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000000018

第18章 第四讲 诗法(1)

按识字、知人、论世等命题,本章本可称“明法”,然而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不如称“诗法”来得便当。自由出于对必然的认识,赏析诗歌也应注意把握其客观规律性。“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欣赏也是如此。赏析诗歌最好能有一点写作诗歌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如完全没有写的经验,至少应该懂一点诗歌创作方法。纯粹的门外汉,是很难深入诗艺堂奥的。

1.佳句法如何

本节着重要谈的是诗词曲相对于散文,从语言到表现手法上的若干主要特点。对于诗文通用的修辞法如比喻、夸张等等,则不过多涉及。西方结构主义诗论对于诗歌语言到表现手法的特征,有极其精到的观点。这种理论认为,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系统违反,诗歌手法在总体上显出一种普遍的反常规特征。

传统诗词特别是近体诗词创作,须寻章摘句,裁红量碧,约语准篇,锦绣成文。作者大体乘兴先得佳句,片言据要,即一篇中之主笔,亦一篇成败之关键,故前人或称作诗填词为觅句。佳句安放停当,即据以定韵。余笔则可以循韵以求,配合主意,或补充,或点缀。又由于诗韵较窄,如于句成后调整,难免乎削足适履。所以,也可以先定韵,然后觅句,这样比较为主动。古人多限韵乃至步韵之作,即是此理。

由此看来,诗歌较散文所受语言限制因素(如韵式、字数、格律等)较多。然而,限制的作用并不全是消极的,形式上的因素也能产生意义。一般语言(散文语言)所受限制越多,表现内容的可能性越小;而诗歌语言的限制越多,它表达的内容越丰富。这种看法完全符合我国古代诗词的悠久实践,可见旧体诗束缚思想的说法片面性很大,尤非绝对真理。

诗词在语言上与散文有明显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散文中必不可少的虚字上。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在齐梁以来的五言诗中已经可以一律省略。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要试想想在今天的白话诗中如果一律省掉相当于一个‘之’字的‘的’字,就将会感到如何的困难和不自然,便可知了。散文中的虚字既不止于上述那些,而诗中能省掉的也不止于就是虚字,像‘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这类诗中常见的句法,就一律的没有了动词,像‘一洗万古凡马空’这样的名句,也只能是诗中的语法。事实上这是一些构成语句时通常的字的大量精减,然而却丝毫不感到不方便和不自然,相反的也就更集中,更灵活,更典型。”(林庚《唐诗的语言》,有删节)这样一种省略,也就是常规语言规律的违反,其结果怎样呢?是诗歌语言一方面更加整饬、铿锵了,另一方面则更加凝练、隽永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没有一个动词形容词,全是名词的拼接,类乎一些词组,然而它却比两个散文的单句能传达更多的意思。梅尧臣论作诗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于是拈出温庭筠的这两句说:“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欧阳修《六一诗话》)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白居易《长恨歌》)

后一句并列三种首饰,而花钿散落一地的景象如见。杨贵妃之死是多么凄惨。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后一句并列三乐器,则满堂丝竹,急管繁弦如闻。离别的情意渲染得多么浓厚。这一诗词(曲)语言上的特点,在以下一首著名的元人小令中达到极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这支曲子五句二十八字,前三句共写九样景物,其间似乎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然而,由于词曲结构的规定性起作用,这些名物搁在一起,就能产生超越常规的语言功效,组成一幅鲜明图画,秋原的景色、旅人的寂寞悲凉,全都有力地表现出来了。以少胜多,似乎是诗词语言的一种特质。不懂这一层,有些看去简单的诗句,意思也不好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

第一句不是说“大道难于上青天”,而是说“对旁人来说是康庄大道,对我来说则难如上青天”,其间有多少省略!

