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600000037

第37章 比较文学论(7)

——1967年,日尔蒙斯基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五届大会上的发言:《作为国际现象的文学流派》,中译文参阅于永昌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日尔蒙斯基论“中世纪西方类型文学 ”

在中世纪文学中,既谈不上文学流派的更替,也谈不上个人的影响,在这里类型的东西高出于个别之上,文学流派的更替表现为文学体裁的连续。……连续不断地相互更替的占主要地位的体裁有:封建时代以前和早期封建时代的民间英雄史诗;发达的封建社会的骑士小说和骑士抒情诗;中世纪城市的描写风俗人情的小说。

——日尔蒙斯基:《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中世纪》,参见《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朱光潜论“建设中国诗学”

在目前中国,研究诗学似尤刻不容缓。第一,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看长短优劣。现在西方诗作品与诗理论开始流传到中国来,我们的比较材料比从前丰富得多,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研究以往在诗创作与理论两方面的长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功究竟可否借鉴。其次,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这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对中国文学的前途必有极大影响,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有几分可以接收。这都是诗学者所应虚心探讨的。

——参见朱光潜《诗论》抗战版《序言》。

维斯坦因论“跨文化文学比较”

我不否认有些研究是可以的,……但那却对把文学现象的平行研究扩大到两个不同文明之间仍然迟疑不决。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在一个单一的文明范围内,才能在思想、感情、想象力中发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维系传统的共同因素。……而企图在西方和中东或远东的诗歌之间发现相似的模式。

——维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中国学者论“中国比较文学的‘危机’的实质”

对国内(其实国外也有)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牵强附会的X与Y比附模式,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人士度表示了不满,“危机”云云,即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发出的警告。

——语出谢天振,参见《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第1期,第6页。

季羡林论“20世纪中国文论之弱势”

我们东方国家,在文艺理论方面噤若寒蝉,在近现代没有一个人创立出什么比较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体系,……没有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传入西方,起了影响,引起轰动……在当今的世界文论中,完全没有我们中国的声音。20世纪是文评理论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主张和主义,争妍斗丽,却没有一种是中国的。…… 尽管中国的科学家有多人得过诺贝尔奖,中国的作家却无人大大得此殊荣,中华的文论家无人争取到国际地位。

——季羡林:《东方文论选·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宋人论“诗歌、绘画比较”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宋代孔武仲:『东坡居士画怪石赋』

华兹华斯论“文学与科学”

诗是一切知识的起源和终结,——它像人的心灵一样不朽。如果科学家在我们的生活情况里和日常印象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变革,诗人就会立刻振奋起来。他不仅在那些一般的间接影响中紧跟着科学家,而且将与科学家并肩携手,深入到科学本身的对象中间去。如果化学家、植物学家、矿物学家的极稀罕的发现有一天为我们所熟习,其中的关系在我们这些喜怒哀乐的人看来显然是十分重要,那么诗人就会把这些发现当作与任何写诗的题材一样合适的题材来写诗。如果有一天现在所谓科学的东西这样地为人们所熟悉,大家都仿佛觉得它有血有肉,那么诗人也会以自己神圣的心灵注入其中,帮助它化成有生命者,并且欢迎这位如此产生的人物成为人们家庭中亲爱的、真正的一员。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见《西方文论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5页。

一个典型的“欧洲中心主义”观点

欧洲任何一座好图书馆中的一架书,抵得上整个印度和阿拉伯的全部文学,我还不知道有哪位东方学家能否认这一事实。我也没有碰到任何一个东方学家敢于说,阿拉伯和印度诗歌可以和欧洲任何一国伟大的诗歌相比拟。

——英国作家麦考莱1835年致印度总督的信,转引自陈悙等著『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版),第401页。

萨依德论“欧洲人经验中的‘东方’”

‘东方’是一个后来不断添加了广泛意义、联想、引申之意的概念,并不一定指真正的东方,……这些关于东方的观念往往出自许多欧洲人的经验,……因此,可以确切无误地说,每一个欧洲人在讲述东方的时候,必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差不多完全的种族中心主义者。

——Edward Said,Orientalis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9,PP203—204.

德国学者论“文学人类学”

显然,文学人类学不会提供那种曾经由文学研究所断定的教育。相反它或许能实现一种人类的自我启蒙——这种启蒙并不是由以前那种被认为是教育前提的知识百科型积累所带来的,而是通过阐明我们无意识准则并由此而引发一种长时间的反省过程而带来的。这一反省过程不再寻求满足某种理想。而且这一过程能使我们看清赋予我们的种种见解,即使这些见解不是我们世俗的世界所强加的,我们也能看清。虽然这一过程的性质在开始时至关重要,然而它会持续不断地揭示出我们自身境遇的前提,并由此而揭示出形成我们见解的东西。

但是对于文学人类学将如何获得合法地位这一问题来说,这还是个非常谨慎的答案。它之所以谨慎是因为它要遵循我们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准则,这一准则是相当关键的。这在今天的美国十分明显,那里的趋势是朝着批判制度和强权垄断的方向发展的。人们大概希望不要重现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发生在欧洲的事了,当时的文学研究被视为是革命性制度变迁的媒介。经过这一历史的经验,资产阶级文化后嗣现在肯定会发现,那种想通过文学来改变制度的愿望不过是一种幻想。

文学人类学会不会仅仅囿于以另一种方式将当前关键性准则变为一种阐释惯例呢?或许它可能形成一项任务的起点,一项人文学科中所有阐释学科都能分享的任务,即形成一种文化理论。签于二十世纪为我们揭示出了文化的异质性,对这一理论的需求似乎特别紧迫。这项任务不仅会赋予阐释学科一个新的目标,而且会恢复它们已经失去的那些合理性。当然,这样一种理论不能单靠文学理论完成,但是文学研究能够以说明问题与鉴别论点这两种方式促成跨学科讨论。文学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的产物,它产生于一种文化背景,它的活力来自与这一背景的紧张关系以及对这一背景所十佳的影响。

