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几乎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发生时都不以为然了。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事业的恶习。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由此可见,自我拖延时间则无异于慢性自杀。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如果你同大多数人一样,就会说:“是的。”不过,你也许已经讨厌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并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于切实的行动,其实,你所推迟的许多事情都是你曾经期望尽早完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一拖再拖。有时你甚至每天都要对自己说:“我的确应该做这件事了,不过还是等一段时间再说吧。”
有一位新闻记者将拖延时间的行为生动地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这里,我们可以在后面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宝”,这就是拖延时间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确是你想做的,绝非别人要你做,然而,尽管你想做,却总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你便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你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这种巧妙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件事,可我真的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做。所以准备以后再做,这样我也不必说今后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每当你必须完成一项艰苦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站不住脚、却看似实用的逻辑。
如果你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说你将做出改变,你的这种声明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过是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假如你真想克服自己拖延的陋习,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作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有时候,由于做妻子的懒得及时地洗碗铺床,也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找出使你备感苦恼的、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你生活某一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的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的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人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铢积寸累,难上加难。
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让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愉快的那些活动。
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再拖延的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
问问自己:“倘若你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要珍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认真审视你的现实,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对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变成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节食、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你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个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你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错误选择。你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
以后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比如,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扭转沉闷气氛,或者利用大脑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诗,要不就努力死记一大串数字,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下决心再不产生厌倦情绪。
当别人对你评头论足时,问问他:“你以为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而当你意识到自己议论别人时,问问你身边的人,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评论;如果他愿意听,可以再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会有助于你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设你今生今世还有6个月的时间,你还会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吗?如果不会的话,你最好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你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30年和6个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毫无道理。
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劳的感觉。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会发现,当疲劳或疾病失去其意义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能成为你推迟工作的理由时,导致拖延的因素会“奇迹般地”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你拖延时间。每当你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你应该:
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
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每天都记录下你所发出的抱怨和议论。做这种记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即你是怎样评论的,评论了多少次,评论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另一方面,做这种记录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乱作评论和抱怨。
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到其他人(例如搬迁、夫妻生活或调换工作),你应该与这些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这样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是出于主观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可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久,你就会完全驱散因拖延时间而产生的忧虑。
与家庭成员制订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看场戏,度假旅游……让大家各执一份副本,并且规定违约时将受的惩罚。你会发现这种办法很灵验,而且你本人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你往往也会从这些生活中得到乐趣。
