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000000023

第23章 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2)

似乎是命运的刻意安排,如若咸丰帝是个励精图治心系天下的皇帝,那么那拉氏也只能是后宫中一个平凡的女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咸丰帝被后人戏称为“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在国家大事上,咸丰帝并不上心,他那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了他不能够很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咸丰帝登基时二十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因而在最初登基时,面对每天都要批阅的大量奏章,他很是无奈,他甚至怀疑,这样大量的工作,他的先祖们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的。那批阅奏章的任务,在他看来,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苦刑。因而也不难想见,在发现那拉氏的才能时,他是如何的雀跃。最开始的时候,咸丰帝只是让那拉氏帮着读奏折,到后来,渐渐也让那拉氏代笔写一些朱批。

那拉氏阅奏章十分有条理,先将不同类型的奏章分门别类,这样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总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她批阅奏章,往往并不需要许多时间。这段期间的那拉氏,与其说是干预政事,不如说是在学习政事。在批阅奏章的过程中,对于朝政的把握,对于机密事件的了解,都膨胀了她的政治野心,那些在后宫生存中学会的勾心斗角的生存手段,也被她逐渐渗透到朝廷的斗争中去。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后宫不得干政”,那拉氏帮助咸丰帝批阅奏章一事,在男权的社会中是对男性主权的一种挑战,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并且,在批阅奏折一事上,那拉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咸丰帝的决策。在清朝社会,男权向来是不容许女性来侵犯的,来自男性主体的反对,是那拉氏在走向权力巅峰路上的巨大的障碍。同时,把握着朝政的那拉氏,也成了当时朝中很多重要大臣的挡路石,那拉氏想要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比对手更为机智更为狡猾。

那拉氏在为自己的政治野心,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大清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在乾隆统治后期,就已经渐渐显示出衰败的迹象。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一直被他们所看不起的西方,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发展的步伐之快,将还在坚持农耕文明的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道光帝时,就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为列强进入中国打开了一道门。

咸丰帝继位时,正是二十岁的年纪。血气方刚的咸丰帝在初登基时,带着一腔雄心壮志,想到道光帝时留下的耻辱,他感到非常痛心,因此也想要有一番作为,振兴国政。在登基时他就提出了要拒绝侵略者任何和约的要求。

但是那时候的清朝,内有四起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地区,洪秀全在南京称帝,北方有捻军活跃,不停地打击清兵,大江南北硝烟四起;外有夷人进犯,西方列强对大清虎视眈眈。咸丰帝自从一登基,就处于清朝政治的动荡之中。在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时,没有力挽狂澜能力的咸丰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朝走向一条他不愿见到的路。

于是他放弃了曾经想励精图治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宏愿,转而沉迷于女色来排解自己的烦恼。咸丰帝原本身体就孱弱,而后又被酒色渐渐掏空了身体,在治国上愈发力不从心。

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向北京逼近。七月,天津沦陷,整个清政府陷入了恐慌之中。本就胆小的咸丰帝,眼看侵略者即将兵临城下,遂听取了大臣的建议,以“巡行木兰”为由,想要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去避难。这一想法遭到了大部分大臣的反对,一个国家的帝王的出逃,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深深的屈辱。

很多大臣反对的原因,还因为清代历史上并没有皇帝逃离京城的先例,北京城有坚固的城墙和严谨的守卫,如果北京城都被攻陷,那么离整个清朝沦陷也不远了。那拉氏也对咸丰进行了劝阻,在她看来,皇上作为朝廷的主心骨,在京城可以震慑一切,若皇上都离开,那么朝廷无主,恐怕清政府很快会被夷人践踏。

可是当通州传来了和谈失败的消息,京郊的八里桥之战以清兵的失败告终,京城的东边防线彻底瓦解时,咸丰帝逃跑的决心终于坚定。咸丰十年的八月,咸丰帝在圆明园召见了几位亲王和军机大臣,随后带着嫔妃逃到了承德,将京城的烂摊子丢给恭亲王奕。

咸丰帝带着妃嫔仓皇出逃,一路上因为计划的仓促而十分狼狈。他的软弱无能,在此时显露无遗。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人,在面对外夷侵犯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难想见,在这样的帝王统治下,清朝会一步步走向衰败。

此时的承德,正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之时,不过当时随着咸丰帝出逃的人,都背负着深深的屈辱,面对如此美景也无心欣赏了。

