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稷下学宫祭酒荀卿徒生1
作者的话:这是荀子劝学的片段,我想这段文字可能是每个人高中时期的记忆,但是也没有人知道荀子曾经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今天的这个章节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展开的。在本章邹衍的真实身份也将揭晓。
邹衍带着赵菱走出洞天正对着小广场中央的雕像。“阿菱,你知不知道这是谁啊。”赵菱毫不犹豫的答道:“这是老子。”邹衍赞赏的点了点头“对,这就是老子咱们的祖师爷。阿菱啊,在拜见祖师爷之前我先和你谈谈我的事。”
我叫邹衍,东周时期2齐国人老子第三代传人。我在齐宣王时被师傅指派进入稷下学宫传播祖师爷创立下的黄老之学。在齐宣王在位的第三十六年他称帝3,我为他的统治设计的政治方案被看重,所以被赐为上大夫。齐闵王封我为上大夫之后我的周围渐渐的聚集了一批和我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那是我收了最早的两个徒弟也就是你大师兄和二师兄,因为我们注重阴阳五行当时的人们把我们称为阴阳家。其实当时我们几乎要把稷下学宫控制了,要知道在当时流行一句话控学宫者控天下。
但是后来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后来失败了,迫于当时的形势,他不得不接受苏代的建议,去掉帝号,复称王,然而他的野心却有增无减,竟发展到要“为天子”的地步,变得越来越骄暴。魏国,秦国,赵国,燕国共同出兵破齐,齐闵王死在了在莒地,那是我与师傅和两个徒弟失去了联系。再后来,燕昭王招贤纳士,为郭隗修筑宫殿以师礼待之,以此作为尊贤榜样。我就去了燕国又收了一个弟子,直到秦国攻入燕国国都蓟我才离开燕国,秦王并没有杀我而是把我带回咸阳作他的谋士,后来有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都是我们阴阳家的人替秦王干的,只是灭了南越建象郡以后那狗贼李斯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只得逃入这茫茫的太一山中,最终在祖师爷的法术帮助下我才找到这太一洞天安定下来。
“师傅,那岂不是说你现在已经一百多岁了?这怎么可能?”,邹衍平静的说:“阿菱不要妄自下结论毕竟这世间人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之所以能够活这么久也正是因为我将要传你的太一道有关。”
注解:1.大家都知道先秦时期的大部分阐述一个学派思想都著作比如说《论语》《道德经(老子)》都不是由提出思想的本人将其整理编集成书的而是他们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进行整理编汇出来《荀子》也不例外,所以一般认为这些书的作者不是其本人。
2.春秋战国时期是明清时期学者以《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名衍生而出的名词,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应该只有西周,东周的概念。
3.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4.《史记》称邹衍为“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备注:本章以邹衍的独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