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都铎王朝有个非常残忍的职业,但社会上无数人却趋之若鹜。这个职业源自该朝一个奇怪的习俗,就是王家的小孩都请有一名所谓的“挨鞭子的男孩”。由于冒犯皇族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王家的小孩不可随便侵犯。但小孩难免都有顽皮不守规矩的时候。为了让属下谨守不冒犯皇族的规定,便用钱请来一个“替罪羔羊”,以承受王家小孩应受的责罚。熟悉王朝内的人都抢着要做这个职业,这不仅是因为可以支付薪水,也是因为以后可以进一步进入王家工作,因此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
这种可笑的职业目前已经不存在,但对许多幼稚或不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替罪羔羊”的形式仍然存在。假如他们找不到人可以当作责怪的对象,他们就责怪多变的时代、现代生活的不安全感、国际形势的混乱及其他耸人听闻的情况等等。
有一次,卡耐基先生和一位一起参观一个书展。那位朋友时常自诩对现代艺术的知识十分丰富。在书展上,有一幅画,作风十分草率。卡耐基便无意中说出自己的感觉:“我家里有个3岁小孩,搞不好可以画得比这更好。假如这是艺术,我便是米开朗琪罗了。”
朋友惊异地说:“你对人类精神的痛苦,难道没有丝毫感觉吗,这位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原子时代人类所受的压力与迷惑。”
真有意思,就连一位画得不知所云的艺术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无能归罪于原子时代!假如原子时代能对人类带来任何希望或满足,而不是破坏或死亡的话,则我们需要的是坚强、成熟的个人,也就是那些能够而且愿意为自己行为勇敢承担责任的人。对这些希望自己不仅是长大,而且是迈向成熟的人来说,他们应该做的是,勇于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推诿责任,逃避责任,让别人替自己“挨鞭子”。
坚守自己的信仰
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度。换句话说,只要能力与精力许可,人人都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雷纳·川伽住在密苏里州独立市的雷德街。1928年,川伽先生继承了一笔价值10万美元的遗产。但到了1938年,他却宣告破产。请听他是怎样说的:
“我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他为人十分慷慨,对我用钱也从不加以限制。在我高中的时候,只要我需要钱,他随时都允许我用银行账号开票。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更是精于此道了。我完全不知赚钱的艰难,更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去赚取,我只知道如何去使用那轻易就到手的纸币。”
“我这样挥霍浪费的生活一直继续到父亲过世。父亲去世的时候,留给我一块相当大而且十分值钱的土地,位置就在密苏里河下游靠近莱新顿一带。我开始以农庄主自居,但不多久,大萧条横扫全国各地,我第一年的财务便呈严重赤字。我抵押了一片土地去偿还债务和填补银行存款。但不景气继续维持下去,使我不得不把那片抵押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卖出。由于我的花费很大,在不得已便又以同样的方法陆续把田地抵押出去,并最终贱卖。”
“卖土地的钱花完后,我开始了恐慌。我知道我已一无所有,要继续活下去,必须要出去找一份工作——那是我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我非常害怕,夜晚都不能入睡。我唯一的技能是开支票,但开支票能够赚钱吗?我茫然不知所措。”
“有一天夜里,当我从梦中再度醒来时,我终于明白自己必须面对事实。我对自己说,滑雪橇的童年日子已经过去,现在你已长大成人,当然行事也要像大人。你应该出去工作!”
