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了一眼信封,里面竟然包裹着一枚戒指,戒指上有一栩栩如生的雄鹰,看来这就是指腹为婚的信物了,包裹里还有一些少的可怜的零碎银子,不过这银子能买多少东西?目前的李书韵也不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老人家,我本姓李,名书韵,是从延安府逃荒到苏州府投亲的,包裹里的东西,分毫不少,老人家大恩小可铭感五内!”
本来想拍些马屁来着,可以这古人拍马屁的话他也不知道多少,只能凑合着说出几句还比较中听的话。
“原来是李家公子,你与我们也算是一场缘分,如今这雨也停了,天也晚了这扬州府,看样子老头子我是去不了了,这就收拾一下,回家了。正好与你顺路,秀才公,可愿随我们一起走?”
李书韵心想着:自己走也是自己走,组团走更方便,互相还能帮忙。
“如果不麻烦的话,我愿意”
刘老汉起身叫着身边的少年:“小五,去扶下李公子,他大病初愈,可不禁折腾!”
人们常说秀才手无缚鸡之力,现如的李书韵今何止缚鸡之力,走路快一点估计都喘不上来气,李书韵呀李书韵,你怎么就跟个娘们似的呢,身子板这么弱。
其实他不知道是,李书韵虽然是个秀才,但身体本是强壮的狠,李父让他以读书为主,平时也没有缺少锻炼,只因家里突遭变故,又长途跋涉,劳累不堪、加上这一路风餐雨路,心里与生理双重原因,才导致他猝死的!李思骏就是在那一瞬间附在他身上,天地万物,无奇不有,此怪事,可信乎,可不信乎…
小五听完刘老汉的吩咐,走过去扶起李书韵,“谢谢你小五!”听到李书韵在谢他,也没答话只是“嘿嘿”一笑,李书韵借着小五的力道,慢慢起身,小五顺手捡起他的包袱,顺便帮他背上,慢慢的走到庙门前,刘家老小也都收拾完毕了!
这时候李书韵才看到庙门前情景,庙前有一驴车,上面刚放的一些干草,还有一些物品,李老头解开栓在庙门柱子上的绳索‘纠~纠~’的吆喝,雨刚下过的原因,小路有些泥泞不堪,待刘老汉走过一段坑洼之地,停在哪里,让家人把行李,还有一些杂物,放在车上,儿媳跟孩子,都坐在上面!毕竟驴车的载重有限,只能拉一些不好拿的东西,李书韵仔细看了一下,儿子刘大牛,儿媳杜氏、孙子刘三郎、小五、加上刘老汉,一共5人,可能刘大娘没有跟来,看着温馨的一家,李书韵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真是愧疚不堪,本该结婚生子,阖家欢乐的年纪,却永世相隔,如今的父母,可好么?李书韵看着周围的一幕幕,望着天,慢慢的闭上眼,他的秘密,世上无人知道,他也清楚,他跟‘他’都回不去了,先活下去在想着以后的路吧!正当他感慨万千的时候,刘老汉的声音响了起来:“李公子上车吧,你这身体还没好,小五把李公子扶过来”
刘老汉说着把驴车后面的地方腾出一块!
“刘大爷,麻烦了,我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身子,倒是让你们受累了!”李书韵是真心感谢这善良的一家人,放到现在社会,路人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会在乎你的遭遇生死?
他们的淳朴与善良,让李书韵感受到这个时代的魅力,活着就有希望。
“些许小事,不碍事,倒是你的身子,要自己紧着些!”说完刘老头牵着驴车‘纠~纠’的启程回家了。小五在驴车后面不远,默默的一路跟着,李书韵这一路无聊的时候也逗逗他,奈何小五就一路傻笑,也不答话!
李书韵转头问着走在他旁边的刘大牛:“刘大哥,这小五,怎么也不爱说话?”
刘大牛刚想说话,刘家嫂子却先开口:“小五也是个可怜人,李公子不知道,这时候刘家嫂子压低声音小声的说,小五是被他可恨的爹娘丢弃的,小五现在还不知道他是捡来的,那天也赶巧了,我去河边洗衣裳,我都已经洗完拧干了,准备回家晒了,刚要起身走,就隐约听见有娃娃的哭声,我就寻着声音走过去,刚走到芦苇边,就看见一个小木盆,里面有个娃娃,我当时又惊又怕,我也不敢呆着,直接跑回家喊我当家的来。刘大牛听到自家婆娘在说小五的事,朝着李书韵‘嘿~嘿’的笑了两声,刘家嫂子看见自己男人,那傻笑的样子,也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傻样”,然后继续对李书韵说着小五的事,我那当家的一看,是个娃娃,也吓了一跳,他先把娃报上了岸,让我看着,他就跑回村里,喊来了里长、以及家里的长辈,那时候我们俩成家多年,我还没怀上三郎,我也心急如火,所以就想抱养这个孩子。
家里长辈,看我们这些年也没个孩子,又找不到任何这孩子父母的线索,也就同意我们的要求了,只是自小五身体就不好,哎,这孩子也命苦,所以自小我们家就非常疼小五,我们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也饿不到孩子,只是这孩子打小就不爱说话,只喜欢傻傻的笑!”刘家嫂子说完,也疼惜的看了一眼小五。
“这么多年,他的父母没来找过吗?一点头绪也没有?”李书韵不解的问。
刘家嫂子摇了摇头:“没听说过有陌生人来找娃娃的,线索的话,不知道他身上的那快玉算不算,那块玉从小就带在他身上,我们也仔细瞧过,没瞧出来什么,如果真有一天小五的父母来找,我到是真的想问问,他们的心是什么做的!”说完刘家嫂子咬了咬牙。
李书韵看了看小五,也能叹了叹气,有心无力,就算想帮忙,他也不知道如何帮!
