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500000001

第1章 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1)

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这是历代史家公认的贤良淑德、仁慈厚道的一代贤后,马皇后有个在今天看来很朴实很大众的名字马秀英,还有一双在当时颇为罕见的大脚。朱元璋的千秋帝业,也有马皇后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脚伴君行

马秀英生于公元 1332年,老家宿州(今安徽宿县),祖上曾是当地富豪。父亲马公,为人仗义,喜欢结交朋友,乐善好施,祖上留下的一点家业逐渐耗尽,家境日趋窘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就去世了。马公没有儿子,将秀英视为掌上明珠。按当时习俗,妇女都要缠足,秀英却坚决不缠,父亲宠爱不愿逼迫,于是一双“天足”令秀英有了“马大脚”之称。

时逢元末乱世,元朝统治者们年年的岁赐和“做佛事”开支庞大,无节制的挥霍使得国库日渐空虚,入不敷出,为了弥补亏空,一味地加重赋税搜刮民脂民膏,名目之多让人瞠目结舌,参拜要收“拜见钱”,过节要收“追节钱”,生辰要收“生日钱”,管事要收“常例钱”,送迎要收“人情钱”,打官司要收“公事钱”,没事白要的叫“撒花钱”……而连年天灾更是将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1344年,黄河竟连决三次,一时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如此天灾人祸必然导致天怒人怨,也加快了这个将老百姓分等列级统治了六十余年的朝代灭亡的步伐。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也许用迷信来反抗专制煽动性才够强大,和黄巢黄巾起义一样,一个用来营造造反合理氛围的民谣开始在黄河灾区广泛流传。随后事先设计好的道具独眼石人如期在黄河河道被民工挖掘出来。万事俱备,造反之举似乎名正言顺了。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 5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颍上)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红巾军起义爆发以后,一时“贫者从乱如归”,仅仅数月,红巾军势力便不断壮大,江淮各地也纷纷响应。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土豪郭子兴在定远起兵加入红巾军行列,攻占濠州后自称元帅。

这郭子兴是何许人呢?他就是马秀英的养父。据说马秀英的父亲马公早年便与郭子兴(当时也尚未发达)交好,曾结为刎颈之交。马公在老家宿州犯下杀人命案,带着女儿逃难到定远投靠郭子兴,不料不久就死了,恐怕马公自己也想不到这一逃竟真是亡命天涯。逃难定远成了马秀英人生的一大转折,小小年纪就开始了在郭家寄人篱下的日子。也许是眼见着老友之女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实在可怜,也许是小秀英聪慧伶俐、善解人意惹人喜爱,郭子兴夫妇将她收为义女,精心调教。

就在这硝烟四起、纷纷扰扰的年代,小秀英度过了她的豆蔻年华。寄人篱下的日子里,秀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吟诗做对、笔墨丹青、刺绣女红无一不精,当然更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谦逊礼让,学会了知足感恩,学会了“待人以宽,责己以严”,很快出落成一位温文尔雅、端庄秀丽、知书达礼的大姑娘,深得元帅夫妇宠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郭子兴夫妇开始寻思着得为干女儿找个好夫婿了。

就在这时,24岁的朱重八来了。这个自小家境贫寒,经历了家破人亡,忍受了饥肠辘辘,承受了化缘白眼等重重磨难,走投无路的和尚朱重八在儿时伙伴汤和的劝说下、佛祖的暗示下投靠了郭子兴。据说郭子兴见前来投奔的和尚朱重八长相奇异,明史上记载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总之,郭元帅不敢小觑,认为这样的人能“长自家威风,灭敌人志气”,便将他收为亲兵,留在身边。