“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我又开始考虑自己究竟信仰什么,究竟能够做点什么。以前,我一直人云亦云地认为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度,只要努力,便能达到追求的目标。”
“如今,虽然正值萧条时刻,工作机会不多,但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身体健康,受过大学教育,有一定的商业知识;更主要的是,我又有从失败和错误中所得到的经验和体会。现在,我需要的是采取行动,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
“经过反思,我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我深知对我来说,找份工作并不容易。但是,我不能让自己颓丧下去,我必须强迫自己用信心来取代恐惧和疑惑。我相信这个国家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只要有决心,人人都可争得一席之地。凭着这份信念,我踏上了人生的征程。”
“这份信念终于得到证实。我在堪萨斯一家财务公司找到了工作,并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4年。后来,我辞去职务,再度回故乡。这一次,事情进行得顺利多了。慢慢地,我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并逐渐扩大事业的范围。我买进卖出,生意进行得得心应手,不久便获得不少利润。感谢多年来失败给我的教训,我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用自己赚的钱,再度把我产业买了回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宝贵经验都传给了我的两个儿子。这比我的父亲仅仅只给财富的做法要有意义多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仅有信仰而不采取行动,一切仍然无用。只有信心而没有作为,是无济于事的。
川伽先生的故事是迈向成熟的最佳例证——他从一个被娇宠、不知责任为何物的男孩,在一夜之间认清了自己的责任,并立即采取行动挽回自己的过失。在此之前,川伽先生像孩童一样逃避现实,但是,他对美国的信心,使他能像成人一样再度面对现实。
约翰·席勒写过一本叫《如何度过一年365天》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成熟必须靠学习得来。”而且,必须经过痛彻心扉的苦难才能学到。这也正是李莉安·赫德里所学得的教训。
赫德里太太住在加拿大的沙卡契文市,是个快乐、平凡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一直平安无事,直到有一天发生一场可怕的车祸,使她毫无防备地掉入一个灾难里。
据初步诊断,医生认为赫德里太太的脊椎骨断裂,但经犡光照射,发现她的脊椎骨并没有碎开,可骨骼表面仍因擦伤而长出刺状物。医生吩咐她卧床静养3个星期,并且还带来另一个坏消息——
医生告诉她,由于她的脊椎骨有严重的僵硬现象,也许在五六年之后会全身瘫痪。赫德里太太描述当时的心情时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向活泼好动,又从没遇到过不顺利的事。但现在,不幸终于发生了。卧床静养的时间3个星期延长到4个星期,然后是5个星期、6个星期……我的勇气和乐观此时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我只觉得我的一生是不会再有希望了。”
“但是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的思绪如水晶般清澈透明。我告诉自己,5年的岁月不算短,我可以做许多事情来帮助家人。只要我继续用药物治疗,并且有信心,有决心战胜病魔,说不定还能改善自己的状况。我不想毫无、斗便宣告投降,我一定要尽可能勇往直前。由于我树立了自信心,并且想有所作为,这恐惧和无力感立刻消失不见。我挣扎着起床,想要立刻开始新生活。”
“我找了两个字当成座右铭,时刻不停地提醒自己:向前,向前,向前!”
“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半,现在我再度身体检查,医生认为我脊椎骨的情况生长良好,看起来可以继续维持另一个5年。医生要我保持愉快的心境、对生命充满信心,并且继续向前行。这正是我的信念。只要我身上的肌肉还能活动,我一定不会放弃。”
赫德里太太的故事,证明了信念的力量,她的成熟是信念支撑起来的,并且根据这个信念采取行动。
当然,要想变得成熟,仅有信仰是不够的。信仰的好处是能增强勇气,使我们在接受考验的时候,不至于临阵退缩。我们只有以信仰做基础,然后付诸行动,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
有位会计师,他在应聘一家公司的职位时,曾受到品格的考验。由于这个职务须处理极大的款项,公司便派了一名心理学家来与他面谈,借此详细观察他的品格与诚实度。那名心理学家问了他一个问题:“假如你有机会可溜进一家戏院看电影,不用付钱,你会这么做吗?”心理学家知道,假如一个人不能在小事上表现诚实,则在有机会获取大利益的时候,他的举动就更加令人惊讶。
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借他的行动表现出来。耶稣曾说过:“凭他们所结果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是的,行动是检验思想的试金石。如果没有行动,其哲学理论叫得震天动地,对我们也没有丝毫益处。我们所结的果子将是苦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假冒伪善的。
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就应当付诸行动。
夏威夷有一名叫保罗·玛哈的建筑承造商,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轻言放弃。因此事业做得十分成功。
1931年,玛哈先生在建筑和工业界四处打听,想要找一份工作。当时因为他年轻没有经验,因此处处碰壁,好久都没有一个企业录用他。当时各行各业都很不景气,没有公司需要增聘工程或制图人员,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是朝夕不保。
“我感到非常失望。”玛哈先生很坦诚地说,“但后来我决定,假如没有人愿意雇我,我就自己来做。我从亲友那里借了500美元,然后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建筑承造公司。”
“就这样起步,当然有很多困难,想要盖房子的人,谁会愿意找一名没有经验又没有名气的人来做呢?但无论如何,我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干到底。就凭这么一种信念和坚持,我终于找到了几份小生意做。”
“我的第一单生意是承造一栋2600美元的房子。由于缺乏经验,估价不准,结果赔了200美元。但是,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接下去的几桩生意便弥补过来了。由于我坚定信心,不言放弃,终于度过了一生中最大的难关。”
