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不到四千吨的粮食算什么。放现代的话,简直不值一提。
就算是赵国,每年军事上消耗的粮食最少也有五万吨以上,当然以赵国的单位,可以看成是两亿斤以上(单位太混乱了,谢赫决定统一用斤,4斤=现代1千克)。
就谢赫这两年卖出的那么点,只够赵国用不到一个月!
当然了,谢赫囤积的粮食数量远远不止那么点。如果把各地仓库里面的都算上,那足足有一亿两千万斤。
平原君只要八百万斤,实在是太小看谢赫的手段了,即使是邯郸城内,谢赫立刻就能拿出超过二千万斤的存粮!
“君上这么说就是看不起我了,赵国情况这么紧,区区八百万斤怎么够。谢某拼尽全力,当于三个月内为赵国筹集八千万斤粮食!”
听到这话,平原君整个身体都颤抖了一下,反映过来以后又是深深一拜:“谢先生真乃义商也。赵胜会全部以高出市价2成的价格收购。”
堂堂四公子之一,之所以这么大反应,不是这些粮食有多么值钱,而是在于赵国现在有钱买不到粮食!
这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些类似,当时大家都认为几个月内就会结束战争,所以没有提前做出准备。
秦赵长平大战之前,赵国也没打算跟秦国进行举国大战,哪里会提前大量购买粮食?
就是打起来之后,在获得了好处,又战况看似不利的情况下,也是选择立刻派出使者,期望议和。当时也才打了几个月罢了,还是没想到购买粮食。
等到打了三年之后,想买了,齐国不借!(话说怎么看着有点像德国?)
而现在,这八千万斤粮食已经根本不是粮食本身值多少钱的问题了。而是赵国国运的问题!
一旦赵国因为没有粮食战败,那么首先上党地区肯定保不住。这可是17座城池啊!
紧接着,上党一旦落入秦国手中,秦国的势力范围将深入太行山,严重威胁到赵国的战略安全。
这还是体面收场的结果!
如果跟历史上一样,长平惨败的话,那么亡国就在眼前。
历史上可是有范雎暗害武安君白起,还有邯郸城下近乎巧合的大胜,这样赵国才没有直接亡国。
但是长平之战惨败的影响,使得赵国再也没有争霸的资本了。
所以谢赫手中这八千万斤粮食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物资本身的意义,和赵国的国运联系到了一起。
这也就不怪平原君失态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这是在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最频繁、战争规模最大、战争组织能力最强的时代。
所以各国即使没有刻意准备,但是平常的粮食储备是不会缺少的,所以赵国买不到粮食还能撑三年!
要知道在战国时代,用兵规模超过几十万的战例比比皆是,超过100万的都有几起,比如长平之战,秦灭楚国之战。这一百万是什么概念?从军队占总人口的比例和战争持续时间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员能力也不过如此。
而且战争中损失的国力恢复速度极快,战斗极其进行得极为频繁,250余年的战国单是载于史册的大规模战斗就有230起之多。几乎每年一次大战。
这可不是后世儒学治国的时候。后世的明清,因为生产力和组织能力遭到了礼教体系的极大破坏,偌大一个王朝,连动兵十万都困难重重。
任何一次小小的自然灾害,居然都有可能赈灾不力,搞出民变。这管理水平也是奇葩得不可思议。
却说谢赫并没有应和平原君的提议,反而在一听之后马上摇头,不悦道:“谢某是感念平原君的胸怀,这才不计代价为赵国购粮,哪里是为了赚两成的差价!”
平原君立刻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拱手道:“是赵胜失礼了。谢先生重义轻财,就是古之弦高也不过如此了。”
此时,他看谢赫的眼神已经是肃然起敬了。
弦高这个人很有名,是义商的典范。说到他就不能不说弦高犒秦师这个典故。
公元前628年的春天,驻在郑国都城的秦国大臣杞(qi)子使人给秦君送去了一封密信,信上说自己掌管郑国北门的钥匙,并且,郑国对秦国没有防备,如果派兵前来偷袭,里应外合,准会成功。
秦穆公见信很高兴,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3位大将,率领3000辆兵车,从秦国东门誓师,向郑国进发。
秦国与郑国,彼此相距千余里,中间隔着周、晋、滑等国家。路上,秦国军队耀武扬威,骄横无礼,经过东周首都洛阳北门时,许多人跑出来观看,都知道郑国将有战乱,老百姓要大难临头了。
郑国怎样呢?因有秦军驻守,还以为秦军帮助自己,依然蒙在鼓里。举国上下,正沉浸在老国君郑穆公逝世、新君郑文公即位的悲喜氛围中。
这时郑国的商人弦高,载着皮货,赶着牛群,正准备到洛阳贩卖。他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立刻站了出来。一边让老乡赶紧回国去给郑穆公报信儿。一边扮作郑国的使臣,打着国君的旗号犒劳秦师。
秦国3位大将眼见弦高送来的皮革和肥牛,以为郑国有了防备,于是打消了进兵的计划。
平原君说谢赫就像弦高一样已经是极大的赞誉了。
对此,谢赫心里面当然很高兴,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说道:“君上过奖了。粮食运来之后,就以市价交付即可。”
其实因为三年鏖战,邯郸城粮食价格涨了何止几倍?即使算上运输成本,谢赫从这笔交易里面依然可以获得超过一倍的利润(水运成本并不高,主要是转运后陆地运输成本)
既然已经得到了好处,那么从长远考虑就不能表现得过于贪婪了。
如果还在市价上面加二成贩卖,那么就是纯粹的交易了,哪能落到人情?哪里能够获得名声?
一个好名声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那么一点货币。维持一个好名声,开始可能困难些,但以后做生意是越来越容易。
可惜好多人被贪婪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就是看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只能做一锤子买卖,抱着骗到一个是一个这种思路,路子自然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