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000000002

第2章 导言(1)

1.说诗词

在我们的文学遗产中,古代诗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横向看,中西古典文学的比较,西方(欧洲)以叙事类(再现的)小说戏剧为主,自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及圣经文学开始,向来如此,人们谈到西方(欧洲)文学,言必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我国则以抒情类(表现的)诗文尤其诗歌见长,素有“诗国”之誉,从诗经楚辞、八代唐诗到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所以人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言必称屈、陶、李、杜。

欧洲的语文以文艺复兴断限,以前为古文,以后为今文。以前的诗文原作,而今除专家外是不能直接读懂和赏鉴的。而我国古代诗词却不同。自谓“只能用散文的资料做点打油诗”的周作人,抨击古文甚力,却提倡学生读古诗。他在《读古诗》《唐诗易解》等随笔中谈到:语体文和古文在系统上关系不密切,韵文则是相连的,除不押韵的自由诗外,自诗经至词曲、弹词、歌谣,都重平仄押韵,语法也没有散文那么差得远。从前坊本古诗注解,如《唐诗解颐》,遇见难懂的字面,双行小注,平常意义可懂的字句就简直什么也不加,如“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做口语读下去就可以懂。韩愈的“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云云,除“荦确”需要注解外,也都文从字顺,可以理会,若是拿他的大文《原道》来读,便不是这么简单了。试想整整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天宝时代诗人巨作,我们现在还能念得,而且从它的原文里直接享受它的好处,这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更追溯上去,周朝的《诗经》中有些诗也可以懂得。文艺复兴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元明,相对唐宋已很晚近,更不用说周汉了。三千年前的诗歌至今还可以从原作直接鉴赏,岂不是国人很大的幸福么?岂不是世界的美谈么?纵向看,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诗歌雄踞文坛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复出的。古代诗词在今天已成为一种规范和范本。今日文艺生活之丰富多彩,自为古人无从梦见;而古人曾经有过的快乐,今人往往亦有隔膜,或神往。今人一月不读一首诗,已算不得怎样遗憾;如一月不看电视,试问感觉又将如何?而诗在古人,如电视之于今人,也曾经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唐人离不开诗,宋人离不开词,就像今人之离不开影视;诗人和词人之为人崇拜,也曾如歌星影星之为人崇拜。诗词在古代,曾是最富于群众性的文艺样式。诗词在审美价值外,甚至还有很高的社会应用价值。

一首诗可以成就一个进士,如朱庆馀之《闺意》一题《近试上张水部》,事载《云溪友议》。一首诗也可以使人终身不仕,如孟浩然之《岁暮归南山》,说见《唐摭言》。

类似传闻不一而足,未必全据事实,但仍可反映一代风气。古代诗人确乎非常重视其创作的社会影响,反馈往往及时。《集异记》所载王之涣等“旗亭画壁”的故事向来脍炙人口,无烦费辞,单说小有名气的周朴,也有一段佳话。朴自爱“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两句,偏有骑驴者和他开玩笑,佯诵为“河声流向东”,使他奋力追之数里,以作重要更正。这种傻劲儿,今之人恐不屑为。官本位的时代,诗人的荣誉却超乎主宰一方的权威,张祜《题孟处士宅》即明白宣称:“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比李白写“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还要勇敢。连强盗拦得诗人,也只好佩服,请他继续走路(《唐诗纪事》载李涉事)。

至少在唐以前诗歌不靠刊物流布,不叫人默默吞咽。它传唱于牛童、马走、儿童、孀妇之口,题写于道观、禅寺、山程、水驿之间。地方官员、寺院住持皆有设置诗板,敬请名流题留新诗的习惯;而路边的芭蕉叶与青石面,则是诗人即兴发表作品的“诗刊”;不用编辑揄扬,无须传媒炒作,佳作不胫而走,劣诗自行淘汰……那诚然是一个令后世诗人神往的时代。

