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拥有相互了解的人生伴侣,拥有身心的平和与宁静,不管境况或顺或逆,都能知足常乐、惜福感恩。
幸福是自觉到每天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成长,享有一种更具成果与创造性的生活。
幸福是与过去和睦相处,将目光对准现在,对未来保持乐观。
幸福是当我们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或人生目的感到满足、和谐的一种状态。人生的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因而,幸福无所不在。
幸福就在细微的小事中
要追求幸福,就不能按别人的曲子跳舞,要仔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把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像接受阳光和空气一样接受下来。绝大多数人都是注定要在平凡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幸福其实就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之中。
美国人总喜欢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明尼苏达大学一个行为孤僻的博士说,幸福感受取决于遗传。他指出,一对双胞胎,即使他们中的一个是CEO,另一个做水管工人,但对人生的满意程度仍然完全相同,即他们都很幸福或不幸福。这说明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的境遇没有关系——我相信这个结论会让很多中国人气得吐血,因为这会使他们追逐幸福的努力显得可笑。
我有一个做医生的朋友,两年前到一个宾馆去开会,一眼瞥见领班小姐,疑为仙人,便趋前“套磁”。小姐莞尔一笑,用一种很不经意的口气说:“先生,没看见你开车来哦。”这位朋友当即如雷轰顶,大受刺激,从此立志加入有车族。前几天我们在一起吃饭,几杯酒下肚之后,他告诉我,准备把开了一年的“昌河”小面包卖掉,换一部新款的“爱丽舍”。我表示钦佩。然后他问我买车了没有?我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而且在看得见的将来也没有这种可能性。他同情地看着我:“唉!一个男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开过车,那实在是太不幸了。”
这顿饭我吃得很惶惑。因为按我目前的收入水平,同样买部“爱丽舍”,我得不吃不喝地攒上好几年。更糟糕的是,即使我抱定决心,有一天终于买上了汽车,也许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幸福”滋味的时候,一个有私人飞机的家伙就会同情地对我说“一个男人没开过飞机太不幸了”,那我这辈子还有救吗?
这个问题让我坐立不安了很长时间。如何挽救自己,免于堕入“不幸”的深渊,让我甚是苦恼,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在台湾创立济慈医院的证严法师在一次讲法时说的一段话:有菜篮子可提的女人最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人生的真味存在于诸如提篮买菜这样平平淡淡的经历之中。我们时时刻刻拥有着它们,却无视它们的存在。
我突然开悟。原来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在用一个逻辑陷阱蓄意误导我:没有汽车是不幸福的;你没有汽车,所以你是不幸福的。但这个大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汽车”与“幸福”并无必然的联系。
现在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对大众进行洗脑:追求成功,紧跟时尚。不择手段地占有财富是光荣的,穷人都是因为无能而遭淘汰的一族。在这种氛围中,消费的目的不再是因为需要,而是为了炫耀或是用来证明自己,生活的形式与内容严重脱节。许多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社会公认”的幸福标准,把幸福量化为“两套住房,一辆汽车,漂亮老婆(有钱老公)”等等,一天到晚汲汲于此,幸福没有找到,时间却在焦灼中飞速流逝了。
幸福的大秘诀是:与其使外界的事物适应自己,不如使自己去适应外界事物。
幸福就是自足的笑容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谐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曾经听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就会联想到另一件事儿: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要到海边去散步,因此经常会看到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依偎在海边的一条长椅上看海。他俩总是静静地坐着,而面孔上则始终挂着一种祥和的微笑,宛如两尊神态安详的雕塑。
有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俩眼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海吗?”
老人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然后,抬手指了指身旁的老伴。此时,我才发觉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而他的妻子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蓦然,我为自己刚才的失言感到后悔。然而,在那两位老人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的不悦。相反,她竟用一种极其温和、坦诚的语气说:“是啊,我们老俩口经常来‘看’海的——你一定感到奇怪吧,其实只要心灵间不存在着残疾,我们仍旧是两个正常的人!”