濠州投军也成了朱重八人生的一大转折。事实证明,投军这步棋朱重八走对了。磨难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先前经历的所有苦难似乎都只为将来朱重八荣登皇位而埋下伏笔。凭借在皇觉寺撞钟之余自学的知识,加上游方化缘积累的阅历,在郭子兴帐下,朱重八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英勇善战,很快崭露头角,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九人长,不久又升任军队中的总管,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无意间招徕了个善打仗的小卒,郭元帅暗自窃喜之余更对这个长相怪异的和尚刮目相看了,和夫人细细商量之后,决定将养女下嫁。朱重八也改名为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事实是诛元璋,他把自己比成了诛灭元朝的利器。元帅夫妇肯定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个无名小卒竟成了一代帝王,否则必该要嫁的应是亲生女儿。不过多年后,郭子兴的亲生女儿还真做了朱元璋的小妾,也就是后来的郭惠妃。

就这样一前一后,朱元璋、马秀英来到了同一个地方,投奔了同一个人,开始了他们人生的交集,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吧。

听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正十三年(1353年),25岁的朱元璋和 21岁的马秀英步入洞房,从二人的年纪来看在当时应该算是晚婚了。尽管是父母一手包办的,但婚后夫妻感情异常融洽。淳朴善良的马秀英以她独特的慧眼认可了这个出身贫苦、长相奇特的男子,也许一开始她就找准了定位,一生一世做这男人的贤内助,全心全意爱丈夫爱家,她无比深刻地知道,这个改名叫朱元璋的男人今后就是她的天,而她需要做的就只有辅助辅助再辅助。而有幸蒙元帅赏识,娶了才貌双全、知冷知热的老婆有了家,从此漂泊的灵魂找到了温暖的港湾,朱元璋如何能不欣喜;从一个出身寒微、一穷二白、饱尝世态炎凉的和尚一跃成为颇受尊重、手握兵权(尽管人数不多)的“元帅女婿”,朱元璋如何能不感激。为报答这份知遇之恩,他忠心耿耿,更加卖命地打仗,以此来报答岳父大人,还好几次救了郭元帅的命。

即便这样,朱元璋的两个小舅子(郭天叙、郭天爵)还是不高兴了,一方面堂堂元帅公子竟然要和这个穷酸和尚称兄道弟,心里委实不爽;另一方面,要是放任这穷小子把持兵权,今后如何有立足之地。行军打仗,郭家大少是十足的草包,一窍不通,可颠倒是非却非常拿手。兄弟俩三天两头地跑到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一会儿说他骄横,一会儿说他专制,一会儿说这么个外人手握重兵怕是会图谋不轨。女婿终究不如儿子亲,郭子兴本就小肚鸡肠,架不住两个儿子这一唱一和,终于找了个茬儿把朱元璋关了禁闭。这样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郭家大少是不会放过的,他们吩咐郭府的仆役不准给朱元璋饭吃,想活活饿死他。

马秀英得知后,万分着急,思来想去,决定冒险给丈夫送点吃的。

马姑娘悄悄到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煎饼,揣在怀里给丈夫送去,刚刚起锅的煎饼油亮油亮,热气腾腾,竟将胸口稚嫩的肌肤烫焦了。当日在妻子疼惜地递过煎饼催促丈夫快吃的时候,朱元璋看到妻子胸口红肿一片会是怎样震惊又心疼的表情,想必是手捧煎饼和泪而吃,“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某一次,郭夫人无意间撞见后,马秀英才哭诉着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也许是这份真情感动了养母,郭夫人随即对郭元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自家女婿何至如此?况且军中正是用人之时,只听信儿子的一面之词,万一诬陷好人恐怕要动摇军心,届时谁还敢跟随元帅去打仗。”郭子兴本就没什么主见,觉得夫人说得合情合理,便立即叫人放了朱元璋。郭夫人又叫来两个儿子狠狠教训了一番。心怀不轨的郭天叙、郭天爵见母亲如此袒护朱元璋,一时也不敢再轻举妄动。这场危机总算是过去了。

新婚后不久,朱元璋便奉命攻克了郭子兴的老家定远,还取得了怀远、安奉、含山、虹县四连胜。但最后自己只留了 24人,其余的七百多号人马全部给了郭子兴(这 24员猛将均成了大明的开国重臣,足见朱元璋慧眼独具)。