在热河的咸丰帝,身体每况愈下,对国事越发觉得心灰意冷,于是变本加厉地沉迷于女色,不仅如此,还嗜酒如命。根据清人笔记记载,咸丰帝每次醉酒后都会盛怒。原本身体差,加之坏脾气对身体的影响,咸丰帝渐渐出现咳血的状况,这对那拉氏来说是一个机会,那拉氏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生活状态加上这样的身体,咸丰帝的生命并不会维持更多的时间,只是缺少一根导火线。

导火线很快就到来了,在咸丰十一年的五月,咸丰帝开始筹备“万寿”之庆,“万寿”之庆筹备得十分热闹,但就在这个时候,咸丰帝病倒了,像一场等待已久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的时候很美,开过之后就凋零了。

这一场病延续了很久。直到七月,开始有所转机,但是并没有维持多久,到十一月间,咸丰帝病入膏肓,弥留人间。

病中的他对未来权力的归属有着自己的担忧,当时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还小,那拉氏也只有不到三十的年纪,咸丰帝担心在不久的将来,权力会落在那拉氏的手中,因此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他想过要效仿汉武帝将那拉氏除去,以保证王权不会旁落到外姓人的手中。

汉武帝时期的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年幼的儿子,汉武帝弥留之际,刘弗陵不过五六岁的年纪,但是聪慧灵敏,是当时汉武帝心中的继位人选。汉武帝有心立刘弗陵为太子,却因为子稚母少,害怕将来钩弋夫人会乱了朝纲,犹豫不决。后来,汉武帝寻了个错处,将钩弋夫人处死。在弥留之际终于将太子之位留给了刘弗陵,随后刘弗陵以八岁的稚龄登上了皇位。

弥留之际的咸丰帝,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他心目中,对朝政已经了解的那拉氏,必定会引起皇权问题上不必要的麻烦。此时的热河行宫,对于那拉氏来说,危机四伏。一方面咸丰帝心里有“去母留子”的念头,另一方面有外臣对权力的归属虎视眈眈。因此这一段时间,那拉氏可谓活得十分小心翼翼,害怕自己一步走错,就被咸丰帝以“莫须有”的罪名除去。英国蒲兰德在他的《慈禧外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先是,怡亲王等见慈禧为皇上所亲信……遂日夜谗于上,云:“慈禧与侍卫荣禄阴怀诡计。”其意欲废慈禧,或贬之冷宫。

那拉氏被咸丰帝信任,在无形中也为自己树立了很多的敌人。

尽管那拉氏为皇帝和诸多大臣所不容,然而,经过步步为营的谋划,她终于看到了野心得以实现的曙光。

咸丰帝二十岁登基,在位十一年,是大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在他之后登基的皇帝,都是当了傀儡皇帝。纵观咸丰帝一生,他奢侈无度,纵情声色,朝政十分腐败,致使清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他在位期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让整个清朝面临亡国的危机;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咸丰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他也为清朝付出过自己的努力,只不过力不从心,就从此走上了逃避堕落的道路。驾崩后,他被安葬在定陵,享年三十一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此时的那拉氏想要走向权力的巅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是一场不同利益阵营之间的博弈,于是在这条充满血腥的夺权之路上,不得不提到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奕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弟弟。咸丰帝的母亲孝全贵妃驾崩后,咸丰帝就被交给静皇贵妃抚养,静皇贵妃也就是奕的母亲,所以从小奕和咸丰帝生活在一起,感情十分深厚。道光皇帝死时,下旨封奕为亲王。咸丰帝登基后,封奕为恭亲王,这个“恭”字,寄予了“兄友弟恭”的美好意愿在里面。

奕原本是道光皇帝心目中皇位的继承人,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天赋比咸丰帝要高出许多。在咸丰帝出逃之际,奕负责北京城内的大小事宜,除此之外,咸丰帝还将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的事宜也交给了奕。另外,咸丰帝根据奕的请求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奕代理衙门的总领事,从此在政治上迅速崛起。在与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奕结识了许多洋人,受其影响,开始涉足洋务,成了近代中国洋务集团的领袖。

可以说,整个晚清的政局中,奕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那拉氏夺权的路上,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女人的野心

咸丰帝死前,将权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年幼的皇帝和那拉氏以及皇后的手中,一部分在以肃顺为代表的八大臣手中。咸丰帝的这一将权力分散开来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不仅可以避免权力落在那拉氏和皇后手中,也或多或少避免了像清初康熙时期鳌拜专权的现象出现。

这是那拉氏等待的一个好时机。后宫中的女人,如果不想在勾心斗角中走向生命的尽头,那么最好的归宿是生一个孩子,等待出头之日。那些没有孩子的后妃,在咸丰帝死后,都只能在宫中的角落里,在难以避免的寂寞中,走向死亡。那拉氏成功地躲避了这一悲惨的结局,并且终于等来了咸丰帝驾崩的这一天。咸丰帝死了,那拉氏的儿子是唯一的继承人,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也就渐渐明朗了起来。她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的目标。