你要是希望改变客观现状,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不要总是因拖延时间而忧心忡忡,并为此而陷入惰性,应该努力消除这一令人讨厌的误区,争取投身于现实生活!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其实机会并不是那么难测,它的奥秘也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么神秘深远。机会经常在你身边,在你伸手够得着的地方。
机会是命运的咽喉
机会在命运中显现,命运因为机会而改变,它们的关系比爱情关系更难测,但把握住的人却会成为命运的宠儿。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相信命运是一种神化的存在,它高高在上,独立于人的控制之外,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因此,对命运最好是采取卑怯态度,听天由命。连皇帝也来个“奉天承命”。尽管是让百姓软弱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是许多皇帝自个儿也是命运论者。人界至尊的皇帝尚且如此,百姓们当然更是要乖乖受命了。
所以如果在人生中遭受某种不幸或挫折,就会认为是“命运不佳”或“命中注定”。有了这么一种消极的被动人生观,可以想象这种人根本不会看得见机会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再坏的命运都是天注定的,个人的努力挣扎是抵不过命运的。他们被命运压得抬不起头来,也就看不到眼前的机会了。
当然也有不相信“命中注定”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认为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什么事物发展变化不会归于同一种结果。如果你是这种观点的拥护派,祝贺你,你属于可以睁眼看机会的人之一了。
诚然,命运是存在的。可它并不是由天注定的,而是由你本人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产生的。过去的命运是凝固的,未来的命运是未知的,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掌握了。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段精彩的话,精辟地阐明了所谓命运的本质问题。他认为我们拥有决定事物的主要力量,他把一些事物归因于必然,一些事物归因于机遇,一些事物归因于我们自己。
所谓必然,如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生活阅历、学习环境、工作性质等等,这种必然对每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影响极为重要。同样,偶然的机会对每个人事业的成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起决定力量的还是自己。你是自己命运的拥有者,只要你认清必然,又抓住偶然,命运会屈服于你的脚下。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的苦难折磨数也数不清。他贫困,几乎要行乞;他失恋,简直快自杀;他耳聋,对他寄托于音乐事业是最大的打击。在一般人眼中,贝多芬的人生何谈机会之有。可贝多芬就是个超越于自己命运的强者,他宣言“我要向命运挑战”,于是就是在他耳聋之后也能谱出《第九交响曲》这种不朽名作。也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现在的贝多芬,全靠自己。”
挫折是人人都会有的。受到挫折后,一味地埋怨时运是毫无意义的。你必须冷静的分析寻找原因所在并克服它。挫折只是命运的附带品,它绝不能决定命运。可是同样的挫折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命运论者,挫折只需一击便可打倒这种人;而对于相信命运由自己创造的人来说,挫折只会激起他更大的斗志。他会检讨失败,重新上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艰难玉成”。
可见,挫折可以让人一坠到底也能让人飞得更高,全在于你对命运的心态。
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初中时曾经数学不及格。这一重重的打击反让他立志学好数学。在经过艰苦的奋斗后,张广厚考进了北大数学系。可在入学后,面对众多的优秀学子,张广厚苦修得来的数学知识显得不够,在开学测试中排在很后面。但张广厚还是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的努力终有回报,终于以出色的成绩修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并进入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后来有了许多数学方面的贡献与成绩。
张广厚为什么能从一个“命运不佳”者成为一个著名数学家呢?因为他有正确的命运观,他始终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你朝着目标不懈奋斗,达到目标不过是迟早的事。
成功的途径并非一条,不能有一次碰见困难便说命运残酷。“条条道路通罗马”,你不能克服这条路上的困难,完全可以走其他路。就像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你能说他们已经没有前途了吗?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都是两次都没有考上大学的落榜者,但他却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开创的“相对论”理论连大学教授都没几个能看得懂。
当然,有一些不幸的“命运”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人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时代、家庭等等。身处落后地区,贫困家庭,起点是很低的,要想追上别人也很困难。但是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只要你懂得去观察,再差的情况下也总是有机会存在的。
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命运的强者,但他们并不是都站在良好的起点上出发的。要想举出从逆境中挣扎出头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他们为什么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呢?就因为他们明白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命运与机会就像是双生儿。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一条直线到底的大道,而是有着无数的支路,通往有喜有悲的结果。机会就像是路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够懂得自己掌握命运的人,就能够看见这些路标,选择自己想起的方向。而不敢挑战命运的人,就看不见任何路标,他们只会顺着自然变化走下去,过着完全被动的人生。
所以,想看见机会的人。要做到的第一步便是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弄明白命运与机会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命运的多样性,才会懂得自己原来有选择命运走向的权力。而这种命运的多样性,正是由偶然的机会造成的。有了机会的存在,才会开辟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相信命运有着必然走向的人,是不懂得去发现偶然的机会的。不改变这种想法,机会永远也不会垂青于你。
命运中充满了机会,而机会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命运。一个机会便能改变看似必然的命运走向。
机会就在眼前
任何事情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每段旅程,不论多远,总是从一小步开始的。可是,你一定要踏出那一步,一旦你踏出了第一步,每走一步就更加接近目标一点。
有时候,当你考虑从事一项崭新的冒险时——不管是养个孩子,写一本书,开创一份新事业,开始储蓄计划,或任何事——工程似乎很吓人;你好像永远也到不了最终目的地,第一步好像没什么帮助。当你朝向地平线远方眺望时,这段旅程似乎太难了。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
成功的秘诀听起来很简单,因为本来就很简单:只要开始就行了。踏出一小步,接着再来一步,然后又是另一步。不要把未来看得太远,也不要回顾得太远。尽量把焦点放在眼前。只要你遵循这个简单的方法,长期下来,你就会惊讶自己完成了多少成就。
不知你是否看过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伟大作品《荣格全集》。那是二十六册的长篇巨著。荣格在第一册上面写的一段话值得在这儿跟各位分享。他写道:“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学问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间隔的短暂时间中发生的。只要你每天读几页,七年以后,你将是全世界最有学问的荣格作品专家,而且你会读过每一页!”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