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城墙基本上要完工了,城内的居民聚集点也在有序的建设着,顺从的原住民对于自己住上宽敞的新房子自然很是高兴,而且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刚刚学到的做饭技巧,之前武拾稻只不过是让自己人满足饮食需求,自己生活做饭吃熟食,却只是让极少数如野田那般顺从的原民吃到熟食。于保国让武元朗吩咐原来的武氏族人将自己会的生存技巧传授给表现良好且并没有反抗欲望原来地位较低的的原民,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同时地位得到了提升,那么他们便会服从统治,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于保国很清楚这些原民之中许多人就算表面服从,但内心并不是那么甘心的,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已经是统治阶级了,如今反而成为平民,他们内心依然存着反抗的火焰,虽然基本上没有能力展开实质性的反击,可是就怕他们是后院那把火。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内部矛盾解决,用他们自己人对付自己人。
于保国建造了一座学校,这里面接受六岁到六十岁的所有人,这里以教授华夏文明为主,对于那些年龄小的原民儿童来说,学习华夏语言而文字是必须的,他们也逐渐的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把暴戾之气逐渐消弭,也逐渐的把野蛮程度降低,从而逐步向整个东夷扩散。一旦文明传播程度高了起来,东夷的野蛮族性也会变化,那么东夷岛便成了文明试验田,未来华夏大同不再是梦。
农田的开垦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首先于保国本人就并不精通,而那些武氏族人包括武元朗不过就是学了些皮毛,他们也从来都没到田地里面劳作过,这可怎么办?
幸好这些原民之中有些人会采摘之术,也曾经种植些野草野果,把这些东西进行改良便能够收获到粮食,至于捕鱼打猎的技巧,不用专门教导,他们都能掌握。
城中专门建造的集市可以让互有短缺的人进行交换贸易,至于货币,那只能是高天原找到的圆形玉石来充当了,这玉石也并不是很多,能够得到这玉石的人大部分也曾是部落里面的上层人物,活着后来冒着危险去到高天原的圣池边捡拾而来,随着贸易的形成,这一特殊货币也流通开来,但是玉石的数量在没有增的情况下,许多人购买物品还是捉襟见肘,缺少玉石或者没有任何可以贸易物品的原民家里生活变得困难,贫富差距不断的升级,货币改革,并且使部落原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是于保国面对的重要事情。而现在有饭吃也必然是摆在眼前的,先前就因为吃饭而发生了暴乱,虽然有所改善,但似乎温饱问题是任何国家与集体都要首先解决的,他必须面对的便是吃的问题。
有一日于保国外出到至前燕军所驻扎的地方,那里一直都是很平坦宽敞,显然当初燕军也是有意长期驻扎,所以广场在修建时是经过精心施工的,只是后来发生了变故,才废弃掉,于保国也很想知道既然这里曾经生活过华夏的人,那他们自然就会有生存之道,虽然饮食上有打来的鱼和野果充饥,附近也还有河流。
但华夏燕军绝不可能是与东夷人相同的饮食,他们必然会带着华夏的饮食而来,至少应该有华夏的粮食吧?
于保国不确定这个广场能不能找到线索,可是那口井却是必然存在的,这绝对能证明,当时燕军除了从溪流得到水源,也自己挖了井,而从来没见到过水井的东夷人,或许还以为这口井有多么大的玄机,所以他们也是非常敬畏的,把这井当作了圣物一般。
他独自在这里徘徊,突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将部分居民的房子建在这里,以这口圣井为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口井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水源能够解决人们的恐慌,于保国立刻下令在此地修建新的聚集点,两边的房屋依次排列修建,形成以圣井为中心点,行刑的石台作为居民点的主席台,主席台的正前方便是一条大道,居民可以再次进行交易活动,住宅区的后边也可以设置各类的场所,这样的规划可以是整个部落面积更扩大,也更有利于下一步部落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化,居住环境的变化会使得原住民有更大的信心进行区域的延伸扩展。
新的部落中心很快便投入建设中,于保国知道目前还不适宜去进行疆域的开拓,必须先把东夷原民给稳定住,用眼前的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接下来才能够团结他们建成强大的军队。当居住环境和饮食得到改善,那些原住东夷人便没有理由在表面上做出布满的反抗。但东夷人却始终存留着野蛮人的阴狠,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