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在外总共十九年,这十九年的时间里有五个人一直追随他。分别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赵衰,的祖先是从周王室过来的,就是以前周王室的御用司机造父的后代。周幽王时期看到王室不行了,就移民到了晋国,这次移民真是移对了,到了赵衰这一代,已经很有名望了,赵衰本人就是名人,他的后代更很有名,赵盾,赵武,赵无恤,三家分晋的赵国君主就是他的后代。
狐偃重耳的舅舅,是重耳的重要谋士。这个人在晋文公时期很受重用,但是因为他儿子和赵盾不和,所以狐偃家族很早就退了晋国的历史舞台。贾佗,他的事迹不多。不是很了解。
先轸,晋国的大元帅,后期出场机会很多。他和她儿子先且居都是晋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魏犨,前期不是很出彩,是个武夫,有点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那种,但是毕竟跟随晋文公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能力不强,但是依然加官进爵。后代基因突变能力突飞猛进,差不多五十年之后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直至后面创立了魏国。
除了这五个人还有个是我们熟悉的介子推。介子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明节有人知道他,其实他和清明节关系不大,真正有关系的是寒食节。
介子推一直跟随重耳在外流亡,任劳任怨,据说重耳在去齐国的路上的时候,没饭吃身上也没钱买,去讨饭的时候农夫还给了一块土,也不知道这农夫怎么想的,可能是想告诉他想吃饭就要自己种吧。重耳很生气还是赵衰安慰他,说土就是土地,表示以后回有领土,这是好兆头,总算是不生气了。但是没饭吃还是没饭吃,肚子该饿还是饿。
在这个时候是介子推自动请缨,表示要去找吃的,要让主公吃好。介子推出去之后也是没找到吃到,怎么办主公还饿着肚子,所以就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又从路边采了些野菜。总算有做饭的原料了。肉和野菜炖炖给重耳吃了,解了燃眉之急,事后重耳很受感动,说日后一定报答他。介子推也没有在意,后来在秦国护送重耳回国的时候,过了黄河,介子推就悄悄回家,孝顺自己的母亲去了。为什么要隐退呢,因为介子推很看不上,那些和重耳一起的流亡的人,看到重耳要继位了都在邀功请赏。
介子推认为,重耳的父亲总共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重耳还在,都死了。晋国现在的国君不得人心,现在晋国肯定还是属于重耳的,这个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人能改变的。但是现在这些跟随的人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才让重耳继位的。和上天无关。这是把上天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是贪天之功。(贪天之功就来自于此处)所以介子推很瞧不上那些人,不屑与他们为伍。介子推看来很相信天命。
介子推的母亲说,很多人都封赏了,你也应该去要属于你的待遇。介子推说我本来就看不上那些要功劳的做法,和他们一样要待遇,那还不如他们的,那样是罪上加罪。但是他的小弟们看不下去了,怎么说老大如果能吃肉我们也能跟着喝汤的,现在老大汤都不喝了,我们不是要喝西北风了。所以决定替老大出头,在宫门口写了一段话,意思就是其他人都封赏了但是还有一个人没有封赏,心情很郁闷。这些真大胆,敢在故宫门口挂横幅,放在后来还没到故宫门口就得抓起来。重耳也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介子推,坏了把这家伙忘了,赶紧派人去找,但是介子推一直没有露面,后来打听到介子推在一座山上,就把整座山封给了介子推。这是史书的记载。下面一段就不是了是一直以来的民间流传
说是重耳知道介子推在这座山上,一定要把他找出来,但是山很大找不,所以后来有人出了个主意,三面烧山,他肯定会跑出来的,结果没想到介子推这么有骨气,宁愿烧死在里面也没有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他死的这一天全国禁火,没有火就只能吃凉的,所以这一天就叫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和清明节不是一天,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出现的时间要早,起码春秋时期就有了,清明节是到了唐代才成为节日的。祭祀扫墓这些活动也都是后面寒食节的活动。只是到了后来慢慢和清明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