作品的传世与不传,固然有赖自身的艺术力量,而同时还有一个历史际会的重要条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诗而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又能叫新诗人佩服到哪里去呢?然而它从产生之日起即不胫而走,尔后代代相传,母子间口口相授,任何权威无法禁止,势必还要流传下去。新诗,固然将在文学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但也不必振振有词道新诗的历史不长,便是其不如旧诗传诵的原因。我们岂能指望不能流传当世、深入人心的作品,一千年后突然家弦户诵?“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韩愈),应该正视和承认,那个属于诗的黄金时代是不可复制的,那个时代产生的杰作,已成为一种典范,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巨大的艺术享受。

回过头来,说说什么是诗。我们的古人早在汉代以前对此就有很深的认识。《说文》云:“诗,志也。从言,寺声。”这一解释,当依据于更早的《尚书》。《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毛诗序》进一步发挥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几段堪称经典的文字,一例释诗为“志”,也就是将诗的中心内容归结为人的情志;而诗的文学功能,则是情志的释放、发抒以及沟通,所谓“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诗者释也,人秉七情,应物斯感,心有千千结,须得释而放之,然后始得其平。而散文从一开始(无论卜辞、铭文,还是《尚书》),其中心内容都是事实,而其功能则是记录。古人还进一步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在审美特征上的同一性,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种同一性就是节奏。总之,诗是一种凝练的、节奏感极强的抒情性文学体裁。朱光潜认为,一切纯文学作品,多少都有几分诗的素质。(《诗论》)

诗词是情绪释放的产物,故始于兴会。西人云:“诗始于喜悦,止于智慧。”所谓喜悦亦即兴会。作诗最难得的就是兴会淋漓,这是一种状态,一种感觉,一种创造性情绪,一种巅峰体验,是诗词创作的原动力,又称灵感、兴致、兴趣,你就说它是诗之灵魂也可以。陈衍《石遗室诗话》云:“东坡兴趣佳,每作一诗,必有一二佳句。”便是说东坡饶有兴会,故每作必有佳句。兴会并非空穴来风,它一定来自独特的生活阅历、独到的生活感悟以及新鲜事物的刺激。抛开了独特阅历、独到感悟不写,写作就会不在状态。知堂老人说,没有灵感而作诗,就像没有****而做爱。不幸得很,这样扫兴之事,在古今诗词创作领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空间开阔,万象新奇,不但皆供诗材,尤能激发思绪。唐人郑綮自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辨别一首诗的真伪、好坏,分水岭就在这里,如果读之让人入迷,让人玩之无穷、味之无极,那么它一定是真诗、好诗。如果读之兴趣索然,味同嚼蜡,那么它一定是伪诗、劣诗。

“小子何莫学夫诗”,自孔子对弟子强调诗教以来,这话在我们这个“诗国”一直被人自觉不自觉地信奉着。询问对方孩子背得几首古诗,至今仍是家长见面谈话的一项内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超出作者原意,广泛地被引为献身精神之象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类诗句,在“同学录”上仍是激动人心的赠言。古老的“赋诗言志”的传统,至今还在延续。

不仅如此。上世纪五四运动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诗词、乃至汉字已走到尽头。又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诗词就是传统诗词最后的辉煌。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低估了汉字与诗词的生命力,也低估了后人对汉字、对诗词接受喜悦的程度及驾驭之能力。开放之年,值词章改革之大机。于时思想解放,文禁松弛,诗家取题日广,创获尤多,诗词旧体,活力犹存,且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和海外华人中拥有甚至比新诗更为广大的读者群。作家王蒙,甚至将传统诗词比作一棵大树,谓直干虽成,而生机犹旺,仍在添枝加叶,踵事增华,仍是“老树著花无丑枝”。

诗不能当饭吃,也不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指望用诗来改造社会。诗的用处不在那些地方。诗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填不饱肚子,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诗性的人。往小处说,可以更好地欣赏人生,有助于化解人生的痛苦。往大处说,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创造。能够不学诗吗?

