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很快到了,逢年过节是演员最忙的时候,沈兰很清楚,她也很体谅谭阅之。但是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该怎样过才好呢?
谭阅之又要出差了,沈兰送他出门。在分别的时候沈兰说出了在心中思虑已久的问题:“我们在哪过年呢?”沈兰想如果谭阅之太忙,就算了,自己跟他去北京过年去。
“妈妈在哪,我们就在哪过年。”谭阅之的回答让沈兰很感动。
“你要是忙就算了,我们就在北京过年吧!我会和妈妈说的!”
“再忙,也要回家过年。我可能会有演出,不过春节期间的演出有提前录好的。我抓紧点可以。”
“何必弄的那样紧张呢,再累出好歹来!”
“没事。这是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父母都不在了,咱们就得好好回来陪陪你的父母!”
沈兰心里无限的甜蜜!
春节前夕,沈兰来到北京的家,打扫卫生,购置年货。虽然他们不常在家,可还有女儿谭冉啊,不准备些年货怎么行,亲戚朋友串门来,也要有些吃的才可以!沈兰还从家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芝麻油、麻酱、黄花菜等等,送给女儿和她的婆家。沈兰可不能让人说,谭阅之有了新娘就不要姑娘了。还要送给那个热心的老胡一些,为了他们他可没少操心,沈兰心里很感激他。
谭阅之也和沈兰一起为沈兰家里购买了很多的礼物,第一次回家过年,礼物一定要丰盛,人人都要有。大年三十晚上,他们提前把东西装在车里,但等晚会一结束,就开车回家。
初一早上,沈兰家里家人都回来了,两个侄子也带来了她们的女朋友。一家人忙活着做饭。
看到沈兰俩人还不回家,两个嫂子故意的逗婆婆:“妈,他们到底回来不回来啊?”
“回来,说回来一定回来!”沈母自信满满。
“妈,人家那么大的名气,咱能请得动吗?”二嫂说着还眨眨眼。
“再有名气,也是我女婿,也得回来过年。”
“妈,那个谭阅之是不是比我大哥还大一岁呐,待会我们该怎么称呼啊?”听到二嫂的问话,大嫂在一边捂着嘴偷偷的笑着。
老太太这回听明白了,感情是两个儿媳逗自己呢,不禁瞪大了眼睛,厉声的说:“该咋称呼就咋称呼。”见媳妇碰了钉子,俩个哥哥幸灾乐祸的笑起来。
除夕夜,谭阅之的演出结束已经深夜十二点多,他不顾劳累,带上沈兰往家里跑去,到家的时候都已经是初一的中午了。
见他们回来,大家都出来迎接。和大家打过招呼,和两个哥哥握过手,谭阅之拉着沈兰来到岳父岳母面前:“爸爸妈妈,新年好!”说着,“啪”的立正敬了个军礼。沈兰的侄子、侄女一阵欢呼:“哇,姑父,好帅!”。两位老人也很激动,沈兰的父亲搓着手,沈兰的母亲竟然抬起手擦起了眼泪:“快歇歇,马上开饭!”
看到年饭都准备好了,谭阅之也迫不及待的为爸爸妈妈露一手。谭阅之虽然做饭不怎么样,但是他也有一个拿手菜,就是糖醋鱼。顾不得休息,谭阅之就和沈兰一起到厨房为大家做糖醋鱼。
吃着女婿做的糖醋鱼,沈妈妈赞不绝口:“这鱼炸得火候刚好,外焦里嫩。这糖色也正好,口味也正好。”
沈兰的两个嫂子笑着咬起了耳朵:“这一个菜,比我们这一桌菜都好吃,看来我们这好几天都白忙活了,妈妈好偏心!”
看着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年,谭阅之很兴奋。他好久没有这样过年了:过年不就是团圆吗?就得一大家人在一起,那才有过年的气氛!他拉着沈兰站起来给两位老人敬酒:“爸爸妈妈,辛苦了!我们祝您们身体健康,幸福长寿!”再给哥哥嫂嫂敬酒:“哥哥嫂嫂,辛苦了!”
谭阅之和沈兰开了头,大家纷纷起身敬起了酒。侄子、侄女自然把矛头对准了新姑父谭阅之。
在中原地区,姑爷在娘家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孩子们的心中既是长辈又是朋友。孩子们在对姑父尊敬的同时,也可以和姑父胡闹一下,作弄一下老姑父,灌老姑父几杯酒。
“祝姑父永远常青!”“祝姑父永远帅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给谭阅之敬酒。
沈兰连忙制止:“你们姑父不会喝酒!”
两个嫂子笑嘻嘻的拉着沈兰:“你别管!头一年过节,该敬!”又怂恿自己的孩子:“多敬你们姑父两杯!”