咸丰帝驾崩后,载淳继位。将咸丰帝的皇后钮钴禄氏尊为慈安太后,时人称之为“东太后”,将生母那拉氏尊为慈禧太后,时人称为“西太后”。

成为太后的那拉氏明白,作为辅国大臣存在的八大臣是权力路上最大的阻碍。在这场与八大臣旗鼓相当的竞争中,若想要赢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就必须要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力量。这个时候,慈禧将目标锁定到了恭亲王奕的身上。

恭亲王奕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却苦于没有更好的平台,在咸丰帝时期,他处处被压制。载淳登基后,他不愿意处于在朝廷上处处受八大臣制衡的局面中,他才刚过而立,在权力的路上还想走更远的路,于是在利益的追求上与慈禧的谋划一拍即合。

咸丰帝刚死后的热河,正处在肃顺等人的严密监控之中,慈禧想要和恭亲王密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慈禧从来不是那种会向命运屈服的人,没有机会,也要努力创造出机会。在慈禧和恭亲王双方的努力下,这两个晚清帝国最重要的首脑人物终于找到了机会,秘密在热河行宫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见面。

一场野心的战争在拉开序幕,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权力的欲望面前没有和局。

朝廷上的战争,面对更大的欲望的驱使,比后宫中的斗争更加耗费心力。在与八大臣阵营唇枪舌剑的日子,慈禧常常在朔风凛冽的日子里汗湿内裳,情绪难以稳定。而八大臣面对的虽然是女人,却从不留情面,常把两宫太后气得眼泪直流,把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甚至有时候不等太后和皇帝的宣召就径自进入皇宫,与太后吵架。

但无论在多么紧要的关头,慈禧在权力的路上都是深思熟虑的,因而当时人们称慈禧为“聪慧机敏”,是对她的性格的高度概括。慈禧从小就担得起“聪慧机敏”这四个字,在接触和学习了更多的东西之后,更将这“聪慧机敏”发挥到了极致。

身在热河的慈禧,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渐渐明白过来,热河处在八大臣的严密控制之下,自己空有一身的才智也无处发挥,回到北京这个更广阔的政治舞台迫在眉睫。在一番严密的计划之后,慈禧和慈安太后连同年幼的皇帝一起,从热河出发回到北京。

在这样的关头,慈禧的聪敏再次令人折服。回到北京的两宫太后,先不着急回宫,在北京的德胜门处,同前来迎驾的恭亲王见面,公开向民众控诉了八大臣在热河时对孤儿寡母的欺凌,在恭亲王的煽动下,两宫太后很快获得了舆论的支持,将八大臣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在哪个时代,舆论都是不容忽视的致命武器,掌握了这门武器,无疑是一个赢得战争的莫大助力。

在这一场战争之中,慈禧充分借助了舆论的力量。在历史上,“垂帘听政”和“后宫干政”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慈禧想要成功地手握权力,那么必须要制造一个能被大家所认可的理由。在慈禧的授意下,文武大臣分别上了两道奏折,希望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由恭亲王辅政。由此,得到了文武大臣支持的慈禧,在这场和八大臣的斗争中,大获全胜,迈出了权力路上成功的一步。在战争中失败的八大臣,逃脱不了被抄家和革职的命运,这个时候慈禧更感庆幸,若失败的是自己,大概也只能等到这样一个结局。

然而权力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走。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来,政治越来越腐败,内忧外患也与日俱增,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瞬息万变的清朝,慈禧面对的压力远比想象中的要大。虽然之前帮助咸丰帝批阅奏章时已经接触过政治,对朝中的大事也有了解,但是直到亲手接管了这个国家,才深刻体会到了日理万机的艰辛。那个时候,慈禧似乎能够了解到咸丰帝生前的逃避心理。但是,慈禧和咸丰帝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选择了迎难而上。

清朝的政治腐败,绝对不是一天完成的,想要根除这样的腐败,也绝对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久有力的整饬。

掌握了权力,也就背负了这个国家的生死荣辱。

这个时候的慈禧,才仅仅二十七岁,毕竟还太年轻,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因此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仰仗经验更丰富、对国家更了解的恭亲王。需要靠他来取得文武百官的支持,打通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路径。或许在之前,慈禧对于权力的渴望,只是一种臆想,权力像是漂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虽然渴望,但是遥不可及。但是在发动政变之后,权力真正掌握在手里,她才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由权力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