是的,人不会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但是若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理想就无法实现。
个性独立,强势竞争
玫瑰花粗看起来都十分相像,其实不然,只要仔细看,便会发现它们朵朵不同,甚至连属于同种的类别,开出来的花都彼此不太一样——如生长的速度、花瓣曲卷的程度、颜色的均匀与否等等,只要仔细分辨,便可以发现它们身上的细微差别和独特风姿。
自然界如此,人类的情形更是如此。亚瑟·吉始博士对古代的生活及民欲极有研究,他曾说过:“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遭遇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均有他与众不同的生活。”不错,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决无雷同之处。
走向成熟的首要条件,就是我们须要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便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基础。除非我们真正把他人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如我们本身的情形一样,否则,要想与他们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是不可能的。
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例如,我们常自认是个没有阶级歧视的国家,实际上,却到处充满了阶级歧视。我们常常把别人定位在某个阶层——如,普通百姓、中上阶层、中下阶级、大众市场、低收入人群、街头流浪者、白领阶级、蓝领阶级、上流社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或不能把别人视为独立个体,而只能把大家看成层层叠叠的缺少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姓名的群体之一。
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别人归类的对象。许多社会研究或调查人员,几乎对我们无所不知:每天喝多少咖啡、有几辆车子、什么品牌、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收听什么电台等等。
社会学的这种归类通常强调“定位”、“无藩篱”、“社会流动性”等,以顺应我们评定某族群的需要,而完全忽视个人的独特性。个性主义已遭到破坏,甚至已濒于灭亡。无怪乎人们在对自己的独特性已愈来愈没有概念,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更不敢标新立异。
现代人对如何使自己变得“独特有个性”这方面的知识,充满了渴求。姑且不论社会对我们的评定归类、对我们顺应群体的要求带来什么压力,在内心深处,我们却希望自己能与他人有所区分。为了表达这种渴求,解除这种束缚,许多人被送进心理分析家的诊所或精神治疗师的病院里,还有人用酒精、药物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完全堕落。到底用什么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呢?要如何才能使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要如何才能以更成熟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这里有3点建议:
第一,每天抽出时间独处,对自己进行反思。
现代生活的忙碌紧张,使我们愈来愈少有时间给自己深思的机会。我们应该想办法抽出时间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对此,不同的人通常有不同的独处方法。詹姆森通常在人群拥挤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这种方法,可以使我达到忘我的境界,所想出的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独特。”
卡耐基喜欢到附近的教堂去,以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方法可以安定神经,恢复精神,并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清澈起来。此外,他还喜欢接触大自然。他虽然并没有充裕时间可以散步或从事什么户外活动,但他可以独自到花园里走走,甚至只坐在窗旁偶尔眺望窗外的蓝天或树木,这些都可以让心灵得到极好的休息。每次见到季节的变迁,无论是面对一望无垠的风景,或只是一片小小的土地,我都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甚至想象自己也融入其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更多的人却喜欢静室独处,或用其他自我隔离的方式。总而言之,每天抽一小段时间出来,不受干扰地自我反思,能够对你自己的生活、信仰和种种行为进行深刻探索。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或思想家,便时时独处静修,他们都获益匪浅,如耶稣、佛陀、施洗约翰、笛卡儿、蒙田、拜扬等。
第二,勇于挣脱习惯的藩篱。
我们都生活在习惯的藩篱或习以为常的无聊事件里而不自知,非用火药或极大毅力难以将之破除。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每天都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生命因此而变得迟钝、单调和毫无创新。
下面,一位家住俄克拉荷马州的年轻妇女把自己如何突破习性束缚的经过:
“我和丈夫都爱看电视,每天傍晚一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然后一面吃速食餐,一面看节目,直到就寝时为止。我们很少去拜访亲朋好友,或阅读书报,或到外面去参加其他活动。因为做那些事会因此错过一些电视节目,就是有人来拜访我们,我们也常常心不在焉,只盼望赶快回到电视机面前。一天,我和几个老朋友一道吃午餐,发现自己很难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为他们所谈的话题我都不清楚。我很少到别的地方去,也很少阅读什么报纸杂志,我几乎很少做其他事——我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视。”
“我把自己遇到的尴尬告诉了丈夫,并对他说,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习惯改掉。他表示同意,我们便开始计划要如何去做。我们先报名参加某些成人教育的晚间课程,也开始偶尔去打打保龄球;我们到朋友家拜访,或到图书馆借书来看,并大声念出来给大家听。我实在很高兴终于摆脱了坏习惯,我发现这无论是对工作或婚姻,都大有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与他人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
这两个深陷在习惯的泥沼里的人,经过共同努力,终于自己拯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