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500000006

第6章 1980年(1)

新《婚姻法》

● 特指198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关联词:家庭 婚姻 夫妻 权利和义务 保护妇女、

儿童的合法权益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并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所以这一年有很多对《婚姻法》的讨论和激辩。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公布实施。这部法律从全国解放以前就开始酝酿了,1948年9月20日,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开幕,会议期间,刘少奇把中央妇委会的同志请到家里。他说:“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没有一部婚姻法,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中央妇委,你们马上着手,先做些准备工作。”

中央妇委立即成立了《婚姻法》起草小组,由邓颖超主持,派出各个工作组对婚姻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很多调查都是从土改第一线回来的结果。大家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地方在土改中,以各种方式干涉婚姻自由,不准妇女出村,甚至命令所有寡妇一定要嫁给贫雇农光棍,还把地富妇女当成胜利果实分配给穷人等等。大家更感到婚姻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着手起草婚姻法时,小组主要的参考资料是1931年毛泽东亲自签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它的基本原则是废除封建的包办强迫和买卖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利益。大家认为,它的基本原则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法律基础也比较成熟。

这就是第一部《婚姻法》出台的背景。1950年《婚姻法》主要是完成了废旧(废除旧的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立新(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的伟大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包括婚姻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婚姻法当时引起关注,因为有着特殊的背景。新时期以来,人们思想得以解放,生活有了新的要求,包括一些超龄大学生在内,对自己早年的婚姻心生后悔……就这样,各种人士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都参与到修改婚姻法的讨论中来。

潘 晓

● 一个笔名,也是一场社会伦理与人生观的大讨论中的引发者和主角。

● 关联词:《中国青年》杂志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一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四年。高考迅速成为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最大希望,甚至成为社会看待一个青年是否成功的标志。因为高考落榜而导致苦闷无望、情绪失落甚至自杀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报上不时出现如“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之类的讨论。而围绕着潘晓“人生的路”的讨论则是影响最大,牵涉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因而也最具全民性的一次。如果说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解决政治理论问题,那么1980年“人生的路”大讨论是解决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读者来信”,署名潘晓。来信一开头就说:“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信中道出了当时年轻人普遍的苦闷心情,毫不掩饰自己的消极情绪。

信件署名为“潘晓”,但“潘晓”并不是一个人。当时《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把两个互相并不认识、人生道路也并不相同,但都对生活表示出厌倦和质疑的年轻人拉扯在了一起,一个是女工黄某,一个是大学生潘某,当时两人各写了一篇文章表达出的人生思考,却都是苦闷无望,于是编辑将之合成一篇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发表在《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并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了“潘晓”这个署名。

这是因为《中国青年》杂志已经察觉到,苦闷和失落是当时年轻人中的一种不良情绪,感到人生无望,前程黯淡。于是借“潘晓”的名义,发起了一场“人生伦理价值的大讨论”。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策划。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全国人民都被发动起来,还在于那一场讨论在当时是太有必要了。从“文革”畸形岁月走出来的年轻人,受到过严重的愚弄、欺骗和毒害,他们看到过社会上太多的丑陋和阴暗,尚不太开放的社会环境又对他们压抑和打击,于是如“潘晓”信中所说:“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这次讨论一直持续了数月之久,后来中央电视台采访了当事人“潘晓”当中的一位,于当年8月20日在《新闻联播》播放了采访新闻,为这场讨论画上了句号。

“味道好极了”

● 雀巢咖啡的广告语,延用了数十年。

● 关联词:雀巢 麦氏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1980年的商品广告还不多,好的广告语更不多,“味道好极了”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延用至今,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流行语。那时的广告远远不如现在这么成熟和发达,一些现在看来生硬、单调甚至拙劣的广告比比皆是。比如1980年一种“珍珠霜”化妆品广告语是:“国内首创,驰名中外”。当时梅花表的广告语是:“先进石英科技,准确分秒不差”。而另一种手表则是:“为人民服务,为大众计时”。

