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生里,在剩余撑着我活下来的信念里,周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她拥有着国色天香的绝世容貌,很快就成为了惹事生非的祸端,而我沦为连自由都没有的阶下囚,再也无力去保护她。有一天在众目睽睽之下,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借着酒兴挑衅性地当着我的面对周薇说,你这样的女人本应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但你现在跟着一个自身都难保的人岂不是很遗憾么,如果你能跟着我,从此以后就大可不必如此委屈自己。这是人说的话吗,我李煜虽然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可我还没死,我立即抄起身前的喝酒案台,朝着赵匡义丑陋的嘴脸劈过去,但我气愤难当用力过猛,一击不中。赵匡义显然被我吓住了,他一脸惊愕地跟呛站起身来后退几步,差点晃倒自己,待反应过来自己侥幸躲过一劫,他随即抢过身旁侍卫腰中的宝剑,准备向我砍杀过来。席间顿时乱成一团。后来是赵匡胤用一杯酒泼到他弟弟赵匡义的脸上,大声喝止住了他,喝多了就去给我醒醒酒。
赵匡义其人多疑,贪婪,暴戾,相对于其兄的大度仁慈,作恶多端为所欲为的赵匡义是另外一个极端,看看他所作恶的事吧,熟悉我《南唐秘史》的人都了解,这个像猪一样的怪物同样对着皇权有着无可复加的觊觎之心,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人士不可谓不手足情重,对这唯一一个视如己出的亲生弟弟平生历来都是爱护有加。《南唐秘史》里记载,有一次赵匡义生了病,需要喝一种温度非常高的汤药,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去照看弟弟,为了避免弟弟被汤药的温度烫伤,宋太祖以自己的身体试药,先把汤药倒到自己的皮肤上,确定汤药的温度不至于烫伤了病中的弟弟后,才一口一口地喂给弟弟喝下去。其情重的程度不能不令人为之动容。而反观好色之徒薄情寡义的赵匡义,凡是稍有姿色的异性女流,从宫内到宫位,很少有不遭到他蹂躏**的,这是他们宋氏王朝里的一个早已公开的秘密,更过分的是他连自己的哥哥宋太祖的名声都不敬重,宫廷内外一度盛传他与自己的嫂夫人宋太祖的贵妃花蕊夫人有染,而宋太祖赵匡胤顾及手足情分对此类坊间传言从头至尾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按照他宋氏朝代的年历来算,天宝九年,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北征契丹,时值年末岁寒,途中赵匡胤小感风寒,这是一种无关紧要或者说根本无关生死的小病,是日十月十九,夜,宋太祖与其弟赵匡义在行军帐篷里喝酒驱寒,但第二天军中哀声大作,宋太祖赵匡胤于前天夜里忽然之间莫名其妙地暴毙身亡。
对于赵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至于具体死因,只字未提。据一些秘闻野史推测,当天赵匡胤军帐中的侍卫宫女们全部退至帐外,后半夜中忽然看到烛光亮起,随即就听到沉重的板斧坠地之声,并且伴随着赵匡胤怒喝呼叫,推测的结果是赵匡义着哥哥赵匡胤昏睡之际,暗中与花蕊夫人行诸猥琐苟且之事,不料烛光亮起,被醒来的宋太祖赵匡胤逮个正着,愤怒的赵匡胤掷斧相向,虽然一击不中,但眼看奸情败露,自知难逃一死,赵匡义歹心顿起,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哥哥赵匡胤杀害灭口。而赵匡义给世人的解释是,当晚哥哥宋太祖病情突然加重,仿佛有厉鬼缠身,于是他赵匡义挥斧舞烛为哥哥驱魔逐怪,所以帐外的人们能看到烛光起,斧声坠地,还有宋太祖被厉鬼附身时的呼叫,但最终作法不成,宋太祖一命呜呼。这是多么牵强附会的一种解释,即使当时官宦侍卫们远离军帐世上无一人能够佐证宋太祖为其弟所害,从而导致这一代雄才大略的枭雄帝王死因成为千古之谜,但赵匡义的种种漏洞逐一被后世揭穿,所谓的秘闻野史,并非空穴来风。
看看后来他的所作所为吧,赵匡胤死后他立即篡夺皇位,并冒天下之大不讳在哥哥尸骨未寒的时候,擅自更改年号,启用属于他自己的新纪年,把仅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为剪除后患,赵光义不惜对至亲骨肉,大开杀戒。先说赵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说,最大的潜在对手是年长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说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弟弟——秦王赵廷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匡义亲自导演,将亲弟弟赵廷美、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一逼上绝路。结果,赵廷美被贬房州,三十八岁抑郁而终;赵德昭被逼自杀,年满三十岁;赵德芳像老爹一样,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仅二十三岁。赵匡义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赵匡义即位后,亲自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并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内容。有趣的是,赵匡义即位的名义是太后留下的遗嘱,而这份神秘莫测的遗嘱在赵匡义第二次修改《太祖实录》的时候才大费周章地提及出来,也就是说,第一次修编的时候,居然对这件重大的事件未作丝毫记载。当然,我并不是史记官,没有义务为历史的真伪作鉴定和推测,只不过他赵匡义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的做法,实在没必要在后世争论宋太祖赵匡胤死因的时候,归结出一种成为千古谜题的神秘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