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000000011

第11章 庄子(2)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日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粱;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阅。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政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鼹。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跋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醍跤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过也。

【鉴赏】

这篇文章选自《庄子》外篇。《庄子》一书是一部哲学著作,但作者往往用文学的手法,通过具体形象来阐发思想。《马蹄》也是如此,作者用马性被摧残,来比喻社会上人性被损害的情况,抨击儒家圣人的仁义礼乐,主张恢复古代人的朴素生活和自然真性,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文章开始,对马作了描述。“龅草饮水,翘足而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此马之真性也”。世上人都称赞伯乐,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其大肆攻击。自有伯乐治马,马性就受到了伤害了。作者用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编之、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这样一些动宾短语,排比使用,以突出马性所受伤害之重。这开头部分是全文立论的出发点,故写得具体而详尽。又举出陶者制作器皿,匠者制作木器,损害了土性木性,来加强这层意思,以比喻圣人治天下,对人类自然本性伤害之惨重。这是文章第一段。

那么,人的真性被伤害以前,又是怎样的呢?作者接着便对古代人民的自然本性,作了描述。古代人民,只知道“织而衣,耕而食”,没有别的要求。他们行动稳重,目不斜视。山上无路,水中无船。万物群生,人与禽兽同居。连人与禽兽都没有区别,哪里还有什么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这种无欲的状态,就叫做“素朴”,素朴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作者认为远古社会,不仅人类自身没有阶级区分,连人与禽兽都相安无事。作者赞美这种生活。和老子一样,主张倒退到原始的时代去。这是第二段。

那么,人类的这种素朴本性,又是怎样丧失的呢?在作者看来,就在于圣人的“有为”。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用伯乐作了提示,这一段就对圣人直接展开批判。圣人大力提倡仁义,使天下人互相猜疑,圣人制礼作乐,使天下人四分五裂。这显然是针对儒家的仁义乐礼而言。作者又提出“道德”二字与儒家的“仁义”对立。道家的所谓的“道德”,也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圣人提倡“仁义”,提出了一种行为规范,这就伤害了“道德”,伤害了人的本性。这一段中,作者用了巧妙的比喻:“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所以作者认为:制作器皿破坏了原材料,这是工匠的罪过,提倡仁义,破坏了人类的道德本性,这是圣人的罪过。这里比喻虽巧,却经不起推敲。只要原材料,不要产品,不过是强词夺理而已。这是第三段。

文章写到这里,已对圣人作了严厉的抨击。最后一段,又照应开头,再回到“马性”上来,并作进一步发挥。人为了役使马,给马加上了各种轭具,马却千方百计要摆脱羁绊,这是伯乐之罪。人民为了摆脱仁义礼乐的束缚,好知争利,无法制止,这就是圣人的罪过。《胠箧》中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这一观点的更明确的表述。文章说到最后,就是什么也不“为”,便无事了。也就是“无为而治”。

这篇文章从具体的事情出发,通过对马性的描述,对古代人民素朴的生活与自然本性的描述,以及陶者匠者的比喻,使议论与形象相结合,生动易懂,类似今之杂文,写作上值得借鉴。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是消极的,全面否定儒家仁义礼乐也有强词夺理之处。根本问题在于:道家认为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贞,此后的发展,便是童贞的破坏,因而采取了否定一切的极端态度。但在这否定一切的态度中,也有着摆脱礼教束缚,反对摧残人性的正当要求,并表现出一种大刀阔斧的风格。这是文章富有魅力的地方。正是这一点,赢得后世人的赞赏。

(邱崇丙)

胠箧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镐,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镐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脆,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元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脣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而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任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鉴赏】

“胠箧”,就是开箱的意思。此二字位于篇首,故用来作篇名。

“胠箧”是《庄子》的名篇。它写的是,礼法的设置,本用以防盗制贼,却反被盗贼所窃,用作挡箭牌,成为盗贼为害民众,满足其私欲的屏障。因此,庄子主张绝弃圣智礼法,不给大盗以可乘之机。

文章起笔便描绘大盗小贼窃用圣智礼法,最显著的,莫过于当世田成子之流,不但盗了国家,连“圣知礼法”也一起盗了去,是所谓“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意即礼法终究为强权者所独占,用以装点门面,维护既得利益。由此而观,如是礼法是绳小民而有余,防大盗而不足了。

像这样的议论,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这也是庄子思想的个性所在。而“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等愤世嫉俗的措词,虽触目惊心却并非故作惊人之论,当是寓意深刻的名句。

整个文章雄辩有力,造语奇谲;其议论出人意表,其语势滔滔不绝,诚为议论文之佳作。

同类推荐
  • 狗吃羊

    狗吃羊

    坐火车的朋友,现在是个注重隐私的年代啊!你丢弃了车票,一来暴露了自己的信息,二来如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失的也许不仅仅是金钱了。还有,你好歹也是一坐过火车的人,出站就随便扔废物啊?不信,你问问我从未坐过火车的奶奶,她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我想说的是:活该!
  • 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人的心灵

