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吹牛突破了想象力的界限,由吹牛而进入艺术之境,世人都将不介意其真而审视其美,因为是艺术,大家都原谅了那所谓的不诚实。……甘宁
在这空空的学堂之中,雅致的素琴被静静的置于书案之上,可它的主人蔡琰现在再也没有心情去拨弄它了,因为就在刚才,严厉的颜云老师在内室中狠狠的斥责了蔡琰。
只因为蔡琰弹奏的《广陵散》始终不能一气呵成的弹奏下来,《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广陵散》描写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当年聂政的阿翁给韩王铸剑,违了期限,为韩王所杀。聂政听说韩王喜欢听琴,就想扮作琴师接近韩王。在山里,他请了位老师教他弹琴。为了通过关卡不让人认出,他用漆涂脸颊,用石头砸掉牙齿;为了改变声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哑,年深月久他终于弹得一手好琴。一天,他在京城门楼下弹琴,“观者如堵,马牛止听”,韩国人都被他琴艺征服了。韩王得知有这样一位弹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带进宫里献艺。进宫时,聂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之中。他弹的琴曲博得韩王和群臣的赞扬。就在这时,聂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韩王刺死。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彻底毁坏了面容,自刎而死,为的是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友人严仲子。果真韩人将他暴尸于街头,悬千金,征闻这刺客的姓氏和籍贯。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需知道《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还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这六个部分,本身能够演奏下来就是极难完成的,更何况颜云老师还要求蔡琰在演奏的同时,要将主人公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种种变化的心情,用各种念术形式表现出来,让听闻者身临其境,使听者产生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强烈意志,这就更加增强了弹奏的难度。
蔡琰在几十次失败之后,始终无法顺利的完成,气愤的颜云老师令蔡琰在学堂里练习《广陵散》二十遍,等她从鸿都门学访友归来时再进行考核,此刻的李彦老师也急忙叫上毕蝶和卫宁外出去执行任务,躲避发妻归来后的埋怨声。
蔡琰见李彦老师外出执行任务,双掌拍了拍自己的脸颊,静下心来,默诵着乐谱。
学堂里一瞬间沉寂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甘宁说道:“队长,怎么不讲了啊?李彦老师离开的时候,不是要我们继续的吗?”甘宁丝毫不在意刚才自己的话给袁熙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只听袁熙不满的对甘宁说道:“你不能讲吗?你来讲,我听着,来来来来来,上去讲,上去讲。”生气的袁熙也想让甘宁下不来台。
“行,这有什么难得。”谁知甘宁毫不客气的走上讲坛,手持着戒尺拿起了昨日的考试成绩,装作颜云老师的模样,铺展开来。
由于昨日的考试,甘宁驾车送颜云老师外出所以没有应考,如果考试的话这一百道题估计他也只能考三四十分,现如今没考的甘宁仿佛得了满分似地得意,骄傲的注视着讲台下的同窗们。
只听甘宁先咳嗽着两声模仿毕蝶的语速说道:“下面说一下昨天早上的考试成绩,啧,把笔都放下坐端正了听好了,昨天就讲了那么两个重点,一个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个呦呦是呼唤同伴的意思啊,这些问题都是白给的,还有一群狗脑子写错,题名上明明白白的写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水皓郑玄之前都注解过了,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高山”和“景行”你们的注解,我都不想说你们,错的一~塌糊涂!你们不是写错吗?哎,我以后让你们记住啊。
先说九十分以上的,明珠九十八,蔡琰九十三。不行啊,这分数都应该是在批评的范围里,我先让你们缓一会儿。”甘宁边说分边敲着桌子,仿佛错了一题就像天理不容似地气愤。
甘宁说话的速度比刚才更快了:“明珠,从你最近的眼神看出来,心思根本就没用在学习上,你赶紧把心思给我收一收,整天想五想六的,这都什么时候了,别老干那些没用的啊,以上啊,每个错误的题目五遍!
接下来的是夏侯兰八十六啊,不行啊,夏侯兰你最近一直在和卫宁聊天说话,你不是能说话吗?我以后让你说个够,每个错误的题目十遍!
袁熙七十九,最近李彦老师向我反映,你的屁股飘轻啊,一下课就听你动静,哎,你看怎么样,得了吧,日常马上就体现在成绩上了,整天装的像个人似地,就不干人事儿。人话不是听不懂吗?那我只能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对待你了,每个错误的题目二十遍!
哎呦,还有两个漏网之鱼,现在不在啊,卫宁三十六分,毕蝶二十五分!重点批评啊!看什么?瞅什么?下次多考几分,还至于像现在这样的啊?我知道到吃饭的时间了,你们都去吧,去吧!吃饭吧,昂!反正我是吃不下去了,我要脸,你们吃去吧,吃完饭接着说,没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