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介绍完,回过来讲讲梅春考研的事。天有不测风云。到研究生考试前一个星期,西伯利亚寒流再次南下。这次南下不是时候,害得梅春连连咳嗽。梅春预备看医生吃药。不行,为了考研大计,硬是熬了下来。因为药物有催眠作用。
老是不停地咳嗽。
没办法,周四请假。周五批假在家休息复习。领导算是仁慈,批了假。要知周六、周日就考试了。
周六那天极其惨烈。那天非常冷,几乎是一年最冷时。那天考的是政治和英语。梅春几乎是不停地咳,不时地流鼻涕。
考英语时最难,特别是看阅读理解,不能咳,一咳就打断思路,又得回看。因为阅读理解的单词往往在句里是与平时所看的单词意思往往不一样。而且有一些陌生单词需在整个句子里猜测其意。考试没时间浪费。
只好刚要咳时,屏住呼吸。实在屏不住,也要坚持看完一句,才咳,又看一句,又咳,又看,又屏,又咳。
这个实验不易啊!
哦,梅春考上了。耳朵可以休息休息啰!有点厌烦梅春的喋喋不休。梅春只顾着,只忙着发牢骚。换个角度考虑,当真“当局者迷”。梅春是个不喜欢竞争的人,没人给予压力,反而做得更好。偶尔得一下鼓励,做事效果更好。因为梅春曾间接地得到鼓励,但他只是不知道这是鼓励。鼓励的事情是这样的:
大概是,会考结束前一个月,在省城的茶馆里,刚回到省城的梅春曾聊到。他在井边洗澡时,一位老师也在旁打水洗澡。这位老师,莫名地带着欣慰的表情对梅春讲:“这次,学生会考得好。”
梅春奇了怪了,道:“怎么知道学生会考的好?”
“你复习得很细致。”
梅春料想这位老师肯定知道梅春发给学生精挑细选的试卷。
以为梅春受到考上研的鼓励,有新的事去做,不会再来烦人了。没料,耳朵反而得不到休息。可怜的耳朵,况且可怜的耳朵不是他人的,是我可怜的耳朵啊。
又在梅春的另一本笔记本上看到一些文字。这家伙,竟写了不少此类的文字。其中一段应可以解释梅春被录取了,继续烦恼的原因。
这段文字是两种笔色写的。估计不是同一时间写的。前面的笔色饱满,应不会出现笔水不够的情况。所以,应是分两段时间写的。
前面饱满的笔色是红色的。请看:
下一步
该走哪条路
犹犹豫豫
主意,拿不住
风吹花落
随风而去
后面应是蓝色圆珠笔写的。蓝色是肯定了,是不是圆珠笔无法确定,是水笔吗?好久不碰圆珠笔了。圆珠笔是不是这样的笔迹?不管了,看后一段文字吧。
搞不明白
风从哪个方向来
地名依旧未改
已像是在三界外
星星因雾霾惨败
花草早退下舞台
独自徘徊
依旧不知风何处逃
即便接上WiFi
心已被拐卖
模糊的字句,让人蒙了。大概大概地解释吧。“犹犹豫豫”什么呢?在读研和工作之间拿不住主意,所以犹犹豫豫。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明白?梅春究竟还想干吗?世上不是许多人这般地活在当下,这般地生活。
虽说梅春欲“随风而去”,毕竟随不了。麻烦的事,谁不是一大堆。谁能随风而去,弃之不管。
聊天时,听过他言语得知,恨的距离比爱的大,讨厌是令人讨厌的情感,特别是挥之不去的讨厌。在那时,听得云里雾里。他究竟讨厌什么?
反正没什么兴趣知道他想讨厌什么。没曾料到,这本笔记本的另段文字像是能找出他讨厌什么。没想到在笔记本的角落处,仔细找,能意外见到此类文字。
最远的距离
我在你身边
你却不知我爱你
这不算远
更有一段距离更远
我不想在你身边
非得天天见面
不能恨,不能怨
怨恨徒增悲伤
无法逃离
何处是我天地
你忍我还是我忍你
何时能逃离
这首的“逃离”,料想是准备逃往何方。前一首的“依旧不知风何处逃”,隐约地感觉梅春考研是为了逃避某些物质,或许是某人。究竟对什么不满意?
也许,他认为读研不能彻底逃离。也许,没找到能安全躲藏的地方。所以,不知逃离的方向。或者担心自己把逃离的方向搞错,南辕北辙。
记得刚住大学宿舍时,很长一段时间,分不清南北。我家大门本朝南,宿舍门却朝西(西?),我一直把西当南。周围是宿舍挨着宿舍,而大学里的天大都灰濛濛一片,少见高清晰度的大白云。现在宿舍门是否朝西,依旧分不清,记不清。到此刻,只能确定不朝南。
毛山有句俚语,哪里不是那星那月。毛山俚语环境里不喜欢加上量词。加上量词,试试读读看,是否明白?哪里不是那个星星,那个月亮。大意说的是,你在这惨,你在那也会惨。这是梅春的理解。是不是这个意思啊?看来,要细细研究毛山方言,否则,被梅春误导,也说不定。等有时间再说,他这样讲,我就这样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