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铭坐在那里,慢慢的从惊恐中恢复了过来。
“小二,用最新型的侦察卫星,放大****首都。”荆铭还保有着一丝微亡的希望。
“好的,请稍后。”
“请问要具体放大哪里?”
“天安门那一片吧。”荆铭略微思考了一下。
屏幕上的镜头在一点一点的变大,慢慢的一个红墙黄瓦的建筑物出现了,那是****的象征: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搂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城楼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美景如初。
往日总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这里观看,包括了中外的游客。但是现在是在晚上,虽然在晚上天安门会被封闭,但是不会像现在的天安门一样会是一片黑暗,没有了往日的绚丽的灯光,只有一些在黑暗中隐隐约约看见的建筑物,现在这里就像变成了鬼城一样,一阵风吹来,刮起了不知从何处来的纸屑,树叶......
这里因没有了人员的护理,才仅仅三天就完全变了个样子,不再是平日里的干净整洁,虽然现在还不算上太过脏乱,但是早已不再是往日风貌。
荆铭坐在轮椅上看着这些久久不能言语,不知道坐在那里,想着什么,思考着什么。
“让镜头拉高,向别处看看。”荆铭坐在轮椅上突然又吩咐着小二。
慢慢的屏幕一点一点的从天安门移走,朝着西面缓缓移动着,****的首都慢慢的从镜头中一点一点走过,荆铭看着那没有灯光的城市中的夜晚,没有了五光十色的灯的照耀,显得是那么的清寂,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可拍,也许除了他还有其他的人正在躲在某一栋楼里面,在角落出瑟瑟发抖着,渴望着被其他人所发现所找到。
“也许这就是末世的场景吧,但这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末世。”
荆铭喃喃自语着。
慢慢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残破的遗迹的图像,那里是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园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皇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但是在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
荆铭的脑海里不知有的出现了这些资料。荆铭看着圆明园的遗址又想到了许多,许多关于自己国家的屈辱的历史:
在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枉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04年制定颁布《钦定商律》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1月国父孙中山概括出“三民主义”。
1911年4月发生了黄花岗歧义,5月发生了保路运动,10月发生了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国号“中华民国”。
1913年第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