带着 24个大兵的朱元璋很快又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部队,在定远招降了一支三千多人的山寨队伍后一举占领要害之地滁州。

郭子兴在濠州日子却不太好过,备受其他四名元帅的联合排挤,甚至被部下赵均用软禁,幸亏朱元璋及时派人买通赵均用的左右,才使他得释而归。眼看濠州是待不下去了,郭子兴只好前往滁州投靠女婿。朱元璋又一次主动把统帅之位及麾下三万精兵的指挥大权交给了郭子兴。虽说郭子兴当时百般感激,可对朱元璋却依然不改猜忌之心。他几番要求将李善长收为己用,可善长涕泣自诉,死活不肯,郭子兴这才作罢。

交了帅印的朱元璋韬光养晦,事事小心,从不越权,可郭子兴对他的猜忌却越来越深。就连多次立下战功也无法赢取岳父大人对他的嘉许礼遇,朱元璋委实委屈,闷闷不乐。马秀英见状关切道:

“夫君出战得胜,为何反而不高兴?”元璋叹息:“贤妻有所不知啊!”“莫非我义父薄待夫君?”“贤妻既然知道,我自不必多言。”“夫君可知义父隐情?”

朱元璋不解,“我已交出帅印,凡事不敢专擅,处处避让,只管争先杀敌,不知何故。”“敢问夫君,屡次出征,可有财物归献?”“何来财物归献?”“他将出征,但凡凯旋必献财物,夫君为何不同?”“我率部出征从不抢掠,何来财物?”“行军打仗就当如此,怕是义父不解内情,反疑你独享了。为妻尚有些积蓄,明日即取来献给义母,请她说情,可望消除嫌隙。”

此后多次,马秀英为了消除丈夫与义父之间的裂痕,经常把自己积蓄的财物送给义母,托她给干女婿说说好话。在娘家人、丈夫之间,马秀英长袖善舞,擅长危机公关,还曾多次挫败干哥哥们意图毒杀丈夫的阴谋,让陷入困境的朱元璋化险为夷。

领兵打仗,郭子兴确实不行,郭家大少们也不行,在执掌帅印半年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十月),郭子兴无奈将统帅之位交还朱元璋。此后不久,郭子兴在与濠州另一元帅孙德崖斗法过程中病死了。

朱元璋对郭子兴已是仁至义尽,从此他开始了真正的单干闹革命,辉煌霸业逐步拉开序幕。

其实行军打仗,除了占领一座座城池,朱元璋总不忘另一任务,就是四处网罗名士。冯国用、冯国胜兄弟两个人就是朱元璋打下定远的时候前来投奔的,二人进言“有势者强,有德者昌”,提倡施行仁义,不抢掠,不杀人,不贪图眼下蝇头小利;并建议朱元璋先攻下集庆(今南京)这龙盘虎踞之地作为根据地,再命将四处,救民水火,则天下归心。朱元璋大喜,遂重用国用兄弟,令其入居帅帐,参赞军机。

打下金华以后,朱元璋听说浙东四先生乃天下名士(分别是青田的刘基刘伯温,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和浦江的宋濂),一再恳请他们出山,并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意思应该是我并非为了一己私利,为天下老百姓就请委屈四位先生了。

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打下了徽州时,听说当地有一位著名的学士叫作朱升,亲自到他家里去聘请。朱升为朱元璋进献了九字三句话,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朱元璋牢牢记在心里,被他奉为箴言,最后按照九个字的策略一步一步夺取了天下。

朱元璋的帐下很快聚集了像徐达、常遇春、刘基、李善长、冯国用兄弟、朱升等文韬武略,足以助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由此也可窥见朱元璋澄清天下的鸿鹄之志,他绝非心甘情愿久居他人下之人。