2.说赏析

在孔子时代,诗的作用原是很大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它不仅有审美兴发之作用,还有很强的传授知识和政治教化功用,是学习博物知识与外交辞令的工具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分工的细密,诗的作用就远不那样宽泛。对于今日的读者,学诗的首要目的乃在于欣赏。马克思认为产品只在使用中得到最后实现,鉴赏对于文艺作品——包括诗,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鉴赏的作用,举其荦荦大端有三:

一是美育的作用,包括陶冶美的情操和提高美的鉴赏力两个方面。

美的情操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脱离短浅的现实功利的纠缠。而欣赏文艺作品,在这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很大的。不能想象,一个“抗尘容而走俗状”,连起码意义的文艺作品都不能欣赏的人,可臻于心灵美的境地。黄庭坚有句名言,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东轩笔录》),其原因就在于此。而诗歌这种较纯粹精微的文学种类,对于陶冶性情,增进美育,效果尤大。“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其他种类的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卢梅坡《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是诗歌陶情愉性作用的一个最为形象的写照。

我是不主张“苦读”的人,对引在下面的这段话深表赞同: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以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

有的人根本不提一本书的可读性如何,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文学本身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哲学,不是科学……它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为了欢愉。(《书与你》)

据说夏承焘教导弟子也有“乐读”之说,精神与此不谋而合。我从小爱好古代诗词,就因为感到这是一件乐事。尤其是在十年****插队落户期间,它给我很多慰藉和快乐。那时,欣赏的方法只有一条,就是背诵。背诵是“笨”办法,它的好处,又被程千帆治学格言说尽:“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办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詹詹录》)

对于现代人才,审美鉴赏力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文艺欣赏更需要这种鉴赏力。“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文心雕龙·知音》)“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它,音乐并不是一个对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但这种知音的能力亦即鉴赏能力,并不全然是天生的,很大程度得靠后天的学习,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审美欣赏之实践。正如学习游泳不能单靠书本一样,提高鉴赏力也不能仅凭读点文艺理论可以奏效,具体的阅读和欣赏才是不二法门。因而诗歌欣赏本身,也就造就着具有诗美感受力和鉴赏力的主体。

周啸天自书

二是对于写作技巧,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搞文艺创作,生活基础、思想修养和写作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而学习写作技巧又不能指望任何《写作指南》,有效的办法仍是向典范的作品学习,向古典作家学习。韩愈以“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为“作为文章”之前提(《进学解》)。况周颐《蕙风词话》论作词云:

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郁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畅矣。

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咏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

两宋人词宜多读、多看,潜心体会。

同类推荐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生命的年轮

    生命的年轮

    张钧编著的《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多年创作的散文六十余篇,描写了作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家人、朋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反映了作者对家人、朋友深沉的爱,对孩子寄予厚望,对生活和工作的执著。《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里的散文意象纷呈异彩,想象出奇,展现了他内心一个很广阔的心灵世界,作者的造意功能开拓了他散文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寂静忘机

    寂静忘机

    《寂静忘机》是一本诗词文集,本书包含三个章节:诗词、诗歌、小文。本书以江南的笔触宋词的底蕴,展示了生活在喧嚷都市中一种独具本色的情怀,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中,修筑一处心灵的桃源地,描摹与万物遇见离散的悲喜、眷恋、怅惘、苍凉、虚无……在自疑与释疑中轮回,追逐一种从内到外的本真,析透出当下社会人文、自由、延展的精神向度。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都市之最强雇佣兵

    都市之最强雇佣兵

    四年前为报血海深仇,一人之力掀起腥风血雨,最后被迫离开祖国,变成了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雇佣兵,代号撒旦四年后回到祖国,昔日的敌人也都尽数死去,过惯了枪林弹雨的日子,回归都市之后,却发现自己的艳遇不是一般的强。性感的女老师,清纯的女学生,万人迷的女明星……且看最强雇佣兵莫皓回归都市,再掀风云!!
  • 臆想系统

