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褒姒不得人心,所以他的儿子虽然是太子但是拥护的人少,况且还在混乱中被犬戎杀死,这样原来的废太子再次继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能从被废到再次继位,在历史上也是后无来者的了,还没有哪个被废的太子再次登基的。我们知道的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康熙的二儿子了,也就是太子胤礽,前后两次被废,但是依然和皇位无缘的。
平王在位整整五十年,五十年可以做足够多的事了,但是他在史书上留下的资料实在太少了,概括起来就两件事最有名一件是被废太子后面再次继位。一件就是迁都。这两件事情间接都造成当权后东周的衰落。
先说第一件,周平王太子之位被废除之后就去了外公家,自己家里既然容不下了总要找个栖身之所吧,除了自己家也就是外婆家最亲了,所以和现在人一样,和孩子关系最近的隔辈人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爷爷奶奶不在了只能去求助外公了,他外公不是普通人,是当时申国的国君,而且当时实力应该很强的,虽然史料了解的很少,但是能和周天子做亲家能是一般的小国么,而且除了周天子和申国的做亲家,春秋前期有名的郑国郑武公的老婆也是申国人,这说明申国不简单的,起码在周天子周围是有影响力大诸侯国。
看到自己女儿被休了,外孙也被赶了出来,想想老头有多生气吧,生气归生气遇到周天子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但是事情不巧,周幽王觉得不放心,太子和申国勾结在一起始终不踏实,所以决定亲率王师进攻申国,申国得知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但是自己实力又不够怎么办呢,诸侯国都是周天子的臣民,起码现在除了申国还没人敢和周天子公开作对,这时候申国想到了周围的犬戎,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么,最早引狼入室的人出现了,去犬戎借兵一起攻打周王室。按照道理来说都城应该很难攻破的,但是实际上镐京是很容易就被攻下来了,逃跑的周幽王被杀。这就造成了,是太子直接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在古代这种公然反抗的事情是不可能继位为国君的,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利益交换了。允诺给周围诸侯国以好处,换取他们的支持。这样的情况下天子的权力肯定是受制于人的。
第二是迁都,这个话题到现在依然是个很重大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会随便的迁都。看看我们自己的历史迁都的更少了,我们有二十四史,建立的中央王朝几十个,但是几千年来真正的都城只有七个。其中还有三个是长期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定都之后就很少动的,当年宋太祖定都开封之后为了长治久安想从开封迁往洛阳,都困难重重没有成功。所以迁都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逃避外敌入侵,比如西晋和北宋首都被少数民族占领迁都南方,苟延残喘,得到的也只是半壁江山。当然结局也一样免不了被灭,而且过的日子那是一个风雨飘摇。没有哪个半壁江山的王朝过的舒服的日子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了,比如我们学过的孝文帝迁都洛阳,满清入关迁都北京都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还有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也是为了稳定统治。这种的都是属于开创性的,结果都比较好,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国富民强。
但是当时周平王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为了逃避犬戎了,这应该是周平王最大的失误,直接导致了东周的衰落。除了丢失了大量的土地之外,最重要的丢失了一块战略要地,因为西安这个地方区域可以说是易守难攻,而且在当然集中了周朝大量的人口。自然条件也好,很适合发展居住,看下后面的历史就知道了,直到往后推一千年后的唐朝依然定都长安,说明这个区域在当时是非常好的,而且当时的黄河流域集中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一千年后的西安依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可见当时镐京的地区的繁荣了。这么大一片区域直接放弃,这也说明周平王这个人应该是个比较弱的人了,不属于开拓型的君主,一个弱势的帝王是只能带着国家走下坡路。
其实平王东迁的时候区域还是很大的方圆有600里的,如果是个有能力的君主还是可以中兴的,何况当时诸侯还是听命的周天子的,可惜庸庸碌碌做了那么多年关键还那么长做了五十年的周天子。
一个人实力弱的时候如果周围的都弱也不会受欺负,可以如果周围偏偏有个强有力的邻居,而这个邻居又是个有能力有想法的人,那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这个邻居就是迁都后率先发展起来的郑国,他敢于抢周天子的麦子,敢让周天子把太子当人质放在他那,敢公然和周天子打架。有这么一个小弟在,自己那点仅有的权威也慢慢被打击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