词是由词素(或音节)构成的,一经约定俗成,便不能随意颠倒或拆散。但在诗人,往往有不予理会者:慨当以慷,幽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这里“慷慨”二字不但颠倒而且拆散了,给读者的感觉是比两字连用更具张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白露”这个节气名被拆散颠倒了,给人的感觉也更具张力,景色宛如画出,句式也因对仗更加好看而动听了。北宋时,有位年轻人写了一首绝句,第三句是“日长奏罢长杨赋”,王安石替他颠倒两个字,变成“日长奏赋长杨罢”,而且教导他——“诗家语必此等乃健”。这个“健”字,也就是张力的形象说法描述。原句虽然很溜,改后的句子却精神得多。为什么?他把“长杨赋”这个名词拆散,重新组装,“赋”字被放在七言句很关键的第四字上,比放在句尾响亮得多。同理,“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原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上下句各颠倒两字,反而觉声音和谐而意思警拔。

再从词语的搭配看诗词对散文语言常规的明显违反。散文的遣词造句,须根据词义考虑配合关系,有些词能够互相配合,有些词则不能配合,这是一种语言常规。而在诗词,结构因素(如平仄的相间相重,押韵或对仗规则)有更高的意义,以致在与语言常规发生冲突时,后者往往妥协;而具有创造天赋的诗人词客,又得因利乘便,骋其才思,“争价一字之巧,争竞一韵之奇”,写成的诗句以其富于创造性为人喜闻乐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在散文中,“相思”怎能以尺寸计量呢,“灰”也不能与“一寸”这个数量词搭配。然而李商隐这样写了,千古以来读者不但没有异议,而且还十分理解和欣赏它包含的痛切意味。在散文中,我们只说春意浓,而北宋词人中,却有一个大出风头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王国维还说“春意”下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我们不也表赞成吗?这种违反散文常规的词语配搭,古人美称为“炼字”或“炼句”,诸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那“蒸”、“撼”、“咽”、“冷”不也用得与散文有别吗?苏东坡说“反常合道为趣”,正是这话。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新体诗),古代诗词在句法上也不断地打破散文常规,渐成规律。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脁《游东田》)

迥异于散文句法的散行自然,趋于浓缩、错综。相对散文来说,最为特殊的便是诗词的对仗句。散文句法接近口语,而诗词的对仗纯出于人工。因为有对仗这种形式,使得语言的浓缩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名岂文章著”一句单独看是不易理解的,然而由于有“官应老病休”的对句,两相比勘,得以揣摸,知为:“文章岂著名,老病应休官”之意。古人在散文中也偶有用对仗来使语言精练,又免于费解,如《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假如只说“从散”而不说“约解”,便属难懂。正是由于对仗句式的大量存在,导致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能使诗句既精练又可解的修辞手法——互文产生。如果忽略这种手法的存在,那就会对诗意产生误解,或莫名其妙。互文的本质还是一种省略,目的在于整饬文字,调和声韵。具体做法是两句中有同意语则此见彼省,令读者通过比勘去补足省略的意思。如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

说者或谓战争始于城南,终于郭北,颇觉牵强,就是不知互文的误会。其实两句是说:或战死于城南,或战死于郭北。极言战死者之多。上句言战省死,下句言死省战。与此相同,古诗:“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从下句可推知上句意即:南箕(星名)不能簸扬,北斗不挹酒浆,三事皆比喻徒有虚名。又如: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杂诗》)

“昨夜情”也属于少妇,“今春意”也属于良人,夫妇分担,也是互文。单个诗句有“当句对”式,往往也用这种手法。著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将关、月分属秦、汉是互文,其意义即李白诗所谓:“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犹有烽烟燃。”“有同义互文者,从互文之字定其意义。”(张相)徐仁甫《古诗别解》中的胜义,大多属于善用互文解诗。如解《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道:《古诗十九首》第七首原文曰“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其余十八首,皆词意显豁,初无自相刺谬之句,惟此一首,忽秋忽冬,时夜时昼,令人读之不得其解耳。自李善以来盖莫知其为互文者。莫知其为互文,故以秋蝉玄鸟为明实候,又以玉衡孟冬强合之,异说纷纭,而终不可通矣。《礼记》曰:“孟秋之月,白露降。”今“玉衡指孟冬”,则白露之时节已易矣,下句言“时节忽复易”,则上句白露其为时节已易,可知也。《礼记》曰:“孟秋寒蝉鸣。”又曰:“仲秋之月,玄鸟归。”今“玉衡指孟冬”,则寒蝉不鸣,玄鸟已逝矣,下句问昔日玄鸟今逝安适?则上句问昔秋蝉之鸣树间者,今逝安适?亦可知矣。盖诗句限于字数,非互文不足以达意。此《三百篇》之通例,由此可知,此诗首四句为眼前实景,次四句为追忆昔日之词,而决非实候也。特借白露时节之易,秋蝉玄鸟之逝,以兴起下文同门友之不念旧好,而高举弃我也。