当商品广告尚未泛滥成灾时,广告本身也质朴老实,人们对广告的信任度也高得多。

总部位于瑞士的雀巢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雀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早在二十世纪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开设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1980年代初,雀巢就开始与中国政府商谈在中国投资建厂,所以它的广告在新时期最初几年就开始培育市场,其产品销售也在中国同类产品中一直稳居榜首。而且“雀巢咖啡”这几个字已经代表着一种品位,一种氛围,一种时尚。大街上的“雀巢咖啡屋”、无线电传来的“雀巢咖啡时间”,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一种商业文化的内涵。

当时与“味道好极了”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种咖啡广告,几乎与雀巢咖啡的广告同时出现,那就是现在名为“麦斯威尔”的“麦氏咖啡”,它的广告语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诗一般的句子应该说更富于文采,可谓是文质彬彬,字字珠玑。但雀巢咖啡就一句大白话:“味道好极了”却抢占了先机,这也是广告界常见的“文不胜野”的例子。广告语毕竟与做诗不一样,香港词作家黄为“人头马”所写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通晓,明白,朗朗上口,所以直指人心,占领市场。

倒 爷

● 1970~1980年代从事商品倒买倒卖的人。

● 关联词:电子表 全民经商 官倒 “国际倒爷” 牟其中

买卖是商品经济中最常见、最基础的行为,既然是市场当然就有买有卖。但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时代,有买有卖、又买又卖、买了又卖、低价买来高价卖出……都是不被认可的。1960年代叫“投机倒把”,其行为是要被绳之以法的;1970年代叫“二道贩子”,也不是什么见得人的勾当;到1980年代就有“倒爷”这一毁誉参半的称号了。其具体操作内容,也由最初从乡下收来几百枚鸡蛋,小心翼翼搬回城里换粮票,或从沿海论斤称来电子手表,用军帽装了在内地各大城市兜售,发展到市场缺什么就倒什么、什么紧俏就倒什么。其实,倒爷恰恰是改革开放之初最善于抓住商机的那些人,长期以来第三产业的巨大空缺给他们提供了发展的商机,当时“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又营造出了热烈的气氛。后来就出了个行业之翘楚“国际倒爷”牟其中,他用川东某城濒临倒闭的厂里积压的罐头从国外换回了民航飞机。这个成功的范例是如此鼓舞人心,以致大大小小的倒爷们迅速把目光转向国外尤其是俄罗斯。

倒爷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他们促使了商品的流通。但是政企不分,官商不分的“官倒”却只能是祸国殃民。官倒神通广大,手中有权有钱有物资,权钱交易易如反掌,所以当时还有一句口号——“官倒不治,国无宁日”。

新三大件

● 特指重要的居家用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换内容。

● 关联词:电视机 冰箱 洗衣机

“三大件”这个词承载着中国老百姓的特别记忆,也是他们日常平凡生活的一种标志:如果“三大件”中所包含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那一定是1970年代的生活水平,如果是指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话,则说明时代已经进入1980年代了。

1980年以后,人们压抑了多年的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追求开始苏醒。在1970年代攀比的“三十六条腿”还是“四十八条腿”,已经成了过时的皇历。当时所谓的大件生活用品是指大立柜、五斗橱、写字台、大方桌什么的,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可以再添一对靠背椅,或者置办一张用人造革包的长沙发,加一张茶几。这些木制家具的腿加起来便是炫富的象征,在那时候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很高级很奢华的了,这三样加上一台收音机叫“三转一响”,代表一种相当理想的生活境界。这些东西不仅贵而且是紧俏商品,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匮乏,什么都凭票供应。能够拿到票证以后,再用钱把东西搬回家,那是既有实力也有权力的表现。