两位老人的神情上没有流露出半点的自卑与遗憾,惟有幸福、自足的笑容在脉脉地流淌。
在那一刻,我恍然从那一对残疾老人的笑容里寻求到了幸福的定义。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幸福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幸福,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幸运与不幸如影相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心仪的人弃你而去,不必心痛,因为真爱你的人正等在前面;你很想去的公司没有录用你,不必遗憾,说不定以后你去的单位更适合你的发展……即使是误了航班,也别气恼,或许你正逃脱了一场冰海沉船式的灾难。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偏远的小镇。
那个地方有一座教堂。教堂很小,仅有一个看门人。但是据说那里的上帝很灵,有求必应,想来与我们的普陀山观世音一样,占上了某种灵气,因此来求的人很多。看门人看着上帝每天应接不暇,很是同情,就自告奋勇对上帝说:你下来休息一会吧,我来代替你站着。上帝想了想,同意了。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当你站在上面时,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能说话。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看门人欣然答应。于是,上帝走下来坐在看门人的位置上休息,看门人站到了上面。
每天来求的人的确很多,而且提出的要求五花八门,看门人惊奇万分,但都忍着不说。直到有一天……这一天,先是来了个富翁,求富贵的,走时将一袋钱币遗失在一边。接着进来的是一个穷人,他的一家四口处于赤贫之中,来求上帝扶贫,当他站起身时,意外地发现了这袋钱,大喜而泣:噢,上帝,你可真灵!当他拎起钱袋跑走后又进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要出海远航,来祈求平安。正祈祷着,那个丢了钱的富翁匆匆跑回来了,一口咬定是他捡了钱,抓住年轻人死不肯放……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看门人憋不住开口了……不消说,富翁立即奔出去找那个穷人,而年轻人匆匆起身去赶那班船。当他们都走后,上帝气愤地站起来:谁让你说话的?你给我下来。看门人也很气愤:难道我说的不是真相吗?上帝说:不错,你说的是真相,但是,你知道吗?那个富翁的钱是准备去嫖娼的,理应丢失;那个穷人一家都快饿死了,那袋钱本可救这一家子;而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本来,再纠缠一会,他就晚点了,现在,他乘坐的那只船正在沉没……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事,但是,你又怎么就能否认这不是上帝的安排?梁实秋痛失老伴,正是为了给他一个韩菁菁,让70多岁的他再次迸发创作激情;林肯讨了个悍妇,使他夜不归家,正是为了训练他的口才,使他日后成了一个雄辩的政治家;而马尔克思的祖母更不会想到,当她为了吓唬年幼的孙子,不让他到处乱跑讲了许多鬼怪故事时,竟是上帝在借她之手成全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其实永远无法看得很远,总是有一只自然的手在拨弄着我们的一生,我们常常要跑出很远才会醒悟到它的安排。在哲学上它被称为规律,在神学里它就是上帝。
快乐由心而生。我们不必为一时的失落而悲哀,须知看似不幸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的幸运。
爱心是一宗大财产
世界不能没有爱,爱对于我们就像空气、阳光和水。爱是一宗大财产,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拥有了这种财产和资源,人生就会变得富有幸福,人生就会步入成功的顶峰。
一个人的生命,有助于他人,充满了喜悦、快乐,才有价值和意义。那种从对人人付出爱心的习惯,与对人人抱着亲爱友善的精神中所发生的喜悦和快乐,才能称为成功,才能称为幸福。我们必要有所“给予”,才能有所取得,我们的生命才能生长。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一些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一个学生说:“一颗爱心!”那位哲学家说:“在这爱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话。因为有爱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说是一宗财产。百万富翁的区区财产,若与这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则是不足挂齿了。怀着这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行更多的善事。
假使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能尽心努力地为他人服务,为他人付出爱心,他的生命一定能获得事实上的发展。最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的,莫过于从早年起,就养成爱心以及懂得爱人的“习惯”了。
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爱心、同情、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反而会由于给人愈多,我们自己也愈多。我们把爱心、善意、同情、扶助给人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爱心、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
人生一世,所能得到的成绩和结果常常微乎其微。此中原因,就是在爱心的给予上显然不够大方。我们不轻易给予他人以我们的爱心与扶助,因此,别人也“以我们之道,还治我们之身”,以致我们也不能轻易获得他人的爱心与扶助。
常常向别人说亲热的话,常常注意别人的好处,说别人的好话,能养成这种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人类的短处,就在彼此误解、彼此指责、彼此猜忌,我们总是依着他人的不好、缺憾、错误的地方而批评他人。假使人类能够减少或克服这种误解、指责、猜忌,能彼此相互亲爱、同情、扶助,那么梦寐以求的欢乐世界,就能够盼望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心理,以及无情、冷酷的商业行为之故,而至于爱心被蒙蔽,以致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坏处,而看不到他们的好处。假使我们真能改变态度,不要一意去指责他人的缺点,而多注意一些他们的好处,则于己于人均有益处。因为由于我们的发现,他人也能自觉到他们的好处,因此得到兴奋与自尊,从而更加努力。假使人们彼此间都有互爱的精神,这种氛围一定可以使世界充满爱和阳光。
爱心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欢乐,同时它也会给自己带来美好的回报。爱心使世界充满着歌声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