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你是陈董事长的女儿?”老厂长惊讶的看向她,别说老厂长,汪加以,许强等人均以没想到她是董事长女儿的目光看向她。
对他们来说,董事长是多么一个神圣的人物。以前提到他,所有人都是以仰慕的目光看待他的。
一个男人,凭借着自己能力,撑起了A市半个食品业的江山,这样的人还不足以让人仰视嘛。
而现在他的女儿就站在他们面前,与他们隔着不到半米的距离,并且温声细语的跟他们说着话,这确定不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
老厂长的惊讶被陈茉莉听成了是质疑,她煞有介事的问道:“怎么,需要证明吗?”
证明倒是不需要,但老厂长惊讶的目光还是没从她身上移开。
董事长的面他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唯一能见上面,说上话的只有每年年底的总结大会上。
他倒是听说过他有一个女儿,但长什么样,今年多大了,他是一概不知。
如果眼前的这个人真是陈董事长的女儿,还别说,这一眼望过去,她的眼睛,鼻子倒是董事长有几分相像的。
就说了一下她是陈景天的女儿,这几个人的目光能不能不要就跟定住了停在她的身上。
“那这位是?”老厂长不忘询问秦澍阳的身份。没有办法,没叫人家气质太突出,他即使站在那声也没吭一声,也稀释不了他强烈的存在感。
秦澍阳倒也挺有礼貌,他伸出手来主动与之相握,“你好,秦澍阳。”
现在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多钟,秘书发个好几个信息过来,用于提醒他别忘记下午一点有个会议。
话说,今天他只是想带陈茉莉来看看食品厂真实的运营情况,他想以两年董事长积攒的经验告诉她,如果我们做事从来不到实际中去看,而是仅仅凭别人说的几句话,提供的几张纸,我们就永远做不成大事。
却不想,中途出了员工受伤这事,计划十点半都会回公司处理事务,结果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秦澍阳的话音刚落,汪加以就叫了起来,他想确定眼前的这个秦澍阳是不是他所知的那个秦澍阳,“秦澍阳?竞行集团的那个秦澍阳?”
今天到底是怎么了,见的人物怎么都是以往在报纸上,电视上,反正现实生活中百八年也见不到一回的?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不是待会他们走到走廊的拐弯处,有个人突然冒出来说,你们好啊,我是陈景天啊。
“怎么,你认识我?”
秦澍阳显然忽视了他名字在A市的流传度,现在的人们啊,只要一提到竞行集团,就会有人顺便提提他。
什么本市最年轻的企业家,什么行业最帅的董事长,什么让无数女孩趋之如骛的单身黄金汉。
汪加以忙不迭的点头,“认识,当然认识,我现在住的小区拉的横幅都是标志着竞行集团的横幅。”
传言都说,竞行集团董事长年轻又帅气,以前他是不相信,现在看到真人,他只能感慨,同样都是同是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
汪加以做人事多年,经验告诉他,当下最重要的应该是抓紧时间跟这位大神认识,要是能套到什么电话号码那就再好不过了。
所以,他对某人的称呼立马变了,“那个,秦总,你跟陈小姐认识我们公司员工许强?”
很显然,他对秦澍阳,陈茉莉已经去过厂里的事并不知情,不然也不会这么问。
“并不认识,我们今天只是去食品厂看看,然后不巧的碰到了你的员工出了安全事故。汪部长,看来你们厂里的安全保障做的很不到位?”
秦澍阳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引的汪加以一阵尴尬。当然了,提到这事,老厂长是最尴尬的一个人。
就不说安全事故了,如今厂里萧条的状况,他这个厂长首当脱不了干系。现在每个月看销售报表,他都不忍直视。很多人选择这个时候辞职离开其实也并不是不正确的决定,因为再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厂里很快就会发不起员工工资。
考虑到有受伤人士在场,陈茉莉就算再想和厂长谈食品厂的事,也不得不先提议道:“我们先把许强送回去休息,然后我们再说食品厂的事。”
一行人只好先把许强送回家,再到厂里。正逢中午吃饭时间,虽然食堂环境和饭菜都一般,但这个点,厂长也只能不好意思的邀请秦澍阳和陈茉莉两位去食堂就餐,“陈小姐,秦总,不介意的话,要不我们吃过饭,我再带你在厂里转转。”他当然知道按照他们的身份,应该请他们上大饭店吃顿好的。但现在资金实在紧张,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再足够去大饭店吃一餐了。
汪加以也在旁边附和,“是啊,这都大中午了,什么事吃过饭再谈也一样。”
陈茉莉倒没关系,在哪吃饭,吃什么,在她看来,都是起填补肚子的作用。
只是,她侧眉瞥了一眼秦澍阳,像他身份那么尊贵的人,定是不愿意跟他们坐在一起吃什么食堂。
果然,秦澍阳眉头微微皱起来,然后是预料之中的拒绝声音,“不了,饭还是请厂长过会再吃吧。你先带我们去仓库看看,我们听厂里的员工说仓库现阶段有一半库存的货都滞销了。”
秦澍阳拒绝吃饭,还真不是他觉得以他的身份,在食堂吃饭有些丢脸,而是秘书小姐那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提醒他下午一点钟要开会。
会倒不是什么重要的会,延迟或者取消都没太大关系,但秦澍阳觉得,他在这边浪费的时间已经够多了。
从陪陈茉莉到食品厂,再到送员工到医院处理伤口,再送员工回家,他一上午的时间都这么没了。
是,对别人来说,这一上午没什么,不过是寻常的四小时。但对他来说,这一上午,他能处理的工作太多了。
他一个人,管理着竞行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身边又没有一个值得亲近的人可依赖,他怎么敢让自己松懈半分钟?
他对自己严厉到什么程度,即使回到家,他也会通过打电话,发邮件,或者视频来监督其他人的运转过程。
虽然初涉商界,但他已经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自己,你谁也指望不上。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