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为什么非要先认识我,那么多人不去认识。”看着闭着眼睛的俞之一,我再次问出了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因为那么多人里,只有你,我不认识。”依然是这句话,不过我却没有当初的那种天真,笑了笑。
“我记得于航跟我说过,在认识我之前,你一直没有和任何一个男生说过话,请问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总是色眯眯的看着我,当然你除外,我很好奇,为什么你总是忽略我呢,难道我没有吸引力?”俞之一突然反问,倒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的确,那个时候的她,对我的吸引力真的没有多少,我和她就像两块正负级的磁铁,永远不能和平的待在一起。
不过我没有说当时的想法,而是把现在的想法告诉了她,“因为你是神圣的,神圣的我不敢直视,更不敢亵渎。”
正因为她是神圣的,我才刻意的压制着自己内心对她所有的好奇,我相信好奇心害死猫,所以我始终保持刻意疏远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让我好奇的事物或者人。
我和女朋友的危机终于来临了,因为异地的原因,我们之间所有的话题都变成了固定的一种模式,吃饭了吗?在做什么呢?想不想我啊?睡觉吧!几种百无聊赖的问题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一个有一个荒废的日子。
因为缺少了最初的激情,也厌倦了最为温柔的对话,也就预示着,我和女朋友的爱情长跑要中途止歇了,原本以为的口头上的海誓山盟,原本以为的憧憬中的美好未来,到最后,难免化为了最为纯粹也最不愿意去回忆的过去。
起初的我并不明白原因,哭的死去活来像极了小孩子的我,苦苦哀求着每一个见证过我和女朋友爱情的见证人,不过他们给我的答案却是,“你认为走到头的感情还有挽回的必要呢?”
却是,但是我不相信,我虽然并不相信小说里的感天动地,但是我想,之前我应该做些什么,或者尝试去用心挽回。
为此,我做了几乎每一个处于热恋中的男女都会去做的事情,当然也是最傻的,因为往往你去了,看到的绝对是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一幕。
奋不顾身的跑到了女朋友的学校,相隔一千公里的距离,并没有阻挡我找回爱情的心,可是,这样做真的有用吗?也许就像朋友说的,“走到尽头的感情,还有挽回的必要吗?”
看着女朋友挎着另一个男生的手,我似乎明白了,也许我和她之间存在的不只有时间带来的厌倦,还有禁不住外界的诱惑。
后来的我参加前女友的婚礼的时候,我曾经试着问过她,“当初为什么选择分手。”
而她的回答却很淡定,不过多少能看出来,她也确实悲伤。
“因为我只不过是想让你更在乎我一些,所以才说的分手。”前任女友看了看旁边帅气的老公,笑着说道。
我没有说话,点点头,此时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执拗,因为我知道,感情的事,谁也说不清楚,无论谁先开口,也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都预示着爱情之路出现了不可填补的裂缝。
最初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珍惜一段美好的爱情,所以也曾经肆无忌惮的忽略过前女友的任何感受,然后等待着自己玩够了,闹够了,在尽可能的低三下四的去祈求前女友的原谅,并且信誓旦旦的保证绝不会再有下次,然后前女友原谅我了,而我依旧我行我素。
就像好多人说的,信任是爱情的基础,原谅是爱情的调味剂,而守护着对方的心,是爱情的精神食粮。
失败的感情经历,我却没有埋怨任何人和事的不公,我知道既然错过了,再去挽回不过去徒增伤疤而已,还不如默默的接受,然后挥手告别。
和女友分手后,我没有在恋爱,曾经一度认为,我的心已经死了,曾经一度认为,我不会再爱了,曾经的伤心欲绝,曾经的怨天恨地,渐渐的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不过,我却真的没有在恋爱,不是不想,而是想以一个成熟的心去面对接下来陪伴我走过一生的那个她。
在很多时候,漫步在校园里,我特别的羡慕,羡慕那些不管打闹了多少次,依旧把对方视为唯一的善男信女,更羡慕从一而终,把一生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在一个异性身边的恋人,虽然他们可能涉嫌到早恋的可能,但是这种爱情却是真的经得住任何狂风暴雨的洗礼。
不知道俞之一什么时候知道了我和前女友分手的消息,为此,不惜施展美人计而像于航要来了我的个人手机号,对我大肆的嘲讽了一翻。
为此,我几乎差一点就和于航闹翻了,不过由于我们都不是那种激进分子,也知道大学的情谊来之不易,一笑泯恩仇,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形容大学的江湖人生。
俞之一对我貌似有特别的兴趣,让我很是无语,我对她一直保持着一种生疏的距离,我想她也应该很清楚,可是偏偏,越是生疏越能激起她好奇的欲望,我和她不同,对于好奇的事物,我向来不会去做过多的探究,但是俞之一不同,在她看来,最能吸引她的可能就是无休止的探索未知了,我曾经感叹过她不是一名科研人员而显得屈才,可是她的回答很简单,“我所有的好奇,只停留在你的身上。”
“而且我也知道,杞人忧天的,并不是爱情。”我不知道俞之一为什么和我说这句话,因为曾经的前女友,也和我说过,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已经都变成了对方的前任。
难道我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杞人忧天吗?我感觉到可笑,也曾经一度坚定的认为,他们口中的我,只不过是她们幻想出来的另一个我罢了,杞人忧天,距离我太遥远了。
俞之一第一次给我发短信,不过却是数以百计的嘲笑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