    臆想系统

    我能打十个!只不过是召唤了李小龙附身!学霸鄙视我!那这场考试我借爱因斯坦的大脑用用!女神送我路虎?不要!我又不知道咋养的,再说了,万一把我咬了咋办。养宠物我也养龙养凤啊!啥?是车啊!也不要,宇宙飞船眼看就要到手了,还是太阳能的,我要那烧油的东西干嘛?好吧,言归正传,自从系统附身,我感觉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能吃三碗干饭了。闲的时候抄袭抄袭小说,在网上骂骂专家和大师。帮女明星写写歌,让她们感激不尽恨不得以身相许。忙的时候,额,都系统附身了,又不需要拯救世界,太阳系又不会爆炸,我能有什么忙的?“嘀嘀”卧槽,系统又发布任务了,我得赶快去攒系统值,不然明天就不能装逼了!
  • 食梦为香

    食梦为香

    巷口不算太宽,容得下两辆面包车过,但古扬觉得这里应该很少人来。天色黑的快,整条小巷已经完全笼在一片黑暗里。好像闭上眼睛,黑暗里的东西会慢慢爬出来跟你捉迷藏。
  • 大道本恶

    大道本恶

    修真大陆的“魔头”林易,渡劫飞升,进入仙界。仙界并非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更加险恶更加无情的世界!大道本恶,且看一代魔头,如何灭杀仙神,超脱天道!
  • 风吹夏沫

    风吹夏沫

    她第一次听说他,是在同学口中。而她第一次遇见他却是在那尴尬的瞬间。却不想命运的齿轮会在他们身上缓缓的转动。一次次尴尬的遇见,他们悄然住进了彼此心中,而后来的后来他们终于成为了大学恋人中的一对。一次次的危机与磨难接踵而来,可他们却从未放手过。他说她是他心中最美的一朵花,而她浅笑着亦说他是她眼中最晶莹的一滴泪。可是最后的最后泪凝了,花谢了。在茫茫人海中他在也找不到他的花,而她再也流不下她的泪。风吹夏沫,记忆成殇。爱在最美的时光,你却离开了我的身旁。
  • 镂骨

    镂骨

    六岁的年龄是不被接受的么?虽然很不想承认这个世俗的判定,但是李时霖后退了。一退便是离开,离开了那个人,那个城市,以及那个世界。或许吧!她在玩弄司储谌的感情,可谁又能说清楚?“走了也好,是该如此,抓不住就算了。”那是司储谌第一次不断的劝服自己,忘记。几个小时的时间,一个人从他的世界消失。他没有找,反而平静的跟从来没有这个人似的。
  • 道家

    道家

    来自灵魂彼岸的呼唤,我拼命的挣扎,想去摆脱这现实的操控,到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这命运,这宿命!———出自阴阳人卫君坤语录
  • 皇后,你别太嚣张

    皇后,你别太嚣张

    “皇后,难道你不需要跟朕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嘛!”某男脸色臭臭的指着贵妃椅上的衣服。“那个......就不用了吧!”某女心虚的擦掉额上的冷汗。看着眼前的人脸越来越黑,某女大有‘死就死吧,18年后还是一个号女子的’的气魄。“不就是一件男人的长袍嘛!皇帝你至于这样嘛!你后宫里那么多的女人,老娘我有说半个不字嘛?没有吧?你说你还......”某女的话还没有说完,某男就有些愤怒的堵上了她的唇。看着跟前呆愣的人儿,某男心情大好,捏了捏她的粉脸,笑盈盈的走了。3秒钟后,房里传来某女气愤的哀叫:“狗皇帝,丫的,你又占老娘便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轮回不灭

    轮回不灭

    千载轮回,万世不灭。迷雾笼罩的少年,身体内究竟隐藏怎么的秘闻,千古神遗,万古神灭,究竟何故,跟随主角探索整个异世,让你领略这个奇特的世界、、、
  • 易烊千玺之安若晨曦

    易烊千玺之安若晨曦

    她七年前出了一场车祸把所有事情忘记了,他能否帮助她记起所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