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300000027

第27章 张兆和:情字纸上书(2)

然而,在他们童话般的爱情中也曾出现“偶然”。沈从文曾经在《水云》中深入探讨了“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作为一个任性诗情的作家,沈从文的灵感来源自然少不了爱情。在这篇文章中,沈从文提笔含蓄,处处欲言又止。这篇文章被后世学者当作研究沈从文婚恋问题的重要依据。

他在文中细致地描写过他与一个名为“偶然”的女子的邂逅:

正像是这几句空话说中了“偶然”另外某种嗜好,“偶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美的有时也令人不愉快!譬如说,一个人刚好订婚,又凑巧……”我说,“啊!我知道了。你看了我写的故事一定难过起来了。不要难受,美丽总使人忧愁,可是还受用。那是我在海上受水云教育产生的幻影,并非实有其事!”“偶然”于是笑了。因为心被个故事已浸柔软,忽然明白这为古人担忧弱点已给客人发现,自然觉得不大好意思。因此不再说什么,把一双白手拉拉衣角,裹紧了膝头。那天穿的衣服,恰好是件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也许自己想起这种事,只是不经意的和我那故事巧合,也许又以为客人并不认为这是不经意,且认为是成心。所以在应对时间不免用较多微笑作为礼貌的装饰,与不安情绪的盖覆。

经后世人的几番考证,抽丝剥茧地挖出其中含义,最终确定书中的“偶然”就是女作家高青子。她是沈从文的书迷,文艺气质颇浓的一个年轻女子。按照这段记载,沈从文认识她的时候应该是在与张兆和订婚之后,两人在一次文艺沙龙中偶然邂逅,情愫萌生,引酿出一场长达数年的婚外情。

高青子的出场是蛊惑性的,服装打扮皆与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相同,类似于当下后宫戏中的后妃邀宠,爱慕中掺杂着些可爱的小心计。当她穿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宛然登场,举止娇羞,透露出如书中人一般的娇羞。如沈从文这般唯美诗意之人,自然是要就此沉沦。

不过,他与张兆和的婚礼还是如期而至,两人很快成婚,匆促简陋,倒也夫唱妇随,好不恬静。可是,“偶然”并未因为婚姻的来临而退场。

沈从文是个唯美的人,因此他会不顾一切地爱上高高在上的张兆和,把她供奉在神坛上,作匍匐的姿态。但是结婚之后的张兆和却成了忙于家事的糟糠妻,不异于任何一个家庭主妇,她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渐渐地步下了神坛。平日里,她絮絮叨叨地催促沈从文添衣进餐,唠叨些家长里短,不顺心的时候,她也毫不留情,甚至指着沈从文的鼻子讽刺他不过是伪绅士做派。

距离的消失,让张兆和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她身上的神秘魅力通通不见了。审美中带着理想主义的沈从文忽然觉得手足无措,对他来说,那种筑在琐碎与烟火上的婚姻大概是极不真实的,令他生惧。

现实的失落,或许才是出轨的催化剂。

1936年春天,在北总部胡同的“太太客厅”里,沈从文曾经向林徽因倾诉,他爱上了一个女子,并且把这种浓烈的情愫全部告诉了自己的妻子,正怀有身孕的张兆和因此一怒之下回到了娘家。

林徽因站在道德立场上劝说沈从文,让他回到妻子身边。然而,在书信中,林徽因却毫不讳言地向友人道:“这个安静、善解人意、‘多情’又‘坚毅’的人,一位小说家,又是如此一个天才。他使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情感纠葛,像任何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一样,对这种事陷入绝望。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这使我想起了雪莱,也回想起志摩与他世俗苦痛的拼搏。可我又禁不住觉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的迷人和讨人喜欢!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纯真似乎是文人的通病,比如把情史记在日记里的托尔斯泰,再如那个爱情态度天真到疯癫的徐志摩……看似坦诚的举止,一旦放入生活中,实在教人无力承受。沈从文的坦诚令张兆和受伤不轻,两人的感情也因此生出罅隙,一生未能弥补。

这段鲜为人知的外遇被发掘出土之后,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童话也被打碎。其实,沈从文与张兆和之间的生出的“偶然”又何尝不是必然。

他们俩的爱情,自始至终都是写在纸笺上的,鱼传尺素书,鸿雁通南北。爱情从书信中开始。婚后,因为时局之变,两人更是聚少离多。湘西、青岛、北平、昆明……沈从文又是一路漂泊,张兆和却屡屡因家事难以脱身。战火纷飞的年代,像他们这般分居两地的夫妻并不少见。然而,像他们这般爱写信和爱读信的夫妻可就难找几对了。

《湘行书简》、《飘零书简》、《川行书简》、《南行通信》……一封封沉甸甸的信件从各地寄到张兆和手中,她在做家事的间隙,洗濯双手,铺展开那一页页皱巴巴的纸笺。沉重的生活里,大概唯有这些文字能将她带出柴米油盐的世界,享受那份宛如少女时期的恋爱。

空间距离从来都不是他们之间的隔阂,即便天各一方,二人也能通过书信传情达意。在信中,沈从文对张兆和说:“我一离开你,就只想给你写信,也许你当时还应当再苛刻一点,残忍一点,尽挤我写几年信,你觉得更有意思!”