谭阅之不是不能喝酒,只是要保护嗓子,不喝又怕扫了大家的兴,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我们兴个酒令,我输了唱歌,你们输了喝酒,怎么样?”
“行啊!”能听歌唱家现场演唱,求之不得!大家都很赞成。
于是“杠子、老虎”的一阵吆喝,谭阅之刚唱了三首歌,侄子、侄女已经醉倒了两个。
吃过了饭,发完了红包和礼物,沈兰到厨房刷洗。老太太挤到沈兰身边:“兰儿,你得知道疼他,你看他都那么大年龄了还东奔西跑的多辛苦啊,家务活你就多干点,让他多歇歇!”
“那是他的工作,没办法。哎妈,您是谁的亲妈啊,别忘了我才是你生的亲女儿。咱们可是老熟人都认识几十年了啊,你们才认识几天呐,你怎么偏心眼啊!”沈兰笑着打趣老妈。
“别管先认识谁,都是我的孩子!我都疼!”沈妈妈睁大眼睛挑衅地看着她以前最疼爱的女儿。
沈兰只顾和妈妈斗嘴,一转身发现谭阅之正站在厨房门口笑嘻嘻看着她们俩,沈兰不满地瞪了她一眼。
回到家,沈兰很不满的问谭阅之:“你在那糖醋鱼里放了什么迷魂药,弄的我妈跟谁亲都不知道了!”
谭阅之很得意的笑着说:“丈母娘疼女婿,天经地义,没办法,认识几十年也没有用。再说咱做的确实好吃吗,你公平的说,好吃不?”
“好吃好吃,行了吧!没瞅见咱那两个嫂子在那撇嘴吗,你讨好了老娘,得罪了好几个人。”
“哈……没看见。这年过的多好啊,多热闹啊。我好多年都没有过过这么热闹的年了,这才是中国的年!”谭阅之眼睛看着远处说。
初一过完,谭阅之和沈兰就要回北京了,北京还有亲戚朋友,还有女儿外孙。
谭阅之坚持要带上女儿乔雅:“我们带上乔雅!”他要和这个女儿好好的处处。
“就让她在家吧,反正我很快也要回来的!”沈兰很有顾虑。再婚夫妇的矛盾往往集中在儿女和经济问题上,沈兰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你把她一个人放在家多孤单啊,你落忍啊。”
“她可以和姥姥在一起,她喜欢和那几个表哥、表姐玩。”
“不行,从现在开始,她有父亲母亲!必须和我们在一起!她也是我的女儿,在我的心里,她和谭冉一样!”
“我怕谭冉会怪你,也怕乔雅不习惯!”
“你想多了!孩子们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再说,早晚都要在一起,有些问题必须面对,不能躲避!”谭阅之的态度很坚决。
乔雅很乖巧,尽管怕给谭伯伯和妈妈带来麻烦,到北京去也可能会很不自在,但是她还是听从谭伯伯和妈妈的安排,和妈妈一起去了北京。
谭阅之担心乔雅不能融合在这个家庭里,他给乔雅重新布置了房间,告诉乔雅:“这以后就是你的了,放假回来就住这,也可以带朋友回来玩!”。有亲戚朋友聚餐,他和沈兰也会带上乔雅赴宴,并且很隆重的把乔雅介绍给他们:“这是我的小女儿乔雅!”
在北京住的半个月里,谭阅之和沈兰带着乔雅逛遍了大小博物馆,参观了各种展览,还听了两场音乐会。乔雅学的是美术专业,他就和沈兰一起带她去看美术展览,观摩一些大师的作品,请美术大师为她讲课。他还发现,乔雅和妈妈一样,有一副好嗓子,闲暇的时候,就教乔雅练声。
谭冉也给妹妹带来很多的礼物。谭冉的儿子更有意思,天天缠着小姨玩。小家伙胖嘟嘟肉乎乎的,谭阅之干脆就叫他团团。
乔雅给团团画些小猫、小鸭,逗着他玩,团团就拿着这些画一趟一趟的跑着让姥姥姥爷看:“小姨给我画的!”
一会儿又传来猫叫声:哪来的猫呀?谭阅之和沈兰正疑惑着,却看到团团趴在地上学着猫叫,谭阅之连忙把他抱起来一看,一脸花花的,长满了胡子,原来乔雅把他的脸画成了小猫,逗得谭阅之哈哈大乐。
团团挣脱姥爷的怀抱又跑到乔雅那,但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哭声,原来相差十多岁的两人因为玩具争斗起来。
“破小姨,老惹我生气。呜呜……”团团哭着说。
“敢惹我们团团,看我揍她!”当沈兰作势要打乔雅时,团团又哭着抱住姥姥:“破小姨也是小姨!”
看着孩子们打斗在一起,谭阅之和沈兰在一旁呵呵大笑,心里那叫一个温暖,这个家比以前热闹多了!
等乔雅再回学校时,已经有点舍不得这个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