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后,因为邻居是陈友谅、张士诚,战事不断,马秀英高超的危机公关技巧又一次次帮了朱元璋大忙。她亲自带领女眷们缝衣服、做鞋袜,为前线战士们提供军需。至正二十年,对垒陈友谅,应天城外的龙湾大军压境,由于和陈友谅实力悬殊太大,一时间人心惶惶。紧急时刻,马秀英坐镇后方,将后宫的金银财宝、绸缎丝帛全部拿出来犒劳将士,有效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军心。这就是马秀英的智慧,她明确洞察打仗依靠的是人,“人心齐,泰山移”,而钱财不过身外之物,“千金散尽还复来”。朱元璋不负厚望,在龙湾依靠火攻狠狠教训了陈友谅。

跟着丈夫南征北战,颠沛流离,马秀英先后生育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明成祖朱棣、周王朱橚;两个女儿,后来分别获封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辅政定江山

不论是追随夫君奔走于乱世之中闹革命,还是辅弼夫君成就帝业,荣升皇后之位,马秀英这个知识女性一直把自己的智慧、学识、涵养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她的悉心辅弼,更加巩固了大明江山。

战争年代,马秀英掌管部队花名册、记账单,整理朱元璋行军作战的文书、军令和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需要查询时,她“即于囊中出而进之,未尝脱误”。

更值得一提的是,马秀英对战争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元末群雄并起,各路红巾军各自为据,称霸一方,相形之下,丈夫的队伍仍势单力薄,她很早便明确了想脱颖而出的首要条件是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唯有仁义能收天下之心,天下归心,大业始成。因此她主张要以德服人,时时不忘对夫君提点吹风,“定天下在得人心”,“用兵焉能不杀人,但不嗜人,则杀亦罕也”。这和当时冯国用兄弟的主张基本一致,于是行仁义、不烧杀抢掠成了朱元璋红巾军的严明军纪,这就与其他红巾军有了明显差异,也得到了更多劳苦大众的拥护与支持,势力不断壮大起来。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朱元璋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全面胜利,消灭了他眼中最顽固的敌人陈友谅。第二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即吴王位,马秀英成了吴王妃,长子朱标当上了王世子。

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发兵进攻东吴张士诚,不到半年,便拿下了徐州、盐城、泰州、高邮等江苏一带大片地区。然而,就在他准备大举进攻江苏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他异常痛心的事情。

打败陈友谅,朱元璋侄儿朱文正用兵巧妙,功不可没。因对叔父的论功行赏不满,文正心里郁闷,借酒浇愁,公然强抢民女,甚至暗中勾结朱元璋的另一死敌张士诚,意图临阵倒戈。朱元璋得知后怒火中烧,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得力、最信任的侄儿居然要背叛自己,他毅然放下所有军务怒气冲冲地赶赴南昌绑了朱文正,打算治他死罪。马秀英及时规劝:“这些年,文正这孩子战功卓著,守南昌尤其不易,年轻人争强好胜,并非真想叛变。况且嫂子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不要追究了。”毕竟都是老朱家的血脉,对这个侄儿,朱元璋是有感情的,因此听从了妻子的劝说,将朱文正革了官职囚禁起来。性格决定命运,朱文正虽然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却心胸狭隘,品行不端,出事是迟早的,被囚禁不久便在狱中抑郁死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王,就藩桂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东吴王”张士诚在死守平江(今苏州)八个月之后被朱元璋部队攻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底,方国珍率残部二万余人投降朱元璋,就此大局已定。

公元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秀英为皇后。由此,大明三百年基业大幕徐徐拉开。

这一年,马秀英 36岁,朱元璋 40岁,二人成亲刚好十五年。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宋教仁自述(全集)

    宋教仁自述(全集)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他在发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推翻帝制的武装斗争、草拟资本主义宪政纲领、以议会方式反对袁世凯专制等方面的业绩,是常为世人道及的,他在25岁之龄即为中国领土的完整做出过杰出贡献。《宋教仁自述(套装上下册)》以宋教仁短暂的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宋教仁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宋教仁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个立体而生动的宋教仁形象。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铁腕治乱世 柔道平天下

