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耶律吼率大军驻扎易州,河北这边的汉军在郭威的带领下开始了一系列战事部署。郭威传令河北所有州城,命其全部坚壁清野,将所有城外居民强制移入城内。
此外,郭威还传指令给河北境内的定远、安国、义武、成德、横海等藩镇,令他们做好战争的准备,随时接受天雄军的调遣指派。郭威对内则加强马步各军的操练,特别是在宋州应征入伍的那波新军,好随时用于战场之上。
郭威还修书给汴梁,直言河北之况,让朝廷及早做好与辽人开战的准备,同时替河北诸镇向朝廷求取战争物资。朝廷有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在,郭威又是秉公而奏,自然无不准奏,大量的粮食、兵器铠甲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往河北。
就在郭威修书给朝廷的一月之后,耶律吼率先向汉军发难。耶律吼在易州休养了一个月后亲率大军从出城,挥师南下。由于契丹人骠勇善战,一个个又精通于骑射之术,一路上可谓乘风破浪,在出师两个多月内连克雄州、深州、祁州,直杀至贝州高老镇,直逼邺都,并派遣游骑劫掠邺都周围的南宫、堂阳等地。深州刺史史万山被杀,大量军民被俘获。
一路上义武、横海、乾宁、定远四军皆有派出人马与辽军战斗,但全都被辽军打得落花流水,溃败而逃。
见到四军接连战败,位于西面的成德、安国两军顿时放弃了与辽军一决胜负的念头,龟守城中,严禁居民随意出城。
此时,河北诸军只剩下驻守于邺都的天雄军方可与辽国大军一战,河北乃至整个天下的将士都在注视着邺都的一举一动,天雄军一旦战败,河北将尽丧辽人之手。倘若一旦失去河北,辽人与南唐勾结两面夹击,这刚建立不久的刘汉江山将被彻底颠覆。
此战可谓关乎刘汉的命脉,乃是国运之战!
邺都城中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氛围,军民们的脸上挂满了忧容。柴荣骑着骏马在街道上巡视,这一切都看他的在眼中。他沉着脸挥动缰绳,纵马奔向军营,直奔帅帐。
柴荣骑马到在帅帐前纵身跳下,驻守帅帐的卫士向柴荣发出问候,而他则是面无表情,没有半点回应,只是伸手撩开帘帐径直走了进去。
帅帐之中,郭威躺坐在一把藤椅之上,闭着眼睛,双手置于藤椅的扶手之上,用食指和中指不断拍打着扶手,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柴荣见到此景,站于郭威身前,小声地喊了句“姑父”。
郭威听到声响,抬起头睁开双眼,见到来者是柴荣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说道:“荣儿,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柴荣面色严肃地对郭威抱拳道:“姑父,小侄此次前来乃是想与姑父商讨破敌之事。”
“哦,是吗?”闻言,郭威感到有些意外,不过脸上依旧挂着微笑,向柴荣问道:“此次辽寇来犯,可谓声势浩大,荣儿你有退敌之策么?不妨说来听听。”
柴荣再次向郭威抱了抱拳,说道:“启禀姑父,小侄以为此次辽寇从易州出师,一路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看上去强劲无匹,实则不然。辽军南侵已有两月,在此期间,其将士无时无刻不再战斗,丝毫没有歇息,体力大不如前,现在支撑着他们持续战斗的,那是士气二字。由于辽军一路上与义武、横海等军交战皆取胜,士气高涨到极点,将士虽日夜作战却不知疲惫。而我军屡受挫败,士气低迷,今日侄儿巡视邺都见街上军民全都死气沉沉,在这么下去,我军将会完全丧失斗志。现在咫尺之遥的贝州正在苦苦抵御辽军轮番猛攻,倘若我军不援救贝州,恐怕用不了一月,贝州就会被攻陷,届时邺都恐怕人心惶惶,虽有十万之众,但却无人可战哪!侄儿以我军应为尽早出兵为佳。侄儿不才,愿领一万精兵救援贝州,与辽寇一决雌雄,还望姑父准奏。”
郭威坐在藤椅上,静静地听完了柴荣的一番论述,脸上依旧是那副微笑,看不出来有任何的表情变化。
“荣儿,你看过《左传》吗?”郭威并没有直接回答柴荣的请求,而是冷不丁地问了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柴荣先是一愣,随即答道:“姑父,侄儿看过《左传》,怎么了?”柴荣的语气中充满了疑惑。
“那《左传》之中有一篇《曹刿论战》你有可曾读过呢?”郭威依旧是那副让人琢磨不透的微笑,继续发问道。
“侄儿读过,乃是庄公十年的长勺之战,曹刿以避其锋芒攻其不备之法助鲁庄公战胜齐国大军的故事。姑父考侄儿此文莫不是姑父认为我军现在的处境与文中的鲁军一样?”
郭威见柴荣反应过来,点头道:“虽不曾完全一样,但也有七八分相似。现在辽寇气焰正胜,我军士气低落,理应避其锋芒,不该与其交战。”
柴荣连忙答道:“姑父,侄儿知道您这话有理,可是辽寇正在猛攻贝州,倘若贝州被攻陷,则辽寇士气将会更高,而我军士气则会跌至低谷,到时更难与辽寇一决雌雄啊!”
郭威点头道:“此话不假,因此当务之急乃是加强贝州的防御,而非与辽军决战。辽军此刻并未全力攻打贝州,赵州、冀州皆有辽军攻打,攻打贝州的辽军不足以形成围城之势。照我之意,我军分兵五千,于夜间趁夜色赶赴贝州,助贝州加强城防,让辽军短时间内难以攻下,好挫败他们的锐气。至于赵州和冀州方面我已经传令成德、安国二军分兵增援,只守不攻,想必短时间内也难以被攻克。不过这统帅贝州援军的将领人选嘛——”郭威说道最后语气之中带着几分犹豫,似乎还未敲定人选。
柴荣见状连忙抱拳道:“侄儿不才,愿领这增援贝州之职。侄儿定当竭尽全力镇守贝州,不让辽寇有丝毫的可趁之机。”
郭威见柴荣自告奋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点头说道:“真不愧是我的好侄子,由你统兵前往贝州我就放心了。你只要抵挡辽寇三个月的进攻,届时姑父当亲率大军与辽人决一死战。倘若大败辽敌,你可是为大汉再立一奇功啊!”
柴荣低头义正言辞道:“侄儿定当不辜负您的厚望。”
郭威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对柴荣叮嘱道:“荣儿,你此次前往贝州将你的二弟带上吧。此子非但武功高强,而且眼光独到,颇有谋略,说不准能帮你不少的忙。”
闻言,柴荣闻言有些意外,说道:“姑父,上次二弟便陪我远征冀州,回来与符姑娘相聚才没多久呢,此次又带他出征吗?这样恐怕有些不妥吧。”
郭威一本正经地说道:“大丈夫当以国事为先,至于儿女私情可以等日后慢慢再谈。此事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岂能因为有所愧疚而马虎呢?而且那两人都识大局懂大体的人,想必不会因此而不快的。”
闻言,柴荣顿悟道:“姑父说得极是,是侄儿目光短浅了。侄儿现在就去准备出征事宜,先行告退了。”说完,柴荣转身走出了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