慈禧太后想要力挽狂澜,拯救千疮百孔的清朝于水深火热之中,首先她想到的是改革,将存在无数弊端的体制进行改革。同时,慈禧将与太平天国对战的前线的权力大部分交给曾国藩,并且开始重用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

同类推荐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 明太祖朱元璋(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明太祖朱元璋(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此书以朱元璋的苦难童年开笔,写他的曲折传奇的情爱故事,写他铁马金戈救民于水火,写他的辉煌政绩,写他政治家的谋略与风采,写他的肃贪风暴,写他礼贤下士和选贤任能的品格以及运用权谋的无奈……本书的看点在于从文章的点滴言辞中能够去真实的体会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升降沉浮,于是这些曲折起伏的事实显然搭建了一个鲜明的历史平台。朱元璋及他的亲人与仇人都在这一历史平台上演绎他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大喜大悲。本书的实质不在于让读者去通读历史事件,而在于让读者朋友廓清历史烟尘,通过起伏波折,大开大阖,震撼心灵的故事,把一个个真实的灵魂发掘出来,从而去探索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历史传奇……
  • 汪精卫第1卷:公开投敌

    汪精卫第1卷:公开投敌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热门推荐
  • 潇潇今生欢为霂

    潇潇今生欢为霂

    她想过再次重逢的场面,会是欣喜若狂,还是波澜不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她曾不信这世间有如此长久的爱情,可他会向她证明,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可负天下,不可负你。是盛大,是欣喜若狂。一个轻盈温柔的吻,这几日的思念夹杂在里面,有丝丝的哀怨,有屡屡的心疼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幻旅之恋

    幻旅之恋

    梦幻旅行是近期非常火热的线下真实旅游游戏,秦予芯,做为一个没钱有时间大学生,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过这次旅行的对象,似乎有着很多小秘密……
  • 我的爱情卡哇伊(新版)

    我的爱情卡哇伊(新版)

    每天趴在书桌前舍命奋战了好久,我才惊险上垒,考进了一所专科大学。不知足的老妈还跳出来百般阻挠,逼得我只好见招拆招跟她据理力争,最终总算争取到了踏进大学门槛的权利。其实我超有数学头脑,只可惜在其他科目上都比较迟钝,所以才会落得如此狼狈。大概是因为对我读大专的事情心存不满,老妈总是动不动就闯进我的房间对睡梦中的我猛掐两把。老妈你好烦哦,专科大学也是大学,也还不错啊。哼,跟不上时代!
  • 荀游

    荀游

    一卷周易奇书,一块无缝奇石,铸造了他的一生。卜卦断吉凶,一字知天命。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惩恶扬善,荀游人间。
  • 听,爱

    听,爱

    有人说,爱情里没有对错。只是时间的傲慢,错过彼此。听,爱在风中瑟瑟颤抖。是谁在诉说哀伤?是谁在为情所困?是谁在舔舐孤独?又是谁的心,明明悲戚却总是佯装无畏?为欲望隐忍;为爱情付出。是他,看似冷若冰霜;实则温润如玉。他的冷,只为他温暖;他的冰,亦只为他融化。听,爱。来了…
  • 候补议员笔记

    候补议员笔记

    恭喜,您被议长选中,成为了议会第998位候补议员,希望您能够在任期内发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为议会的伟大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争取转正成为正式议员!......苏煜表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加入,关键还是个备胎,实在让人恼火啊:“我能申请退出么?”对不起,您的权限不足。......我能知道这个议会是干嘛的么?对不起,您的权限不足。......我能知道议会的成员是谁么?对不起,您的权限不足。......可以,这很权限!那我可以骂人么?哦,议长大人留言,想骂人的话请随意。......!
  • 影子大陆

    影子大陆

    项羽、赢政、李世民、赵匡胤、希夷先生、鬼谷子、等等等等,华夏数千年无数风流人物复活了,烛光斧影等历史事件也发生了,这些人与事,与华夏历史上的一切,还会原复照搬地上演吗。精彩的解答,尽在影子大陆。
  • 道士诡秘手札

    道士诡秘手札

    我天生就是瞎子,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但这些并没有阻碍我活在这个人世。我养父是个道士,他帮我借了双眼睛,当然肯定不是跟人借的,要求是要在家里供奉它的长生牌位,一天三柱香。他本想让我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却事与愿违,我的人生终究彻底转了向……
  • 倾城恋:后娘王妃

    倾城恋:后娘王妃

    投错时空的仙胎,意外身亡被找回安回原先的投胎处,嫁给冷傲酷王爷,玩转三朝十六国,一起进退同生共死。越是往后身世越是成了迷。是浪迹江湖还是独掌一国?且看他作何抉择。她必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