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500000003

第3章 1978年(3)

伤痕文学

● 特指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学思潮。作品体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故也称“伤痕小说”。

● 关联词:(伤痕文学代表作品) 《班主任》/刘心武 《伤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 《思念你,桦林!》/龚巧明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 《我是谁》/宗璞 《啊!》/冯骥才 《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将军吟》/ 莫应丰 《芙蓉镇》/古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文革”无疑是一场浩劫,是一场噩梦。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倒台,人们经过最初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庆祝游行之后,回头发现自己心上却有着无法抹去的阴暗记忆,无法平复的累累伤痕。在肉体与心灵都经历了深重灾难之后,哪怕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笑容依然不能掩住泪水。所以,新时期人们反思历史、倾诉情感的突破口选择了文学,而出现的第一个文学现象是“伤痕文学”,第一波创作高潮是伤痕小说。生命在非常时期内所遭到的凌辱与毁灭,普通人在浩劫中受到的非人待遇,道德良心在悲剧时代里的沦丧,青春和爱情的痛苦与失落……这一切都成了伤痕文学表现的主题。

作为“伤痕文学”之滥觞,应是刘心武创作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它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作品塑造了几个学生人物,他们的经历、思想乃至性格都大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深受“文革”之害,年轻的心灵被荼毒,人格被扭曲,各自都带着不同的精神内伤。小说发表后,1978年初即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那时人们还尚未以“伤痕文学”去命名。直到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副刊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接着陆续又有《神圣的使命》(作者王亚平)、《献身》(作者陆文夫)、《姻缘》(作者孔捷生)等知青创作,和以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为代表的“大墙文学”,以至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题材作品,反映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人们在生活、身体和灵魂上受到的深深伤害,方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学思潮,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学现象,于是以卢新华的同名小说为之命名“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作品大都以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作为背景。对长达十年的浩劫与动乱给中国人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虐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谴责,这是伤痕文学的核心思想内涵。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同时也是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 关联词:全面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从此,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开始在中国传诵,一幅幅春天的画卷在华夏大地展开……

三十年前的1978年,三十年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也许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的革命。而一场正确的变革,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作为先导。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三中全会为期五天;而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进行,为期36天,会期是三中全会的七倍,这说明中央工作会议为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据与会者回忆,实际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有169人,占中央委员201人的84%,列席代表有9人。全会还选举产生了100人组成的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中纪委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

从此,新旧观念的交锋,如同天幕上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照亮了一个时代。新的观念对旧的思想,在较量中振聋发聩,开花结果。要富裕还是要贫穷;要封闭还是要开放;要变革,还是原地踏步,乃至能不能穿喇叭裤,可不可以留长头发,唱歌能不能拿麦克风,男女之间跳舞有多大的距离,个体户能不能经营,夜总会是不是可以开张……这一切如果没有开放的态度,没有观念上的更新是得不到解决的。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对男女老少,改革开放都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走向富足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和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都在努力寻找最佳生活方式。

小岗村

●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 关联词:联产承包 分田到户 农村改革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小岗村生产队的十八户村民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里,一张张黧黑的面带饥色的脸孔,有着平时少有的紧张与严肃。他们要干一件事情,一件在当时决不允许干的事情——分田到户,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单干。

每个农民都知道面临的风险,年轻的副队长提议定下协议,那份协议也特别具有农民特有的质朴、憨厚的色彩,比如“头场粮食就要把国家征购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准装孬种”;又比如“不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谁讲谁不是人”;比如“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共同负责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一纸协议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生死文书”,上面很快就印上了十八个鲜红的生死指印,表示着十八户农民誓不回头的决心!

由于当时农村在生产上集体出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以小岗村1966年至1976年十年统计,收入最好的年辰是每人每天9两粮食,0.11元钱,最差的年辰每人每天仅2.8两粮食,0.04元钱。二十来户人家,几乎年年都要外出逃荒,“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几乎成了他们的讨饭歌。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年代,风雨欲来,正酝酿着一场重大的改革。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也许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为了填饱肚皮,甘冒可能蹲班房的风险,以赌咒发誓的形式,用按手印的方法,向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发起冲击,向“农业学大寨”发出质疑。

当年冬天决定分田到户,次年秋天就结出了丰硕之果。1979年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相当于之前五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小岗村那一张有着十八个鲜红指印的协议,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和大包干改革的序幕。

望 乡

● 一部日本的老影片。

● 关联词:阿崎婆 栗原小卷 田中绢代

不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很难想象,一部根据原作《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文学作品改编的名为《望乡》的日本影片在1970年代末的中国造成的巨大冲击。以至于这部电影的原作者山崎朋子,在1990年代,来到中国上海收集日本军队当时犯下暴行的材料时,还有着这样一段经历:“我找到了当年在纱厂工作的女工,询问日军入侵时的事情……当年年轻的女工现已垂垂老矣。她们对我的采访并不太积极配合……可是有一天当我的女翻译向那些女工们介绍说‘这位就是电影《望乡》的原作者’时,满座皆惊。此后我的采访便变得十分顺利了。” 《望乡》在当时的影响还可以见诸这样一个事例,打开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开篇二题竟然都是对这部影片的推荐和赞评。第一篇写于1978年12月,因为影片上映之后引起巨大的争议,年事已高的巴金及时挺身而出,态度鲜明地表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诚然,影片故事很动人,讲述日本明治四十年,日本妇女被卖到南洋当妓女的凄惨人生;诚然,其中演员很出色,饰演年老的阿崎婆的田中绢代和饰演年轻女记者的栗原小卷都是日本名演员。但影片如此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其实与那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大众观念大有关系。