而张兆和曾经也在信中满足地写道:“我又欣喜你有爱写信的习惯,在这种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我应该是全北京城最富有的人了。”

不过,这份默契并未消弭他们之间的罅隙。抗战期间,大批学者南渡,沈从文那时也去云南任教,张兆和在乡间执教,依旧是两地分居。这期间,他再次遇到高青子,彼时她正好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任职。两人续写未曾了结的前缘,虽然这段感情很快因为高青子的离去而终结,对于张兆和来说,无疑是婚姻中的又一污点。

沈从文是山沟里的乡下人,阅历丰富,十几岁开始闯荡江湖,当过小兵,写过小说,本该世故老练,却满腔的天真孩子气。出身名门的张兆和反倒十分坚韧,少女时期的她被众人捧在手心,孤傲中微有些狡黠,嫁做人妇之后,却又能立即转变角色,踏踏实实地跟随一穷二白的沈从文,洗手作羹汤,灯下补旧衣,皆是任劳任怨。

据说张兆和的性格还很“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华北大学接受过革命教育,满腔热血地在家中宣扬革命精神。早年流亡的时候,她在给沈从文的信中就曾写过:“我还恨我们的生活不够窘迫,不能身经目击那许多变乱,彻底改造我们的生活,扫除一切虚伪的绅士小姐习性。 ”“文革”期间,59岁的张兆和下乡干活,比正值壮年的男女们还要卖力。而沈从文呢,作为一个不问国事的作家,他的梦想只是要建造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他为人最是“胆小自卑”,落笔却又极其放纵大胆,还曾经因为写过“艳情小说”而被郭沫若批评。

这样的两个人走到一起,难免会生出龃龉。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悲剧,从来不是空间距离酿成的,心灵的距离比较严重。如张兆和曾在信中所说:“你觉得我是‘不可与谈’之人,我还有什么可说!”

沈从文的一生就是审美的一生。在生活最窘困的时候,他也要去淘古董,偷偷摸摸的,不能让张兆和知道,买完东西拿回家也要谎报价格,生怕妻子责怪。“文革”期间,他兢兢业业地研究文物,著作颇丰。

沈从文带着天真的唯美主义走过了一生,好像一个天真的孩童,即便在泥淖中打滚,瞳孔里看到的依旧是漫天星子。这样的人注定无法毕生钟情于一人,他只忠于自己的爱。当他对美的追求在张兆和身上得不到印证,那么,他只好从别处去寻。高青子的出现是“偶然”,亦是必然。她是那星河中的流星,迟早会来,然后倏然离去。

对于张兆和来说,狂风骤雨之后,旧景依旧。只是,昔日的圆满又怎能一成不变?她把对生活的坚忍态度用到了婚姻中,对丈夫的不忠并无过多干涉或指责。然而,心底的罅隙终究只有自己能看得到。

这么近,那么远

张兆和的名字多与沈从文并提,她是教师、编辑,甚至是作家,但她最更广为人知的身份还是沈从文的妻子。

近年来,有人企图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来阐释张兆和,让她抛去沈从文之妻的光环,为之正名。这样的做法到头来也只是难圆其说,除却少数几篇小说散文能佐证其才女资本,张兆和的大多数文字还是见于《沈从文家书》中的柴米油盐。非得通过摆脱沈从文来让她在文学史中“独立”出来,倒显得有些刻意。

其实,无论是特洛伊的海伦,还是罗德斯岛的萨福,都自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之所以今天还清晰地记得茅德·冈,记得她逾越时光的动人魅力,都拜赐于诗人叶芝写过的那首《当你老了》。张兆和一生亦是如此。

张兆和之于沈从文,是雕像式的存在。他写过很多人物,都是以张兆和为原型。她们无一例外地“黑而俏”,甚至名字就叫“三三”。然而,这些都只是浮华的假象,张兆和的性情和她们相去甚远。在沈从文的恋爱中,他爱上了一个女子的皮囊,爱上了她生动的音容笑貌,把她作为毕生的缪斯来供奉,然而,他却从未与她灵魂相接。

