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地下七千公里
若刚轻轻向前推前进按钮,刷,整个机车轻飘飘向前飘行,完全不是在地层中,而是在空旷的太空中飘行。
若刚按下启动按钮整个鲸曼车悬浮起来的时候,若刚注意到质量指示器的变化,鲸曼车质量从八千亿吨变为零,难道鲸曼车产生的光可以让鲸曼失重吗?外面还没有这种技术。但听说有一种光可以屏蔽重力,难道这就是那种可以屏蔽重力的光?
鲸曼车启动后,温度仪显示周围温度从22度,骤然下降至骇人的零下315度
若刚除了学习宇宙飞船驾驶知识,酷爱前沿物理学研究,他知道零下315度对于物理学意味着什么,摄氏零下273.15是绝对零度,达到这个温度,一切物质停止波动,现在外面的技术也只能达到这一温度,无法再低,鲸曼车居然瞬间达到负摄氏315度,难道现在的鲸曼进入了另一温度空间了吗?速度空间是光速,凡高于光速低于绝对静止速度的都会超出物理学定义的时空,温度也是,真空的温度是2.7K,就是说去掉真空温度2.7K,绝对不可能低于276.15度的温度在现今科学定义的时空内出现,那么现在鲸曼车的温度仪显示,鲸曼车处于摄氏零下315度的环境中,那么从温度意义上说,鲸曼车已经进入了异温度时空。
不仅鲸曼车没有了质量,周围的物质也没有了质量,并且周围的物质像液体空气那样自由流动。
若刚慢慢向前推动手柄,刷刷刷,鲸曼车的速度在快速上升,一个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居然可以以几百公里的速度潜行,系统显示,鲸曼八号的隧道模式速度为480公里每小时,高于这个速度后为无隧道模式。无隧道模式是鲸曼车航行过去后,后面的流体物质恢复原状,隧道模式是鲸曼车走过后留下一个巨大的隧道。
280公里以下鲸曼八号的侧孔降温模式,它竟然可以在每小时280公里速度的情形下,布设延伸向周围的地热转换系统,地热发电系统。
若刚按着操作规程,鲸曼八号要在隧道的壁上钻出很多侧孔,然后将热交换器穿入,形成冷却系统,热交换器将地热转换为电能,届时输出到地面。侧孔系统在第二节车厢,侧孔速度很快,与鲸曼车前进的速度同步,鲸曼着穿行过去后,侧孔系统将热交换系统穿入侧孔,完成为隧道降温的装置。
鲸曼车像一条巨龙,以18角向地幔深处穿行而去,它的后面留下一条直径三百米的巨大隧道。
若刚将鲸曼八号的速度设定在八十公里,因为他要了解很多东西
最神奇的鲸曼车八号在以280公里速度行进的时候,除了同步布设侧孔降温系统,竟然可以同步形成直径60米的与科技城直接连通的物质通道。
现在若刚终于看明白很多物理学原理,而在上到鲸曼车八号以前想都不敢想象。之前人类做的科学努力,走了很大的弯路,并且得出的很多结论都是错误的。
原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系,它的大部分组织是比较平缓的透明的膜,比较平缓的透明膜正是2.7K温度真空,2.7K温度从物质观察的角度竟然也是电磁波。极小部分的各类能冲信息也是复杂的电磁波,或者复杂的干涉波,而实际上也是膜,由于鲸曼车系统不是专门的物理学研究机构,因此放大的尺度不够,若刚仅仅根据自己掌握的新理论判断出它们是一些可以相互转化的膜泡,这种膜泡成十字形转换,中间有一个空泡奇点,即宇宙万物的全息信息。但现在无法确定,因为这个膜泡点太小了,如果原子膜泡是一个足球场的话,收缩在原子核内的十字形膜泡才只有一个蚂蚁那么大。电子有一个线性的膜泡点,它围绕在原子核的周围以一种几率的形式出现。
忽然若刚完全看明白温度的秘密,原来温度并不是温度,所谓电磁波的密度而已。电磁波也不是电磁波,而是一些相互交叉连接的膜泡,连接处是电性膜与磁性膜转换奇点泡,温度是电性产生的,被禁制在膜上的温度竟然高达亿亿亿度,这个温度正是猜测中的大爆炸温度。绝对零度更加荒谬,若刚竟然在这里看到了零下亿亿亿度,那是被禁制在磁性膜上的线性磁的集成温度,原来温度是这样形成的,人们观察到的电磁波原来是这两张膜之间的辐射,这两张膜在奇点中完成转化,电转化为磁,电与磁成十字形交叉,奇点内部有整个宇宙世界的全息信息。
通过奇点可以编辑一切物质,即控制电与磁的转化参数
鲸曼车八号的编辑参数多为地球地下物质,鲸曼车快速行驶过去后,一条辅助通道被编辑好,同时厚度为十二公里的隧道墙壁也被编辑好,若刚发现,被编辑好的物质,竟然是膨化中子物质,一种质量很小,原子核体积很大,比一般物质坚硬牢固一万倍的新物质,有这样的物质作为骨架支撑,就是地球全部的重力压在隧道上也不会坍塌。
由于原子核极度小,更多的地方是真空区域,电子也是透明的,电子是一个有着线性奇点泡的质量几乎为零的东西,它的本质是一张张层次不同的膜,整个地球的相同电子在同一张膜之上,但电子的成点处有一个能冲,整个世界的物质像都是由这样的能冲构成的,这些能冲可以通过奇点编辑,输入不同的参数下一秒钟或者下一毫秒会出现想要得到的物质。电子几乎整体透明,整个原子只有原子核极小极小的一点不透明,这一点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整个地下干涉光雷达图是完全透明的,只有仔细观察才会看到哪里是原子核。
但不同的物质发出的光谱是不同的,因此地下世界呈现出了如此奇妙的奇异环境图。
向下穿行800公里,进入地幔深处
鲸曼穿过软流层的时候,温度仪显示,软流层最高温度2850度,进入地幔温度降下来,现在1700度左右。
若刚发现,南极洲的下面没有软流层,离开南极洲150公里后才出现软流层,靠近南极洲的地方软流层很薄,因此南极洲不在地球板块运动的行列。鲸曼车穿过软流层的时候在软流层内留下膨化中子物质隧道,它足够坚固,鲸曼车穿过时周围岩浆就被被快速冷却,为了获得更多的电能,鲸曼八号有意在软流层中航行500公里,在软流层中留下一个巨大的隧道,它的周围是延伸出来的热能转化系统,可以将地热转换为电能,由于现在还没有向地面送电,因此现在地热转化的电能通过快速通道输送到科技城。
鲸曼八号每向前行驶一千公里便需要科技城向这里补充一次物质材料,鲸曼车开采的各种矿石也输送会科技城,物资补给和矿石运输都是通过辅助通道。
一路无话,鲸曼八号在地下行驶七千公里,来到澳大利亚地下,原来这里是南极洲要建设的第一电力输送点,同时在这里建一座规模与澳大利亚大陆相等的地下城,于是鲸曼八号到这里后,不再向前行驶,而是改变任务,在这里挖出千万个科技城输送来的机器人工作的作业营地,原来南极洲的地下地面设施完全由全智能化的机器人完成的,包括建设后城市设施的维护,完全由机器人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