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普通城市,是按主政的官员职位的高低,划分为节度使州、刺史州和观察使州三个级别,但辽朝的小城市规模、繁华程度没法和北宋相比,存在天壤之别!
由节度使主政的州大多为规模较大的上等州,城墙周长为8-9里左右,城墙都是土筑的,有马面,四角设有角楼,城墙中部开设城门,每门均有街路直通城中央。
观察使州主政的州属中等城市规模。中等州周长为5-6里。四墙均有城门,城墙外有马面,城墙四角设有角楼。
辽代的下等州城,其城墙周长一般在3-4里,城墙都有马面,四角亦设角楼。
辽朝早期,除了以上三种小城外,契丹的诸王、公主们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投下州城,头下州城规模都不大,一般为1000×1000米或500×1000米不等。它四周有围墙,围墙也都是土墙,极为简陋,头下州的居民主要是宗室、贵戚、勋臣等在行军打仗中所俘获的外族人口,其中大部分是辽朝对中原战时俘获的汉族人,头下州残留着奴隶制的味道。
契丹奴隶主让这些汉人奴隶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开辟农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种在广袤草原上出现的农田,因为它像镶嵌在草原上的一座座花园,因此当时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插花田”。
头下军州百姓的收入,除盐铁税上缴朝廷外,其余全部收入统统归头下州的主人们所有。头下州的主人一般是不住在城内的。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广大的山林是他们活动的场所,毡帐才是他们的居所,偶尔来投下州城中小栖一段儿时间,也只是为了补充供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