而张兆和呢,她的爱情始于书信,最终也未曾走出过书信。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她都是沈从文唯一的倾听者。两地分居的日子里,他积蓄已久的感情都通过书信,洪流一般地注入她的生活中。

这段感情像是一个书写者和书迷的感情,掺杂着臆想和幻觉,因为距离而美丽。一旦距离消失,那些朦胧的美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限放大的瑕疵和格格不入的事实。

一直以来,关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传闻都是爱情佳话,因为文字会粉饰太平,给人一种虚假的美感。其实,作为身在其中的当局者,沈从文爱上的不过是那个被自己的文字改头换面的“三三”,他被自己的笔瞒骗。

从《沈从文家书》中可以看出,两人的书信往来是不对等的。沈从文的信都是长信,旅途中一气呵成,成摞地封入包裹,他甚至在书信中注明要如何剪裁信纸才便于阅读,那场面蔚为壮观。一页页粗纸陋笺中满载着渴盼与想念,他依旧是热恋时候的心绪,每一笔都是情书。

从一开始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时候,张就鲜少回信。后来有了儿女,更是抽不出多少时间来写信。《沈从文家书》中收录了不少她的回信,亦是草草。常常趁儿女酣眠,在炮声中匆匆写几笔。信中多记录着家庭里的琐碎:食物、开销、人情、衣被暖否、身体如何……对张兆和来说,这些皆是最要紧之事,言语殷切,十足的家书。

如此情书和家书的反差,恰好构成了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沈从文始终用炽烈的文字来熨帖妻子的心,而张兆和则用勤勉与坚忍来撑起这个家庭。他们是彼此唯一的寄托,却一直未曾理解过对方。

文革期间,张兆和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在田野中忙得热火朝天。而沈从文在北京城里一边扫厕所,一边撰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昔日稚气而疯狂的作家,如今成了缄默不敢言的小老头儿。在文联的会议上,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的沈从文被邀发言,许久,他才缓缓张口:“我不会写小说了,现在我不会写小说了。从前我也不会写小说,只是写写回忆。 ”

沈从文的性格是顺从。他学历不高,未曾汲取过多少学院派的养分,他的人生哲学是天然的哲学:顺从人性,顺从自然,不掺杂质地作文、做人。然而,在那个年代,他的顺从就是反动,而当时与沈从文过从甚密的作家都被批评为“小资产阶级”。对沈从文来说,被排挤被批评或许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孤独。

他走在很多人之前,凌驾于整个时代之上,所以他是不被理解的。即便是同床共枕的张兆和也未能真正地理解他。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懂,也只是限于生活的琐碎,知他冷暖饮食,劝他多写小说少写评论。或者,在他逝世之后,忍泪于棺木之侧,因为“他不喜欢人哭”。

在这段婚姻里,两地分居已成宿命,有时局之因,也有人为的意志在里面。两人一度同在北京,却也分居两处,沈从文每日与妻儿一同吃饭,然后再回去独居,实在令人费解。

沈从文晚年写“漫言七六老衰翁,百事齐头并进中。夜从空庭觇织女,鹊桥何日驾南东”。可见,他这一辈子都不曾享受过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日子。有人将之归咎于张兆和的“女神”心态,她喜欢的是写信的沈从文,而非现实中的沈从文,因而百般推辞,找借口分居。其实,只怕张兆和也被蒙蔽在这镜花水月的爱情中,一生不曾明白度过。

年轻时候,张兆和曾经与姐姐张允和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张允和认为,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用还有爱;而张兆和认为人间的一切关系都是利用,包括爱。

很多年以后,“黑而俏”的张兆和已经老去,双手布满皱纹,她独自摩挲着那些纸面发黄、边角起毛的旧书信。从文追求她时写的情书已经在战乱中遗失,剩下的不过是往后的来信,记录着婚姻中的一个个日子。她重读那些信,反刍这一世一同走过的道路,提笔写下: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这段话是张兆和一生中最坦诚的独白,不仅诠释了沈从文,也诠释了自己和他们的爱情。如同廖一梅曾经在《柔软》中写过:“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理解有多难?是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亦是张兆和从第一封信到最后一封信的顿悟。

“作家妻子”这个头衔,向来华美而残酷,是荆棘冠冕,带刺的宝座。不管张兆和拥有多少身份,我们总是从沈从文行云流水的文章中认识这个女子的。她独享着民国最美的那支笔,也承受着世人难以理解的压力。作为一个妻子,她已然尽职尽责,作为一个作家的妻子,她的醒悟来得有些晚。

不过,所有的不理解都在他逝后泯灭,她的不完美也会被渐渐忘却,渐渐原谅。后世人看到的张兆和,依旧不朽。因为,他在书中早早为她立下了千古的牌坊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而诗人自己却老去。

