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政拜师蔡邕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李政是整个人静下心来跟着蔡邕学习各种知识,虽然,蔡邕本身是儒家学派的人,但是他又不拘一格,懂得别的学派的知识,像法家、兵家,这两大派蔡邕都有一定的了解;而像纵横家、墨家、农家等别的学派,蔡邕却是拥有许多典籍。顿时,这两年的全心全意学习,让李政彻底的脱胎换骨,以前的李政就只是记住跟大概了解各学派的知识,还无法做到深入的了解,而经过蔡邕的彻底教导,让李政浑身通透,还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也因此在两年之后蔡邕就宣布李政可以出师了,差的只是地方实践了跟积淀。
而李政能这么快的通过蔡邕的考验,多亏了他本身十分聪慧再加上还是转世过来并修行修仙功法,这一切给李政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天赋,过目不忘只是最基本的,还有可以无比出色的领悟力,以及无穷无尽的精神,保证学习最大的效果。前世,李政也可以说是博学多才,学习了中华流传下来的许多宝贵的书籍里的知识,这就让李政在这一世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比人多出了太多的经验。
当然了,在这两年的时间,李政可是尽可能的利用一切。首先,李政在阅读老师家里的保存的典籍时候,都会亲自抄写下来,然后传送辽东回去,利用已经制造出的新纸张跟活字印刷术,开始制作书籍,保存起来。新纸跟活字印刷术是李政在辽东的研究所179年正式制作出来的,不过李政确实在正式拜蔡邕为师后就开始抄录的,而连续两年的抄录,才只能把老师家收藏的典籍抄到三分之一多点,由此可见李政老师家拥有之丰富,更从中可以看出皇室该有多丰富的典籍收藏,这都是宝贝啊!李政没想到都是直流口水,想把皇室里的收藏都给搬回辽东去。
其次,李政在两年时间依次提出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和阿拉伯数字以及九九乘法表的口诀,借着自己老师蔡邕的名声,让自己的名声在士林中稳定下来,彻底认可李政是一位天才,而不是昙花一现那般,而那些学子也正式认可李政了,不在当李政暴发户那般。李政的名声也正式进入到平民百姓当中,虽然没有多少人见过李政,但全部都听过李政的大名,毕竟经过个士林学子的宣传,也不难被人认知,李政提出的这些都是十分有用处的,让那些学子感激异常,那些名师和名士也都十分赞赏李政的能力,这让李政的老师蔡邕每天都十分高兴,毕竟自己拥有这么出色的一位弟子,让他在老友面前骄傲自豪。
最后,李政就是跟他老师的女儿——蔡琰相处的很好,已经可以互相称呼“琰儿”和“政哥”,关系可是十分要好,而且还互生好感。不过,这期间河东卫家的卫仲道随着他父亲一起来到蔡邕家进行拜访,还顺便想提出让蔡琰下嫁于他的儿子卫仲道。原本,蔡邕想答应下来的,可被李政破坏了。首先,李政先假装交好卫仲道,每天带着他到悦来客栈请客喝酒,等到卫仲道彻底认为李政是交好他自己时,就带着卫仲道去那些烟花之地,并让一些人故意看见,慢慢的让卫仲道的道烟花之地的消息传入蔡邕的耳中;然后,在一次灌醉卫仲道之后,李政暗中安排一位名医开始给卫仲道察看起他的身体来,并准确得出“卫仲道已经身患重病,没多少年可活,没得救”这个结论。李政连忙把这个问诊记录给记录下来,并让这位名医签字,然后拿着这份记录给蔡邕看。
蔡邕看后,顿时一阵痛骂跟愧疚不已。于是,第二天就马上跟卫家提出让蔡琰下嫁卫家是不可能的,还把他们给赶了出去。李政就在一旁暗笑着,幸亏自己就在蔡邕身边,要不然等到蔡邕答应卫家的提亲,就不好办了;就算蔡邕答应了,自己到时候在去把蔡琰给抢回来。但那时会让蔡琰一辈子不能见人;所以,还是这样解决最好。再说了,你以为李政每次带着卫仲道去喝酒跟烟花之地,是真的让卫仲道开心吗?那是为了让卫仲道死的更快一些。而蔡琰就是通过这件事后,才跟李政的关系更进一步,而蔡邕从那以后更是没有答应任何人的提亲,似乎在为蔡琰考虑,可那是他看出了自己的弟子恐怕喜欢上了自己的女儿,而自己的女儿也对他有好感,只是在等对方先说出来罢了。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拒绝所有人,就等那个小子呢。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李政也想要提亲,可自己的父母都在辽东,山高路远的,不好办啊;再者,地方官也不能在没有皇帝的圣旨,不能随便进京啊!所以,只能先拖着,等到过个几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再让父亲来洛阳一趟。
两年时间过去了,岳飞跟房玄龄两人都已经来到了洛阳,不过住的是悦来客栈,没有跟李政明面上联系。他们来洛阳就是来购买并州雁门郡太守一职的,这是之前计划好的。辽东现在已经整个掌控在李政的手里,上上下下都是李政的人,当然发生了许多战事,不过都被他们给解决了,整个辽东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李政。所以,现在正好来洛阳跟李政汇报一下,然后就前往雁门郡,其余的人都先行到雁门而去。
这次买官,是房玄龄出马,具体方式跟李政的一样,先拜访张让,付出了巨大价值才得到了雁门郡太守一职。在等待圣旨的几天时间,李政跟岳飞几人都是在晚上的悦来客栈悄悄见面,李政要详细的了解整个过程,跟家人的情况。幸好,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行事,没有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在辽东附近的外族已经开始注意起辽东起来,要不是杜如晦跟薛礼在草原建立起那座的“山寨”吸引住了那些外族的目光,恐怕外族要打到辽东了。说起“山寨”,这个李政临时想起的主意可是起到了一个重大的作用。
先是在清理辽东内部的过程中,当起了卧底,那些世家都把这处山寨当成了助力,付出了一大笔物资,请他们出手解决我们,可他们万万想不到这处山寨就是李政的,在关键时刻,顿时反了过来,帮助军队镇压起那些叛乱的;然后,他们开始在草原上疯狂的掠夺,在杜如晦的谋划下,薛礼的带领下,开始跟那些外族打起游击战来,把邻近辽东的外族抢夺了个遍,还把那些小部落给灭了,才让那些外族的目光联合起来准备先收拾这处山寨,免得到时候攻打辽东的时候,背后被人给偷袭了,因为这处山寨都是骑兵,足足有将近1万人左右,不容小觑。
等到李政把这两年辽东发生的事情了解后,终于放下心来。他可不相信在杜如晦跟薛礼的带领下,那1万人会被灭掉,再说了还有辽东最背后呢;等到岳飞在雁门郡站稳脚跟后,草原就会变得更热闹了,那时候收尾可不好顾,因为那边也会有一座山寨,按照辽东那处来跟外族战斗。等到黄巾起义结束后,李政就会让他们尝尝汉人的战刀锋不锋利。
辽东放下后,李政也没有多跟岳飞、房玄龄相处,而是让他们第二天就前往雁门郡上任,自己也要开始游历大汉了。趁现在整个大汉没有被战火给波及到,到各处看看,拜访各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