——沃尔夫冈·伊塞尔:『走向文学人类学』,中译文见科恩编『文学理论的未来』,这样说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

歌德论“世界文学”

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13页

马克思、恩格斯论“世界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255页。

佛克马论“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的混乱状况。……是……难以解决的。不管我们是以温和的形式还是以极端的形式谈论文化相对主义,这一概念都与其欧洲原意不同,因此措词中肯定存在着矛盾:文化相对主义本身包含着对其他文化模式的宽容,然而它又把这种态度带到了对那些不宽容的文化的研究之中。这个矛盾并不限于伦理判断,也存在于认识论中。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取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果,文化相对主义正与此原则背道而驰。

——杜威·佛克马:《再论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文学与文化关系》,收入《古代欧洲与近远东文化关系十二例》,1984年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版第一239—255页。

同类推荐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耳边奔跑的花田

    耳边奔跑的花田

    《读·品·悟·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耳边奔跑的花田》是林卓宇的个人选集,文字从从容容,而且还有一点老辣的意味。他的这份老成持重不仅表现在文字上,而且表现在他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上。恋旧,或者说怀旧的情结,在他的文字中也占了不少的比重。人世的沧桑,世事的变迁,都会在他的心灵上发出或轻或重的声音来。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迁徙,小小的搬家,也会让他发出一阵如梦似幻的感叹。
  •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12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错过的故事,却也有新的相遇。千万网友力荐,在寂寞时必读的愈疗文字!当你觉得不能再相信时,生活总会给你小惊喜。包括人气网络名篇《离别时别回头》《热恋时我们都是段子手》《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冰心主页

    冰心主页

    本书收入了冰心小说、散文、诗选的有关篇目。这些作品除了有助于莘莘学子扩大文学视野之外,对于提升都市青年时尚一族的文化涵养和美学鉴赏能力,也将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画中怨

    画中怨

    “快来。”梦中总是有一个温柔的声音。“你是谁?”他每次都那么问,那个女孩却对他笑,“前世的,我今生会讨回来。”她伸出了手,好熟悉的语气,他伸出手放在了她小小的手掌。“那个呆在画中的,应该是你!”
  • 方圆天下

    方圆天下

    平民,修行者,门派,学院,国家,势力割据的乾坤大陆,天都苏三,寻觅着活着的理由;家仇,国恨,爱情,友谊,背叛,坚守,这本书就讲这些......
  • 他为了她戎马一生

    他为了她戎马一生

    他为了她戎马一生,待他回归她却嫁于良人,直至她死后,他才知道真相……
  • 一玺明静

    一玺明静

    这是属于阿玺和明静的故事。他们从小是青梅竹马可却因为种种原因阿玺离开了明静。十多年过去了。明静再次遇见易烊千玺,两人该如何面对?
  • 踏破灵霄

    踏破灵霄

    神如无私欲,何来永生。众生若平等,佛又为何高高在上!新人新书,不懂套路,一心真诚!
  • 天水麒麟儿

    天水麒麟儿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看到这句话时,我哭了。读史以来,这是第一次,我被历史人物感动到泣不成声~姜维自降蜀以来,殚精竭虑,从未忘记过兴复大汉的使命。甚至,在国都陷落,刘禅投降情况下,都还在努力挽回,试图复国。我不知道,一个连皇帝都不想再坚守的朝廷,作为臣子,还有什么坚持下去的必要;我更不知道,一个降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为蜀汉竭尽全力,奉献终身?那么多忠臣名将,在悠悠青史中都受到了千秋万代的敬仰。可姜维呢?陈寿贬低他时真的问心无愧吗?罗贯中指责他穷兵黩武时真的就那么理直气壮吗?魏晋以来,那么多热爱三国的士子百姓们,在读到姜维时,真的没有过一丝怜惜吗?
  • 浮屠主宰

    浮屠主宰

    转生死,灭阴阳。破武道,定乾坤。立浮屠,主宰苍生,万古不朽,天地任我遨游!
  • 男护之重返校园

    男护之重返校园

    当实习结束后张云通过专升再次回到学校,原本他以为,当然他也准备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了,可事实上像他这么拉风的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亮瞎一大批人的狗眼,不得已张云只好再次出山。为了能让作者有点事做,他就算没事做也得做点事做。
  • 剑羽天下

    剑羽天下

    【大家好,我是羽翼,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希望大家支持】凡王之血,必以剑终!!少年林炽枫身份悬殊?血脉异常?他将走上一条怎样的修炼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瑜依斐而盼兮

    瑜依斐而盼兮

    卷依墨而浓兮雀依枝而啼兮凤依凰而浴兮自出生时起,她便不同于常人。因始祖国师一句“百年后楚家兄妹乃转世凤凰”她与哥哥备受瞩目,因其他人对她的七分客气,她自小就喜欢着自己的兄长。在她及笄时,面对着他的沉着冷静,她开始苦笑。是他,亲眼目睹着她上了花轿,拜了礼堂,她从出生喜欢到现在的斐郎,如今亲自目送着她投入他人怀抱。三年宫闱禁,十年望红杏。她终逃不过帝王的一杯酒,等待她的却不是一碗孟婆汤,而是重生后的她。如今的她未嫁,他亦未娶,是要弃心上人另寻佳郎,还是把握机会未两人谋个未来?瑜依斐……望瑜依斐,兮能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