    铁腕治乱世 柔道平天下

    本书讲述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解答了他为什么一直受到俄罗斯民众欢迎的原因。
热门推荐
  • 不灭之拳

    不灭之拳

    韩峥在一个神秘QQ群潜水了很久,直到某一天他才发现,这些人似乎并不是一群中二病那么简单……
  • 无面人

    无面人

    当我从医院一觉醒来的时候,我莫名其妙被人追杀,和我同病房的人替我死了,而我居然变成了他的模样。忽然之间,我变成另外一个人,成为神秘的无面人,一切的谜团还未解开,我又陷入另外一个恐怖的死亡计划……衣冠楚楚的绅士,花身过肩的痞子……今天,我又会换上哪一张脸?
  • exo之炮灰女配翻身记

    exo之炮灰女配翻身记

    哦莫,谁能告诉她发生了啥!不就是看了本小说睡了一觉吗,穿越个毛线球啊!还有,话说穿越不是应该自带主角光环吗?说好的高冷强大呢?给我个女配是什么鬼啊喂!陆北夜无限怒吼ing
  • 蚀骨溺宠:绝魅皇后太逍遥

    蚀骨溺宠:绝魅皇后太逍遥

    "我还是很喜欢你,即使我们是两个时空"那年她才十岁,那年他正直年少;那年的她什么都没有,那年的他承诺要守护她一辈子。谁又知道,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大的阴谋?她被这现实逼得快崩溃,却发现最爱的人也骗了他多年,最后想害死她的,居然也是他。我亦无他,亦无你
  • 逆途天绝

    逆途天绝

    (强烈推荐我的另一本新书,《我的师傅岑道士》,已签约,可以放心观摩!)这位老爷爷,我可还只是个孩子,你可不能对我做出什么事情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碧落云歌

    碧落云歌

    翎抽风写的。郢泽熙一觉醒来穿越了。被一小女娃追着要他当她姐夫,真够坑的。这样也就算了,这破地方还全是妖怪。血瞳怒了:不要以为是我姐夫就可以无法无天,说了我们是女娲族裔!他无故出嫁,成了那冷血女蛇王的蛇后。在无数阴谋的刺激下,郢泽熙发现自己居然爱上了她。然而却发现,她原来有深爱之人,他该何去何从。声明:这文其实不是以泽熙为主线,是血瞳的姐姐,血珞。
  • 星罗大帝

    星罗大帝

    【免费新书】苏宁本想娶一名美女,过完此生。却因一次变动,以寿命为媒换取实力,从此一飞冲天,声震九州,独傲天下,得到了更多的美女入怀……两世为人,既然天不亡我,那么这一世我定要震宇九霄,伤我着死,伤我身边者,生不如死!“啊,美女,你的胸肌不错……”“啊,妹子,不要吃我豆腐,我认真起来自己都怕……”“啊,女侠,我看了你的身子,你也看了我的身子,怎么能够骂我是流氓呢……”本人有《不灭仙途》《独霸九界》两本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可放心入坑!
  • 相公,慢走不送

    相公,慢走不送

    被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姐妹的任务伙伴在背后捅了刀子。惨死在姐妹的手中。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云府的二少奶奶,睁眼一抹黑。听说她相公不喜欢她,成亲当日便逃了婚。听说她性子软糯,过的连府里略有些脸面的下人都不如。听说她的小姑子总喜欢有事没事的找她麻烦。这些都不算什么,就连逃婚的某少爷一回来就威胁她要和离。这要还能忍,她就不叫孟雪染!一个个的都当她是包子,任人拿捏是吗?哼,咱们走着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与石头:地狱女官人间游

    花与石头:地狱女官人间游

    白曼从小就幸运值爆表,她以为是上辈子做多了好事,哪知道真相一揭开才发现,好嘛,自己哪里是做多了好事,明明是把好事都做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