那是一个长久的封闭正被冲破的时期,从政治思想到文化生活,都在逐渐由灰暗到晴朗过渡,八亿人民看了多年的革命样板戏之后,终于能看到“文革”以前拍的一大批老电影好电影。1978年在中国举办的“日本电影周”,甚至让人们还有机会接触到了外国影片,《望乡》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上映的。除去人们对影片主题意义的关注之外,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大量的妓院场景和与性有关的镜头,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兴奋不已或者惊恐不安,都如才从笼子里探出头的鸟雀,唧唧喳喳。还有日本著名影星栗原小卷在影片中扮演女记者三谷圭子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清秀靓丽的容貌,大波浪的鬈发,甚至那件米色飘逸的风衣,在当时还没有脱掉灰蓝色服装的中国倾倒了无数观众。以至于第二年即1979年由她主演的另外一部日本电影《生死恋》在中国上映后,因为有了广泛的认同,深厚的观众基础,也很快风靡全国,栗原小卷几乎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第一个外国影星偶像。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末世·2012

    末世·2012

    这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或许你会将信将疑,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无所不知、洞悉天地的地步。2011年日本大地震,全球灾难频繁爆发,古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会到来?本书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视角全面解读“2012”末日预言,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末日”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相,也许数千年来成长的观念世界,即将面临崩溃……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热门推荐
  • 系统之逍遥农民

    系统之逍遥农民

    偶得系统,平凡少年从繁华都市回到乡村,成为一个农民,种点田和菜,养点鸡鸭鱼鹅,逗几条狗,找个老婆,生几个孩子,丰衣足食,逍遥自在。
  • 榴花不见簪秋雪

    榴花不见簪秋雪

    被盗墓者转换的凤凰于飞,和麒麟墓。半路出来的血婴在……刚刚醒来就要被强奸,花瓶还是花瓶,砸两下身上的色狼就晕了。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未知的秘密,命运之轮重新开启。而曾经的那个他——已经不在了,她更不会爱上任何一个人!……“姐姐,嘤嘤要和奶奶~”“乖,现在不是要喝的时候。”百月影无语了,你丫的没有看见你姐姐我正在努力翻云覆雨吗?送你一个字“姐姐~”“滚!”“……”
  • 腹黑王妃不好惹

    腹黑王妃不好惹

    穿了,穿了,穿了,21世纪女学霸穿越蛮夷成为和亲王妃!听说华晋泱泱大国威严如山?结果却是王妃带头打架斗殴逛窑子,把它闹了个底朝天!听说王爷妻妾成群?结果王妃为了婢女反了王爷,还大闹王府遣散整个王府里的大妃小妃!!华晋人气结:蛮夷女子粗暴无礼粗爆?咱有王爷宠!无礼?咱有皇上惯!你行?你来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单影

    单影

    为什么我们幻想的,总是和现实不一样呢。愿经历过伤痛、离分、孤立、残忍的你,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地更好。
  • 重生之半面海棠

    重生之半面海棠

    她—S国顶尖杀手,同是药品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专功医理药剂研制。她冷静,思维敏捷,出任务从未有过失误。当然她还有不为人知的奇特异能。一朝穿越,变成草包,痴呆小姐。他—冷如冰山,没有感情、冷酷,腹黑。感情如黑白墨画一样简单.当与她相遇时,便是一眼万年。两人历经坎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人携手傲视天下,生生世世永相守。
  • 乱世报魂

    乱世报魂

    生逢乱世,一个是军阀姨太,一个是报社总编。一场清末民初,抗日救国的变革乱世。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恨纠葛和国仇家恨。堪称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 瞬世芳华(第一卷)

    瞬世芳华(第一卷)

    高墙起,红颜锁,后宫何处有安宁?风华绝代的宗亲贵胄,身负使命,披荆斩棘。备受垂怜的将门遗孤,心怀天下,覆手翻云。坎坷飘零的官宦婢女,几度沉浮,母仪天下。冥冥中,是谁在穿针引线,将这无数命运纠缠交织?江山平定,乌云散尽,才发现秘密之中还有秘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地狱三太子

    地狱三太子

    蒙追,本是地狱三太子,因其天性与地狱的无间做不到融合。更是打乱了地狱之中轮回的因果,导致被其父:地狱之主的流放。无意之中,蒙追穿过轮回隧道,来到人间。人间与地狱,本是两个世界,地狱小鬼不能私自来到人间,这是铁律。蒙追在人间,因为流放,被封印了三太子的法力,只有小鬼的本事。但总有一天,他会带着骄傲与地狱三太子应有的姿态,重回地狱!
  • 勃艮第顶级葡萄酒品鉴

    勃艮第顶级葡萄酒品鉴

    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国勃艮第20家顶级酒庄的79款不同品种及不同年份、共408瓶顶级红(白)葡萄酒,是以国人口味解读葡萄酒文化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在书中全面讲述了法国勃艮第顶级葡萄酒各年份的细微区别以及评分、产量、市场参考价格、最佳品饮时间、配餐建议等,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勃艮第葡萄酒品鉴的著作,也是继波尔多葡萄酒后开启葡萄酒投资新热潮的扛鼎之作。由深圳雅昌全程监制,装帧精美典雅,内容丰富,是高品质葡萄酒收藏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