骈句成为近体诗的主要句型,诗人逐渐从必然求得自由,奇迹便逐处发生,又非互文可尽: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读者造次一观,说:“这是以云霞出海写曙之美,以梅柳渡江形春之来呢。”反复玩味,原来在曙光出现于东方之前,即有朝霞满天的景象,故云“云霞出海曙”,暗示一个“早”字。梅残柳细,乃早春相互接替的两种物候;气候是由江南向江北逐渐转暖,物候的变化也是由江南往江北发生,故云“梅柳渡江春”,明点一个“春”字。诗人不但写出了春天美妙的景色,而且使人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两层意思,诗人各选五个字,按格律要求予以组合,便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极大的效果。字词的倒腾非常灵活,诗句的含蕴非常丰富,不愧为唐诗之名句。

应予专门指出的是诗词中倒装和错位的语序大量存在,也就是违反散文语序成为一种普遍的规律,不了解这一点,不但难于作诗,有时还难于解诗。如: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王维《陇西行》)

“盖云走马时一辔头走十里。才一扬鞭,不觉已走到半路了。写其心头火急,走马迅速如见。”(金圣叹)如按散文语法,解作走五里才扬一次鞭,就大错特错了。同样道理,“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是说:怜月光而灭烛,觉露滋而披衣。“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改写以散文语法应是“暗泉流于石壁,秋露滴在草根”。“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后一句是说“溪水直流到门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有人认为若“城阙”为长安则不通,长安怎能辅“三秦”呢?必得解为成都才是。这也是未谂倒装为诗句语序之常例而发的不通之论。其实这两句皆倒装:长安以三秦为辅,望五津只一片风烟。这是一句之中语序倒置例。古诗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陈柱释曰:“二句谓涉江原欲采芙蓉,而涉江之后,且有兰泽,内又多芳草也。”后人多从其说。徐仁甫别解道:“余疑两句系颠倒以协韵。其实是兰泽虽多芳草,而涉江只采芙蓉也。《冉冉孤生竹》‘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轩车来迟,故思君致老,亦倒句叶韵,此与之同。芙蓉是双关语,寓夫容。”(《古诗别解》)这是两句倒置例。

古代凡属讲究格律的文体,一般多用典故,诗词也不例外。作为修辞手法,古人又称“事类”,《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其主要功能除了使作品委婉、含蓄、典雅、精练而外,使用典故,还可使表达更灵活,属对更便利。如:“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两句实是诗人诉说自身的状况,然不托言贾生、王粲,则不易属对。又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连用关于张翰、许汜、桓温的三个典故,要表达的意思却是:虽有一官半职,却不能有所作为,使人顿生倦宦之心;然而,自己能够抛弃国是而不问,甘心做个求田问舍的凡夫俗子,让别人笑话吗?归既不忍,留又无用,虽然尚属壮年,但深恐岁月虚掷,时不我待。但直说无味,用典则增加了联想和回味,也方便了协律,尤其是趁韵。

抒情诗本质上接近音乐,古代诗词尤重音乐美,有整饬之美,抑扬之美,回环之美。诗人有时为了照顾音情,连诗法常规都不顾,更不用说常规语法了。而这种有意的形式突破,往往产生杰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这是律诗吗?三句三出“黄鹤”,在首联中还出现在两句同一部位;而三、四句根本不对仗。但这无妨它被人赞为盛唐七律的压卷之作。这是不顾诗式。至于李太白就更奇了,他似乎有意地要恢复一些散文句法,但又并非全部。“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长相思》)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却大为减色,怎么也读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像《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蜀道难》)、“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等等,“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用来无限美妙。又如《灞陵行送别》:“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意趣亦同。凡此,又可说是无法而法。并非崔颢、李白不知常法,是知之而不顾啊。

同类推荐
  •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在《三弟手足》、《药》、《辛亥革命时代青年服饰》、《记顾仲雍》、《哭鲁迅先生》等文篇写到青少年时代他“也曾到府山下去瞻礼过秋(谨)先烈的白木棺材”,也曾在辛亥年参加“武装演说队”等生活片断。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本书收入作家王培静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六十四篇。不少篇幅都是军旅题材,是读者了解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军人英雄情结的真实写照,军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语言风趣幽默,主题深刻,思想性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是《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美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本书主要内容有:《22年前的24小时》、《漠风雕镂的“古城”》、《黄河边上的那条白狗》、《记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儿》、《长山(外一篇)》、《南中国有个叫周庄的水乡》等作品。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热门推荐
  • 时空穿梭系列故事