别说古代寻亲了,就算现代失散10多年要寻亲的,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
只能由衷的祝福这孩子,一辈子快乐无忧,其实他自己与小五差不了几岁。
李书韵突然想到一处,既然孩子从小就带着玉牌,可以从这块玉的产地查一下,既然把玉给孩带着,他的父母可能就是想以后寻着这块玉的下落来寻找孩子,这块玉肯定不是普通的玉,如果孩子的父母真想抛弃他,何必还挂一块玉牌呢?为的还不是以后能相认吗,或者说想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寻着这块玉的线索,来寻找他们!如果查的话从产地到这种玉销往何处,如果是普通的玉类,可能就是大海捞针,如果是珍贵稀有的品类,所销往的地方就不会太多,顺着线索去找,也许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想着想着就对刘家嫂子说了他的想法,刘家嫂子也是眼前一亮,也许这也是一个办法。
然后她又把李书韵的想法告诉的刘大牛,刘大牛也不禁一喜,不管是不是有用,至少也是一一种方法,等小五长大了,把这方法告诉他,也许会对他有所帮助!
刘大牛与刘家嫂子对李书韵道了谢,李书韵,也只是笑笑做了回应!
大约过了4、5个小时,古代来说可能过了俩个时辰左右,这一路跟刘大牛,刘家嫂子,也都熟悉起来!这时候刘老喊了声‘吁~~’刘老汉叫停驴车。
对着李书韵说:““李公子,先随我回家养些时日,在去苏州府吧!”
李书韵是背靠着坐在驴车后面,看不见前方的情形,这时候转头向前看,发现,这是一个岔路口,可能一个是去刘家村的路,另外一个条不知道通到哪里。
这时候刘大牛,刘家嫂子也劝着说:“李公子,还是先随我们回去吧,你这身体刚刚好转,从这到苏州府虽说不远,一时半会你也到不了地方,还是先随我们回去养些日子,在去吧”
李书韵本想跟着刘老汉一家回去,等这副身体好点了在去苏州,但转念一想这‘李书韵’从延安赶赴苏州,把命都赶没了,自己占了人家身体,还是先把他爹的遗愿给完了在做打算。
坐这驴车这一路,李书韵的身体一直在恢复中,他晕死在庙门前主因是身体太累,加上心里因素的双重影响才导致猝死的,说白了就是身疲力竭,心力憔悴!身体底子是不差的,在庙里已经休息一段时间,加上一路都在驴车上休息,让他出大力,可能不行,走路的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李书韵从驴车上下来,对着刘老汉一家抱拳言谢:“刘大爷,这公子之名实是愧不敢当,叫我一声书韵就好,只因身负家父遗命,书韵不敢耽误,庙前因劳累而至,身体并无大碍,现已休息许久,故在此拜别,如有缘再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完对着老汉一家深深作了一揖。刘老汉赶忙上前扶起李书韵,一听他背负着父亲的遗愿,也不在劝他,走到驴车前,拿出一些水喝实物,交给李书韵:“书韵,既然你身负至亲遗嘱,老汉我也就不拦着你了。”
刘老汉指着右边的岔路口说:“前面这条路一直通到官道,你顺着官道走,在走两日路程,就到苏州府了,你这一路当小心些,累了就多歇歇,虽说身体无碍,毕竟也是大病初愈,当紧些,这些干粮跟水,你拿着,路上小心些”
李书韵也不矫情,接过老汉的水跟干粮,
对着老汉说:“谢谢,你们也路上小心!”
“一路保重”
“小心些”
“一路顺风”
跟刘家道完别,他也要踏上去苏州的路程了,走了大约1个时辰,天渐渐黑了。
李书韵望了望四周,这荒郊野岭的,天都快黑了去哪睡啊?难道睡马路?扯淡,在这荒郊野岭的睡一夜,他可不敢保证明天自己是不是少个胳膊缺条腿的,或者缺了什么重要的部件…