参考书目:

张兆和,沈从文,沈虎雏 .从文家书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金安平 .合肥四姊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张允和,叶稚珊 .张家旧事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同类推荐
  •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热门推荐
  • 慕沐

    慕沐

    慕沐以为自己着辈子再也不会爱了,可当时过境迁再次相遇时,自己的心却没骨气的一下两下的跳动着······慕沐暗暗的告诉自己,不可以着样了,他已经不要自己了。
  • 活泼少女的恋爱手册

    活泼少女的恋爱手册

    陌雨,全球首富陌氏千金,世界第一大帮血嗜帮帮主,在冰烁贵族学院里,面对情系儿时温柔的冷冽,偶遇邪魅冷漠的慕容天,她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欧阳晴,父母被人杀害,沦为孤儿,带着复仇的使命进入死亡谷,并成为血嗜二帮主,潜入冰烁学院,誓杀死上官家族!陌风的出现,使她又陷入了感情的对局……上官雨顶替陌雨与冷冽展开了爱恋,当冷冽发现时又将怎样去做……想得到陌风的上官娜娜,又会策划怎样的阴谋……花花公子南宫瑞遇上诡异可爱夜晓蝶,欢喜冤家又产生怎样的趣事……求加群,群号:429211292,记得加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踏破仙穹

    踏破仙穹

    我要破了这天,我要覆了这地,我要重演大道,踏破仙穹!!!
  • 至尊演武

    至尊演武

    ————————————————————————————————简介一:一代武帝突破天人之境后遭法则反噬,灵魂穿越附体在一个刚刚死去的少年身上。————————————————————————————————简介二:天元大陆,强者如林,至尊演武,尽展神通,混元无极,笑傲苍穹。————————————————————————————————简介三:这本书很好看,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什么?你就是不相信!好吧,那是一个奇迹!————————————————————————————————
  • 吠月的传说

    吠月的传说

    吠月,本来是狗类及狼类对着圆月嚎叫的一种行为。但在本书中,却是以它命名的圈套!欲知这个庞大的计划真相是什么?它牵涉到了哪些动人的恩怨情仇故事?请点击章节内容!☆☆☆☆☆天神的圈套,命运的棋子!以郎杰为首的郎氏一族将如何面对?愤怒!愤怒!愤怒!愤怒!愤怒!“为情不怕身千死,为志愿抗天下神!”便成为了以郎杰为首的郎氏一族的子弟们,拼搏人生、抗争命运的唯一誓言!☆☆☆☆☆东泛亚大陆肤色各异的人类与西泛亚大陆的族属不同的异族,能否真的团结起来,为了自己的命运支配权,在郎杰的带领下,走上抗神之路吗?敬请关注《吠月的传说》!
  • 御甲至尊

    御甲至尊

    “御甲破空烟波在,我辈岂是蓬蒿人!”国际第一品烟师苗成森,与世长辞之后灵魂却并未走向消亡,而是穿越到了一个叫烟波大陆的地方,这里,是甲气的世界,他要缔造的是一条成为至尊的辉煌之路、、、
  • 传说之清朝六阿哥

    传说之清朝六阿哥

    (本书纯属胡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各位史上最牛的人是谁,当然是我哈哈!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是我爹。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是我哥哥。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是我侄子。哈哈,我是谁……我只不过是个歪史的过客,因为一次故宫游而直接到了,另一个空间中的清朝。成了千古一帝的六儿子。在清宫行走了10年,终于到了要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舍不得自己的皇帝爹。就在自己当了10年男儿,都快要忘记自己是女子的时候,我的四哥胤禛告诉我:他早知道我是女子,他说他爱我。这是清朝的一段歪史(确切的说都是我胡说八道)10年的时间,让个假小子阿哥尝到了人世间的父爱与亲情。10年她成为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按照史书上记载,当时康熙的六儿子的一句话被流传到了今天:只要来过这里,我就是传说。(大家好些都是俺胡说八道的)
  • 帝国兴衰史:楚汉风云

    帝国兴衰史:楚汉风云

    汉民族的童年,一个帝国的往事,传说中的皇帝,那些过去。死去的爱情和虞姬的眼泪,战争与最后的角斗,像每部传奇,英雄们都最终老去。便风云散尽于虚无,帝国兴衰于成败……
  • 鸿蒙金身

    鸿蒙金身

    在这个神魔已成为远古的传说的时代,神权与皇权的争斗是千古不变的主题。强大的帝国屹立于东方,磨灭了神权的无上威严,成为大陆之主。然而,平静的大陆隐藏着无数的神秘,一个谜一般的少年的出现,揭开了大陆的真正面目,拉开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