    时空穿梭系列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空穿梭系列故事仙魔人古代现代时空穿梭系列故事异世界时空穿梭系列故事
  • 重生无敌

    重生无敌

    众神“光辉”笼罩的大陆,信仰之战无处不在东偶,一个普普通通的问题少年,穿越了,面对着一块似熟悉而又陌生的奇异大陆。风雅有趣的妖魔鬼怪;林林种种的无上密技;远古的神之传承;且看我中华小子,如何奇遇连连,异世扬威。
  • 图解不生病的中医养生法

    图解不生病的中医养生法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饮食观念体质养生法,因人而补脏腑调补最关键常见保健品应怎样服用运动是最便宜的长寿药中医养生功等。
  • 我们曾遇见过

    我们曾遇见过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大的圈子中,但有些人虽然只是过客,却也曾在你生命的某一刻作为主角,有些人陪着你走过一段时光,让人怀念,令人回想。这是一本情感的回忆册,十二段故事,十二个“遇见”的旅程。
  • tfBOYS

    tfBOYS

    三个奇葩的少女,在一次鹿晗演唱会邂逅了某一只,鹿晗竟无缘无故成了他俩的牵红线的人。她们绝对没有想到,鹿晗的演唱会成了他们发展的起源。曾以为风平浪静的日子又因为他们而成了一部电影。这大概是命中注定,在一次次的错过中,他们发生了感情,则鹿晗被卷入了他们恋爱中,帅气的见证人,喜剧的狗血剧情,让她们与他们会发生什么?喜怒哀乐?为你栽的草海,一句“陪我私奔吧”成了主题。本小说原名:TFBOYS之陪我私奔吧作者大大Q:1936098701
  • 倾汶引

    倾汶引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青蜓点水,柳絮飘扬。浮生若梦,静如止水,不问情愁,只愿君一安好,前世风霜,今生幽怨。不论雨雪,只求平淡共醉,填补半世流离,话别一世痴怨。剥落满身伤痕,等待凤凰涅磐,愿萧瑟,能一纸相送,愿此生,能和衣相绻。那一天,你为天涯,我为海角,两两相望,不能相依的绝望;那一世,你为明,我为清泉,形影相错,不能交织的缘错;那一生,你在清水河畔,我在奈何桥旁;你深深的呼唤,我浓浓的情深。三生华发,一生牵挂,我们终究不是童话,与你,只是我倾情一生错过的漫画……
  • 对你一生执念

    对你一生执念

    以为这辈子不会爱,也不会为了任何人去伤心,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平凡的过了,但是世事多变,她从自以为幸福的美满的家庭到一个没妈的孩子最后变成了孤儿,直到遇到他。。。。
  • 花洛神

    花洛神

    上古战场,因为众神的厮杀而撕裂了空间,无数不知名的幻之元素流向了人类世界。人类渐渐的了解并慢慢学会使用了这股幻之元素,并且创造了自身独有的幻气。万年以后,各大陆上的人类多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幻仙。而在幻仙之中,有一位十分出名的人物闻名全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的称号,那便叫做……洛神。新人新作,跪求支持跪求收藏跪求推荐~~~各种跪各种求~~~稳定更新,绝不太监,绝不拖更!!!
  • 火族后裔

    火族后裔

    神州大地,历经朝代更换。21世纪,古武没落,世家林立。唐浩,唐家当代家主之子,在新婚的日子里,唐家遭遇了灭门的惨剧。这是一段悲壮的故事,看唐浩如何踏过这布满荆棘的道路。
  •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

    宇宙是什么?存在是什么?意识又是什么?你的头脑所想,真的是你自己所想的吗?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吗?面对无尽的问题,我们只能像个原始人一样提出问题,却苦于没法解释。德国哲人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这个世界分为我所知道的和我所不知道的。而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大全”。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心灵旅程,一个波澜不惊,但却跨越所有宇宙的故事。她不断的与真实较量,一次又一次的在大全的世界里突破。面对不可逆的宇宙真理,在世界最根本的摄理面前,她为她的存在,为宇宙的存在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庄周梦蝶般的故事,从一艘跨越所有维度的超级宇宙战舰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