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襄公是晋文公的儿子,继位的时候年龄不大,总共满打满算做了七年的晋国国君,晋国在他的手里,击败了潜在的对手秦国,和盟友的关系也都不错,鲁国宋国都经常来串门拜访。老对手楚国发生了政变,楚共王想废掉太子,结果被太子捷足先登率军逼死了自己的父亲,继位为新一任的楚国国君。就是楚穆王没多大名气,但是他有个有名的儿子楚庄王。不过这几年楚穆王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楚国的经营上,以及继续东进和晋国没有直接的冲突。
所以这个时间内中原的霸主还是在晋国的手上,只是晋襄公寿命太短了。在他面前又有太多的老臣,所以晋襄公历史上名气并不响,但是不能不承认他稳固了晋国的地位,在他手上晋国没有发生内乱。但是也由于他的早逝和权力的布局的不完善,造成了赵盾的权倾朝野,壮大了六卿的实力,削弱了君权,
在晋襄公去年的前一年,晋国的赵衰,赵家的掌门人,中军先珍的儿子先且居,上军司令栾枝,栾氏家族掌门人,还有上军副司令胥臣先后去世。晋国领导人的前四名都没了,赵衰去世之后,赵衰的儿子赵盾取代了父亲的职务,担任了晋国的执政官,相当于丞相的职务,主要是管理政务,同时做了中军的副司令。狐偃(也就是晋文公的舅舅)的儿子狐射姑做了中军司令,但是赵盾和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关系很好,赵氏的人脉关系很广,这也是他始终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这时候阳处父和晋献公说赵盾的能力很强应该让他做上军司令,掌握三军,狐射姑的能力不行。结果晋襄公居然同意了。这样就造成了赵盾的权力独断,成为晋国第一个掌握军政大权的人,也造成了狐射姑和赵盾以及阳处父的矛盾。晋襄公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制,晋献公一死,矛盾立刻显现。
赵盾是他的父亲赵衰和晋文公逃亡的时候在翟国生的儿子,当时打仗俘获两位美女一位妹妹嫁给了重耳,就是重耳逃跑时,嘱咐他要等我二十五年的那个。然后把姐姐许配给了赵衰,这位姐姐呢就给赵衰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赵盾。等晋文公继位之后,赵衰就把这个远在国外的儿子接了回来,这时候赵衰的老婆是晋文公的女儿孟姬,这也是重义的女子,有这样的老婆男人真是省心,了解情况之后,自己甘愿做小,主动让位,这还不止,还把嫡子的位置让给了赵盾。嫡子可是意味着能赵衰班的。真是了不起。这就是赵盾的出身。
公元前621年,在晋襄公的错误安排下,赵盾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同年晋襄公病危,放不下身后的国家大事也放不下老婆孩子,人之常情么。他的儿子还很小,只有三岁。其实古代一般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方式都能被认可,齐国鲁国楚国秦国很多时候如果国君的儿子年幼,为了国家的稳定,都是把国君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弟弟。但是晋襄公太喜欢这个孩子了,还是决定立他为继承人。三岁的小孩子话还说不清楚,做国君更别想了,这也是晋襄公的另外一个执政败笔。所以找来了晋国军政一把手赵盾,再三嘱咐赵盾一定要好好照顾年幼的君主,好好辅助他,如果能成为明君,那就是我受到了你的恩惠,如果我儿子不成才,那我诅咒你八辈祖宗(原文是不成才吾怨子)不知道赵盾是真的一心为国着想,还是因为和晋襄公关系不好。还是想立威。我想应该是三方面都有。一般一个和国君关系很好的人,是一定会捍卫国君一遗言的,不会轻易改变的。反正赵盾没有把晋襄公的话放在心上,他决定改立新君。通过改立新君是可以树立威信的,这事西汉的霍光做过,东汉的董卓做过。
说做就做,赵盾召开内阁会议,各位各抒己见。赵盾认为应该立年纪长的人为君主,主要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这点群臣没什么意见。下一步就是立谁。晋文公的儿子都在国外,这也是晋国的传统,除了太子留在国内其他公子都是其他国家。赵盾主张立公子雍,真是巧公子雍也在秦国。如果他继位就有四位国君是从秦国回来的了。赵盾认为这个人性格淳朴心地善良,立他为国君有利于国家稳定,而且还能改善和秦国的关系,一举两得。这时候狐射姑出来反对,本身就因为赵盾抢了他的中军司令的位置和赵盾有矛盾,这个时候更不会和赵盾在同一战线了,所以他主张立公子乐。理由就是公子乐的母亲文赢,受到晋文公和晋襄公两位国君的喜欢,立他的儿子百姓肯定也喜欢。赵盾反对,说文赢服侍过两代君主,太不像话了,名声不好。古人看来是能接受但是不认可。而且公子乐在陈国,这种小国回来的人对晋国也没什么帮助。不作死就不会死,狐射姑不知道怎么想的,看着赵盾去秦国迎接公子雍,他也去陈国迎接公子乐。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赵盾派人直接杀了公子乐,自己迎接的人被杀导致狐射姑会赵盾更加怨恨了,没办法自己权力没赵盾大,搞不过他,思前想后,觉得是阳处父害了他,要不是他向国君建议,自己现在还是三军总司令,也不至于都是赵盾说了算了,所以直接杀了阳处父。结果被赵盾赶出了晋国,想当年晋文公的第一谋生狐偃的儿子就这么轻易败下阵了。从此狐氏家族就从晋国政坛消失了,这是晋国里第一个被干掉的家族。不过说实话狐射姑也确实水平太差,过于争强好胜不懂的隐忍,所以才第一个败下阵来,真是丢他爹的脸。
这边赵盾准备迎接公子雍继位的时候,国内出事了,晋襄公的老婆,小太子的母亲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