    本书作者没有按常规的教材模式来编写则是显而易见的。全书五十一个专题,既不按朝代也不按文学潮流加以分期,只是大略地依照时间顺序,挑出作者心目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与作品加以介绍和论析,而自然而然形成具有 “史”的意味的流动。就好像在一大堆成色各异的珍珠中挑出了最漂亮的珠子贯穿成链,显得简洁而好看。体现了文学史的感性化特征,也体现了历史学的思想性特征。
  • 人间爱歌

    人间爱歌

    本故事集以爱为主题。儿子误伤致死,正当肇事者的女儿准备终止大学读书,嫁给丧偶包工头,以此筹集赔偿款时,受害者的母亲在亲与仇,情与法的碰撞中,毅然拒绝赔偿;一对冤家因地震被困在废墟中,共用乳汁渡过难关;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一位姑娘,但在不能给心爱的人带来幸福时,采取的是避让;丈夫领来全组的工资后,受伤成了植物人,工资款不知去向,妻子将错就错,把准备汇回老家的造房款抵上……社会的爱,同志的爱,亲属的爱,朋友的爱,夫妻的爱,大爱无疆,我们这个社会处处充满着爱,唱响了一曲曲人间爱歌。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残天之城

    残天之城

    一笑九天风雷震,一怒伏尸沧海填!有朝一日上青天,敢叫玉帝下黄泉!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神灯物语

    神灯物语

    如果在你的世界全是黑暗,那么我就是你心中最明亮一盏神灯
  • 独宠独一无二的宝贝

    独宠独一无二的宝贝

    ‘’呵,想逃,问过我吗?某男那面妖孽的脸就差几厘米就碰到了女主某女脸红道:‘’我才不要和你这种自恋加流氓霸道的人说呢。况且我不是故意把你给睡了'某男的俊脸又往前靠近了点只差一点就碰到了久违的唇:'像本少爷这种人也能白睡吗?你得补偿,某女因太生气或靠的太近男性气息脸红道:什么补偿某男嘴唇轻邪了一下妖孽的笑了下:我必须睡过来,某女那个倾国倾城的脸蛋被气的像个红彤彤的苹果想让人咬一口:我不要某男:可由不得你说完吧唧一口咬在某女唇上温柔的把女主抱在床上,,轻轻搂着,,,,
  • 马鸣菩萨传

    马鸣菩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对吥起我爱你

    对吥起我爱你

    【大修文】对沈初瞳来说遇上森忘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同样寂寥没有安全感疏离的性格让两人彼此靠近相互取暖却不知两个同样骨子里凉薄的人又怎么能带给彼此温暖遇上温暖美好的安初宸让沈初瞳体会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只是忘了吗大洋彼岸还有一个森忘【她真的努力过给他全部的爱,温暖这个千疮百孔的少年】他歇斯底里再无平常那般淡漠慵懒什么都不在意【为什么明明我比他先认识你先拥有你】手指间少女的发丝一点一点慢慢飘远少年依旧眉目精致眉眼浅笑倒在血泊中说【初瞳你一定要快乐哦我喜欢你笑对不起我爱你下辈子我一定要比他先认识你】少女满眼赤红牵强的扯着微笑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失声痛哭【对不起我欠你一句我爱你初宸】
  • 怀念而已

    怀念而已

    世上有什么伤害是爱情无法弥补的呢?如果有,那大概就是不够爱。以为那些往事终会在漫长岁月中渐渐被看开,可他却成了最刻骨的例外。他是她青春时期最暖的光,却也是留在她心口最深的一道伤。但当繁华历尽,烟火消弭,她只想问一句:“我等你,你什么时候来?”
  • 天庭淘宝店

    天庭淘宝店

    都市小子无意打开天庭淘宝店,开启了不一样的生活……
  • 辰阳神决

    辰阳神决

    踏遍轮回非我愿,御剑飞行任逍遥。仙魔佛,集三种修炼神功于一身,领悟天道,重定乾坤,辰阳神决称霸修真世界,一把盘龙神弓横扫天下,一段情缘改变一生……一本神书《包罗万象》知尽天下奇门怪道,精确预言未来过去,通晓天地万物,踏破命运的轮回,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校园霸主冷心

    校园霸主冷心

    校园三好学生,因受够欺辱收起乖乖男的样子经努力变成冷酷无情的校园霸主藐视一切。
  • 灌篮同人之充满言语的背影

    灌篮同人之充满言语的背影

    想让樱木吃软饭。PS:写着玩,属于无聊时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