准备启程去洛阳。这次他信心满满,他似乎看见了沈杨绣坊在绣会上大放异彩,似乎看见了若雪正含笑向他走来。
大大小小六十家绣坊在洛阳绣会聚集。大红绸缎挂在门口的金匾上,鞭炮声声舞狮舞龙,林知府陪同绣监及各位宫人站在大门口观赏。
“恭请绣监揭匾!”周绣监扯下红绸,天下绣会,御笔亲书,金光闪闪。
在一片喝彩声中,子渝陪同知府和绣监走进了大厅。待周绣监讲完了绣会的各项规则和绣会的宗旨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涌进绣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