“新三大件”即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的流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时,也多少带着计划经济的痕迹,有一段时间也仍然需要除人民币以外的票证,而且那时的电视机是黑白显像的,电冰箱是单开门的,洗衣机是单缸的。很快在这三大件基础上又加上了收录机甚或音响,电视机也是彩色的了,双开门冰箱越来越大,洗衣机从双缸到全自动滚筒的,而且只要你怀里揣着钱,可以任意在市场挑选自己中意的产品。

“三大件”的所指,从来就是和生生不息的生活一样,不断花样翻新,内容层出不穷。一个1980年代前的大学生,他们上学必备的三大件可能是脸盆、水瓶、被褥,就兴高采烈地上路了;1980年代后的“三大件”就是指收录机、手表、照相机;1990年代的大学生的三大件是随身听、寻呼机、掌上游戏机;而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全新的三大件装备至少应是手机、手提电脑、MP3。一个大学生尚且如此,中国城市家庭现在的三大件应是汽车、商品房和各种保险了。经济的迅猛增长带来了民众的高消费,物质生活质量有了飞跃的提高;这从最实际、最细微处显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社会的巨变!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伏仙记

    伏仙记

    修仙一途,探阴阳,窥生死,脱胎换骨,脱凡入圣!凡人王灿,不甘心平庸,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了圣芒古剑的剑柄,从此踏上修真界。打破修真界数千年的沉寂,一步一步成为绝世强者,纵横三界,傲视宇内。仙途茫茫,这里最绚丽的斗法,最刻骨的温情,最真挚的友情,最激烈的战斗,最感人的故事!三界在我手,我命不由天!没有人能阻挡我成仙的步伐,魔挡屠魔,仙阻伏仙!一切尽在——伏仙记!
  • 上古诸天

    上古诸天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地初开,万族林立。一代天骄,于葬灵之地意外陨落。然,一丝灵魂未灭,在时间河流中得以转世重生。且看少年如何与当世无数天才开启一场争锋之旅,踏上复仇之路!
  • 重生之黑婴传说

    重生之黑婴传说

    出来混,始终要还!死亡有时候也是一种解脱,可是为什么老天让我重生却没夺走前世的记忆……不一样的开端就有不一样的人生……记住我的名号,我是“暮夜黑婴”!前世已逝,今生…我将开启我的完美人生……
  • 幻冰帝

    幻冰帝

    有一位崛起于混沌中的先行者,在死去之前遇到了一个倔强的男孩,于是将要陷入黑暗的世界重新焕发生机!
  • 兵奴

    兵奴

    当新纪元的来临之时,人类的脚步已经遍布整个世界,现在新的境地出现在他们眼前,是人类吊打魔物,还是魔物吊打人类?这一切尽在兵奴之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十指紧扣:妻子晚上见

    十指紧扣:妻子晚上见

    '叔叔,你是谁,为什么跟我长得这么像?’总裁微微眯眼‘他’在A市只手遮天,而‘她’阴错阳差生下了他的种。五年后她携宝归来。超宠文
  • 一品时光满目伤

    一品时光满目伤

    母亲离她而去,父亲不要他,同胞兄弟恨不能诛杀她。好不容易有个未婚夫竟也要与别的女人诗酒茶。满身的委屈不说不闹一个人强撑着,人前人后两个样子。到底是谁将她的样子看在眼里。
  • 老少爷们儿拿起枪

    老少爷们儿拿起枪

    面对凶狠残暴的侵略者,包括土匪和黑社会成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意识到反抗是必须的。他们什么都没有,只能扯出红旗,拿起土枪。于是,一支由各色人等组成的草莽式武装,在与日寇的残酷斗争中应运而生,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从混沌的历史中走出来,使这个故事焕发出悲壮、复杂的传奇色彩。
  • 我与王俊凯有场恋爱要谈谈

    我与王俊凯有场恋爱要谈谈

    本文讲述的是高中女孩:杨笙儿的偶遇到星探而展开的一次像做梦一样的明星人气大作战。她会不会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你们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